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西勇、宋洋、徐新良。
基本介紹
- 書名: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
- 作者:侯西勇、宋洋、徐新良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7
- ISBN:9787030513939
《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西勇、宋洋、徐新良。
《“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科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侯西勇、宋洋、徐新良。內容簡介《“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套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和方法,基於多種感測器獲取的衛星遙感影...
《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西勇、宋洋、徐新良。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港口城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套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和方法,基於多種感測器獲取的衛星遙感影像和多類型地圖資料等信息,針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25個港口,進行港口及其...
《“一帶一路”中亞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8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包安明。內容簡介 本書套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和方法,基於多種感測器獲取的衛星遙感影像和多類型地圖資料等信息,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5箇中亞國家的生態環境特徵遙感監測與評估,以及港口城市發展潛力與限制因子特徵對比...
“一帶一路”歐洲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 《“一帶一路”歐洲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岳靜等
《一帶一路海域生態環境遙遙感監測》是2019年06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賢強等。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連續12年(2003~2014年)的海洋水色衛星遙感資料,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12個海區和13個典型近海海域的生態環境要素(包括:海表溫度、海面光合有效輻射、海水透明度、浮游植物葉綠素濃度和淨初級...
《“一帶一路”海域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9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是何賢強。圖書簡介 《一帶一路海域生態環境遙遙感監測》利用連續12年(2003~2014年)的海洋水色衛星遙感資料,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12個海區和13個典型近海海域的生態環境要素(包括:海表溫度、海面光合有效輻射、海水透明度、...
《“一帶一路”西亞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志海。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西亞區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光溫水條件和主要生態資源分布狀況監測,系統分析了該區域的生態系統狀況,並對該區域“一帶一路”建設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限制因素進行了分析。利用城市建成區不透水層分布信息、...
《“一帶一路”蒙俄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8年07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新良。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遙感技術手段在獲取巨觀、動態的蒙古和俄羅斯區域多要素地表信息的基礎上,開展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評價,系統總結蒙古和俄羅斯的生態資源分布與生態環境限制、重要節點城市與港口、典型經濟合作走廊和交通運輸...
《“一帶一路”非洲東北部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9年04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樂。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遙感技術手段在獲取巨觀、動態的非洲東北部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蘇丹、吉布地、厄利垂亞、索馬里、肯亞、衣索比亞11個國家)多要素地表信息的基礎上,開展生態環境...
《“一帶一路”東南亞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柳欽火等。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東南亞區域土地覆蓋 / 土地利用狀況、光溫水氣候條件、主要生態資源分布與主要生態環境約束因素等進行了分析;從重要節點城市內部結構與周邊環境出發,利用城市建成區不透水層遙感數據、10km緩衝區土地覆蓋產品和...
《一帶一路南亞區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利用遙感技術,在巨觀獲取南亞區域多要素地表信息的基礎上,系統分析南亞的生態系統狀況和主要生態環境的約束因素、主要經濟走廊的生態資源分布和建設的限制因素、主要節點城市的宜居水平和擴展潛力。相關成果提供了南亞區生態環境的本底狀況,為“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
學院現有BIM實驗室、水力學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遙感與攝影測量技術實驗室等 21個專業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850萬,實驗室總面積1860㎡。學院與中建六局市政建設公司、廈門水務集團、廈門億力吉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共建一批成效顯著的校外實踐基地。學院現有“廈門市濱海城市污染控制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市級...
學院現有BIM實驗室、水力學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遙感與攝影測量技術實驗室等 21個專業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850萬,實驗室總面積1860㎡。學院與中建六局市政建設公司、廈門水務集團、廈門億力吉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共建一批成效顯著的校外實踐基地。學院現有“廈門市濱海城市污染控制與生態建設重點實驗室”市級...
深化生態環境治理“一網統管”,開展生態環境數位化治理技術創新,強化智慧型場景開發套用,實現生態環境治理態勢全面感知、風險監測預警、趨勢智慧型研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建立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的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數位化治理模式。 5.管理標準 地方立法。開展土壤污染防治、移動源大氣污染防治...
圍繞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打響“8個標誌性戰役”,通過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解決民眾關心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連續5年保持98%以上,16個地級城市連續4年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Ⅲ類以上,較基準年(2014年),...
中國積極開展航天國際合作,推動中國北斗導航系統、衛星通訊系統和衛星氣象遙感技術服務沿線國家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中國堅持《巴黎協定》,積極倡導並推動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了關於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與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
四、科學開展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 (一)築牢海洋生態屏障 (二)實施海洋生態修復 (三)嚴守海洋災害防線 (四)開展和美海島創建示範 (五)建設生態海岸帶 五、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一)實施空間用途管制和環境分區管控 (二)開展監測調查 (三)嚴格監管執法 (四)加強考核督察 六、提升海洋綠色低碳發展...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十三五”時期,廣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明顯,2020年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7.7%,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列入國家考核的52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好於Ⅲ類)比例保持96.2%以上,其中2020年...
強化青島、煙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作用,推進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港口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參與重要港口建設運營,加強海洋經濟合作。依託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等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境外園區和標誌性工程項目,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優質裝備和先進技術出口。鼓勵企業參與有關國家和地區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民生...
推進海洋自主感知網路建設,加快構建覆蓋我省近岸海域、灘涂濕地和自然岸線的空天岸海底立體觀測網,推進海洋動態監測系統和近海域三維展示與監測系統建設。加快海洋大數據平台建設,對接國家海洋大數據中心和共享雲平台,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遠海航行保障、海洋與氣候變化研究等提供支撐服務。鼓勵沿海城市建設...
《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全面總結“十三五”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經驗,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科學研判婁底市綜合交通未來發展趨勢,深入研究“十四五”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研究提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改革舉措,對此進行資金估算、用地估算,根據規劃內容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提出保...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建築物需要形變監控,形變監控的市場前景巨大。北斗+智慧型港口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我國的貨櫃運輸業正在蓬勃高速地發展。貨櫃運輸業該如何提高貨櫃信息化管理水平,如何提高貨櫃運輸各個環節自動化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點...
加強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型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任務,加快“5G+車聯網”項目建設,營造“一帶四區、區域互聯”的車聯網示範套用環境。探索推動低軌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技術在智慧型網聯汽車領域套用,通過提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的衛星套用產品與服務,為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賦能。最佳化...
他在介紹中國對地觀測技術的發展現狀時,指出對地觀測技術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生態環境監測、多尺度海洋遙感監測與模擬、災害監測、城市擴張、世界遺產地保護與監測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他建議可以通過對地觀測技術監測港口城市、海岸帶以及海洋等;利用對地觀測技術研究水資源競爭模式、農業結構和發展機遇...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強化海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倒逼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節約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將提升海南海洋產品的品牌影響力與競爭力,並促進海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將推動海南深度融入海洋強國、共建“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支撐保障能力全面加強...
建設立體化智慧型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對動態環境下社會治安防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打造一體化智慧化公共安全體系,支撐城市公共安全防控體系關口前移、精細管理和綜合決策。打造平戰結合的應急信息化體系,全面提升多部門協同的監測預警、監管執法、指揮決策、救援實戰、社會動員和物資保障能力。強化政府、企業、...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儘早達峰,降低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三)發展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型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成效初顯。6.數字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初步建立網路強省、大數據發展、“網際網路+”等政策體系,電子政務標準、規範體系不斷完善。國家、省、市信用平台、信用官網已形成互聯共享機制,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初步完善。網路空間法治化加快推進,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力...
加強水資源保護和管理,開展流域綜合治理,切實維護氣候變化條件下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最佳化水資源配置。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加強水旱災害風險管理,提高氣候變化條件下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367.41億立方米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實施區域再生水...
強化災害性天氣預報、極端氣候事件預測、生態環境氣象影響評估、氣候變化影響預估、人工影響天氣、氣象衛星遙感、氣象裝備等重點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開展東北冷渦暴雨(雪)、大城市強對流天氣、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品質氣象影響、東北地區典型雲系人工增雨、環渤海陸—海—氣相互作用等科學試驗。(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