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三聯· 哈佛燕京學術叢書”是中國出版機構三聯書店與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聯合推出的學術叢書,致力於中青年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第一部書”的出版。1994年創始以來,堅持獨立、公正的評審和遴選制度,推出了過百種優秀作品,位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沿。

基本介紹

起源,與三聯書店合作,嚴格評審,學術委員會成員,評審流程,宗旨,叢書書目,叢書修訂版書目,總體評價,

起源

大約在1992到1993年,第一批哈佛燕京訪問學者之一朱虹和一位同事草擬了一份計畫,想創辦一個研究英美文學的英語期刊,希望得到哈佛燕京學社的資金支持。時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韓南教授查閱了哈佛-燕京學社的章程,認為這個計畫不符合規定。“但是”,他說,“我們可以資助中文的出版物”。他又愉快地補充說,“也許可以是一個支持年輕學者的計畫,年輕人的第一本書是多么難出版啊⋯⋯”他說這些話時,是飽含感情的。
韓南教授提到需要尋找一家中國的出版社。朱虹推薦三聯書店,但韓南教授希望是一家一望即知的學術出版機構,比如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不過,當他從北京回來,他提及那兩家出版機構對上述計畫反應冷淡。此事暫且告一段落。

與三聯書店合作

大約在1992年,哈佛大學舉辦“性別化與中國:婦女、文化與國家”研討會,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董秀玉女士也參加此會。在上午會議的茶歇時間,董女士拜訪了韓南教授的辦公室,他們談到了這項出版計畫。董女士提議建立一個學術委員會,根據來稿獨立地做出評審意見,並按照出書的品種固定給予專項資助。他們還商定了叢書的名稱:“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這次會面總共僅進行了20分鐘。
回到北京後,董女士延聘了剛從貴州人民出版社退休的資深編輯許醫農女士全權負責這一項目。
1993年春天,韓南教授前來北京與三聯總經理董秀玉簽訂契約,確定由美方贊助三聯出版一套學術叢書的協作方案。與此同時,也確立一項編選原則,即這套學術叢書,將由一個中國資深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加以指導。評審過程中,則採用專家匿名評議委員會擇優遴選這兩項國外學界通行的制度。

嚴格評審

學術委員會成員

季羨林厲以寧李慎之等先生的鼓勵支持下,叢書建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從設項、遴選、簽約到編校、出版和發行,基本按照國際學術慣例進行運作。
叢書的學術委員會囊括了各門主要人文學科的頂級學者,如遇課題比較偏門的書稿,學術委員會和叢書編輯還會邀請相應的專家做評審工作。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編委會討論選題(1995)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學術委員會
季羨林(主任)
李學勤
李慎之
蘇國勛
厲以寧
陳來(常務)
劉世德
趙一凡
王蒙
-
鄧小南
侯旭東
丁耘
劉寧
張志強
渠敬東(常務)
李猛(常務)
魏斌
謝湜
張泰蘇

評審流程

1.叢書對來稿的要求是,交稿時,除與稿件和作者相關的資料外,還需提交兩份本學科專家的推薦書
2.來稿若被採用,專家的推薦意見會在新書封底摘要刊出,以便公眾監督
3.在選擇稿件的過程中,另外聘請專家進行匿名評審
4.最後,經過評審和作者返改的書稿會交到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們從綜合水平、評審的客觀性和學科分布等方面加以考察,對書稿做最終評判,並交由叢書編輯落實出書。
5.這樣的評審流程往往需要半年或更長的時間,因此只有在某領域多年深造有得,或是創新性十分突出的作品才能脫穎而出。
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專著出版前的“匿名評審制度”,是三聯最早在中國大陸實行的。不告訴作者誰評他的書稿,只把評審意見告訴他。如果評審結果是不同意列入出版計畫,則由叢書編輯告知作者,不讓審稿人承擔確定選題的責任,只需要他們對書稿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匿名評審稿件制度是叢書質量的重要保障。

宗旨

只求有利於學術,不求聞達於世間。(季羨林語)

叢書書目

第一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1
中國小說源流論
1994年
2
工業組織與經濟成長的理論研究
楊宏儒
1994年
3
羅素與中國——西方思想在中國的一次經歷
馮崇義
1994年
4
《因明正理門論》研究
巫壽康
1994年
5
論可能生活
1994年
6
法律的文化解釋
1994年
7
台灣的憂鬱
1994年
8
再登巴比倫塔:巴赫金與對話理論
1994年
第二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9
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
1994年
10
海德格爾哲學概論
1995年
11
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
1995年
12
天朝的崩潰
1995年
13
境生象外: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徵考察
1995年
14
代價論:一個社會學的新視角
1995年
15
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
劉慧英
1995年
16
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學
1995年
第三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17
古代宗教與倫理
1996年
18
世襲社會及其解體: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
1996年
19
語言與哲學
1996年
20
愛默生和中國
1996年
21
門閥士族與永明文學
1996年
22
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
1996年
23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
1996年
第四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24
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判
1997年
25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
1997年
26
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
1997年
27
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
1997年
28
心學之思:王陽明哲學的闡釋
1997年
29
綿延之維:走向藝術史哲學
1997年
30
歷史哲學的重建:盧卡奇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1997年
第五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31
京劇▪蹺和中國的性別關係
黃育馥
1998年
32
奎因哲學研究:從邏輯和語言的觀點看
陳波
1998年
33
選舉社會及其終結
1998年
34
稷下學研究
1998年
35
傳統與變遷
1998年
36
神秘主義詩學
1998年
第六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37
人類的四分之一:馬爾薩斯的神話與中國的現實
2000年
38
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西文化交流
2000年
39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
2000年
40
走進分析哲學
王路
1999年
41
選擇▪接受與疏離
1999年
42
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
2000年
43
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
1999年
第七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44
正義的兩面
2001年
45
無調式的辯證想像
2001年
46
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
2001年
47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2001年
48
中國清真女寺史
水鏡君、瑪利亞▪雅紹克
2002年
49
法國戲劇百年
2001年
50
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2001年
第八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51
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
2003年
52
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
2003年
53
小說香港
2003年
54
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
2003年
55
在上帝與凱撒之間
2003年
56
從自由主義到後自由主義
2003年
第九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57
君子儒與詩教:先秦儒家文學思想考論
2005年
58
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
2005年
59
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
2005年
60
都市裡的村莊:一個“新村社共同體”的實地研究
2005年
61
“諾斯”與拯救:古代諾斯替主義的神話、哲學與精神修煉
2005年
第十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62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2006年
63
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牧業與環境
2006年
64
社會變革與婚姻家庭變動
2006年
65
禪史鉤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
2006年
66
“國民作家”的立場:中日現代文學關係研究
董炳月
2006年
67
中產階級的孩子們:60年代與文化領導權
2006年
68
心智、知識與道德:哈耶克的道德哲學及其基礎研究
2006年
第十一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69
批判與實踐:論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
2007年
70
語言▪身體▪他者:當代法國哲學的三大主題
楊大春
2007年
71
日本後現代與知識左翼
趙京華
2007年
72
中庸的思想
陳贇
2007年
73
絕域與絕學:清代中葉西北史地研究
郭麗萍
2007年
第十二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74
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
2008年
75
羅念庵的生命歷程與思想世界
張衛紅
2009年
76
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
雷聞
2009年
77
德禮之間: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
鄭開
2008年
78
從“人文主義”到“保守主義”
張源
2009年
79
傳統社會末期華北的生態與社會
王建革
2009年
第十三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80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2010年
81
救贖與自救:中華基督教會邊疆服務研究
楊天宏
2010年
82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李奭學
2010年
83
茶葉與鴉片:19世紀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
仲偉民
2010年
84
現代國家與民族建構
2011年
第十四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85
自由與教育:洛克與盧梭的教育哲學
渠敬東、王楠
2012年
86
列維納斯與”書“的問題
劉文瑾
2012年
87
治政與事君:呂坤《實證錄》及其經世思想研究
解揚
2011年
88
清代世家與文學傳承
徐雁平
2012年
89
隱秘的顛覆:牟宗三、康德與原始儒家
2012年
第十五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90
中國”詩史“傳統
張暉
2012年
91
民國北京城:歷史與懷舊
董玥
2014年
92
柏拉圖的本原學說
先剛
2014年
93
心理學與社會學之間的詮釋學進路
徐冰
2013年
94
公私辨:歷史衍化與現代詮釋
陳喬見
2013年
95
秦漢國家祭祀史稿
田天
2015年
第十六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96
辯護的政治:羅爾斯公共辯護思想研究
陳肖生
2018年
97
慎獨與誠意 : 劉蕺山哲學思想研究
高海波
2016年
98
漢藏之間的康定土司
鄭少雄
2016年
99
中國近代外交官群體的形成(1861—1911)
李文杰
2017年
100
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
2017年
第十七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101
新儒學義理要詮
2019年
102
南望:遼前期政治史
林鵠
2018年
103
追尋新共和:張東蓀早期思想與活動研究
高波
2018年
104
麥可·赫茨菲爾德:學術傳記
劉珩
2020年
第十八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105
“山中”的六朝史
魏斌
2019年
106
長安未遠:唐代京畿的鄉村社會
徐暢
2021年
107
從靈魂到心理:關於經典精神分析的社會學研究
孫飛宇
2022年
108
此疆爾界:“門羅主義”與近代思想世界
章永樂
2021年
第十九輯
序號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年份
109
通向現代財政國家的路徑:英國、日本和中國
和文凱
2023年
110
觀物:邵雍哲學研究
李震
2023年
111
魔化與除魔:皮柯的魔法思想與現代世界的誕生
吳功青
2023年
112
漢字革命:中國語文現代性的起源(1916-1958)
鐘雨柔
2024年
113
何處是“中州”?:十到十三世紀的歷史與觀念變局
江湄
2024年
114
波斯與東方: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的中亞
吳欣
2024年

叢書修訂版書目

在叢書出版二十周年的2014年,三聯書店推出了“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修訂版的出版規劃,以精裝的方式出版叢書中經典作品的修訂版,將重要的研究成果更新完善,以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天朝的崩潰(修訂版)
2014年至今修訂版書目
原屬輯目
著作名稱
作者
原出版時間
第一輯
中國小說源流論
石昌渝
1994年
第二輯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茅海建
1995年
第三輯
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
王振忠
1996年
第六輯
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
李開元
2000年
第七輯
正義的兩面
慈繼偉
2001年
第七輯
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榮新江
2001年
第八輯
推敲“自我”:小說在18世紀的英國
黃梅
2003年
第九輯
良知學的展開
彭國翔
2005年
第十輯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鄧小南
2006年
第十一輯
日本後現代與知識左翼
趙京華
2007年
第十四輯
自由與教育:洛克與盧梭的教育哲學
渠敬東、王楠
2012年
第十五輯
中國”詩史“傳統
張暉
2012年
第十五輯
秦漢國家祭祀史稿
田天
2015年
叢書中的很多著作的學術生命非常長久,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自出版以來每年加印一次。另外,像趙汀陽的《論可能生活》、倪梁康的《現象學及其效應》、張祥龍的《海德格爾與中國天道》、楊念群的《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等二三十部作品,不斷增訂、修訂,再出新版。
“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反映著中國學術的脈動。叢書初創時作者多為社科院和北大的學者,後來漸漸拓展到國內各主要高校和研究機構,近十年身在海外的學者也越來越多。早期的書收穫的評價經常是“填補空白”,到現在不少專著十分精深,已站在本領域的國際前沿。哈佛大學東亞圖書館是美國東部最著名的東亞圖書館,該圖書館藏有全套“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收藏該叢書已經成為該館的標準程式之一,供美國研究者了解中國當代學術進展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