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 人生大智慧》作者從人性出發,人情著眼,人生著手,開啟人生智慧,而《中庸》正是開啟人生智慧的最好教材。
作者介紹
世界藝術家名人協會副主席,中華國學會主席,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
歷任中學老師,生產隊長,中型工業企業廠長。商業、文化、音像公司的總經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編輯部主任。中國少年兒童音像出版社社長等職。
1986年起發表散文、雜文、小說;1993年起出版《世界名人語典》、《生財之道》、《中國名校名師精講系列叢書》;與人合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全書》,《教育小百科詞典》等大型叢書,被國家教委圖工委列為裝備用書。策劃責編的作品,五次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八次獲部級獎;多次被中宣部等五部委推薦為全國百種優秀音像、電子讀物。
著有“郭慶祥國學經典系列”《中華經典與智慧》、《<大學>人生大學問》、《<中庸>人生大智慧》等書。
作品目錄
前言題記一、中庸之道,中國人的思維準則 第一講:道不遠人,中庸之道,相伴我們而行 道不遠人。“道”穿越歷史的時空,無時無刻不在伴隨左右著人們前行的軌跡/2 道是依據規律,規範人們在人生正確道路上奮勇前行的軌跡道路/3 聖是依據規律,引領人們在人生正確道路上奮勇前行的良師益友/3 中是喜怒哀樂之未發的狀態;是為人處世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客觀 中正;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適當、適中;是前後、左右、上下、內外、陰陽、正負動態之中的平衡/4 庸,是用,是持之以恆、不可更改的堅守/5 中庸,是用中;是在動態中,恰如其分,不可改變,長期持久的用中;是在 動態中持久保持“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狀態中的平衡。中庸,是儒家 最高的道德標準和行事規則/5 中庸不是中立,是“用中”;不是折中,是“適中”;不是調和,是“變通”;不是妥協,是“平衡”/6 第二講:天命、率性、修道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國人的天命觀:天命之謂性,是按照人本性的自然規律,去發展自由生動的人性/15 天:凡不可思議,非人力所為,足以支配人命運的力量就是天/16 命:凡不可思議,非人力所為,足以左右人命運的力量就是命/17 天命:一是天賦,指人與生俱來的自然稟賦;二是命運,是人對之無可奈 何的某種必然性的命運,是冥冥中不可逆轉的趨勢/18 第三講:天命之謂性,人性本為欲 性,是指萬事萬物內在的性質和所具有的特點、本質、本色、本能、本性/22 人性,指人類的本能、本性、本色、本質;人類的本性是欲;羨慕嫉妒恨,是人性的最好寫照/26 人性是欲;人之本能,是飲食男女;人之本性,是貪生怕死;人之本質,是 貪心貪婪;人之本色,是縱慾懶惰;人之常情,是趨利避害;人之常態,是 欺軟怕硬;人之常欲,是追求幸福和享受;人之常理,是追求公平和自 由;人之常惡,是貧困飢餓和死亡/28 “率性之謂道”,依據生命宇宙的規律,順其人性自然的延伸,遵循人的本性行事,就是道/29 率性:是順其自然之性,盡其性,任其性/29 欲,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人沒有了欲望,也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動力, 人類社會就不會繼續發展,就會停止消亡/33 第四講:修道之謂教,規範人生行為 修道,是按照人性的規律修身養性,符合人類共生共存共發展的道德規範/36 教,是教化,通過人的修養達到的道德境界,從而形成好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環境/38 要知己性,則懂得如何修身養性;知人性,則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盡其 性,則懂得不縱慾不貪婪;忍其性,則懂得不失瀟灑自由;任其性,則懂 得不固執己見;率其性,則懂得不天馬行空/41 第五講:君子依道而行,自察內省慎獨,自我修身養性 致中和的人生智慧/48 “中”是天下的大本,“和”是天下的達道。“中”的根本目的,是保持萬 事萬物的根本,以求穩固;“和”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天下通行的達道,以 求通達;“中和”的根本目的,是為達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52 第六講:中庸的智慧,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適中,是時時處處追求動態中的居中、適中/55 中庸其至,民鮮能久/59 中庸之道,人鮮能行/63 第七講:持之以恆,中庸可行 惟大智者,故能行中庸之道/66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啟示/68 選擇中庸,貴在堅守/71 中庸難行,貴在持之以恆/73二、君子之道,中國人的做人準則 第八講:君子之強與堅守中庸 君子之強,和而不流的精神價值/82 堅守中庸,持之以恆,無怨無悔/83 第九講:君子之道的廣大與精微 君子之道,造端乎父母。及其至也,察乎天地/96 第十講:道不遠人,人皆可以為道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98 忠恕違道不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01 第十一講:君子之道,樂天知命,知足守分,安然自得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中庸之道/111 第十二講:敬畏神靈的當代啟示 國人某些人對於神靈,採取的是實用主義、行賄式的信仰/122 人類由於對神靈缺少必要的敬畏,肆意掠奪資源,破壞自然和社會環境/122 第十三講:大德受命與中庸功效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127 第十四講:仁政與禮制的繼承與發展 仁政與禮制,父作子述的繼承與發展/132 第十五講:繼承先祖遺志,達孝治理天下 大孝,是繼承先人遺志,把先人的未競事業發揚光大/142 第十六講:為政,以人為本;為人,以誠為本 為政之道,以人為本,人存政舉,人亡政息/149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152 天下之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也。天下之三達德: 知、仁、勇。所行者一也:誠/156 第十七講:九經,是治理國家的九條準則 治國九經:修身、尊賢、親親、敬大臣、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遠人、懷諸侯/161 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有九,九九歸一,就是一個誠字/169三、至誠之道,中國人的成己、成人、成物準則 第十八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171 誠者,天之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之者也/173 學、問、思、辨、行的知行合一,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176 第十九講:至誠之道的天地境界 至誠,是天地人之本,是成己、成人、成物的核心/180 至誠無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182 至誠如神,防微杜漸,可以預知/184 第二十講:至誠無息,孕育萬物 誠者自成,成己、成人、成物的“內聖外王”之道/187 至誠無息,孕育萬物/189 中庸的功效,是大德受命;至誠的功效,是與天地共同化育萬物/192 誠,是天地運行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嚴肅的運行規則,一種自然而然的運行動力/194四、禮儀之道,中國人的行為準則 第二十一講:禮樂制度與德合天人的哲學理念 至誠之道的理論與實踐/197 與時俱進與聖君禮樂/202 第二十二講:聖君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聖君治理天下的“三重”:議訂禮儀,制訂法度,考訂規範文字。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207 君子之道“六事”的最高境界/211 聖人的光輝與天地日月同輝/213 第二十三講:至聖和至誠,可與天地同 至聖之道的五種美德:聰明睿智,寬裕溫柔,發強剛毅,齊莊中正,文理密察/216 至誠之道,博大精深,成己、成人、成物之美德,接近天道/222 第二十四講:至聖的修養功夫 君子之道,簡淡謹微的道德境界/225 君子之道,內省慎獨的內修價值/227 至誠的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228 至誠的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畏/229 君子篤恭而天下平/229 上天之德,無聲無臭/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