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 。威尼斯電影節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

並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並且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行第一。被人喻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尼斯雙年展
  • 外文名:La Biennale di Venezia
  • 歷史:上百年
  • 主要展覽:文化藝術 現代藝術 電影藝術
  • 參觀記錄:豐收的一年
簡介,歷史回顧,參觀記錄,中國藝術家的態度,

簡介

1893年 4月19日, 威尼斯市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策劃一個義大利的藝術雙年展,他的發起人正是當時的市長里卡多·塞瓦提可,就這樣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屆威尼斯雙年展拉開了帷幕。

歷史回顧

第一屆1895年4月30日,首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並吸引了20多萬名參觀者,反響十分強烈。
第四十六屆1995年台灣館首次參加國家館展出(普里奇歐尼宮),主題:台灣藝術
第四十七屆1997年台灣館參展主題:“台灣.台灣:面目全非”
第四十八屆1999年6月12日至11月7日主題:開放。台灣館參展主題:“意亂情迷:台灣藝術三線路”
第四十九屆2001年6月6日香港首次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展。台灣館主題:“活性因子”
第五十屆2003年6月15日至11月2日台灣館主題:“心感地帶”
第五十一屆2005年6月12日首次設立中國館
第五十二屆[2007年]台灣館主題:非域之境
第五十三屆[2009年]台灣藝術家李善單獲邀以個人主題館參展,並由知名的Achille Bonito Oliva擔任主策展人。
第五十四屆[2011年]由義大利ClaudioBuziol基金會、台北UNEED基金會與北京今日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未來通行證: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FuturePass-CollateralEventofthe54thVeniceBiennial》,藝術家蔡小松的54件新作《天體》系列正式亮相
第五十五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舉行開館式。中國館以“變位”為主題,集中展示生長在當下發展變化社會中的中國藝術家的思考與創作,呼應此次雙年展“百科宮殿”的主題。

參觀記錄

對於藝術的銷售,2009年可能是艱難的一年,但是藝術旅遊業卻似乎是豐收的一年。威尼斯雙年展在2009年11月22日閉幕,雙年展的組織方宣稱今年有超過375,000位觀眾參觀了展覽,很輕鬆的就超過了2007年參觀展覽的319,000人,增加幅度到達了18%。在有如此壯觀的參觀人數的情況之下,組織方也進行了參觀人群的分散,展覽正常情況下能容納的日平均參觀人數為2,223人,而在周末平均日參觀人數達到了9,761人。大約三分之一的參觀者是學生。
英國藝術家Liam Gillick的作品描述了一隻貓英國藝術家Liam Gillick的作品描述了一隻貓
雙年展還有另外幾項記錄。這次的展覽使77個國家參與到這項國際盛事中,並且幫助使整個城市舉辦的超過44個活動得到廣泛的注意。雙年展也重修了義大利展館,義大利藝術家展示作品的空間是原來的兩倍多。
威尼斯雙年展的另一個事實是:通過組織方的統計,迄今為止關於這項活動的3,155篇文章被發布(相比較2007年只有2,366篇)。

中國藝術家的態度

近些年中國藝術家陸續飛往義大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創辦於18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歷來以著重先鋒藝術聞名,被稱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業內人士透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費用不可小覷,動輒以數十萬計,一般的藝術家根本無力承擔。
“就像學生樂於在國外大學留學鍍金一樣,很多中國藝術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也不過是把它當成鍍金的參展經歷。”對今年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上海一民營藝術館的負責人張明繁(化名)並不感到驚喜。在他看來,參展人數劇增不能說明中國藝術國際地位的提升,反而揭示了當下中國藝術界的浮躁。參展能提升藝術家知名度,也是炒高藝術家作品的噱頭。中國藝術家扎堆雙年展的浮華喧鬧背後,深藏著資本欲望的暗流涌動——藝術家、藝術基金、藝術展,三者形成了一套欲說還休的糾結利益鏈。
一件去過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品意味著什麼呢?
“起碼,這是一個聽上去不錯的拍賣噱頭。”上海一家大型民營美術館的負責人透露,“相對於某件作品將來可能賣出高價或者身價升值的潛力,為此支付一些成本當然也是值得的。對於藝術家而言,參加平行展解決了他們的若干需求,比如被展示、被肯定、提升作品附加值;對於策展人而言,藝術家們願意以各種方式為此付費,有利可圖;而對於威尼斯雙年展官方而言,有這么多的中國藝術家和策展人捧場,為其藝術事業和旅遊事業貢獻收入,又何樂而不為呢?”
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成為“不錯的拍賣噱頭”,背後的邏輯基礎是中國藝術品交易自身的特殊性。在大眾層面上,中國的藝術品交易是賣證書的。其實不僅僅是藝術品,古玩、珠寶、玉器等都是一樣的。因為沒有足夠深度的文化土壤支撐,中國的民間收藏圈子從起步就開始走上了“用價格標識一切”的路子。於是,國內大部分的藝術品交易,變成了證書的交易。本質上,這是一種不規範的股票市場,不是藝術交流和交易。
“只有中國藝術家才會如此熱衷參展威尼斯雙年展。因為在過去,有一些中國當代藝術家通過威尼斯雙年展獲得國際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批評家、策展人徐子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說法進一步印證了上述分析。
實際上,威尼斯雙年展創立時的初衷和動機之一就是為當代藝術建立新的市場。甚至直到1968年,威尼斯雙年展還設有銷售辦公室,用來幫助參展藝術家銷售作品,並提收10%的佣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