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是2005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
- 作者:毛峰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05年9月1日
- 出版社: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 頁數:351 頁
- ISBN:9787810855365
- 開本:32 開
《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是2005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峰。
《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是2005年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峰。內容簡介傳播是自然生態信息與人類生命信息、社會人文信息之間的流動、分享、讀解、詮釋、傳承、播撒的永恆歷史進程。當代傳播學研究,不僅考察...
《中國第三季》以神話故事切入,開啟了上古文明的畫卷,在主題上體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思想,在效果上展現了中國歷史、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在創作中表現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審美。針對不同時期的特點,該片運用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技術呈現以及貼合的質感細節進行詮釋,讓人保證新鮮感的同時,能更...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繫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2024年5月,第29屆白玉蘭獎入圍名單揭曉,《何以中國》入圍最佳系列紀錄片名單。該片入選中央宣傳部“紀錄中國”傳播工程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劇情簡介 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大地山河錦繡,滋養了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並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
2005年,聯合國又第一次用中國人的名字,設了一個最高級別的文化獎項——孔子文化獎。可見儒家思想伴隨著華夏遊子遍及天涯,已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就像早在1985年七十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所說的那樣: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那裡去尋找智慧!這說明...
《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 [45] ...
中華文化不但是一個民族崛起的“軟實力”,更是構成一個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基礎。《尚書》曰:冕服華章日華,大國日夏。先賢註疏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種重視社會秩序,構建最高審美的命名,意味著一個民族堅實、廓大的胸懷。是中華文明穩健、多元化,旺盛生命力的預兆。中華文明...
《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入選“勵耘文庫,文化與傳播研究”叢書,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傳播是自然生態信息與人類生命信息、社會人文信息之間的流動、分享、讀解、詮釋、傳承、播撒的永恆歷史進程。當代傳播學研究,不僅考察自然生態信息、社會信息與人文價值的流動分享,也...
《媒介批評》編委,“勵耘文庫?文化與傳播研究”學術叢書主編。共出版學術專著8部。其中,學術專著《神秘主義詩學》入輯,由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資助,在北京三聯書店出版,《文明傳播的秩序,中國人的智慧》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以及詩歌,散文,戲劇等作品,約百萬言。
糾正各文明史存在的偏差,採納中華源文化“天地人”共存的心態,匯聚千流,吸納百川,集合全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去反思歷史、梳理各族群的起源文化、調整自我和整體的利益關係,以整體發展的觀念尋找解決之道、尋找人類與宇宙和諧共生的文明發展之道。站在本國文明、本民族文明、本時代文明的歷史高度,實現與不同的文明價值...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於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文章指出,要深刻...
這場代表中國人智慧和獨創精神的藝術盛宴引發了法國觀眾的深度思考,一個從來都未被西方一般觀眾關注的中國書法藝術問題將從此代表中國文化走入21世紀的世界藝術舞台。這場命名《墨樂巴黎》的藝術交流活動是由中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國家畫院、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是一次以國家的名義向國際傳播中國書法...
“和諧世界”是關於全球治理的中國主張,是在世界變化新現實和趨勢下的中國世界觀。發展進程 2005年4月,胡錦濤主席參加雅加達亞非峰會,在講話中提出,亞非國家應“推動不同文明友好相處、平等對話、發展繁榮,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同年7月,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和諧世界”被寫入《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7年開始,徐國靜先後到香港、台灣、澳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地區和國家傳播中國國學經典和創意文化。2007年,徐國靜赴印尼演講《中國人愛的智慧》,她將中國的扇子、月亮文化和絲綢服飾融入演講中,掌聲雷動。全場15分鐘的演講,有12次被掌聲打斷。2008年,徐國靜赴香港演講《留給孩子的財富》,15分鐘演講為...
中國傳統自然倫理觀念認為天地宇宙間人與萬物是都和諧共處的,主張克己復禮,把人的作用與行為限制在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國古代社會提倡節制與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對對生命的無度消費和對外物的無度占有。這種倫理觀念對於奧林匹克文化中的過度商業化和興奮劑醜聞都是有力的回應,它從東方哲學和智慧的...
他與蒙田以及其斯多亞學派的前輩們看法一致,認為“我們的責任不是製作書本,而是製作人格;我們要贏得的不是戰役與疆土,而是我們行為間的秩序與安寧。真正的大師傑作是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認為,哲學應該對於認識生命有所貢獻,那么,康德的生活定會讓你拍案叫絕。美國學者曼弗雷德·庫恩的《康德傳》,將...
從小數據時代到大數據的崛起,以宏大的歷史觀、文化觀、大數據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數據科學、智慧文化的全景圖。從美國建國之基講起,通過闡述初數時代、內戰時代、鍍金時代、進步時代、抽樣時代、大數據時代的特徵,系統梳理了美國數據文化的形成,闡述了其數據治國之道,論述了中國數據文化的薄弱之處,展望了未來數據...
銀鬍子是指長有白色的鬍子。有銀鬍子的人,往往被視為道德高尚、智慧過人。銀鬍子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中國的歷史傳說中,太上老君就有很長的銀鬍子。經典鬍鬚 戰國時的鬍鬚,造型就像倒立的菱角一樣向上翹起。著名人士達利兩瞥有力上翹的鬍鬚堪稱突出自我個性的典範。關公美髯是不爭的事實,其鬍鬚不僅起到美觀的作用...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繫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
文化是人的智慧的結晶,而人的智慧單靠自我開發是有限度的,它必須從他人身上吸取異質智慧因子。固然在一個封閉體中,有你我他三方的存在,可以從你他兩方接受異質智慧因子,但在同一個封閉體中的人,隨著文化認同的擴大,智慧因子的相似性也在加大,相似的智慧因子的撞擊就難產生出新質來。到了這時,人的創造...
本書作者在介紹東方諸主要國家的文化的同時,力圖昭示一種真正:東方生命智慧將是拯救現代西方文明走出困境的精神食糧。本書作者對東方文化的推崇,令我這個中國人狠狠地吃了一驚。書中的許多關於印度、中國哲學的評論,如果是出自東方人自己之口,總不免有自吹自擂、恬不知恥的感覺。即便是出自西方人口中,也著實讓...
中國政治與國際關係研究 主要思考中國和平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比如新國家觀、新外交觀、新發展觀、新安全觀、新秩序觀和新文明觀,以及這些基本視角之下的具體理論問題。初步成果是《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第一作者,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該書是國內同類教材的第一本。正在進行中國國際關係理論和...
——哲學的思考、真理的追求、宗教的建立和傳播、道德的規範、政治與法律權威的合法性、文學藝術的靈感、科學研究的熱情與興趣、人生的意義、生存的智慧、民族的融合以及世界的和平等等,都離不開它的啟示和影響。這個“最高觀念”,在我看來,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就是“軸心時代”形成的三個不同的表述,——即佛學的...
這是一本沉澱中華文明的記憶之書。九大博物館館長甄選27件鎮館之寶,講述國寶的前世今生。在《千里江山圖》的壯美中一窺先人背影,聆聽“曾侯乙編鐘”奏響的華夏正音,感悟“越王勾踐劍”千秋不朽的中國劍魂……這是一部國人智慧的集成之作。文物銘記過去的歷史,也成就今天的故事。數十位國寶守護人無論職業背景、...
在很長時期,中國,除了表示強大之外,還意味著文明和智慧.直到公元1827年,德國偉大詩人兼思想家歌德在同愛克曼談話時,還高度讚揚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他認為,西方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歌德把目光集中於中國的過去,是不錯的,但他忽視了正在發生的事實.在他說這番話的13年後,便發生了使整箇中華大地...
可見這是中古中國境內祆教祭祀活動中相同的儀軌,以幻術的表演渲染、展示宗教的神奇、神秘與靈驗。這應該是粟特版祆教的內容 。宗教理論 主神論 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馬茲達...
人傑地靈的文化環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勞智慧的人民民眾,千百年的發展,創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匯、獨具特色的婁東文化。中華文明強調的是和諧與秩序,社會重於個人,這種文化價值讓中國文明生生不息,也使婁東文化經久不衰。婁東文化與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才使它在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色彩繽紛的...
“中軸線”概念的首次提出,就來源於民主黨派成員。在民盟盟員、中國古建築學科開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撰寫的《中國建築史》一書中,首度公開使用了“中軸線”一詞。縱貫老城南北,全長7.8公里,北京中軸線見證了中華文明構建中國人生活秩序和都城形態的持續過程。梁思成曾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
儲殷(1977年-),吉林省長春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曾擔任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已離職)。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交換研究人員、比利時歐洲大學跨區域整合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從學校離職前曾任教授、經濟學家、國際問題學者、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