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麓川一般指本詞條
三征麓川 1441年,明朝派定西伯蔣貴為將軍,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軍務,發兵十五萬征麓川。當年正月,明軍匯集“勐掌”,分三路西渡怒江,主力在“勐隆陽”(今保山芒寬)圍攻麓川主力營寨,血戰兩日,時遇大風,王驥趁機縱火焚毀麓川營柵,...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朝朝廷征伐雲南麓川宣慰司思任發、思機發父子叛亂的四次戰爭。四次征討分別發生於1439年(正統四年)、1441年(正統六年)、1442年(正統七年)、1448年(正統十三年),明朝經過連年征戰,仍未徹底平息叛亂,最終以...
王驥三征麓川,與思祿在金沙江邊立石為界,是為《王驥誓江碑》,位置在距今緬甸密支那二十里的伊洛瓦底江邊,清末被英國人所毀。他對麓川的征討,被指責為“老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但王驥進行的戰役確實基本平定了麓川的叛亂,...
正統三征麓川之後 , “三宣六慰”等外邊政區對版圖的鞏固與護衛作用更加明顯。萬曆年間 (1573—1619年) 雲南巡撫周嘉謨已認識到,西南外邊政區是 “全滇藩籬 ” 、“中國藩籬” ,認為 “宣慰之官,豈容虛位” ,故而 “國朝...
臘撒長官司,明代雲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時,兵部尚書王驥於正統七年(1442)令其把總況本駐守,後升為長官司,治所即今雲南隴川縣西北臘撒。沿革 臘撒長官司,明代雲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時,兵部...
戶撒長官司,明代雲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時,兵部尚書王驥於正統七年(1442)令其把總賴羅義駐守,後升為長官司,治所即今雲南隴川縣西北戶撒。清初廢為勐莊。沿革 康熙三十一年(1692)復置。雍正二年(1724)再次裁撤...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朝廷調貴州兵三征雲南麓川,韋翁同趁虛聯合鎮遠等地苗民向新添、清平、平越等衛進攻。次年攻焚靖州、五開、銅鼓各衛屯堡,起義勢力逼近貴陽。朝廷命征麓川的軍隊回師進行圍剿,韋翁同敗退香爐山。明代...
木邦宣慰司,明朝“三征麓川”後,析麓川地設定的行政區,轄境相當於今薩爾溫江以西的撣邦高原地區,治所位於今緬甸興威。這國家是曼尼普爾史家口中的蓬王國,曾非常強大,版圖由德宏至特里普拉。大明時期 建制沿革 1413年(永樂十一年)...
占領瀾滄江以西“祖地”;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傾半國之力“三征麓川”;芒市土目刀放革在明朝一征麓川時投明軍;公元1443年,明朝置芒市御夷長官司、授刀放革長官之職;公元1444年,明朝將“勐卯弄”(麓川國)政權...
如“三征麓川”,元江軍民府統帥東路縱隊,合木邦人馬,招降孟通諸寨,率車裡及大候5萬多土兵打通木邦到麓川的通道,與各路縱隊人馬在麓川匯集,協同配合“百道環攻,復縱火焚其營,賊死不可勝算,思任發父子三人,並挈其妻子數...
二世閻勝升,永樂年間任明軍總旗,駐守騰越屯軍閻家塘。隨後,麓川思氏叛亂,隨軍三征麓川,討孟養、雲州等地。明正統六年正月,麓川宣慰使思倫法故後由其子思任法襲職。思任法居心叵測,不按時納貢,朝廷稍優容之,他便據麓川發動...
1428年,麓川平緬宣慰司脫離明朝、恢復“勐卯龍”(麓川國); 1439年,“勐卯弄”(麓川國)東征兼併孟璉長官司;今瀾滄縣境又屬“勐卯龍”(麓川國)。 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傾半國之力“三征麓川”,“勐卯龍”(麓川...
孟連縣城(5張) 公元1428年,麓川平緬宣慰司脫離明朝、恢復“勐卯龍”(麓川國);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國)東征兼併孟璉長官司;今孟連縣境又屬“勐卯龍”(麓川國)。 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傾半國之力“三征麓川”,...
諫征麓川 正統五年(1440年)八月,蔣貴上奏:得沙州衛都督困即來與赤斤蒙古衛各報虜情言'捏列骨同陝西丁率人馬攻圍哈密甚急而忠勇王弟猛哥卜花新遷於把思闊之地率兵大敗捏列骨之眾’。又言'脫歡二子不睦,其長子也先住於晃合...
明代雲南西南的“白夷”(傣族)貴族思倫發、思任發、思機發數次積聚力量,試圖建立“麓川王國”,與明朝抗衡。明朝分別於1441年、1443年、1448年發動了征伐麓川的軍事行動。嘉靖年間(1522-1566),緬甸洞吾王朝對雲南西部邊疆的侵略...
明朝王驥將軍三征麓川,屯兵畹町;清朝明瑞大將兩次征緬,踞畹町而馳鐵騎。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沿海通道絕大多數被日寇封鎖,為戰略需要,國民政府斥資修築滇緬公路,邊疆 20 萬民眾以血肉之軀,8 個月的時間築成滇緬路,建成畹町...
“祖地”;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傾半國之力“三征麓川”;明朝第二次征麓川時,將“勐卯弄”(麓川國)政權從“勐卯”(瑞麗江河谷盆地)逼到“孟養”(今緬甸克欽邦);公元1444年,明朝另立隴川宣撫司(轄今隴川、芒市遮放、...
諾鄧的本主是明朝三征麓川的將領王驥,稱為“三崇本主”。除了“本主信仰”,諾鄧村“三教一體”特徵也是非常明顯的,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尤其是在宗教活動和廟宇建築上,道教的特點更為突出。諾鄧村廟宇建築在康乾時期堪為鼎盛,...
明正統年間的三征麓川之役,以騰衝為戰略基地和管制邊境土司的觸角,大軍雲集騰衝。萬曆年間平息岳鳳之亂,平叛大軍從騰揮戈收復三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衛入州。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騰越州判分防南甸。清乾隆四十年(...
至朝元順元年(庚午,公元1330年)又置麓川軍民總管府,統管原麓川地。元朝至正十五年(乙未,公元1355年),在姐蘭(今緬甸南坎)置麓川平緬宣慰使司。明朝政權推翻了元朝,在“三征麓川”後,明朝正統九年(甲子,公元1444年)撤麓川平緬...
“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們先供奉神靈。供奉的神靈中有一位“白馬將軍”,傳說他就是明朝兵部尚書王驥將軍。王驥三征麓川回朝後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桿節就是為了紀念王將軍。供奉神靈後,大家把準備好的栗柴搬到刀桿場上,堆成...
傅恆駐騰衝時,到王驥三征麓川時明朝兵部侍郎侯璡所建“侍郎壩”,在興龍池,見水湧泉清,青松古木,與泉池相映生輝,想起宋代大儒朱熹“問渠哪能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於是命人取筆研墨,在池邊一塊石頭上寫下“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