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過程
2022年9月6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滬經信都〔2022〕543號聯合印發《上海市時尚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
計畫全文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導向和消費多元化機遇,發揮上海消費品產業底蘊深厚、消費市場成熟、資源配置高效等優勢,將時尚消費品產業作為滿足消費新需求、塑造時尚新名片、激發產業新活力的重要發力點,落實“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堅持時尚生活方式與消費品產業互為促進,以新賽道促進產業提質擴容,以新標準塑造城市時尚形象,以新供給創造多元消費場景,為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能、提供強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確立上海引領時尚、定義潮流的“時尚之都”地位,打造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時尚消費品萬億級消費市場,打響一批領軍級名企名品,形成一批融合性消費場景,布局一批示範性產業名園,集聚一批國際化時尚人才,使上海成為時尚出品地、潮流集聚地、創新策源地、消費引領地。
——產業能級高質增長。實現產業規模超5200億,年均增速5%。培育3-5家營業收入千億級領軍企業集團,20家百億級頭部企業集團,200家十億級重點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時尚企業,引進一批全球、全國頭部企業職能性總部,推動可持續時尚發展。
——產品美譽不斷提升。圍繞品種豐富度、品質認可度和品牌影響力,產品供給日益豐富,質量與性能持續提升,積極培育時尚消費品領域“上海標準”,遴選一批獲“上海時尚出品”認證的時尚消費品。
——供需對接數字融合。把握數字時尚消費崛起趨勢,推動數位技術在製造端和消費端場景套用,建設10個時尚消費品產業智慧工廠,100個時尚消費品產業特色數位化套用場景,1000個時尚消費品與購物、服務、文化融合場景。
——布局最佳化集聚成勢。打造國家級行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建設3-5家時尚消費品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以“產業上樓”、“前店後廠”為特徵的市級精品園區、時尚創意示範空間、特色消費街區等新型產業集聚模式。
二、重點領域
以需求牽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瞄準前沿消費升級趨勢與產業升級方向,聚焦“時尚八品”,圍繞關鍵提升路徑打造高質量創新供給體系,面向新需求推動產業品種、品質、品牌升級,進一步推進時尚消費品產業強鏈補鏈固鏈,滿足終端消費者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
1. 服飾尚品。圍繞時裝穿搭、藝術飾品等,以消費者氣質彰顯為目標,大力推進產品功能、服務模式、製造工藝等升級。建設行業技術研發中心,重點突破新型紡織纖維材料及數位化、智慧型化設計軟體研發。促進新興載體集聚,發展具有潮流文化和先鋒時尚特徵的精品買手店、時尚街區,鼓勵私人形象定製、節日穿搭定製等服務模式創新,促進擴展現實(XR)、遠程試穿等套用發展。探索供給新模式,發展個性化設計、快速化定製平台,構建設計、製造、平台、載體聯動、具有可持續特徵的快時尚供應鏈。(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科委、市文創辦)
2. 化妝美品。圍繞美容化妝品、護理品等,著力推進個性化、場景化、國際化的產品研發和品牌集萃。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建立跨學科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促進高品質原料發現、配方創新、包材升級,鼓勵柔性生產升級,發展先進工藝代工體系,推動構建特殊個護需求產品標準體系、新品快發檢驗檢測體系。傳承中醫藥理論體系,創新發展適合東方膚質的護理產品。著力打造全球品牌樞紐,促進產品首發、首展,擴大上海直播、電商等妝品線上消費渠道能級,提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京路商業街等線下平台和載體影響力,舉辦化妝品品牌全球論壇、妝博會。(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藥品監管局)
3. 精緻食品。圍繞現代食品、營養膳食等,不斷提升食品健康標準、風味水平,強化產品疊代能力。鼓勵多層次品種創新,面向休閒體驗、社交禮品等遊客需求,鼓勵發展新口味產品、低糖低脂低熱健康產品。面向家庭飲食、社區生鮮等市民需求,鼓勵開發綠色、天然、健康需求的精品農副產品、預製菜品。帶動提升茶飲、咖啡、烘焙、甜品、高端餐飲等服務業態發展水平。促進供應鏈重點能力提升,聚焦生鮮冷鏈及“中央廚房”,推動建立安全可靠、節能高效、輻射全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食品物流體系。(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市文化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文創辦)
4. 運動優品。圍繞運動健身、戶外活動等,加強智慧型裝備器械研發,促進特色服務場景創新。鼓勵產品專業化發展,加強運動專業知識在設備研發中的套用,支持智慧型硬體、可穿戴設備發展,實現線上專業運動指導和智慧型化社交,賦能傳統運動鞋、服飾、耳機、手錶等設備面向健身、跑步、游泳、露營等專業場景升級。圍繞場景打造創新生態,因地制宜建設設施完善、專業性強、便利性高的戶內外運動空間,推動套用消費者大數據分析,發展全場景運動裝備、戶外裝備服務商,打通消費者需求與產品創新的連線渠道。(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體育局)
5. 智慧型用品。面向“居家、辦公、出行”三大場景,不斷創新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互動終端和用品用具。面向數字家庭,發展智慧型服務機器人、智慧型節能空調、高端洗烘一體機、智慧型料理機、智慧型衣妝鏡等潮流電器,讓生活更便捷。面向數字辦公,培育智慧樓宇、智慧照明、數字設備、線上辦公等服務商,讓辦公更高效。面向數字出行,鼓勵新能源和智慧型網聯汽車消費,推進自動駕駛技術、人機互動技術、智慧型物聯網技術、綠色低碳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不斷疊代更新,讓出行更智慧。(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科委)
6. 生活佳品。面向“親子、銀髮、她經濟、社交、寵物”等生活消費品,建立具有消費者辨識度的產品創新和品牌服務體系。發展特色技術研發中心,促進服裝、個護、家具、食品、健康等領域企業圍繞相關主題開發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創意水平的家居家具用品、嬰幼兒用品、適老用品、悅己用品、寵物用品等產品,對應建立先進行銷體系。深度挖掘新興消費需求主題,鼓勵線上新經濟平台與多頻道網路(MCN)機構圍繞新消費主題及消費升級趨勢開展分析,利用電商、潮店等線上線下渠道構建品質生活主題消費產業鏈。(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科委、市文創辦)
7. 工藝精品。面向“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和創新,支持開發一批國潮新奢品、時尚新產品,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的物質和精神消費需求。建設一批傳統工藝研究創新基地、大師工作室,支持貴金屬、眼鏡、鐘錶、樂器等領域提升設計工藝水平。厚植上海文化特徵,通過優秀創意和精良製造,鼓勵創作具有顯著城市印象的創意品、伴手禮和數字藏品,共同塑造上海城市IP知名度。(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文化旅遊局、市文創辦)
8. 數字潮品。鼓勵數字領域企業發展虛擬時尚,重點發展數字精品、數字時裝、數字虛擬人等新時尚,打造上海“潮流數字推薦官”品牌形象,上線個性化、高流量、多接口的虛擬套用。推動消費品與教育教學、音樂藝術、網路文學、動漫電競等數字內容產業融合,推出各類化數位化消費潮品。大力發展特色消費平台,支持發展用戶生產內容(UGC)、專業生產內容(PGC)、職業生產內容(OGC)等創作者經濟和創客文化,探索建立規範化、透明化交易市場。(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教委、市文化旅遊局、市知識產權局、市文創辦)
三、重點專項
以消費升級需求牽引精品賽道開闢,引領供給消費模式創新,促進生態緊密集成,激發上海時尚消費品產業新動能,全面增強整體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一)數字創新升級推進專項
把握數位化轉型趨勢,圍繞數字“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有效引導和推動數位化轉型升級與消費品產業發展交叉融合,打造時尚消費品品種、品質、品牌標桿示範。
1. 科技研發新策源行動。加快科技研發攻關,支持高校、產業聯盟、行業組織等主體開展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理論、產業路徑、基礎數據、規範標準研究。聚焦面向個性化定製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研發成果創新示範套用。發展需求驅動的產品研發模式,促進數據鏈路兩網貫通,強化數據在個性化產品研發中的賦能、賦值、賦智,引導產業鏈、供應鏈新品推廣協同能力提升。鼓勵企業建設數位化產品創新實驗室,推動數字孿生技術在產品功能研發、工藝最佳化、生產測試中的套用,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研發效率。(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
2. 數字製造新賦能行動。探索柔性生產、敏捷定製等高品質數位化精益製造模式,支持建設5G全連結工廠、基於雲計算的生產控制平台等,聚焦時尚消費品生產、管理、運維等環節,培育一批綜合套用工業APP、智慧型感測器、機器視覺、自動化控制等技術的數字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發展智慧化、可視化、透明化的智慧供應鏈,推動開發倉儲物流管理軟硬體設施升級,鼓勵企業與供應鏈夥伴開展數位化升級協同,促進原材料和產品溯源體系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探索運用虛擬現實、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智慧型終端研發和套用,構建信息消費空間和智慧型商業物聯網生態。(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科委)
3. 品牌建設新引領行動。深化品牌矩陣建設,加強品牌引領示範企業培育,提升品牌數位化管理能力。引進一批全球、全國頭部企業職能性總部,助力一批行業優勢品牌、煥新一批國民經典品牌、培育一批潮流新銳品牌、提升一批老字號品牌,增強國內國際知名度,打造線上線下品牌開拓首選地,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推動“上海品牌”認證對時尚消費品品牌的培育和評價,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家級、市級消費品及相關服務領域標準化試點,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制定與轉化。繼續推進區域品牌建設,支持企業跨省市合作、全國布局,依託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品牌日、中國品牌經濟(上海)論壇等平台,推動品牌創新成果發布。強化品牌輻射效應,遴選發布“上海品牌100+”(時尚消費品)、首發經濟引領性本土品牌。實施上海時尚消費品海外推廣計畫,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去”參與市場競爭,推動一批上海時尚消費品品牌走向國際,依託跨境電商助力拓展本土品牌全球影響力。支持企業提升數據管理、數據分析能力,最佳化品牌管理流程。(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外辦、市政府合作交流辦)
4. 創意設計新增效行動。提升創意設計能級,支持創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市級設計創新中心和市級設計引領示範企業,引進一批設計研發中心總部落戶上海,發布“上海設計100+”,促進時尚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綠色設計等領域發展。建設數位化設計高地,加強設計工具與設計軟體的研發與推廣,推動設計技術、經驗、知識模型化和標準化,鼓勵企業建設設計工藝、圖案、素材資料庫,發展智慧設計套用。加強流行趨勢、行業信息、設計工具、柔性試製、檢驗檢測、人才實訓等公共服務提供,依託線上新經濟平台,探索發展眾包設計、雲設計、協同設計、用戶定製設計等新模式。(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
(二)載體場景最佳化提升專項
加強產業布局,引導特色優勢時尚消費品產業發展,發揮中心城區服務業集聚優勢,強化周邊城區先進制造主體承載功能,協同聯動,推動消費場景與技術發展方向融合,拓展消費功能,豐富消費體驗,引領全球消費潮流。
5. 產業載體新布局行動。布局1+9“時尚星雲”產業空間,著力構建國家級行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加強市區聯動,圍繞關鍵性產業鏈發展、產業鏈創新能力提升、知名品牌集聚等,創建一批市級時尚消費品特色產業園區。以區域時尚消費品總部為核心,打造市、區兩級具有品牌載體功能的精品園區、時尚創意示範空間、特色消費街區。加強“雙循環節點”產業共創平台建設,開設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時尚消費品專區,舉辦“上海製造”佳品匯,推出數字消費、元宇宙展覽、低碳生活等潮流主題,持續提升上海時裝周、上海設計周等活動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引進世界級潮流時尚活動落戶上海,吸引全球時尚消費品在上海發布、行銷,推動更多國際知名高端品牌、新興時尚品牌集聚。(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規劃資源局、市政府外辦、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各區政府)
6. 消費場景新融合行動。引導企業布局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消費場景,推進時尚消費品同健康、養老、育幼、文旅、體育等生活性服務的業態融合。推出一批體現上海特色、人氣興旺、先鋒新銳的夜經濟、集市經濟、節日經濟消費場景,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用好“五五購物節”平台,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季”。發展特色工業旅遊產業,依託工業遺產等工業資源,打造一批工業旅遊消費體驗精品線路,推動建立市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與時尚消費品企業的聯動產品設計機制。(責任部門: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化旅遊局、各區政府)
7. 國潮文化新風尚行動。支持傳統文化與現代要素相融合,
聚焦用好用活傳統文化資源,迎合把握潮流文化需求,圍繞數位技術下資源展覽展示升級,深度套用先進增材製造技術,人工智慧,VR/AR、元宇宙等沉浸式數位技術,加強內容、技術、模式、業態和場景創新,打造帶有中國特定元素潮流、體現東方美學設計的款式產品,對接海內外優質設計師團隊及創意孵化團隊,促進消費品開發與青年文化需求緊密對接,鼓勵創作具有顯著城市印象的紀念品、伴手禮,推動展品、文創產品疊代升級,帶動消費品品牌建設升級。(責任部門:市文化旅遊局、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創辦、各區政府)
(三)時尚生態體系建設專項
促進各類產業生態集聚,完善指標體系,推動技術創新、綠色發展和人才培養引進,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資源要素集聚度。
8. 綠色低碳新賽道行動。支持科技型、功能型、環保型新材料和原材料的研發和套用,推動可降解與可循環利用材質套用,促進自然、環保、可降解的材料發展和供應。發展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網際網路+”,打造先進套用,推動時尚消費品全流程綠色智造,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協同提升。以可持續時尚為導向,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擴大綠色低碳消費品有效供給,加強廢舊消費品回收利用處理,減少設計、生產、運輸、使用、回收等各環節的碳排放。(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科委、市生態環境局)
9. 要素集聚新支撐行動。圍繞“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要求,著力引育一批海內外時尚消費品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業領軍人才。依託本市東方領軍、東方青年、產業菁英等人才計畫,培養一批“首席設計師”“工藝美術大師”等,打造高水平人才團隊。建設好時尚消費品重點領域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推動重點企業、院校、園區建立產學研用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探索設立時尚消費品產業基金,發揮槓桿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圍繞相關企業創新金融服務。(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
10. 時尚出品新認證行動。研究制定“上海時尚出品”遴選標準,開展認證實踐,對上海製造及來滬首發、首秀、首展的高端時尚消費品進行品質認證,發布“上海時尚100+”,支持創建市級時尚引領示範企業,確定上海在時尚消費品產業領域的領航話語權。編制上海市時尚消費品產業發展報告,探索研究上海時尚消費品產業資料庫和產業發展指數。(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統計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稅支持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用好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引導等專項資金以及各區相關專項資金,引導各區最佳化配套扶持政策,協同支持時尚消費品企業發展。深入落實國家對新型消費領域企業最佳化稅收征管措施,更好發揮減稅降費政策效應。(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創辦、各區政府)
(二)加強宣傳引導
做好有關政策檔案的宣傳解讀,開展上海IP與全球新品首發地整體形象宣傳推廣,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加強對時尚消費品產業領域優秀成果、重點企業、綠色品牌、領軍人物的宣傳,提高全社會關注度。(責任部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化旅遊局、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各區政府)
(三)保護智慧財產權
鼓勵企業積極運用智慧財產權授權許可機制,大力發展壯大時尚消費品產業品牌。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引導企業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完善假冒侵權違法行為認定機制,建立專項服務企業對接機制。推動建立虛擬時尚IP認定、保護及流通機制,以上海數字交易所為核心建立虛擬時尚形象交易板。(責任部門:市知識產權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市區聯動形成合力,滾動實施形成機制,確保行動計畫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提升時尚消費品供給能級,構建要素整合集聚的創新生態,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為上海時尚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紮實基礎。
內容解讀
《上海市時尚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主要從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成果轉化等方面積極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大力發展文化新業態、國潮新時尚、市場新消費,助力上海時尚之都建設。
一是政策扶持。上海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積極推進文化文物單位文創開發激勵試點工作,上海博物館作為試點單位,與凱悅酒店集團共同推出“博觀悅取”咖啡文創體驗店。作為“上博×凱悅”文旅雙IP合作的一個項目,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時尚咖啡文化相碰撞,成為一個多功能的複合文化空間,集茶歇小憩、文化欣賞和沙龍雅聚為一體,是一次文創開發合作的積極探索。
二是平台搭建。建立“揭榜掛帥”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各類“節、展、賽、會”品牌項目,搭建展示推廣和交易平台,宣傳推介優秀文創產品。今年6月,首屆國潮文創設計大賽以“非遺新體驗”為主題,評選出一批“創新、好用、可轉化”的國潮文創產品和設計方案,推動非遺連線人民美好生活。近年來,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與市文旅局聯合主辦的“情系青春”兩岸青年文旅交流活動,聚焦“文創設計”,面向兩岸地區在滬青年學生、設計師徵集主題文創設計作品,並匯集優秀作品舉辦“兩岸青年文創設計作品展”,為傳播上海文旅品牌助力。
三是成果轉化。打造文創生態環境,搭建平台企業、設計服務供應商與生產企業的對接機制,鼓勵設計企業開發更適合生產和服務型企業需求的文創產品,打通市場“最後一公里”。近年來,市文旅局會同有關各方,從旅遊商品的研發設計、品牌塑造、展售渠道等方面,創建“上海禮物”品牌,並以此為引領,推出一批傳承上海文化、敘述上海故事、展現上海風情、喚醒上海記憶的旅遊商品。兩年來,全市共有320種商品入選上海禮物品牌商品,64家商鋪入選上海禮物優選店,部分“上海禮物”商品在進博會嘉賓接待酒店進行展示和出售,展示了上海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