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漢語文字)

庸(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庸(拼音:yōng)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庸”在先秦是對某些地位較低的勞動者的一種稱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義。 戰國之間,“庸”所指的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在戰國時期的史料里,“庸”有時指僱傭勞動者,這個意思後作“傭”。庸由僱傭引申為用,使用則有成效,故又引申指功勞、功績。後來“庸”又假借作疑問代詞,相當於哪、難道。在古代文獻中還與“誦”“墉”“賡”等字通用。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庸
  • 漢語拼音:yōng
  • 注音字母:ㄩㄥ
  • 平水韻部:上平二冬 
  • 字級:一級(2386) 
  • 部首:廣
  • 筆畫數:3+8
  • 造字法形聲字(存疑)
  • 異體字:𠭻、𠆌、𦤘、𧆿、𤰋
  • 統一碼:基本區-5EB8
  • 五筆:YVEH(86);OVEH(98)
  • 倉頡碼:ILB
  • 鄭碼:TGXL
  • 四角碼:0022 7
  • UTF-8代碼:E5 BA B8
  • 區位碼:5125
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韻書集成,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yōng
動詞
〈文言〉用。採用,使用,錄用(多用於否定式)。
use;employ
《尚書·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尚書·舜典》:“舜生三十徵庸。”
韓愈《進學解》:“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文言〉用。需要(多用於否定式)。
need;adopt
《尚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左傳·隱公元年》:“公曰:‘無庸,將自及。’”
〈文言〉酬功;酬謝。
reward
《尚書·益稷》:“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文言〉受僱。後多作“”。
be hired
墨子·尚賢中》:“傅說被褐帶索,庸築乎傳岩。”
〈文言〉更代。
方言》第三:“庸,代也。”
漢書·食貨志上》:“教民相與庸挽犁。”
名詞
〈文言〉功勳;功勞。
merit
《左傳·昭公四年》:“雖齊不許,君庸多矣。”
魏源《聖武記》卷七:“視克一堡之庸,酬通侯之錫者,又何若不倫?”
庸績
〈文言〉受僱用的勞動力。後多作“傭”。
hired man
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漢書·欒布傳》:“(彭越)賣庸於齊,為酒家保。”
〈文言〉受僱者的工錢。後多作“傭”。
toil
新唐書·王紹宗傳》:“少貧狹,嗜學,工草隸,客居僧坊,寫書取庸自給。”
〈文言〉常人;眾人。
莊子·德充符》:“其與庸亦遠矣。”
揚雄《法言·五百》:“聖人無益於庸也。”
隋唐時期賦役法規定,成人者每年服役二十日,若不服役則每日須納絹數尺,謂之“庸”。
北史·隋紀上·文帝》:“(開皇)三年……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功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新唐書·食貨志一》:“用人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
〈文言〉大鐘。後作“鏞”。
《詩經·商頌·那》:“庸鼓有斁。”
〈文言〉城垣,牆。後作“墉”。
《詩經·大雅·崧高》:“因是謝人,以作爾庸。”
〈文言〉水溝。
禮記·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
姓氏用字,參看“庸姓”。
古諸侯國名。在今湖北竹山縣東南,春秋時為楚國所滅。
《春秋·文公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形容詞
〈文言〉勞苦。
《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後,逢此百凶。”
平凡;平常。
commonplace;
mediocre
《周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孔穎達疏:“庸謂中庸、庸常也。”
《國語·齊語》:“臣,君之庸臣也。”
庸俗;平庸;凡庸;庸言庸行
不高明,沒有作為。
vulgar;meagre
司馬光《迂書·辨庸》:“苦心勞神而不自知,猶未免夫庸也。”
庸人;庸才;庸醫;庸碌
〈文言〉倦。後作“慵”。
揚雄《法言·五百》:“噫者!吾於觀庸邪?”汪榮寶義疏:“庸之為言倦也。今字作慵。”
副詞
〈文言〉大概;或許。
perhaps
左傳·僖公十五年》:“箕子曰:‘其後必大。’晉其庸可冀乎!”
〈文言〉豈,難道。
左傳·莊公十四年》:“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貳乎?”
葛洪《抱朴子·論仙》:“其所記述,庸可棄哉!”
〈文言〉立即,立刻。
孟子·告子上》:“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
左傳·昭公十二年》:“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
〈文言〉經常,常常。
莊子·則陽》:“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介詞
〈文言〉由,從。
《詩經·齊風·南山》:“魯道有盪,齊子庸止。”
〈文言〉因此。
漢書·敘傳下》:“文武方作,是庸四克。”
連詞
〈文言〉於是,就。
《尚書·皋陶謨》:“庶尹允諧,帝庸作歌。”
屈原《九章·抽思》:“初吾所陳之耿著兮,豈至今其庸亡。”
〈文言〉以,而。
漢書·翟方進傳》:“於是吏士精銳遂攻圍義於圉城,破之;義與劉信棄軍庸亡。”
róng
動詞
〈文言〉通“”。隱蔽。
揚雄《法言·問明》:“如庸行翳路沖沖而活,君子不貴也。”
形容詞
〈文言〉通“”。明。
國語·周語中》:“服物昭庸,采飾顯明。”王引之《經義述聞·國語上》:“‘庸’與‘融’通。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用部】余封切(yōng)
用也。從用從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

說文解字注

用也。
註:疊韻。
從用庚。
註:會意。余封切。九部。
庚,更事也。
註:庚更同音。說從庚之意。
《易》曰:先庚三日。
註:巽九五爻辭。先庚三日者,先事而圖更也,引以證用庚為庸,與䕻寷引易同意。說見艸部䕻下。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廣字部】庸 ·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8
古文:𠆌《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竝音容。
《說文》:庸,用也。《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傳:將登用之。《莊子·齊物論》: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傳:庸,功也。《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安有功者。
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又《爾雅·釋詁》:勞也。疏:謂勞苦。
又《釋訓》:庸庸,勞也。疏:有功庸者皆勞也。《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箋:庸,勞也。
又《廣韻》:和也。《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
又《集韻》:愚也。《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又豈也。《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又租庸賦法。《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
又水庸。《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註:水庸,溝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國名。《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又庸浦,地名。《左傳·襄十三年》:戰於庸浦。
又姓。《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為氏。《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迅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又與墉通。《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註:庸,城也。《禮·王制》:附於諸侯曰附庸。註:附庸,小城也。
又與傭通。《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與鏞通。《詩·商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
又葉於方切,音央。陳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

韻書集成

小韻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次濁
餘封切
0juo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次濁
餘封切
0ioŋ
韻略
平聲
餘封切
增韻
平聲
餘封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東锺
合口呼
全清
i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锺
移濃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次濁
以中切
oyuŋ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