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庸好做人巧做事

讀懂中庸好做人巧做事

《讀懂中庸好做人巧做事》以通俗的語言講述了中庸的做人做事之道,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想指導。中庸做人做事,追求平衡、適度、優位;不偏不倚,與時俱進。中庸不是圓滑、調和,而是恰到好處,精確到位!讀懂中庸,得人生大智慧、達到為人處世最佳狀態。

基本介紹

  • 書名:讀懂中庸好做人巧做事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33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鑫三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作者:張桂芳 等
  •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115264, 978780211526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讀懂中庸好做人巧做事》編輯推薦:中庸之道人際關係學的最高智慧。

圖書目錄

【做人篇】
第一章 大德必得其位——自信人生二百年
相信自己的中庸“大德”
學中庸之道要首先認識自己
中庸之道會幫助你戰勝自我
學中庸,恢弘志士之氣
學中庸,過坦蕩的生活
中庸講述“當仁不讓”
中庸之道並不排斥冒險
中庸講自信,而不是自滿
“愚者”的本色
懂得用中庸之道鑄就成功的人生
第二章 君子之道——做人先講賢德
中庸之道潤物細聲
時時注意自己的修行
中庸裡面的得失觀
中庸的心誠之道
中庸里最能打動別人的法寶
有德方望遠
學中庸,盡現時代的孝道
中庸追求的“仁”
學中庸,關心周圍的人
重視親和的力量
以中庸之道說話
第三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為自己做人生的定位
人無信不立
學習中庸里的大智慧
素位而行
中庸之道並非要求面面俱到
不可自專
中庸里的低調做人
中庸中的忍
中庸就是避免極端
生於憂患
第四章 君子而時中——命運在手中
中庸之道拒絕小聰明
中庸幫你認識造成困境的原因
天將降大任
抓住根本
誇誇其談不如腳踏實地
機不可失
自強不息
學中庸,珍惜每一天
中庸之道講述珍惜當下
用中庸之道面對錯誤
不要做自掘墳墓的人
用中庸之道經歷風雨
第五章 學而知之——學習的奧妙
學習中庸之道殊途同歸
學,方能達
學與思
以十當一
好玉應精琢
業精於勤,荒於嬉
無止息地追求中庸之道
固志方能不倦
學海無涯
中庸思想的學習“三到”
擇賢而從,不賢則省
接受批評,即是一種學習
第六章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注意自己的言行
言行自重
學中庸,謹慎為人
做個“謙謙君子”
大智若愚
明哲保身
中庸之道追求付諸行動
中庸之道更看重實踐
躬自厚,薄責於人
厚積而發
給人留下最深印象
第七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走好人生叢林
走好第一步
行路先三思
學中庸也要放寬眼界
中庸裡面的“吃虧”問題
走到底的勇氣
藏器而動
言與信
防微杜漸路自寬
保護自己
第八章 盡人之性——學會面對自己
追求自己的力量
自知其無知
無欲則剛
付出與報酬
中庸之道教你把路走完
多問自己一個為什麼
中庸里的“優勝劣汰”
不迷信自己
自我完善
收益與招損之別
錯了就是錯了
讓一步為高
第九章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待人有術
道不遠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換一個眼光
隱惡與揚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中庸崇尚距離感
不分上下
尊敬人才
善用人力資源
壞人如燙水
用中庸之道面對不理解
以人為誡
成己之美、成人之美
第十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為人當立志
無處不在的中庸之道
志不變,人不變
中庸強調人生的標誌
志向與中庸追求的“內外平衡”
中庸要求“才志”搭配
立志在堅不在銳
志向就是中庸的“方”
志向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中庸”並不是讓你循規蹈矩
【做事篇】
第一章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給自己“加分”
名不正則言不順
先給自己加壓
做事中的“廣告”
超越自己
學會“跳槽”
露露尖尖角
知不足則好學
學道還要明道
苦肉計的技巧
第二章 恃人不如自恃也——自信是事成之翼
自信是中庸之道的“方”
只能靠自己
中庸之道要求你相信自己
君子立志
走自己的中庸之路
學中庸做事,成功並不難
內方之道
非凡的凡人
做事情的勇氣
做事不可無志
只看自己所有的
第三章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柔,方能克剛
領會中庸中的柔韌
修養才是敲門磚
追求中庸的彈性
學中庸,說好對不起
與人方便
中庸也要求注重形象
恰到好處
用笑容之柔化解百鋼
說說拍馬屁的“圓”
批評的中庸之道
仁,不是婦人之仁
中庸提倡默默無聞的享受
第四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留一點做事的空間
中庸之道讓你退一步
做事情不是拚老命
不可過分
學習孔子的糊塗
懂得中庸中捨棄的真諦
有無的不同
失去並不可惜
中庸允許撒謊嗎
小不忍會怎樣
變則通
不敢為天下先
體現中庸里的謙謹
累了就歇會兒
第五章 有大者,不可以盈——克服心高與氣傲
知道自己的身份
尋求人和
克服浮躁
做事先講禮
滿足感的多與少
平凡中的不凡
你就是個凡人
善心換善果
把自己包裹起來
第六章 善與不善,必先知之——抓住事情的關鍵
用中庸之道做事的敏感性
用中庸之道尋求成功的機會
該出手時就出手
敢想則敢做
突發奇想
用中庸評估自己的能力
用中庸之道尋求自己的位置
君子藏器
自己的利益不可馬虎
盡在你掌握
小中才見大
困難或許是美好的
談判的資本
第七章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做好每一件事情
力所能及
當下最寶貴
做事的出發點
奇蹟也是做出來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
永遠都是剛開始
每天的功夫
總是公平的
學中庸,抓住機會
8塊錢的作用
成功就在你身邊
面面俱到的細節功夫
第八章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共事的快樂和煩惱
和下一代共事
親和的威力
敵人也是良師益友
言多必失
“替罪羊”的苦惱
君子之范
拒絕的藝術
明哲保身遠紛爭
掌握好身體的距離
不得罪小人
“親熱”的煩惱
應對“非分之念”
君子之交
第九章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通往成功的大道
好身體,好事業
壓力與動力
不偏不倚一
做事的分寸感
有信用方能行事
賺錢的門道
哪裡都能做事情
以小搏大
學習中庸的堅持
追隨領導目標
臨陣逃脫非好漢

文摘

中庸之道潤物細聲
“君子之邀,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光彩照人往往不一定是最珍貴的,世界上最明亮的寶石,其價值或許抵不上一塊能夠製造核子彈的鈾礦石。而真正的君子,其做人更是像春雨一般,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味道。所以說;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個人的道顯露無遺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春秋末年,晉國有一個當權的貴族叫智伯。他雖名叫智伯,其實一點都不聰明,卻是個蠻橫不講道理、貪得無厭的人。他本來有很大一塊封地,卻平白無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也是晉國的一個貴族。他很討厭智伯的這種行為,不肯給他土地。他的一個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計,任章對宣子說:“您最好給智伯土地。”
宣子問:“我憑什麼要白白地送給他土地呢?”
任章說:“他無理求地,一定會引起鄰國的恐懼,鄰國都會討厭他;他如此利慾薰心,一定會不知滿足,到處伸手,這樣便會引起整個天下的憂慮。您給了他土地,他就會更加驕橫起來,以為別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輕視他的對手,而更肆無忌憚地騷擾別人。那么他的鄰國就會因為害怕他、討厭他而聯合起來對付他,那時他的死期就不遠了。”
宣子非常高興,馬上改變了主意,割讓了一大塊土地給智伯。
智伯嘗到了不戰而勝、不勞而獲的甜頭,接下來,便伸手向趙國要土地。趙國不答應,他便派兵圍困晉陽。這時,韓、魏聯合,趁機從外面打進去,趙在裡面接應,在裡應外合,內外夾攻之下,智伯很快便死亡了。
當然,歷史上還有不少明白人,他們深知做人切忌過於外顯。當你拒絕了平靜的心境時,也就是在放棄幸福的生活。
東漢時,有一個叫羊續的人到南陽郡做太守。
南陽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老家,這個地方北靠河南省的熊耳山,南臨湖北省的漢水,土地平坦,氣候溫暖,水源充足,農業生產和工商經濟比較發達。由於生活安定富裕,這裡郡、縣等各級政府機構中請客送禮、講排場、比吃喝之風頗盛。
羊續到任後,對這種不良風氣十分不滿。但是,他知道要糾正一郡之風,先從郡衙和郡守做起。於是,他下定了決心。
一天,郡里的郡丞提著一條又大又鮮的鯉魚來看望羊續。他向羊續解釋說,這條魚並不是花錢買來的,也不是向別人要來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時候從白河裡打撈上來的。接著他又向羊續介紹南陽的風土人情,極力誇讚白河鯉魚的鮮美可口。他又表白說,這條魚絕非送禮,而是出於同僚之情,讓新到南陽的人嘗嘗鮮,增強對南陽的感情。羊續再三表示自己心領了,但是魚不能收。那郡丞無論如何不肯再把魚提回去,他說,要是太守一定不肯收,就是不願意同他共事了。羊續感到盛情難卻,只好把魚收下。郡丞放下魚,歡天喜地告辭走了。郡丞走了以後,羊續提起那條魚想了一會兒,就讓家裡人用一條麻繩把魚拴好,掛在自己的房檐下邊。
過了幾天,郡丞又來家裡拜望羊續,手裡提著一條比上次更大的鯉魚。羊續很不高興了,他對郡丞說:“你在南陽郡是除了太守以外地位最高的長官了,你怎么好帶頭送禮給我呢?”郡丞聽了,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剛想再說幾句什麼,可是抬頭一看,上次送的那條魚已經風乾得硬邦邦了,一下子臉紅到脖子根,很不好意思地離開了太守的家。從此,南陽府上下再也沒有人敢給羊太守送禮了。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南陽的百姓非常高興,紛紛讚揚新來的太守。有人還給羊續起了一個“懸魚太守”的雅號。
空氣無聲無色無味,誰也看不見聽不到嗅不出,可是誰也離不開它。德行能到這種境界,當然是種至人了。可誰又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就是孔聖人也未必就能達到吧。
所以還有次一等的境界,這就是“輕如鴻毛”的境界。借用詩聖杜甫的詩,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這種境界,和風細雨,沁人心脾而人人肺腑,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這大概就是聖人的境界吧。

時時注意自己的修行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怎么樣能把人做到最好?這是個千古以來的大問題,聰明的中國人知道從內部找依據,我們的依據便是加強自身的道德修行。為什麼說君子是中庸的?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內外平衡、恰到好處,無過無不及;而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想一想我們的身邊,你所欣賞的人是否就是隨時注意自己修為者,而你所不齒者是否就是那些“無所忌憚”的小人呢?
熟悉蒙牛公司的人都說,牛根生演繹了一個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傳奇,而在這個摻雜著做人藝術和資本財富的故事中,牛根生的“修德”功夫也一次次地被大家提起。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是常掛在牛根生嘴邊的話,因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絕對不行。”
牛根生所豎起的蒙牛大旗之所以有這樣的號召力,這與牛根生的“德商”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繫。
在伊利工作期間,因為業績突出,公司曾獎勵牛根生一筆錢,讓他買一部好車,而牛卻用這筆錢買了四輛麵包車,此舉使得其直接部下一人有了一部車;據接近牛根生的人介紹,當時牛根生還曾將自己的108萬元年薪分給了大家。
這就是牛根生給部下的一種心理預期,這樣的預期讓他們知道,只要牛根生能走向成功,牛根生絕不會虧待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預期,曾經的老部下便義無反顧地投其麾下。就好像牛根生離開伊利,賣掉伊利股票成立蒙牛時,原來跟隨牛根生的兄弟便一起投奔到了牛根生的麾下。
人性很複雜,人心更是難以揣測,而牛根生卻能自如地管理人心。也許這要源於牛根生“以德服人”的準則。犧牲自己,成全別人,聽起來都像是不真實的歌頌之詞,而牛根生做到了。
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再次將自己的“德商”發揮到了極致,宣布將其個人所得股息的51%捐給“老牛基金會”,49%留作個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後,將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基金會”,這部分股份的表決權授予其後任的集團董事長,家人不能繼承其股權,每人只可領取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
與那些商學院科班出身的企業家相比,牛根生絕對稱不上什麼資本運作高手,事實上牛根生也反對這樣的稱呼,他甚至不願意聽到別人過多地提到“資本運作”這四個字。
牛根生對於資本有著自己最為樸素的理解,“如果我當初只用自己的100萬塊錢做事,肯定做不大,所以我想用1000萬來做事,於是我就把別人的錢和自己的加起來。”
牛董事長的做人標準體現的正是“行賢而無自賢之心”,他在外表上做出默默無聞的貢獻,卻樹立了一個重視道德修為的光輝形象,他是一個成功者,更是一個有德者。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真正成功的人,他們哪一個不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完善自己呢?莊子說:“聖人無名”,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P18-21

序言

行路難,行人生路更難。正因為難,所以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著能夠降低其難度的方法或者學問。而提到中國人的做人做事學問,就不得不提“中庸”。
什麼是“中庸”?可不是我們很多朋友想的那樣是“消極保守”,是“縮頭烏龜”,是“和稀泥”……也難怪,一提到“中”,大家就會想到“不得罪人”;一提到“庸”,大家就會想到“平庸”,其實,這些印象都是對中庸之道的誤解。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一種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標。
古人說:“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放到如今來看,“中”與“庸”無不是表達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庸”即是“用”,我們中國人的學問大都是和人生相結合,可不是酸溜溜的紙上談兵。那么如何“用”呢?這就是做人要做到的“中”,便是要掌握一個度,把生活的各個方面調整在自己能夠掌控的方面。就好像吃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飯量,多吃了,勢必肚子脹;少吃了,難免餓自己的肚子——不管如何,都會傷害自己,這正是“中庸”所欲避免的“過”與“不及”的做人之道,用一句話來表示則可以說是:內外平衡,抓大放小,可方可圓,收放自如。
就做人來說,這句話就表現為:既不縱慾,也不禁慾;既不愚忠,也不奸詐;既不輕生厭世,也不貪生失節;升了遷不專橫跋扈,丟了職不低三下四;發了財不要為富不仁,受了窮不要人窮志短;既不讓天下人負我,我也不負天下人;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看看,短短一句話,幾乎涵蓋了中國幾千年的做人到理,其實幾千年的做人至理恰恰都是從“中庸”演變而來的。
怎么樣才能達到我們做事的目的呢?
孔子在評價《詩經》中的《關雎》一篇時,說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也就是說,它表達出來的情感恰到好處,快樂但不至於放蕩,憂愁又過於悲傷。孔子常有“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溫而厲”等等話語,就是要告誡人們:可以滿足個人慾望,但不要貪婪;人要保持莊重,但不要驕傲;人要有威嚴,但不能顯得兇猛。這些都是君子人格所具有的中庸之德的體現。
在孔子來看,做事的中庸之道其實也不難,最簡單的來說,做事也如同做人一樣:內外平衡,抓大放小,可方可圓,收放自如。
中庸兩個字實不簡單,尤其是在它的正確解讀上殊不容易。由於它覆蓋著一切事物,包含了所有的道理,因此可以說,世人能否真正能領悟,適當的運用,對人類智慧也是一個考驗,我相信,前人雖然初步悟出這兩個字,可並不代表比今人更會運用,它的意義僅在於給我們開出了一條大道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