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圖

導引圖

《導引圖》,養生圖譜與專著名。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導引圖
  • 館藏地點湖南博物院 
  • 出土時間:1974年
  • 出土地點: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
  • 長度:1.33 m 
  • 寬度:0.51 m 
文物歷史,作品特點,

文物歷史

《導引圖》是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現存最早的一卷保健運動的工筆彩色帛畫,為西漢早期作品。《導引圖》出土時殘缺嚴重,經過拼復共有44幅小型全身導引圖,從上到下分四層排列,上下四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層各繪11幅圖(見圖一)。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
發明“五禽戲”的華佗是東漢時期人。據此我們可以認定,《導引圖》與《五禽戲圖》不是一回事。那么,《導引圖》與華佗的“五禽戲”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 首先,我們必須弄清“導引”的含義。所謂“導引”,是呼吸運動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醫療體育方法。早在原始時代,先民們為了表示歡樂、祝福和慶功,往往學著動物的跳躍姿勢和飛翔姿勢舞蹈,後來,便逐步發展成為鍛鍊身體的醫療方法。我國古代的“導引”就是指“導氣會和”“引體會柔”,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體育療法。用現代漢語來表達,“導引”就是保健醫療體操。早在春秋戰國時,以呼吸運動為主的“導引”方法已相當普遍。《莊子·刻意》道:“吹響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行之士養行之人彭祖壽......

作品特點

《導引圖》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它使古代文獻中散失不全的多種導引與健身運動找到了最早的圖形資料,對導引的發展、變化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線索。從中我們看到有關導引的幾個方面:
一、呼吸運動:馬王堆《導引圖》所描繪的呼吸運動與古代傳統練功的"胎盤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樣。文字說明中有兩處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渾(呼)"與"笑(猿)猙"。古代"印渾"是仰身鳴叫的意思,"籠渾"是猿猴嘯叫的聲音。圖的形態是胸部擴張,雙手向後舉,其動作是加強對心肺功能的鍛鍊。
二、肢體運動:《導引圖》中除極個別的蹲、跪(坐)式外其餘全部為立式運動。我國第五套廣播操中的八個動作基本概括了《導引圖》的精華部分。如上肢運動有"龍登"沖拳運動有"螞(占)",擴胸運動有"印淬",體側運動有"螳螂";腹背運動有"滿政",跳躍運動有"引頸""坐引八維",以及有圖缺文的踢腿運動和體轉運動。
另外,象《五禽戲》中鳥、熊、猿也有相似圖文,可知華佗的《五禽戲》與馬王堆《導引圖》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關係。
三、器械運動:《導引圖》除徒手操外,還發現使用棍仗式運動,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文字說明是"以文(杖)通陰陽"。還有折腰式轉體運動,腳下有一球狀物,也是器械運動的形態。
四、導引與治病關係:《導引圖》文字說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項目共有:"煩"、"痛明"、"引聾"、"引溫病"等12處,說明導引不僅對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統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傳染病的治療有著密切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