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5-1998,獲中國社科院博士學位。
2000-2001,英國劍橋大學東方所和三一學院訪問研究,英國科學院WKCFellow。
2005-2006,美國哈佛大學訪問研究,美國國務院Fulbright Scholar。
2007-2008,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客座教授。
2008,9-10,荷蘭萊頓大學訪問研究。
2012,2-8,台灣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客座教授。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學位委員會委員,《文學評論》編委。
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翻譯研究會常務理事。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聘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
曾應邀在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第九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塔夫茨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約克大學,台灣香港內地等大學演講。
主要貢獻
專著
1,《存在與虛無》
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小說香港》
三聯書店(北京)2003年5月版,收入“哈佛燕京叢書”。
2007年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優秀學術成果獎
3,《翻譯與新時期話語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
台灣人間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
5,《後殖民理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2013年,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6,《中國翻譯文學史》(新時期卷)
天津百花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7,《翻譯現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
台灣秀威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繁體字版)。
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簡體字版)
譯著
1,H.T.D.羅斯特《黃金法則》(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北京第1版)
2,狄爾泰:《人文科學導論》(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
論文目錄
1,《郭沫若與徐志摩比較論》
《浙江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2,《重新認識歐州浪漫主義》
《學術月刊》1991年第6期。
3,《中西“表現”理論思想異同辨析》
《青年思想家》1994年5-6期。
4,《中西回歸自然的不同道路──莊子與盧梭“回歸自然”思想辨析》,
《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中國哲學史》1994年第3期全文轉載。
《外國哲學與哲學史》1994年第3期全文轉載。
《新華文摘》1995年第1期全文轉載。
5,《論老子思想對胡適的影響》
《復旦學報》1995年第6期
6,《胡適與實用主義》
(香港)《二十一世紀》(港)1996年12月第38期
7,《重新比較中西詩學》
《學術月刊》1996年第4期
8,《劉以鬯與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
(香港)《香港筆會》1996年第9期。
9,《香港小說的現代性命題》
《文學評論》1997年第4期。
10,《莊子與中國啟蒙文學源流》
《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11,《香港文學本土性的實現》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年第2期。
12,《評香港兩代南來作家》
《開放時代》,1998年第11-12期。
13,《言情的特定時空——香港言情小說論》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9年第1期。
14,《鄉土的姿態——關於黃春明、海辛鄉土小說的文本分析》
《小說評論》1999年第1期。
15,《市場消費與文化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年第5期。
16,《中國後殖民批評的歧途》
《文藝爭鳴》2000年第5期。
2000年〈文學評論〉推薦優秀論文。《中國文學年鑑》轉載。
全文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29卷。
17,《博爾赫斯·馬原·先鋒小說》
《小說評論》2000年第6期。
18,《上海文化與香港文化》
(香港)《文采》2000年第7期。
19,《尋求文化身份——也斯小說論》
《小說評論》2000年第1期。
20,《“名著重印”與新時期人道主義》
《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2期。
21,《形式主義:從西方到中國》,
(韓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9輯。
22,《中國女性主義的困境》,
《文藝爭鳴》2001年第4期,
23,《歷史的放逐——香港文學的後殖民解讀》
《開放時代》2001年5月號。
收入《文學所紀念文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北京版。
24,《城市文化與香港文學》
《超越自我》,2001年11月花城出版社出版。
25,《反省八十年代》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4期。
(英國)《劍河風》2002年第1期上,
26,《米蘭·昆德拉在中國》,
《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3期。
27,《侶倫小說的文化認同含義》
(香港)《香江文壇》2002年第8期,
2002年度《文學評論》推薦優秀論文。
28,《作家與城市——侶倫與張愛玲的香港敘事》
《新視野,新開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9,《西西小說與香港意識》
(香港)《香江文壇》2003年1月第13期。
《華文文學》2003年第3期。
30,《西馬、現代主義及新左派的視域》
《開放時代》2003年第5期,
(台灣)《人間》叢刊全文轉載。。
31,《九七前香港文學的敘事與想像》
《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第5期。
收入林建法主編《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3年“文學批評”》
32,《歷史敘述與當代文學》
《東南學術》2003年第5期。
33,《歷史,性別與海派美學》
(美)《中外論壇》2004年第2期。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4年第1期。
34,《台灣鄉土文學與殖民性問題》
《回顧兩岸50年文學討論會論文集》,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5,《尋找一種敘述方式》
(香港)《香港文學》2004年7月號。
36,《一種主義,三種命運――後殖民理論在兩岸三地的理論旅行》
《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37,《重繪文學地圖——從中國文學走向中文文學》,《中華讀書報·十年特刊·學術》2004年8月11日。
38,《評台灣後殖民文學史觀》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第一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9,《後殖民香港》
(香港)《香江文壇》2004年12期。
40,《走出香港意識——近年來香港小說的想像與敘事》
《多元文學語境中的華文文學》,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1, 《香港文學的年輪》
(香港)《作家月刊》)第31期, 2005.1
42,《賽義德與馬克思主義》
《上海文化》2005年第2期。
〈台灣〉《批判與再造》2007年第2期。
43,《“新時期”構造中的日本文學——以森村誠一和川端康成為例》,
《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4期。
44,《賽義德與福柯》
《上海文化》2005年第5期。
(台灣)《批判與再造》2007年第4期。
45,《離散:一代飛鴻的後殖民空間》
(美)《中外批評》2006年第2期。
46,《霍米巴巴:文化的定位》
《上海文化》2006年第3期。
(台灣)《批判與再造》,46、47期連載。
47,《斯皮瓦克:理論與方法》
《上海文化》2006年第5期。
(台灣)《批判與再造》2007年7月號45期。
48,《五十年代美元文化與香港小說》
(香港)《二十一世紀》2006年第12號。
2009年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勤英獎”。
49,《後殖民時代的香港小說》
(香港)《香港文學》2007年第7期。
收入《香港文學選集系列》,香港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香港第1版。
50,《“西方”對於“東方主義”的回應》
《上海文化》2007年第4期。
51,《在殖民地台灣,啟蒙如何可能?》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學刊》(2007年12月,中國社科出版社),第一期。
《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轉載,台灣文學館“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暨資料庫建置計畫”專案授權收藏。
52,《後殖民批判》
《勵耕學刊》(北師大出版),第四期。
(台灣)《批判與再造》2007年11月第49期。
53,《台灣:新殖民與後殖民》
(台灣)《人間》2008年第1期。
54《東方歷史與民族主義》
《上海文化》2008年第2期。
55,《從食物和愛情看後殖民》
(香港)《城市文藝》2008年第9期。
56,《九七前後的香港小說》
(香港)《“騰飛的歲月——1949年以來的香港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騰飛歲月”編輯委員會2008年12月第1版。
57,《後殖民理論在台灣的演繹》
《文藝研究》2009年第2期。
58《香港:邊緣的政治》
(香港)《香港文學》2009年第3期。
59,《民族革命與文化身份》
《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60,《後殖民文學》
《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61,《想像香港的方法》
《全球化與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版。
62,《英美文學研究的後殖民顛覆》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3日
63,《後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悖論》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2期
64,《譯名之爭——GOD的翻譯》
《東方翻譯》2010年第3期。
65,《論台灣的新殖民主義》
《事件與翻譯——東亞視野中的台灣文學》,中國社科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66,《名著重印:中國新時期人道主義的源頭》
《東方翻譯》,2010年第4期。
67,《從內部殖民主義到少數話語》
《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8年第1版。
68,《“紅與黑”事件回顧》
《東方翻譯》2010年第5期。
69《1894-1895年《萬國公報》的譯名之爭》
《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6期。1.8萬字。
70,《後殖民理論與香港文化》
《身份、敘事與當代中國經驗》,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2.8萬字。
71,《現代主義的誤讀》
《東方翻譯》,2010年第6期。0.5萬字.
72,《後現代的“權威”失誤》
《東方翻譯》2011年第1期。0.6萬字
73,《被改寫的昆德拉》
《東方翻譯》2011年第2期。0.6萬字.
75,《評張翎的〈阿喜上學〉》
(香港)《香港文學》2011年6月號#318期。0.8萬字.
76,《香港有陶然》
《文學評論》2011年第15期。
蔡益懷編《陶然作品評論集》,香港文學評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9月初版。
77,《李文俊的福克納》
《東方翻譯》2011年第3期。0.5萬字.
78,《也斯創作的本土意識》
陳素怡編《也斯作品評論集》,香港文學評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9月初版。1萬字.
79,《政治小說與虛無黨小說》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刊》2011年。
80,《翻譯與文化協商》
《中國比較文學》2012年第1期。
81,《中國的再疆域化》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82,《由小說看香港》
(香港)《香港文學》2012年5月號,總329期。
83,《〈茶花女〉在晚清的兩次改寫》
《北方論叢》2012年第5期。
84,《近代西學東漸的起點》
《翻譯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85,《漢學主義與東方主義》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高研院通訊·名家講壇》第11期(2011年春季號)。
《漢學研究》第十四集,學苑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86,《〈天演論〉與〈民約論〉》
《現代中文學刊》2012年第5期。3萬字。
87,《〈新青年〉的文學翻譯》
《中國翻譯》2013年第1期。2萬字。
88,《香港,看不見的城市》
(香港)《文學評論》2013年6月第26期。
89,《香港作為方法——陳冠中的小說敘事》
(香港)《香港文學》2013年6月號。
90,《九七後的香港小說》
(台灣)《東華漢學》2013年6月第17期。
作品選錄
1. 霍米巴巴及其批評 58
2. 賽義德與福柯 47
3. 斯皮瓦克: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解構主義? 43
4. “新時期”構造中的日本文學——以森村誠一和川端康成為例 44
5. 楊逵小說與台灣本土論述 43
6. 五十年代的美元文化與香港小說 42
7. 從中國文學走向中文文學 380
8. 歷史敘述與當代文學 705
9. 西馬、現代主義及新左派的視域 345
10. 中國後殖民批評的歧途 472
11. 賽義德與馬克思主義 367
12. 形式主義:從西方到中國 557
13. 中國女性主義的困境 527
14. 翻譯與新時期話語實踐·前言 506
15. 走出“香港意識” 548
16. 九七前香港文學的想像與敘事 463
17. 小說香港·前言 600
相關研究
1. 肖成: 理論批評的渡河之筏 255
2. 李雲鵬: 文學書寫中“香港意識” 247
3. 白楊: 批評空間的開創 322
4. 袁勇麟: 解讀香港的文化身份 714
5. 耿傳明: 意識形態話語理論與《小說香港》 407
6. 劉俊: 敘事轉型與歷史重建 427
曾在港、台、韓、英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70餘篇。2004年,趙稀方在北京發表了《視線之外的余光中》、《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等文章,揭發余光中的“歷史問題”,文壇沸沸揚揚,引起廣泛的討論。
曾講過《香港文學》,獲得好評。
獲獎記錄
1.《小說香港》
2007年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優秀學術成果獎。
2.《後殖民理論》
2013年,被評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