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特徵,發病特徵,流行特徵,疫情等級,傳播途徑,臨床與治療,臨床表現,診療方案,出院標準,疫苗研發,保障通知,名稱確定,管控類型,專家觀點,造成影響,中國,國際,護士短缺,飢餓人口,病毒研究,差異研究,研究發現,病毒變異,存活時間,哀悼活動,專家名單,疫情現狀,設立獎項,智慧財產權,相關事件,
病毒特徵 發病特徵 根據現有病例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
發熱 、
乾咳 、
乏力 等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
鼻塞 、
流涕 、
腹瀉 等
上呼吸道 和
消化道 症狀。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現
呼吸困難 ,嚴重者快速進展為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
多器官功能衰竭 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 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愈後較差。
兒童 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新冠病毒
流行特徵 世衛組織 總幹事
譚德塞 2020年3月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
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
他說:“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他強調,將新冠肺炎疫情描述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其威脅的評估,“它不會改變世衛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處在早期快速變化階段。中國已公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這將有助於全球科學家和公共衛生組織加入
診斷試劑 的研發,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冠狀病毒渲染圖(來源:Alamy)
疫情等級 2020年1月20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2020年2月28日,世衛組織新冠肺炎情況每日報告,地區及全球風險級別均提升為最高級別“非常高”,與中國一致,此前地區及全球風險級別為“高”。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情況報告
當地時間2020年3月11日,
世界衛生組織 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根據評估,世衛組織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稱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2022年9月24日
新加坡 《
聯合早報 》網站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譚德塞 指出,現在距離宣布新冠疫情結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並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傳播途徑 據央視新聞訊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2021年6月14日,
加拿大 科研人員在
英國 《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感染北美鹿鼠並在鼠間傳播。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1日,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發布新聞通報宣布,首次發現境內的野生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
2022年5月4日,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發表報導稱,
密西根大學 研究發現,空氣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接觸物體表面傳播的1000倍。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大學校園內對空氣和表面樣本進行了檢測,發現吸入病毒顆粒的機率大於手指接觸感染的機率。
臨床與治療 臨床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會出現缺氧低氧狀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后恢復。多數患者愈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診療方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後,
國家衛健委 發布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並通過分析疫情形勢和研究進展,組織專家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及時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
2020年2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 第二版)》。
2022年2月11日,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
輝瑞公司 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進口註冊。新冠病毒治療藥物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即Paxlovid)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用於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症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
2022年7月25日,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
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阿茲夫定 片增加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適應症註冊申請。11月,阿茲夫定片已在北京部分藥店正式線上開售。11月18日晚,有媒體報導稱,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片已在北京部分藥店正式線上開售。對此,真實生物相關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就相關情況與相關藥店作出溝通,將即刻做下架處理。
出院標準 2020年1月28日,國家衛健委通報出院標準:臨床症狀緩解,體溫正常,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才能確保出院沒有傳染性。
出院標準是咽拭子檢查陰性兩次,沒有任何症狀,體溫正常,CT也正常,之後要再隔離兩個星期。如果要求肛拭子也正常,那么病人就會積壓,病床將無法周轉,所以還是要密切觀察,對所有病人進行一個分級管理。
疫苗研發 截至2022年3月,中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1億劑疫苗,占中國以外全球疫苗使用總量的1/3。
滅活疫苗
2020年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
吸入式新冠疫苗
2021年11月12日—14日,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由軍事醫學研究院
陳薇 院士團隊與
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 合作研發,二期臨床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正在推進緊急使用的申請工作。據了解,吸入式新冠疫苗與肌肉注射使用了同種疫苗,其製劑配方未改變,僅採用不同的給藥方式。霧化吸入免疫採用霧化器將疫苗霧化成微小顆粒,通過口部吸入的方式進入呼吸道和肺部,從而激發黏膜免疫,而這種免疫是通過肌肉注射所不能帶來的。
治療性抗體新藥
2021年11月,由中科院微生物所與上海君實生物聯合開發的治療性抗體新藥js016與另一中和抗體聯合使用已獲得全球15個國家緊急使用授權。
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
2022年1月25日20時起,啟動在滬18歲及以上港澳同胞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登記預約和3-11歲港澳同胞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登記預約,並於1月26日開始疫苗接種。
當地時間2022年4月14日,美國輝瑞公司表示,經研究發現,5至11歲兒童接種其新冠疫苗加強針會產生“高”免疫反應。
新冠特效藥
2021年11月22日,據最新訊息,由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博藥合作研發的新冠藥物BRII-196和BRII-198聯合用藥臨床Ⅲ期已揭盲,給藥組在治療28天后實現零死亡,對照組8例死亡,詳細結果會在近期對外公布。這也是目前中國進展最快的抗體藥物,有望12月底前獲得批准附條件上市。與歐美已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抗體藥相比,該藥是唯一進行了變異株感染者治療效果評估並獲得數據的。
2021年12月,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與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領銜研發的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12月8日獲得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於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適應證人群為附條件批准。
新冠肺炎暴露前預防
阿斯利康中國”微信公眾號2021年12月11日訊息,近日,阿斯利康長效抗體 (LAAB) 組合Evusheld (tixagevimab與cilgavimab的組合) 已獲美國緊急使用授權 (EUA),用於新冠肺炎暴露前預防,首批藥物將很快上市。
阿斯利康5月23日表示,其新冠疫苗已在歐盟獲批作為成年人的第三劑加強針。其Vaxzevria疫苗現在可以作為第三劑加強針,用於之前接種過Vaxzevria或其他歐盟批准的疫苗的患者。
中和抗體聯合療法
2021年12月17日訊息,近期,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宣布應急批准騰盛華創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安巴韋單抗注射液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註冊申請。騰盛博藥財務長、生物醫藥博士李安康表示:中和抗體聯合療法就是從人體內找到專門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對它進行進一步最佳化,同時挑選一對結合在新冠病毒不同部位的中和抗體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做成穩定、成分可控的藥物。其優勢:第一,是一對長效抗體;第二,安全性方面,來自於人體;第三,有效性方面,在三期臨床中能把死亡和住院的風險降低80%;第四,是一對組合的療法,同時擁有兩個抗體,對各種變異毒株的覆蓋度高。
口服藥物
2021年12月22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首款可緊急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藥物,用於治療患新冠輕症至中症的成人和12歲及以上兒童,以及具有較高重症風險的人群。美藥管局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輝瑞公司生產的這款口服藥物名為
Paxlovid ,由兩種抗病毒藥物組成。患者須在確診新冠後儘快服用,並在出現新冠症狀後5天內開始服用,連續使用時間不能超過5天。2022年1月21日,韓國政府決定將新冠口服藥的用藥對象從當前的65歲以上擴大至60歲以上。
2022年3月23日,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表示,決定批准默沙東新冠口服藥
莫努匹韋 的緊急使用授權。
2022年4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訊息,世衛組織批准在高風險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
輝瑞公司 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
2022年4月23日訊息,日本製藥商鹽野義製藥22日表示,公司已開始與
美國政府 談判,計畫供應其目前正在開發的新冠口服藥物。
2022年4月,據《
華爾街日報 》報導,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周一表示,已擴大對瑞德西韋(Veklury)的批准,將其作為首個用於嬰幼兒的新冠療法。此前,Veklury只被批准用於治療某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成人和兒童患者。
植物蛋白技術疫苗
2022年2月24日 ,加拿大衛生部宣布,授權該國藥企Medicago研製的新冠疫苗Covifenz可用於18至64歲成年人。這是加拿大審批通過的第六款新冠疫苗,也是首款本土研發的新冠疫苗,Covifenz是首個使用植物蛋白技術的新冠疫苗。
AI技術開發長效新冠疫苗
2022年4月11日報導,日本NEC公司8日宣布已開始利用最尖端的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新冠疫苗。
法國Valneva新冠疫苗
2022年4月14日,彭博報導,根據一份政府聲明,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法國生物技術公司Valneva開發的新冠疫苗。Valneva疫苗成為第六種獲得MHRA授權的新冠疫苗。
美國諾瓦瓦克斯新冠疫苗
4月18日訊息,
日本厚生勞動省 的專門小組18日同意批准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諾瓦瓦克斯開發的新冠疫苗。厚勞省計畫迅速予以批准,將成為可在日本國內使用的第四種新冠疫苗。
2022年4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諾瓦克斯(Novavax)公布了首個新冠和流感聯合疫苗的臨床數據,初步發現二合一疫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2022年6月4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衛生監管機構表示,諾瓦瓦克斯(Novavax) 的疫苗在其關鍵性臨床試驗中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率為90%,但這一表現是在奧密克戎變體出現之前,該變體比早期病毒更容易出現對疫苗的免疫逃逸。在不同的研究中表明,有六名接種過Novavax疫苗的人出現了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心臟炎症,外部顧問定於下周討論是否建議FDA批准該疫苗。
瑞科生物新佐劑重組蛋白新冠肺炎疫苗
2022年5月2日,瑞科生物發布公告,宣布其新佐劑重組蛋白新冠疫苗ReCOV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
中國發現新冠新藥並獲專利,其抑制病毒能力排名靠前
2022年5月10日,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冠治療新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說明書顯示,10 μm(微摩爾/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倍數為15393倍。
口服抗新冠創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眾生藥業創新藥研發捷報頻傳
2022年5月15日晚間,眾生藥業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廣東眾生睿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口服抗新型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RAY1216片的藥物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收到《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同意RAY1216片進行臨床試驗。
Moderna稱該公司的改良版新冠疫苗能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產生更強免疫反應
2022年6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Moderna稱,在一項新研究中,與該公司的原始疫苗相比,一種改良版新冠疫苗加強針在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時的免疫反應更強,研究人員發現,接種改良版疫苗的人對奧密克戎的中和抗體水平是接種原始疫苗加強針的人的1.75倍。
瑞科生物: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mRNA疫苗獲菲律賓臨床許可
2022年6月,瑞科生物集團其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R520A獲得菲律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批准。
瑞吉生物:全球首款凍乾型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株mRNA疫苗進入臨床階段
2022年6月27日,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研發的凍乾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株mRNA疫苗RH109由下設合資公司(武漢瑞科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在紐西蘭和菲律賓獲得臨床批件。本次獲批,標誌著全球首款凍乾型新冠Omicron株mRNA疫苗進入臨床階段。
SK生物科技:首款韓國產新冠疫苗獲使用許可
2022年6月29日,SK生物科技(SK Bioscience)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在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最終檢查委員會上得到了品種許可決定。至此,韓國新冠肺炎治療劑和疫苗都具備了從自主研發到成品生產的能力。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召開最終檢查委員會,決定批准SK生物科技的新冠疫苗“SKYCovione™”(GBP510)。
諾瓦瓦克斯:預計第四季度推出針對奧密克戎的新冠疫苗
2022年7月2日,路透社訊息,美國疫苗研發公司諾瓦瓦克斯預計可在2022年第四季提供針對奧密克戎BA.4和BA.5變異毒株的新冠疫苗。確保在秋季推出的加強針包含能夠抵禦奧密克戎BA.4和BA.5變異毒株的成分。
中和抗體Evusheld感染預防藥物
2022年7月5日援引海口海關訊息,海口海關所屬博鰲機場海關為中國首次進口的中和抗體Evusheld(恩適得)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審批,貨值總計2198.02萬元,該藥品主要用於成人和青少年(≥12歲,體重≥40 kg)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露前預防。
中國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口服抗新冠藥物獲批
2022年7月25日,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准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茲夫定片增加治療新冠病毒肺炎適應症註冊申請。
2022年8月9日,據國家衛健委訊息,根據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阿茲夫定片增加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適應症註冊申請的審批意見,為進一步完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療方案,經研究,將該藥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5日,據當地媒體報導,英國醫療監管部門批准了疫苗公司莫德納製造的新冠疫苗加強針。據稱,這種疫苗可以同時對抗原始新冠病毒和奧密克戎變異株。英國是首個批准這種疫苗的國家。。
韓國啟動首款國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2022年9月13日,韓國《亞洲日報》訊息,當日起,韓國啟動SK生物科學研製的首款國產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保障通知 2020年1月24日,海關總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
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公告 》:一、出入境人員在出、入境時若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應當向海關主動申報,配合海關做好體溫監測、醫學巡查、醫學排查等衛生檢疫工作。二、出入境人員若在交通工具運行途中發生髮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要及時告知交通工具乘務人員,交通工具負責人應向旅客提供個人防護用品,並及時向出入境口岸海關報告。三、出入境人員在旅行中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與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觸等;如出現發熱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旅行史。四、入境人員可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官網了解最新健康信息,如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向醫生說明近期旅行史。五、海關將依據疫情進展,實時動態調整口岸防控措施。
2020年2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
熊先軍 表示,為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和確保救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國家醫保局已會同有關部門為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這一特殊群體建立起費用減免政策,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2020年3月30日,專訪了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負責同志
熊先軍 ,獲悉截至3月15日,31個省(區、市)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報告,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93238人次(包括門診患者多次就診結算),涉及總費用103960萬元,醫保系統共支付67734萬元。全國確診患者結算人數為44189人,涉及總費用75248萬元,人均費用1.7萬元,其中醫保支付比例約為65%(剩餘部分由財政進行補助)。
名稱確定 在2020年2月8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表示,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簡稱新冠肺炎(NCP )。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譚德塞 2020年2月1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中文譯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其名稱解釋為:CO代表冠狀(Corona), VI代表病毒(Virus), D代表疾病(Disease), 19則因為疾病爆發於2019年。與此同時,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聲明,將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並認定這種病毒是SARS冠狀病毒的姊妹病毒。
世衛組織在推特公布的新冠肺炎正式名稱。
2020年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發布通知,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管控類型 2020年2月,國家衛健委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專家觀點 2020年2月10日,時任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黨委副書記、院長
張定宇 介紹,新冠肺炎實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絕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經過各種氧療、對症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以後,均可以順利出院。
2021年10月30日,
張文宏 表示,未來全國和全世界都接種疫苗後,人們還是應該儘量減少聚集,在室內擁擠的地方儘量戴口罩,加強通風。
2022年3月22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提出三個防疫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溫和的,有人稱它是“大號流感”。 對此,梁萬年提醒,從專業上說,現在不能說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大號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別對龐大的14億人口是有危害的。
第二個誤區是國際上有一些國家已經放鬆甚至是躺平,有人認為他們做了,中國應該跟著做。 梁萬年指出,“要深刻認識到,不同國家的基礎不一樣,防控理念不一樣。中國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會通過被動的免疫來獲取人群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爭取通過主動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來戰勝疾病、減少感染。”
第三個誤區,大家忽視了新冠肺炎病毒的變異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徵,誰也不能保證奧密克戎株就是最後的一個變異株。 所以,要有清醒的認識,要堅持現在的總策略和總方針不動搖。
2022年10月31日,鄭州衛健委發文: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2023年5月22日,
鐘南山 院士在大灣區科學論壇上警示,規模較大的“二陽潮”可能即將到來。著名呼吸病學與危重症專家王辰院士表示,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先諾欣)作為首款國產3CL抗新冠病毒藥物,預期可對防重症起到關鍵作用。
造成影響 中國 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當前,全省疫情防控正處於最吃勁的關鍵期,疫情形勢開始出現積極變化,但總體形勢仍然嚴峻複雜。為鞏固和擴大疫情防控效果,堅決阻斷疫情傳播,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和湖北省重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I級回響機制的有關規定,防控指揮部就繼續延遲企業復工和學校開學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新聞發布會
湖北省內各類企業先按不早於3月10日24時前復工。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必需(醫療器械、藥品、防護品生產和銷售等行業)、公共事業運行必需(供水、供電、油氣、通信等行業)、民眾生活必需(超市賣場、食品生產和供應等行業)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除外。復工企業要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防疫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堅決防止聚集性感染。
省內大專院校、中國小、中職學校、技工院校、幼稚園延期開學。具體開學時間,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經科學評估後確定,並提前向社會公布。
廣大居民(包括在湖北探親訪友休假的外地人員)應嚴格遵守現居住地疫情防控要求,儘量減少出行,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做好居家環境衛生。出入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對不聽勸阻的人員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各地各單位要認真落實本通告要求,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切實把各項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措施抓實、抓細、抓落地,確保社會大局平穩有序。
通告指出,希望廣大人民民眾繼續理解配合、積極參與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合力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國際 2021年12月28日,
世界衛生組織 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280119931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確診病例
2020年3月25日,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稱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他表示:“近期的預測顯示,(全球)將出現經濟下滑和大規模失業,這會比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機更嚴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國經濟已出現下滑。為減緩疫情傳播出台的限制措施重創實體行業,大批員工面臨失業。世貿組織總幹事呼籲各國保持開放的貿易,共同抗擊疫情。
據法新社報導,截至當地時間2021年1月1日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疫情暴發以來,歐洲地區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1億例,占全球累計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022年10月21日18時24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94250例,達到623893894例;死亡病例增加760例,達到6553936例。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譚德塞 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假期人群聚集、JN.1變異株等因素導致新冠病毒去年12月在全球加速蔓延。譚德塞說,世衛組織12月份收到的新冠死亡病例報告近1萬例。與11月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人數12月增加了42%,接受重症監護的患者增加了62%。
奧地利
2022年1月20日,奧地利議會批准從2月開始強制規定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成為首個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衛生部2022年1月6日宣布,突尼西亞全國已有601萬人接種新冠疫苗,人數約占全國人口一半。
肯亞
2022年3月,肯亞衛生部長穆塔希·卡格韋表示,肯亞有近84萬劑新冠疫苗已經過期。這些阿斯利康疫苗是肯亞2022年1月獲捐疫苗的一部分。穆塔希·卡格韋表示,未來肯亞將只接受保質期至少為4個月的疫苗捐贈。他再次強調對於疫苗宣傳應該加大力度,民眾不應該對疫苗有抗拒心理,更不應該聽信謠言。
護士短缺 2021年12月,
國際護士理事會 (ICN)表示,在奧密克戎毒株蔓延之際,全球護士人數正進一步減少。此外,隨著西方國家加緊從非洲和其他較貧窮國家招聘醫護人員,全球護士分布也出現不平衡態勢。
飢餓人口 2021年12月15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亞太地區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日趨嚴峻,2020年超過3.75億人面臨飢餓,比2019年增加近5400萬人。
病毒研究 差異研究 2020年3月3日,預印本伺服器和早期研究平台SSRN上發布了一篇《柳葉刀》預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研究論文,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團隊首次分析了女性在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研究首次表明,女性在COVID-19的傳播上表現出不同於男性的特徵,女性不僅症狀相對較輕,而且比男性有更長的潛伏期,這可能是因為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強的抗病毒免疫力。在篩查過程中,無論女性是否有症狀,只要接觸史明確,就應對她們進行核酸測試,受醫學觀察的女性隔離期也應超過14天。
冠狀病毒渲染圖
研究發現 2020年3月,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童世廬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所有年齡段的兒童都對新冠肺炎(COVID-19)敏感,並且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2021年3月30日,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在日內瓦發布。報告稱,武漢早期病例很多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但是也有病例與其他市場相關,這顯示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初來源地,目前還不能確定病毒傳染到華南市場的途徑。
根據現有科學證據和發現,聯合專家組對新冠病毒引入人類4種傳播途徑的可能性進行了定性風險評估,並用“極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較可能”“非常可能”5個層級評價。
報告認為,新冠病毒“可能至比較可能”從原始動物宿主直接傳人,“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由中間宿主引入人類,“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事件傳人。
為了發現和確認早期新冠病例,流行病學工作組評估了2019年底武漢和周邊地區對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的監測數據。所有這些研究中,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新冠疫情暴發前幾個月的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受新冠病毒影響。
分子溯源工作組分析了從動物身上採集病毒的基因組數據。已有證據顯示,與新冠病毒最相近的冠狀病毒存在於蝙蝠和穿山甲體內,表明這兩種哺乳動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但病毒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此外,水貂和貓等動物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表明可能還有其他動物是潛在宿主。
動物與環境工作組在對中國野生動物採樣和檢測中,沒有發現新冠病毒的存在。動物與環境工作組對從菊頭蝠和穿山甲等動物體內發現的與新冠病毒有親緣關係的冠狀病毒進行了分析。在疫情發生前後從中國31個省、區、市收集到的超過80000份野生動物、家畜和家禽樣本中,也沒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或核酸的陽性結果。
2021年6月15日,美國之音電台網站報導,根據美國政府的一項新的研究,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在美國就已存在,比衛生官員首次發現感染病例要早了幾個星期。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了2.4萬個血液樣本。他們的發現顯示,某些美國人最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感染了新冠病毒,這比世界認識到中國城市武漢暴發一種新的致命病毒要早了幾個星期。
2021年7月14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刊載一項研究指出,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超級抗體”,不僅可以對抗多種新冠病毒的變異株,還能對抗其他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這項全新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更廣泛的疫苗與治療方法。
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論文,研究主要作者是來自美國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研究發現,其中一種名為“S2H97”的中和抗體能夠瞄準並依附在所有實驗中列出的病毒受體結合域上,斯塔爾說,“它被我們稱為最酷的一種抗體”。團隊針對“S2H97”進一步研究顯示,它能找出病毒結合域上一個以前看不見且隱藏得很好的區域,只有在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時才會從結合域彈出,再藉由中和作用防止病毒傳播,這也是為何這種“超級抗體”S2H97能夠廣泛對抗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下的新冠肺炎與SARS等病毒的原因。
2022年2月24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副總裁、首席科學家
張雲濤 表示,“針對目前全世界高度關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們在滅活、mRNA、基因重組3條技術路線上系統開發了4款疫苗。
2022年3月8日,路透社報導,
牛津大學 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會導致大腦萎縮,減少控制情緒和記憶的區域的灰質,並損害控制嗅覺的區域。
病毒變異 2021年11月26日,世衛組織舉行緊急會議,討論B.1.1.529新冠變異毒株。會後世衛組織發布聲明,將其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並命名為Omicron。世衛組織在聲明中指出,南非於11月24日首次將其報告給世衛組織,首個感染該變異株的樣本採集時間是11月9日。該變異株包含大量突變,其中一些令人擔憂。初步研究表明,與其他“需要關注“的變異株相比,該變異株導致人體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
2021年12月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全球已有57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冠變異病毒
奧密克戎 毒株,預計還將繼續擴散,該毒株將對全球疫情產生顯著影響,但目前還難以預估具體情況。
2021年12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表示,奧密克戎毒株已擴散至63個國家和地區,並且這一變異株在南非與英國蔓延較快。
2021年12月20日訊息,
香港 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533例,其中19例涉及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株。
2022年1月5日,據多家法國媒體報導,去年12月9日,法國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所對外表示,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新的變異毒株,該毒株編號為B.1.640.2,也被稱為“IHU”毒株。該毒株包含46個突變點和37個缺失。該毒株最早在一位從剛果返回法國的病人身上發現。截至目前,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院共發現了12例該毒株感染者。由於樣本較少,目前很難評估其傳染性和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該毒株列為接受觀察的新冠變種。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1日,根據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發布的估測數據,截至2022年1月8日的一周內,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數占據了美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的98.3%,該數據略高於前一周。
2022年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此前英國發現的一種被稱為XE的重組毒株已報告並確認了超過600個基因序列。早期調查表明,與目前全球占主導的奧密克戎BA.2型毒株相比,該新毒株的增長率優勢約為10%,但由於數據樣本太小,其是否會成為未來潛在的威脅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2022年4月12日訊息,韓國首次發現新冠重組毒株XE確診病例,該病例無症狀,已接種三劑新冠疫苗,於3月23日確診。XE毒株是奧密克戎毒株亞型BA.1和BA.2的重組毒株,英國衛生部門資料顯示它比BA.2的傳播速度還要快。
2022年1月5日,據多家法國媒體報導,去年12月9日,法國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所對外表示,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新的變異毒株,該毒株編號為B.1.640.2,也被稱為“IHU”毒株。該毒株包含46個突變點和37個缺失。該毒株最早在一位從剛果返回法國的病人身上發現。截至目前,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院共發現了12例該毒株感染者。由於樣本較少,目前很難評估其傳染性和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該毒株列為接受觀察的新冠變種。
2022年5月,據央視新聞,日本厚生勞動省5月12日發布訊息稱,在日本國內的檢疫中首次確認發現了兩種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新亞型毒株,被稱為“BA.4”和“BA.5”,其傳染性比奧密克戎亞型毒株“BA.2”更強。
當地時間2023年8月9日,
世界衛生組織 表示,將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呼籲各國繼續展開監測。其中,美國媒體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在美快速流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激增。
2024年2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本土病例中JN.1變異株已成為優勢流行株,以輕型為主。2月1日,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處於低流行水平,近一周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中新冠病毒陽性率為6.4%,JN.1變異株占比逐漸增加。
存活時間 2022年1月,多地出現散發病例,除了病毒“人傳人”,還需注意另一途徑——“物傳人”。據央視網報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紙上可存活2小時,在衣物表面可存活2天,在不鏽鋼等金屬表面可存活7天。另外,在寒冷條件下,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時間會有所延長。
哀悼活動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國務院 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2021年6月14日,美國國會議員在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外為約60萬美國新冠逝者默哀。
2021年12月15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於美東部時間17時開始鳴喪鐘800次,以悼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喪生的80萬人。
2022年5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網站發表聲明說:“今天,我們紀念一個悲劇性里程碑:100萬美國人死於新冠。”在美國華盛頓,華盛頓紀念碑周圍的美國國旗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
專家名單 2020年9月3日,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共同主席在成員國吹風會上宣布了專家組成員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入選。
疫情現狀 設立獎項 智慧財產權 當地時間2022年5月3日,
世界貿易組織 宣布,參與新冠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談判的四方代表,已達成一份“成果檔案”。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表示,希望世貿組織164個成員在6月達成最終協定。參與談判的四方代表來自
歐盟 、
印度 、
南非 和
美國 。
相關事件 2019年7月,美國暴發“電子菸肺炎”。11月,一批美國龍蝦通過冷鏈運輸到湖北武漢;12月,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這批龍蝦有接觸的商戶員工和使用過龍蝦包裝袋的商店工作人員成為最早一批感染者,而美國“電子菸肺炎”卻隨之消失。
2022年4月2日訊息,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2日證實,桌球運動員
林昀儒 經采檢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2022年4月23日,新加坡衛生部門宣布將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其中包括,從4月26日起,接種疫苗的旅客無需在登機前進行新冠檢測。這將是亞洲首個對新冠疫苗接種者,廢除行前病毒檢測的國家。
2022年5月1日下午,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以下簡稱奧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研究,正式在浙江省杭州市完成第一劑接種。這是全球首支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
2022年,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聯邦大學醫學專家費爾南達·盧多爾夫教授及其團隊,使用新冠病毒蛋白N,即重組核衣殼蛋白,開發了一種基於尿液的Elisa檢測方法,團隊聲稱該檢測方法能夠檢測尿液中是否存在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2022年7月2日,《柳葉刀》雜誌新冠委員會主席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聲稱致命的新冠病毒(Covid-19)並非來自大自然。表示,新冠病毒沒有任何自然的來源,更確切地說它是在美國生物技術實驗室的一次事故中產生的。他在智庫GATE中心在西班牙舉行的會議上做出了這一聲明。
2022年12月,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主任委員
谷曉紅 表示,在新冠病毒蔓延三年後,已很少造成肺部感染。從專家的角度來說,新冠肺炎應更名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2023年2月17日訊息,
日本厚生勞動省 正在討論將“冠狀病毒感染症2019”等作為新名稱的候選。
2023年12月,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表示,JN.1是當前美國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並預測其在新冠基因組序列中所占比例將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12月8日,CDC估測JN.1變異株在美國流行變異株中約占15%至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測中,其占比還低於1%。CDC稱,當前JN.1的持續增長表明,它要么更具傳染性,要么更善於逃避我們的免疫系統。不過與目前流行的其他變異株相比,沒有證據表明JN.1對公共衛生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