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論》是一篇議論性文言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確切記載了三部九候的部位及所屬之臟腑;七診與三部九候合參以判斷疾病的預後;論述了不同病變(經病、經絡病、血病、奇邪)所採取的不同針刺治療手法。
《三部九候論》是一篇議論性文言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確切記載了三部九候的部位及所屬之臟腑;七診與三部九候合參以判斷疾病的預後;論述了不同病變(經病、經絡病、血病、奇邪)所採取的不同針刺治療手法。
《三部九候論》是一篇議論性文言文,出自《黃帝內經·素問》。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確切記載了三部九候的部位及所屬之臟腑;七診與三部九候合參以判斷疾病的預後;論述了不同病變(經病、經絡病、血病、奇邪)所採取的不同針刺治療手法。...
1、語出《素問·三部九候論》。是古代最早的一種全身遍診法。把人體頭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處的動脈,在這些部位診脈,如果哪部的脈出現獨大、獨小、獨遲、獨數,即表示該經的髒氣有寒熱虛實的變化。2、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的指力相應分為浮、中、沉...
候脈時,以指測寸、關、尺三處脈搏,每處均可分為浮、中、沉三種脈象,謂之三候。《素問·三部九候論》:“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生死,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王冰註:“三部之內,經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於是。”晉·楊泉《物理論》:“名醫達脈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間,則得之矣...
《醫源資料庫》:三部九候 ,診脈術語。 ①指全身遍診法。即於頭部、上肢、下肢三部診脈,每部各有上、中、下動脈,不同部的脈出現獨大、獨小、獨遲、獨數,即表示該經的髒氣有寒熱虛實之變化。頭部:上,兩額動脈(太陽),候頭部病變;中,兩側耳前動脈(耳門),候耳目病變;下,兩頰動脈(地倉、大迎...
”三指面部之上、中、下三部。《靈樞·天年》:“三部三里起。”②針灸術語。指針刺時進針深度的三個層次。即三才。見三才。③診斷術語。指診脈的三個不同部位。一出《素問·三部九候論》。指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一出《難經·十八難》。指寸口診脈法的寸、關、尺三部。概念 指髒部...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抨擊了當時醫生診脈時的草率作風,強調了人迎、寸口、跌陽三部合參的重要,進一步闡發了《內經》、《難經》的診脈方法。三部,指人迎(頸側動脈)、寸口(橈動脈)、跌陽(足背動脈)三個診脈部位而言。其中以人迎、跌陽候胃氣的變化,...
遍診法,是指《內經》三部九候法,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三而三之,合而為九,故稱為三部九候法。療法概述 《素問·三部九候論》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以除邪疾。”。這是一種古老的診脈方法。具體部位 上部(頭部)上部上——...
語出《黃帝內經·三部九候論》:“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髒。故神髒五,形髒四”。對於神髒,皆認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志,是謂神藏五。”對於形髒,則眾說紛紜,按《三部九候論》上下文解,應為頭角、耳目、口齒和胸中。對此,王冰註:““所謂形藏者,皆如器外張,虛而不居...
四形髒,出自於《素問·三部九候論》,中醫學術語。《素問·三部九候論》:“故神髒五,形髒四,合為九髒。”《素問·六節髒象論》:“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也。”《周禮·天官冢宰·疾醫》:“參之以九髒之動。”鄭玄註:“正髒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賈公彥疏:“雲‘正...
根據《內經》三部九候論“有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兩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中部人,手少陰;下部天,足厥陰,下部地,足少陰,下部人,足太陰。下部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可見古代...
九髒,指心、肝、脾、肺、腎、胃、大腸、小腸、膀胱,合稱“九髒”(見《素問·三部九候論》)。九髒:五神髒與四形髒的合稱。《素問·三部九候論》:“故神髒五,形髒四,合為九髒。”神髒指心、肝、脾、肺、腎,形髒指胃、大腸、小腸、膀胱。“形髒四”,指藏有形之物者為形髒,有四即胃、...
指脈象節律不齊,三五不勻,參差不一,錯雜不調。《素問·三部九候論》云:“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王冰注云:“參,謂參校。伍,謂類伍。參校類伍而有不調,謂不率其常,則病也。”吳昆《素問吳注》云:“參伍不調,言於三部九侯,或有一二不調者參伍其中,亦為愆和有病。”張介賓《類...
基礎理論名詞。診法。①指脈象言。②切脈七法。概念 ①七種病脈脈象,②切脈七法。解讀 《素問·三部九候論》:“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非常早的一部醫書,為上古乃至太古時代華夏民族在醫學和養生學方面的智慧“結晶”。上古天真論五臟生成論陰陽應象論陰陽離合論靈蘭秘典論異法方宣論移精變氣論湯液醪醴論診要經終論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玉機真藏論三部九候論宣明五氣論血氣形志論八正神明論通評虛實論評熱病論。圖書目錄 素...
《靈樞·經水》說:“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這些都是就經絡部位進行診察的方法,如審查、指切、推循、捫摸、按壓,以及對局部寒溫和氣血盛衰現象的觀察。《素問·三部九候論》說:“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亦即此意。“切循而得之”本身就是檢查經絡的基本方法。分經辨證...
瘧論 氣厥論 咳論 舉痛論 腹中論篇 皮部論 風論篇 痹論篇 痿論篇 厥論篇 病能論 脈解篇 骨空論 調經論 繆刺論 四時刺逆從論篇 標本病傳論 本神篇 口問篇 決氣篇 海論 脹論 肆 目 錄 百病始生篇 大惑論 診法論第六 陰陽應象大論 三部九候論 髒...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從脈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脈象與胃氣的關係 寸口脈與疾病 真髒脈的死亡日期規律 逆四時的脈象 五臟的常脈、病脈和死脈 五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四季的脈象 陴脈的脈象 商邪在五臟中的傳播 疾病的乘傳 五臟的真髒脈 真髒脈主死的原因 脈象逆四時 五實與五虛 三部九候論篇·第...
必要時可以延至第二或第三個五十動,總以達到辨清脈象為目的,所以每次候脈時間以3~5分鐘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醫生診脈時不得三舉兩按草率從事,張仲景說:“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平脈 特點 平脈是正常人的脈象,《素問·平人氣象論》說:...
《新校正》說道:“詳此注引《針經》曰,與《三部九候論》注兩引之,在彼雲《靈樞》而此曰《針經》,則王氏之意,指 《靈樞》為《針經》也。”可見《靈樞》這一名稱,是在公元8世紀中期王冰時代才能出現的。《針經》和《靈樞》這兩部書在南宋時代都還存在。有的學者考證,這兩部書的內容基本相同,只...
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三、張...
《新校正》說道:“詳此注引《針經》曰,與《三部九候論》注兩引之,在彼雲《靈樞》而此曰《針經》,則王氏之意,指 《靈樞》為《針經》也。”可見《靈樞》這一名稱,是在公元8世紀中期王冰時代才能出現的。《針經》和《靈樞》這兩部書在南宋時代都還存在。有的學者考證,這兩部書的內容基本相同,只...
陰陰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論篇...
陰陽別論篇第七 卷第三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卷第四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卷第五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卷第六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
四、《素問·五常政大論》(節)第三章 色診 題解 一、《素問·脈要精微論》(節)二、《靈柩·五色篇》(節)三、《素問·五藏生成篇》(節)第四章 脈診 題解 一、《素問·脈要精微論》(節)二、《素問·平人氣象論》(節)三、《靈樞·根結篇》(節)四、《素問·三部九候論》(節)五、《...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從脈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脈象與胃氣的關係 寸口脈與疾病 真髒脈的死亡日期規律 逆四時的脈象 五臟的常脈、病脈和死脈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四季的脈象 脾脈的脈象 病邪在五臟中的傳播 疾病的乘傳 五臟的真髒脈 真髒脈主死的原因 脈象逆四時 五實與五虛 三部九候論篇·第...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五臟生成論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論...
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了解既往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情況,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素問·三部九候論》:“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素問·疏五過論》:“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後世醫家將...
第七篇陰陽別論 卷三 第八篇靈蘭秘典論 第九篇六節髒象論 第十篇五臟生成 第十一篇五臟別論 卷四 第十二篇異法方宜論 第十三篇移精變氣論 第十四篇湯液醪醴論 第十五篇玉版論要 第十六篇診要經終論 卷五 第十七篇脈要精微論 第十八篇平人氣象論 卷六 第十九篇玉機真髒論 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論 卷七 ...
無問其病,以平為期”(《三部九候論》)。辨析邪正盛衰的思想一直指導著中醫的臨床治療。後人本此原則創立了諸多相應的方劑,大大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效果。天人相應論 “天人相應”是古人深人細緻觀測與考察天文、氣象、地理環境等得出的一個觀點。《素問》吸收了這一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把人體與自然界緊密聯繫起來,...
《內經》纂要 上古天真論篇 四氣調神大論篇 生氣通天論篇 金匱真言論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陰陽離合論篇 陰陽別論篇 靈蘭秘典論篇 六節髒象論篇 五臟生成篇 五臟別論篇 移精變氣論篇 湯液醪醴論篇 診要經終論篇 脈要精微論篇 平人氣象論篇 玉機真髒論篇 三部九候論篇 經脈別論篇 髒氣法時論篇 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