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髒

四形髒,出自於《素問·三部九候論》,中醫學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形髒
  • 出自:《素問·三部九候論》
  • 性質:中醫學術語
  • :胃、大腸、小腸、膀胱四腑
《素問·三部九候論》:“故神髒五,形髒四,合為九髒。”
《素問·六節髒象論》:“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也。”
《周禮·天官冢宰·疾醫》:“參之以九髒之動。”鄭玄註:“正髒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賈公彥疏:“雲‘正髒五’者,謂五臟,肺、心、肝、脾、腎。並氣之所藏,故得正髒之稱。……雲‘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者,此乃六腑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臟為九髒也。六腑,胃、小腸、大腸、膀胱、膽、三焦,以其受盛,故謂之腑。亦有髒稱,故入九髒之數。然六腑取此四者,按《黃帝八十一難經》說:胃為水谷之腑,小腸為受盛之腑,大腸為行道之元故煉凶腑,膀胱為津滴(液)之腑……此則正腑也,故入九髒。其餘,膽者清淨之腑,三焦為孤腑,故不入九髒也。永院她”
四形髒之義有二說:
⑴傳導有形之物的臟器,指胃、大腸、小腸、膀胱四腑。
張志聰《素問集堡蜜注》:“己說拜形髒者,胃與大腸、小腸、膀胱也,藏有形之物也。夫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是五臟之神,由腸胃津液之所生也。胃主化水谷之津液,大腸主津,小腸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故以四腑為形髒。”
⑵如器外張之形有四,指頭角、耳目、口齒射糠嬸和胸中。
王冰註:“所謂形藏者,皆如器外張,虛而不居,含藏於物,故云形藏也。所謂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
胡天雄《素問補識》:“何謂形藏四,注家見解不一,王(冰)據上下文義,注云:‘所謂形藏者,皆如器外張,虛而不居,含藏於物,故云形頸抹協漿藏也。所謂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然《素問》促囑灶上文云:‘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則九藏之說,自當如王注云:‘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志,是謂神藏五;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是謂形藏四。’以經解經,非王氏創說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