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 [gallery]∶專為展覽藝術品用的一系列房間、走廊或大廳
(2) [painted corridor]∶有彩繪的走廊
(3) [salon]∶展覽藝術品的房間或大廳
引證解釋
1、指彩繪的走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尋夢》:“畫廊前,深深驀見
銜泥燕,隨步名園是偶然。”
2、展覽圖畫照片的走廊。
徐遲 《祁連山下》:“
帝國主義掠奪者掠奪了全世界的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而後誇耀自己的精粹的掠奪物的精華於博物館畫廊之中。”
孫犁 《秀露集·畫的夢》:“這裡沒有畫廊,沒有陳列館,沒有畫展。”
基本含義
19世紀以後,畫廊指觀眾鑑賞美術作品的公開陳列場所,在展覽的屬性上與美術館性質基本相同,可能比美術館規模小,但更有作品或
藝術流派的針對性。另外,隨著資本市場經濟的發展使
藝術商品化趨勢加強,以專營美術品為業的畫商也應運而生。畫商陳列和銷售美術品的場所也稱畫廊。
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對外開放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藝術的普及,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各類畫廊。
發展歷程
市場化
市場圖景
在
歐美的許多國家,衡量一個畫家的身價不是看他獲過什麼獎,而是看與他簽約的畫廊到底是哪一家。作為
市場經濟的產物,中國畫廊在藝術品市場的作用
任重而道遠。
1981年初,
靳尚誼的一幅早期作品《小提琴手》,被香港一家畫廊收藏,價格為7000港幣。這條訊息傳遍了整個
美術界,一間“畫廊”這個詞帶上了光環,在畫家們心中喚起了夢想,他們隱約感到了從事
藝術創作還有另一條出路。
那時候,國內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畫廊。
1985年,長期處於地下狀態的先鋒畫家匯聚成一股潮流,開啟了
中國美術向世界潮流靠攏的大門,畫家們也開始渴望有相應的畫廊機制來開闢獨立的
藝術市場。恰在此時,美國哈默畫廊的老闆哈默夫婦訪問中國,帶來了
陳逸飛在海外由哈默畫廊包裝成功的訊息,這個成功案例極大地刺激了美術界,激發了一大批美術家奔赴海外,這些人不斷地將海外畫廊的零星
訊息傳遞回來,為有志於在國內開畫廊的人們送來了啟示,他們是播種者。
藝術市場
1984年前後,
北京使館區出現了幾個特殊的身影,他們在小巷裡擺地攤賣畫,這些畫多數都是原作。買主都是外國人。當時也只有這裡有願意買原作的極小的藝術市場。有個外國人也來湊這個熱鬧,他叫布朗,日後
紅門畫廊的創始人,他當時靠在使館區倒畫掙錢。他無意間做了中國藝術市場的初步嘗試。
當時的
經濟狀況,注定了要產生完全符合
商業運作的畫廊還為時尚早。因為畫廊業完全是
經濟行為,它必須是在經濟發展到非常好的狀況下,人們有錢消費,而且必須是
生活消費已經得到極大滿足之後,還有餘錢來買藝術品時,畫廊才能迎來賴以生存的客戶。也就是台灣畫商饒大經說的:“畫廊業是經濟好到極致的產物。”雖然經濟條件還不成熟,還是有一些人開始憑著對藝術的熱情嘗試經營畫廊,大多數都
不成功,沒多久就關門了。
1986年前後,南方經濟飛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
家庭裝修中掛幾副真正的繪畫作品悄悄時興起來,不過,他們對
藝術價值要求並不高。有了少量的需求,賣畫開始變得有利可圖了。
轉折點
兩個重大事件
1989年那次
現代藝術大展,從各個方面講都是
當代藝術的
分水嶺。唐宋、肖魯的開槍事件,不僅僅斷送了這次展覽,還擊碎了藝術家們披在身上的體制的玻璃外衣,激發了無數藝術青年的表達衝動,他們紛紛脫離體制,踏上了做職業藝術家的
不歸之路。
更重要的是,這次畫展對當代藝術品完成了一次定價行為。這次畫展的費用只有8萬元,有人用20餘萬元收藏了其中20餘幅畫,平均每幅畫的價值在1萬元左右。當代藝術品從此有了一個明確的
參考價。
同樣是在1989年,還有一件大事,如今已很少有人提及,但在藝術市場方面,這件事不應該被遺忘。那一年,有100年歷史的法國德魯奧
拍賣行來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次國際藝術品
拍賣會,上拍的所有藝術品全部成交。它傳達的信息是:中國已經有一部分人具有了做藝術品收藏的實力。
那一年,就當代藝術而言,隱約出現了職業藝術家,同時也隱約出現了藝術品收藏家。這兩者是互動的,但沒有合適的平台讓他們相遇。在國外,兩者相遇的最佳場所就是畫廊。
紅門畫廊
1991年,當年在使館區做書畫買賣的布朗創辦了紅門畫廊,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當代年輕畫家作品的畫廊,實行了簽約
代理制度。這是商業畫廊的曙光,中國畫廊業開始起步了。然而,只有一家紅門畫廊來代理當代作品,遠遠不能滿足年輕畫家的需求。而最有希望來改善年輕畫家境遇的
港台畫廊,卻仍然在延續80年代的老套路,只經營成名畫家的作品,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年輕畫家或者說當代藝術被他們輕視了。
既然商業畫廊還沒發育成熟,由南方那些傳統畫廊發展出來的展銷模式仍然是藝術市場的主要經營手段。為了獲得更多的展示空間,很多畫家像候鳥一樣活著,哪裡有展覽就往哪裡飛,完全身不由己。那時候的策展人都有一種幻覺,以為自己是藝術市場的主宰。1992年的廣州
雙年展引起了轟動,由四川一位企業家出資,他自己買了一批參展作品。對當代藝術最有價值也最具影響力的一次畫展,是1993年的第45屆
威尼斯雙年展,由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奧利瓦主持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引起了西方收藏家、藝術
批評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這次畫展的
轟動效應,為參展藝術家帶來了豐厚的商業回報。最關鍵的是,西方藝術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有了更積極的看法,他們不再認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缺少
市場價值了,實際經營中國當代藝術品變得具有可行性了。
從此以後,歐洲的一些畫廊開始嘗試經營中國當代畫家的作品。這個事實也對中國畫廊業的發育產生了微妙的影響。
由於歐洲藝術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有了少量的需求,以前憑愛好和興趣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外國人,開始有意識轉變為藝術經紀人,開始按照
國際慣例代理部分畫家的作品,是他們讓中國畫家在心理和意識上做好了接受畫廊業代理制度的準備。
同樣是在1993年,上海朵雲軒
藝術品拍賣公司成立了,並在6月20日敲響了藝術品拍賣第一槌。藝術市場從此有了高端的市場。更多的
拍賣公司相繼問世,極大地鞏固和繁榮了藝術市場。在藝術市場上與拍賣公司同等重要的商業畫廊迎來了發展的契機,畫廊業就要進入一個
新階段了。
知名畫廊
藝術街區
多元化
專家指出,當前畫廊業的多元化表現出了
文化產業中的一些傾向,畫廊業還沒有走出傳統的業態。不可能造就產業的規模和品牌的更大發展的原因是眼前淺層面的多元化和現實
經濟活動相關的具有暫時性的不規範的
經營方式,同時,因為這種經營上的特點,將可能加劇越來越嚴重的
書畫造假,使這個原本就比較混亂的市場更加混亂,從而影響到畫廊產業的健康發展。
日前,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和
中國美術館的專家學者對2006年度中國畫廊行業的發展態勢進了展望,有專家指出,隨著
中國經濟的繼續發展和整個國力的增強,
藝術品市場將繼續保持火爆狀態,並且至少可以保持至未來三年。另有報導稱,絕大多數畫廊經營者都相信,這樣
陽光燦爛的日子最少會持續到2008年,並且相信有了前段時期以來的飛躍,畫廊業將在
藝術市場的全局中占據它原本應該占據的重要位置,不再有倒退的可能性。
然而,中國美協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靳尚誼卻指出,中國時下藝術市場的活躍完全是假象,它只是表面上活躍,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市場還根本沒有形成。“什麼樣才叫真正形成了藝術市場?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人花10萬元買了一幅畫,他馬上就能再把這幅畫以10萬塊錢以上的j價格賣出去,這才叫形成了市場。也就是說,必須是一個人和他的作品在市場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價值。而如今的畫作拍賣,很多都是被炒出來的,一個人可能花一百多萬、甚至幾百萬買到了一幅畫,但他卻未必能馬上再以這個價錢把它賣出去,甚至未必會有人再來買。”
此外,當下中國的收藏家隊伍還很不成熟,他們大多是企業家或者
個體經營者,真正懂畫的人不多,有些人甚至是因為覺得投資房地產不保險,才轉而拿藝術品當成一種投資。他們買畫往往不是通過
個人鑑定,而是接受別人的投資、保值指點。而已經成形的國外藝術市場則不同,國外的收藏家多數本身就對藝術品非常有研究,他們甚至會專門收藏某個人或某個流派的作品。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幾個大城市先後湧現多個創意藝術區,如北京798藝術工場、上海的
蘇州河藝術倉庫、杭州的
杭印路49號、
西安紡織城藝術區等。這些
創意街區的出現,也為城市的品位提升提供了一種可能。而紐約、巴黎、
倫敦等城市的藝術街區已經相當繁榮。
主要街區
紐約曼哈頓下城“蘇荷區”原是紐約19世紀最集中的工廠與工業
倉庫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藝術新銳群起,各地藝術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該區。眼光敏銳的畫商在該區先後設立畫廊,原在
上城高級街區的不少老字號畫廊也相繼移來。今已進入世界現代
藝術史的大師級人物如沃霍、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等都是那裡的第一代居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紐約市決定大規模改造蘇荷,全部保留蘇荷區舊建築景觀,通過立法,確認蘇荷為文化藝術區。
在巴黎市中心有專門的藝術畫廊街,主要分布在
拉丁區及三區。這些畫廊有臨街的,也有在街巷深處的。有些畫廊與民宅沒有差別,只是在門口掛了一塊小牌子,只有內行人才知,按鈴可進,裡面卻是另一天地,有很多大師的作品。有的畫廊要提前電話約定,不然不接待,這些畫廊生意很大,與世界上的大收藏家都有聯繫。沿
塞納河邊拉丁區,有
一街區專營古玩。除了
古玩店外,巴黎每年要舉行幾次大型的藝術品展銷會。如在
巴士底廣場,每年兩次的藝術品展銷會上,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直接出售,沒有
中間商,降低了售價,使交易更旺。
英國
倫敦的展覽路是世界聞名的人文精英集中的街區。簡簡單單的一條街上,集中了大名鼎鼎的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科學和
自然歷史博物館、帝國學院、皇家藝術和音樂學院、
歌德學院、法語學院、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和皇家地理協會等諸多藝術和學術機構。英國政府和倫敦市
政府投資3500萬英鎊,將這一街區打造成世界上最高尚的人文社區。這項巨大的工程將在2009年完工,屆時,這一街區將變成堪與巴黎塞納左岸媲美的街區。
這是
溫哥華最古老的一個區。蓋士鎮以該市第一間酒吧的
東主之名為名。該區圓石路兩旁經裝修的舊屋,已經成為古董店與
紀念品店、畫廊及餐室。
有專家指出,當前畫廊業態的多元化表現出了文化產業中的一些傾向,反映出畫廊業還沒有走出傳統的業態。眼前淺層面的多元化和現實經濟活動相關的具有暫時性的不規範的經營方式,不可能造就產業的規模和品牌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