權臣(漢語辭彙)

權臣(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權臣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quán chén,指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通常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也可以指權傾朝野、威脅帝王統治的宦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權臣
  • 拼音:quán chén
  • 釋義:有權勢之臣
  • 解釋: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詞語詳解,主要意義,歷代權臣,中國,越南,朝鮮,日本,歐洲,

詞語詳解

有權勢之臣(專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1、《晏子春秋·諫上十》:“今有車百乘之家,此一國之權臣也。”
2、唐劉知幾史通·疑古》:“亦猶近者魏司馬文王害權臣,黜少帝,坐加九錫,行駕六馬。”
3、宋 秦觀 《邊防中》:“內難屢起,權臣擅事。”
4、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我受本朝顧托,親見權臣,將謀不軌,安能剪此仇讐。”
5、京劇《烏龍院》第一場:“權臣當道,吸盡民膏,恨貪暴,聚集英豪。”

主要意義

權臣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勢力,權臣身份有當朝宗室、將帥、宰輔、外戚乃至宦官。封建社會裡政權(或皇權)的主要威脅有邊帥大將、權臣藩王、遊牧民族、農民起義等,其中權臣的威脅最大。西漢以降,及至趙宋,幾乎所有的改朝換代(十六國也有類似例子)都是由大臣、武將來完成的。比如王莽篡漢曹丕立魏、司馬晉代魏、劉裕登極、宋齊相迭、楊堅代周、五代相替、“黃袍加身”等等。
權臣,既有安於高官厚爵、不索九錫心安理得地做“無冕之王”的,如大漢大將軍霍光、魏太傅司馬懿、明首輔張居正等等,亦有覬覦神器、染指大寶的進取型梟雄,如桓玄被晉帝授九錫,滅東晉稱楚帝 ,後被復辟,魂斷問鼎路;楊玄感謀叛隋自立,也以失敗告終;大明重將石亨挾“北京保衛戰”之功,構陷民族英雄于謙在先,密謀顛覆英宗於後,亦不免身死人手,如此等等。所謂“成王敗寇”,權臣奪位成功,即是新朝廷“太祖、高皇帝”,失敗則身敗名裂。歷史也在君權、相權之爭中不斷前進。

歷代權臣

中國

越南

朝鮮

  • 高麗:慶大升、李義旼
  • 李朝:興宣大院君

日本

  • 鎌倉幕府:北條時政
  • 室町幕府:三好長慶、織田信長

歐洲

  • 法蘭克王國:查理·馬特、丕平
  • 法國:黎塞留、馬扎然
  • 德國:俾斯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