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春秋中後期的政治、學術與社會生活》是202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論語》與春秋中後期的政治、學術與社會生活
- 作者:李健勝
- 出版時間:2021年4月1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190 頁
- ISBN:9787010231587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論語>與春秋中後期的政治、學術與社會生活》是202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
《<論語>與春秋中後期的政治、學術與社會生活》是202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內容簡介本書將孔子的政治活動、學術思想及社會生活置於春秋中後期的時代大背景下,以商周貴族政治及其文化傳統的反思、總...
《論語》(lún yǔ),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
孔丘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又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並強調“為政以德”。孟軻認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公孫丑》)。荀況尤其強調禮的作用,認為禮是安定社會秩序、穩定等級...
《論語》的內容,涉及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還記載了他的一些生活習慣和細節。可以說,《論語》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貴的第一手材料。這也就是《論語》後來能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西漢時,立《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為官學,稱為“...
第二章?一經三傳:哲學、歷史、還是政治??/?087 (一)“三傳”小史——國小《論語》與大學《春秋》——“春秋三傳”和“春秋四傳”——公羊學和榖梁學在皇家擂台上的正式比武——作為實用政治學的儒學 (二)作為官方政治學的“春秋大義”——《唐太宗文集》——《春秋決獄》——《詩經》和《春秋》的...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五經主要指“詩、書、...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末期陳國陽城(今河南淮陽)人,生於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詳。顓孫師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從學後學業出眾,與子夏、子游齊名。曾從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蔡之間遭到過圍困。他勤學好問,經常與孔子討論各種問題,《論語》記其向孔子問學達二十次之多。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論語·微子》載道家隱士長沮、桀溺勸孔子避世以求個人安寧,孔子回答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充分表現了儒家群體價值觀與道家個體價值觀的不同。但是這種不同又可以形成一種制衡和互補,使社會不至於偏向以共性壓抑個性或者以個性破壞共性這樣兩個極端,把群體性與個體性結合起來,使社會既...
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春秋蓋由微言大義,故常與其注書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等合集。四書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注釋,其中,《大學》《中庸》的注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
最古的讖書是《河圖》﹑《洛書》。緯書的內容萌芽於伏生的《尚書大傳》和繼起的董仲舒的《春秋陰陽》﹐但到漢武帝以後才出現託名於經書的緯書﹐當時《易》﹑《書》﹑《詩》﹑《禮》﹑《樂》﹑《春秋》六經和《孝經》都有緯書﹐總稱為《七經緯》。又與《論語讖》﹑《河圖》﹑《洛書》等合稱為“讖緯”﹐共...
1960年,孔教更編印《孔教中學經選》,選錄了共74條自《 論語 》、《 孟子 》及其它儒家經典中就孔儒仁義禮智信的名言,供學生背誦學習。每逢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聖誕 ,澳門孔教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其舉行的儀式採用古制,包括:盥洗禮,迎神禮,奠帛初獻禮,晉祝禮,亞獻禮,三獻禮...
孔子(春秋中期)《論語》(四書之一)乃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孔子的言行編纂的儒家經典。曾子(春秋後期)《大學》(四書之一)子思(戰國前期)《中庸》(四書之一)孟子(戰國中期)《孟子》(四書之一)荀子(戰國後期)《荀子》道家 老子(春秋前期或中期)《老子·道德經》莊子(戰國中期)《莊子·南華經...
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
1861-1872年間《中國經典》第一版在香港陸續出版。其中,第一卷含《論語》、《大學》與《中庸》,出版於1861年,第二卷《孟子》出版於1861年,第三卷《書經》與《竹書紀年》(分兩冊)出版於1865年,第四卷《詩經》(分兩冊)出版於1871年,第五卷含《春秋》與《左傳》(分兩冊)出版於1872年。1861年,...
但是,學術界,思想界對儒家經書的理解存在分歧,所以召開這次大討論。蕭望之等大臣參加評論,漢宣帝親臨會場,隨時對爭論問題作出裁決。經過這次討論之後,原屬民間的學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和穀梁《春秋》也進入官學。這種現象只有在寬鬆的政治條件下才有可能,而且為加強思想的進一步統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於是日誦《孝經》、《論語》、《大學》,置書於袖中,逢人質難,久而信口談解,如或啟之”,在十多年的自學中,一方面不恥下問,一方面“不泥傳注”,強調個人心得。因善經營,“自是家道日裕”,成為富戶。38歲時遠赴江西往游王陽明之門,下拜執弟子禮。王陽明一開始覺得他個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
這類隱者代表人物,在《論語》中即已成群出現。既有批評、譏刺孔子的長詛、萊溺、荷篷丈人、楚狂接輿等,也有孔子所稱道的許多“逸民”,如伯夷、叔齊、朱張、柳下惠、少連、虞仲、夷逸等。後二人,孔子讚揚他們“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⑥。這是說,虞仲、夷逸隱居不仕,而放言高論,潔身自好,合乎權變...
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說:“蓋《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晉以來好事之徒聚斂《管子》、《晏子》、《論語》、《山海經》、《墨子》、《莊子》、《尸佼》、《韓非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淮南》、《說苑》、《新序》、《新論》之言,附益晚說,假為向序以見重。”錢锺書在《管錐編》中提出《列子》...
”《童子問易》考證舜帝重大易八卦為六十四卦。“孔子老而好易”,會通天人之道後,提出了仁、義,禮、智等對舉的範疇,建構了博大的易經哲學體系。李學勤先生於2005年8月在青島召開的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孔子不僅開創了儒學,也確實開創了易學。”孔子的思想精髓是《易經》。《論語》大多篇章是...
《論語》載:孔子讓侍從弟子“各言其志”。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莊子·知北游》曰:“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儒道兩家之巨子,對山水之情感可謂一往情深。 漢代士人對山水的體認更加深化。對...
在代殷成為統治者之後,禮就成為組織國家政治生活的組織原則和貴族生活、行為方式的規範,經史官記錄成為《禮》書,也就是當時的典章制度的總匯。孔子主張“立於禮”(《論語·泰伯》),認為“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學禮、習禮、為人相禮,是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和儒生的職守所在。⑤《春秋》,...
也證明了和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日常生活、社會政治、養生衛體等矛盾多樣性的統一與和諧在思維形式中的反映,是對矛盾對立的多種統一形式的認識。儒家作為百家之首,無論是儒家學派孔子的“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及“蓋均無貧,和無寡,...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他明確提出對民眾必須“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主張,並對一味依賴刑、政治理民眾的傳統觀念表示了懷疑(《論語·為政》)。在仁學體系的框架內,諸如“上好禮則民易使”(《論語·憲問》)、“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論語·子路》)之類的觀點被一再宣揚,作為一種經過改良的禮治思想...
但孔子認為子夏在遵循仁和禮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誡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子夏才氣過人,《論語》中保留了他的許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蕭梁周興嗣編輯了影響深遠的蒙學讀物《千字文》、顏推之的《顏氏家訓》成為親職教育的代表作。《五經》《論語》《千字文》等教材還傳入日本。唐代私學遍布城鄉,制度不一,程度懸殊,既有名士大儒,如顏師古、孔穎達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學教師,“以教授為業”、“以教授為務”,一代名儒劉焯、國子學博士尹知章...
(3)幾何思想起源。源於戰國時期墨翟的《墨經》,早於第二發明者歐幾里德(公元前330~前275)100多年。(4)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發明者商高(西周人),早於第二發明者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550多年。(5)幻方。我國最早記載幻方法的是春秋時代的《論語》和《書經》,而在國外,幻方的出現在公元...
先生一生博覽群書,有著深厚的史學底蘊。早在青年時期,就把家藏的五六千冊書都通讀過了,為寫《西崑酬唱集注》,找了許多書,如《左傳》《論語》《史記》《漢書》《後漢書》《晉書》《太平御覽》《世說新語》等都細緻的看過。先生讀書既多又快。在京點校二十四史後期,常去中華書局圖書館借書,沒過多久...
南宋大儒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經典加以註解,成為《四書集注》,並取代了五經的地位。傳統儒學經過理學家對先秦儒學宗師言行的崇奉與詮釋,加上官方的全面肯定與提倡,儒家在宋以降成了宗教性的“儒教”。各省各縣都建孔廟對孔子加以供奉。儒學之盛由此可見。北宋中葉,融合儒、釋、道...
首先讀的是《四書》,依次序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些是儒家的根本經典,每個學童都要讀,不論他將來是讀書應科舉還是從事其他職業。這以後,如果他將來要讀書應科舉,他就要誦讀《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經傳》(合稱《五經》)。還可以進一步讀其他經書如《周禮》...
“君子”二句:語出《論語·陽貨》:“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君子,這裡指上層人士。學道,學習孔孟之道。愛人,實行仁政。小人,這裡指百姓。易使,容易被奴役使用。豈:難道,哪是。及:企及,達到,夠得上。白話譯文 春秋末期,到戰國時代,各國的諸侯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