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選(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

元曲選(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元曲選》是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成書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元曲選
  • 作者:臧懋循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雜劇集
  • 成書時間: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榮譽表彰,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戲劇是匯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近代學術大師王國維極其簡練地用“以歌舞演故事”概括了它的特質。雖然它的形成較西洋戲曲晚很多,但當它一旦以成熟的姿態立定腳跟之後,其發展的趨勢竟是那樣銳不可當,很快就呈現出繁榮景象,飛速創造出了中國戲劇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元雜劇的光輝燦爛的年代。儘管我們今天已無法領略元雜劇精湛的表演和優美的聲腔,而有幸流傳下來、保存在《元曲選》和《元曲選外編》中的156個劇本,卻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們的遺憾,使我們能藉助這一渠道,對元代雜劇的輝煌,獲得一個相當豐富的認識。
元曲選
元曲選十集一百卷 明萬曆刻博古堂印本
臧懋循本人精通戲曲,尤其稱賞元雜劇。他論曲推崇“當行”,即“情詞穩稱”,曲文“雅俗兼收,串合無痕”;“關目緊湊”即要求“人習其語言,事肖其本色境無旁溢,語無外假”。他還要求戲曲的音律諧美。正因為他對戲曲有獨到的鑑賞能力,才能從幾百種元人雜劇中慧眼獨識,將精品畢集,使之得以傳世。
元曲選
元曲選插圖
提及元劇名家,首稱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四人,號稱“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是“初為雜劇之始”的大劇作家,在當時享有極高的聲望, 被《錄鬼簿續編》贈以“梨園領袖”、“編修師首”、“雜劇班頭”三頂桂冠。他不僅創作量大(達60多種),而且無論從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藝術造詣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他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深深同情下層民眾的苦難,痛恨權豪勢要肆虐欺民的罪惡。他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蝴蝶夢》等,都是以非凡的膽識、充沛的激情揭露社會的黑暗,怒斥邪惡勢力的猖獗, 將戲劇反映現實、懲惡揚善的社會教育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他的歷史劇《單刀會》,慷慨豪放;愛情劇《拜月亭》,情真意切,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不朽名作。
藝術風格方面,關漢卿追求的是質樸、本色,語言平易自然。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說:“關漢卿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故當為元人第一。”但他又不單調貧乏,根據人物的不同,氛圍的不同,對於語言的處理和修飾又有明顯的差別。
白樸馬致遠是與關漢卿同期稍晚的大家。白樸出身官僚世家,在金末大詩人元好問的撫養教育下成長起來。他既填詞又做劇, 《梧桐雨》《牆頭馬上》是他的代表作。前者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並述其國破家亡的災難後果,後者則歌頌了一個貴族女子李千金大膽追求愛情的動人故事。
馬致遠被稱為“曲狀元”,在雜劇和散曲創作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名劇《漢宮秋》就是他的代表作。他通過改編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歷史故事,譴責匈奴族的侵略,抨擊漢朝統治者的怯懦無能,曲折地體現了一些時代精神。由於馬致遠的思想比較消沉,所以他又是當時寫作“神仙道化劇”的著名人物。他的《岳陽樓》《任風子》等劇, 宣揚隱居避世,侈談修道成仙,這也是當時文人社會裡相當流行的一種消極傾向。
白樸和馬致遠在藝術上均屬於文采派,他們的許多唱詞都寫得極富抒情意味,但兩人又有明顯的區別,白樸綺麗而有沉雄之氣,馬致遠清麗中有灑脫之風。
鄭光祖是後期雜劇作家中的佼佼者。他最負盛名的作品是《倩女幽魂》。這個劇本與《西廂記》《拜月亭》《牆頭馬上》合稱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悲劇。鄭光祖通過一個超現實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對自由愛情的扼殺,讚揚了張倩女追求愛情衝破羅網的抗爭精神。鄭光祖發展了《西廂記》“驚夢”的表現手法,又為後來《牡丹亭》描寫情理衝突起了導引先路的作用。
王實甫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中,但他的名氣卻不在四大家之下。這當然是由於《西廂記》的巨大成就所產生的轟動效應。《西廂記》描寫的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婚姻故事,自唐代元稹《鶯鶯傳》以來,一直廣為流傳。王實甫打破元雜劇一本四折的通例,以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大結構,來表現這場衝破束縛、爭取愛情自由的故事,取得了突破性的歷史成就,將中國的愛情文學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西廂記》公開宣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無論在社會生活中或是文學創作中,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它所塑造的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的藝術形象豐滿生動,成為中國文藝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廂記》的唱詞華美明麗,充滿詩情畫意,又清新自然,瀟灑流暢,前人喻之為“花間美人”。古往今來,曾有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為它所陶醉。
元雜劇的成就不止表現在上述幾位大作家身上,此外還有不少水平極高造詣獨特的作品,例如描寫梁山英雄的“水滸劇”,就在元代劇壇獨樹一幟。康進之《李逵負荊》也是元代水滸劇中的翹楚。
元雜劇題材廣泛,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歷史題材的劇本, 在元雜劇中占有很大比重。除了上面提到過的《單刀會》《漢宮秋》《梧桐雨》之外,紀君祥《趙氏孤兒》也是這類作品中的傑作。作者歌頌程嬰公孫杵臼忠臣義士捨生忘死、救孤保孤的維護正義、自我犧牲精神,使這個劇本達到了很高的悲劇藝術境界。國學大師王國維說,《趙氏孤兒》可以列入世界大悲劇行列之中而毫無愧色
寫“公案”題材,是宋元以來出現的文學藝術現象。現存元代雜劇里,有20多種公案劇,專門寫包公等“清官”推勘折獄、除暴安良的故事。無名氏《陳州糶米》,是其中最優秀的作品。作者通過一樁賑災案件,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政治的腐敗、黑暗和殘暴。劇中的包公,鐵面無私,嚴懲權貴,排除種種障礙,為人民申冤雪恨。這是中國戲曲舞台上清官形象的早期典範。
元曲選(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
元曲選校注
尚仲賢《柳毅傳書》李好古《張生煮海》,是元代雜劇中神話題材的典範。這兩部作品都寫的是人神戀愛,都是表現書生和龍女的愛情。兩個劇本都以龍女主唱,都在著意刻畫龍女情態方面取得相當的成就,比參對讀,能給人以不少意趣。
元雜劇中還有許多描寫家庭生活的劇本,如楊顯之《瀟湘夜雨》,揭露了無行文人忘恩負義,混入官場之後就拋棄妻子的卑劣行徑。又如石君寶《秋胡戲妻》,則成功地寫出一個頗有獨立生活見解,果斷潑辣,不向任何金錢權勢低頭的女性。還有一個反映女真族將門家庭生活的劇本,名《虎頭碑》,作者為女真族作家李直夫。劇本寫女真族元帥山壽馬執法無私,責罰他叔叔銀住馬貪酒失地的經過。把山壽馬那種既兼顧法紀與親情,同時又公私分明的可貴精神,寫得極為生動。

創作背景

元代的雜劇最發達,但是元朝並沒有文獻留存下來,如今我們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過的本子。明代人對於元曲,做了許多集佚和改正的工作。在眾多明人的元曲選本中,《元曲選》是最流行、最為讀者接受的。其他選本如《也是園古今雜劇》因為名作太少,流傳有限。元劇主要作家和作品,都被收羅在《元曲選》內,經過編者的整理校訂,科白俱全,最便閱讀。但是,學者們對於編者的校訂也給了不少批評,主要是說他輕率地竄改了元劇的本來面目。不過,此後的300年中,《元曲選》幾乎成了人們了解元劇的惟一橋樑。《元曲選》的編者是臧懋循

榮譽表彰

2020年10月30日,該書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作品評價

《元曲選》就是這樣為後人保存了這么深切動人的作品,堪稱中國古代戲曲文學的寶庫。作為一個雜劇總集。完全可以與聞名遐邇的梁朝蕭統編輯的《文選》相媲美,更與其後毛晉編輯出版的《六十種曲》交相輝映,成為一般作者可讀、同時又是戲曲研究者必讀的首選書目之一。也因為臧懋循的編選成功,使得元雜劇和唐詩、宋詞得以醒目地並立文學史林。
臧懋循出版書籍雖然眾多,但是其真正用心、而且也確實使他青史留名的就是《元曲選》。《元曲選》為元人雜劇的總集。共10集,每集5卷,每卷一劇,共選錄100個劇本。元雜劇劇本,現存世150種左右,而《元曲選》所選就占其中2/3。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先刊前集,共50種,次年刊後集50種。《元曲選》之外,還有不少元雜劇劇本留存,現代學者隋樹森將近幾十年陸續發現的刻本和抄本62種收集在一起,編輯成《元曲選外編》一書。這樣,有了正編和外編,就意味著有了全部現存整本的元人雜劇。

作者簡介

臧懋循(1550年-1620年),字晉叔,浙江長興縣人。幼時便聰穎異常,五歲就能與大人聯對。有一回,他隨父親臧晉芳拜訪父親的朋友先京兆,先京兆為試其才能,忽然說出一道上聯:“手生五指。”臧懋循略加思索,對曰:“心懸七竅。”先京兆當場嘆服,說道,這個孩子必定以後要以文名留世。臧懋循19歲那年,他的做過兩任知府的父親離世。臧懋循安葬了父親之後,仍然繼續他一如既往的讀書應試。
元曲選(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
臧懋循石像
24歲參加鄉試,得以中舉。以後,經過兩次落第,才在31歲時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開始了仕宦生活。然而,他的性格放誕任性,以致丞相姚光裕想要他到姚的故鄉任職,他卻推脫不去,弄得姚光裕老大不高興。次年,便被派去荊州擔任主管當地文教的府學教授,這是一個比較低的職務。又一年,他被調到南京主持鄉試,鄉試結束,便被調任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知縣。這下子,他總算可以施展自己濟世賑民的才幹了。任職期間,他積極關心民間疾苦,除強扶善,頗有政績。但是,僅僅做了一年知縣,又再次回到南京,到當時王朝最高學府做博士,參加教學和管理工作。
本來,臧懋循的仕途只要他小心維護,完全可以一帆風順———他的社會背景極為豐富,父親做過兩任知府,在官場有一批朋友;他自己的岳丈又做知府,況且,他本人還是內閣首相申時行的門生,只要啟用這些關係網,他躋身仕途,完全可以紅紅火火乾出一番名堂來。但是,他自從擔任國子監博士後,更加風流任誕,流連花酒。當時,因為他小有詩名,各式各樣的人都來和他結交,他也不問識與不識,一律招待應酬,並且經常和這些人三五成群,騎馬坐車,帶上各種遊樂器具,甚至帶上男寵,去郊區遊玩。朋友勸告,他當作耳旁風。終於,因為他的男寵之事,被國子監祭酒黃鳳翔抓住機會,將其彈劾。從此,臧懋循就告別了似乎和他的稟性格格不入的官場,時年36歲。
臧懋循不想再待在南京了,攜妻歸隱老家長興。由於他自高祖到乃父,代代為官,所以家資還算殷實。臧氏退居故里,主要活動就是以詩文自娛,並與許多文人交往,如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梅鼎祚,散文家袁中道等,與之來往密切,並互有詩歌贈答。臧懋循與同群友人吳夢暘、吳家登和著名文學家茅坤之子茅維號稱“吳興四子”。57歲時,他與曹學全陳邦瞻等十餘人結成金陵社集。一時間,他在萬曆年間的江南詩壇竟然小有名氣起來。
元曲選(臧懋循編著的雜劇集)
臧懋循書籍書影
現存幾部明代詩歌總集,諸如錢謙益《列朝詩集》朱彝尊《明詩綜》陳田《明詩紀事》,都選錄了臧氏的大作。他的詩歌雖然多為朋友間的應酬贈答,表現一個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感受,但是仍有部分作品清新可取。如《送姚園客還莆》:“寒江落日倚歸槎,目盡南天不見家。莫向離程怨蕭瑟,千山紅葉似春花。”還有一些詩歌,表達作者對時事的關切,如《己亥書事》寫稅監之害,《關河》《聞捷》寫國家的內憂外患。但他的風格,正如今人徐朔方先生所說: “他並不遠離現實,可是批評是如此委婉,諷刺差不多接近於歌頌。”
臧氏在50歲以後,在出版事業上呈現出比較活躍的狀態。他出版的書籍,主要是文學類的,而且多為卷帙浩繁之作。這些書籍包括《古逸詞》24卷,《古詩選》56卷,《唐詩選》47卷,《元曲選》100卷,《校正古本金釵記》、《玉茗堂四夢》、《改定曇花記》、《六博碎金》、彈詞《仙遊錄》、《夢遊錄》、《俠游錄》3種。僅僅就現在所知這一部分,總字數就超過300萬字。“那些已經刻印但現在失傳的就不算在內了。”當時完全依靠雕版印刷,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績,也是相當不易的了。另外,還有一些納入出版計畫但因種種原因而不能付諸實施的書籍,如他曾打算印刷一套從上古到先秦的諸史彙刊,後因曾經許諾資助的封疆大吏於若瀛過早去世而落空,《棋勢》10冊也未能面世。
明代後期,社會經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煉鐵、紡織、瓷器等行業十分活躍,資本主義的部分因素已在各行業展示自己的萌芽,文化事業也是這樣。由於僱工現象的產生,書商得以僱傭大量傭工,分工從事出版業。當時,毛晉(《六十種曲》的編選者)家裡就有專門的工人宿舍臧懋循也在家鄉僱請了不少農民幫忙。臧懋循的家鄉,瀕臨太湖,農業和手工業都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印刷業也因技術良好而享譽海內。
臧懋循在出版業上很有經營頭腦。當時刻書業競爭相當激烈,各家為了能夠打開市場,往往想方設法搞到一些珍惜秘籍來招徠顧客。臧懋循利用各種關係組織稿源。他趁送幼孫去河南完婚,繞道湖廣麻城錦衣衛劉承禧家,利用他和劉的非常間接的姻親關係,得見劉家祖上從內宮秘戲監抄出並經湯顯祖鑑定過的元雜劇二三百種,從而得以完成他的《元曲選》的出版。他為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還降低印刷成本,不在南京而是回到老家,利用農村廉價勞動力,從而使得書的成本大大降低。他還善於加快資金周轉,他出大部頭書,如《古詩所》和《元曲選》,都是先出前集,等到資金回籠後,再出第二集。他還很重視廣告宣傳,每當新書面世,他都要請達官或者文人名士宣傳推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