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之戰

高郵之戰

高郵之戰是發生於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的一場戰役,由江浙起義軍張士誠對戰元朝大軍,高郵之戰是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轉折點,元朝朝廷從此喪失了對起義軍的軍事優勢。

基本介紹

  • 名稱:高郵之戰
  • 發生時間:元朝末年
  • 地點:高郵
  • 參戰方:起義軍,元朝政府
  • 結果:元兵撤退,起義軍勝
  • 主要指揮官:張士誠,脫脫
  • 性質:農民起義
  • 影響:使元朝廷從此喪失了對起義軍的軍事優勢
簡介,時間,性質,過程,詳細過程,意義,

簡介

時間

元朝末年

性質

過程

張士誠反元“高郵之戰”
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鹽販出生的江浙農民起義首領、割據勢力頭目張士誠,與其兩個弟弟張士義張士德李伯升等18人,在泰州率鹽丁起兵反元
他們在奪取興化後,從水陸兩路進襲高郵。元參議軍事納速剌丁率軍鎮壓,與張士誠戰於三垛鎮。開始,元軍以火筒火箭予以重創,農民軍死傷無數,其屍體順流而下。後張士誠軍採取迂迴夾擊戰術,反敗為勝,納速剌丁和三個兒子均陣亡。
五月,張士誠軍數次猛攻高郵城。元淮南行省左丞偰哲篤高郵府知府李齊等官兵不敵,棄城而逃,張士誠攻克高郵。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二月,張士誠於高郵稱王、建大周國。其後,元帝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苟兒統兵攻打高郵,未克。後元樞密院都事石普請戰再攻,被槍刺落馬,又敗。十一月,元丞相脫脫統諸王、諸省號稱百萬軍馬,滅外圍農民軍,圍困高郵。後因元軍內部矛盾,張士誠乘機反擊,出城拚殺,元軍潰敗。
高郵之戰
高郵城景
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360~1366年),朱元璋先後令部將徐達馮勝常遇春等六次攻打高郵城,最終攻克高郵城,雙方死傷人數無數,最後張士誠鎮守高郵城將士被俘者有千餘人之多。

詳細過程

起初,元朝的地方官員以為張士誠領導的鹽民義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因此並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然而,張士誠義軍的聲勢不斷壯大,攻城陷地,先在丁溪消滅了大土豪劉子仁領導的地方武裝,三月底又攻陷了淮東重鎮泰州城,這使得元朝統治者不得不重新重視起這支新興力量,採取武裝鎮壓和招撫並行的措施。 在武力鎮壓起義軍失敗後,元朝當局採取懷柔政策,企圖以高官厚祿收買起義軍領袖。泰州失陷後,元淮南行省迫於無奈,派出高郵知府李齊前往泰州招降張士誠。張士誠嚴辭拒絕了元朝廷的招降,並扣押了李齊。 元朝廷見招降不成,再次派遣地方軍隊繼續圍剿起義軍。五月,張士誠的義軍先後攻占了興化高郵兩座城池。元朝統治者慌了手腳,二次派遣淮南行省照磨盛昭為特使前往高郵城二度招降,赦免其造反的重罪,並許諾只要張士誠肯投降,就賜予他“水軍萬戶”的官爵。面對高官厚祿,張士誠絲毫不為所動,毅然拒絕了元朝廷的誘降,並扣押了前來招降的使者。此後,元朝廷又多次派兵圍剿張士誠,均是傷兵損將,無功而返。
高郵之戰
高郵之戰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臨時政權,國號大周,改元“天祐”,張士誠自稱“誠王”。 高郵政權初立,元朝廷又派重兵討伐張士誠,妄圖把新興政權扼殺在襁褓之中。當年二月,元朝廷任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兒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率兵攻高郵;同年六月,派遣達識帖睦邇攻張士誠;隨後又命令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佛家閭會同達識帖睦邇攻張士誠。張士誠率領起義軍民奮起反抗,元朝廷的地方討伐軍以失敗告終。張士誠乘勝追擊,擴大了鹽民義軍在江蘇地區的疆土,並牢牢控制了運河,扼斷了元朝糧食和賦稅北運大都的通道。
雖然張士誠的反元鬥爭有聲有色,但其他各地的起義軍在元朝正規軍和地主武裝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原先占領的城池大部分被元朝軍隊收復。漢水流域的徐壽輝被迫進入山區隱藏;劉福通紅巾軍則被元軍封鎖在河南境內……全國範圍的農民起義鬥爭暫時進入低潮。
眼見各地義軍被鎮壓下去,而江浙地區又是元朝廷的主要財源,張士誠和他的鹽民義軍成為元朝統治者的下一個目標。
至正十四年九月,元順帝欽命右丞相脫脫親自掛帥征討張士誠。脫脫是元朝統治者絞殺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將領。至正十二年八月,脫脫率軍攻打徐州芝麻李的紅巾軍,破城之後,在徐州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紅巾軍領袖芝麻李罹難。脫脫接到元順帝的任命後,招集全國各行省的主力軍隊,並從西域調來大批軍隊,總計40萬人馬,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殺奔高郵,一路上“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
高郵之戰
元宰相脫脫
面對元朝正規軍的瘋狂進攻,張士誠的起義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幾次出兵阻擊全部失敗,只得退守高郵城,脫脫的元軍趁機把高郵團團圍住。為了防止附近的起義軍救援高郵,脫脫又派兵攻占了六合鹽城興化等地,高郵城內的張士誠頓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城外,脫脫指揮大軍夜以繼日攻打高郵;城內,張士誠和鹽民義軍帶領高郵百姓拚死抵抗,雙方展開了拉鋸大戰。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高郵城中鹽民義軍只剩下幾千人,糧食越來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盡。曠日持久的戰事使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分歧,一些將領主張投降元軍或許還會獲得一線生機。對於投降的提議,張士誠表示堅決反對,他知道,這個時候投降無疑是自掘墳墓。
就在起義軍生死存亡之際,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元軍的後院“起火”了。至正十五年初,脫脫的朝中政敵哈麻唆使監察御史彈劾脫脫,說他“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耳軟心活的元順帝聽信了佞臣的讒言,下詔書斥責脫脫“坐視寇玩,日減精銳,虛費國家之錢糧,誑誘朝廷之名爵”,並削去了脫脫的兵權。繼而,元順帝任命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和知樞密院事雪雪為前線指揮,率軍繼續攻打高郵城。臨陣易帥向來是兵家大忌,脫脫的去職直接造成各省軍隊群龍無首,調度不靈,元朝軍隊立時陣腳大亂,作鳥獸散。高郵城中的張士誠見元軍不戰而潰,立刻率領城中僅剩的幾千名鹽民義軍殺出城來,大敗元軍。

意義

高郵大戰之後,元朝又先後兩次派使者招降義軍,均被張士誠拒之城外。高郵大捷,張士誠率領的鹽民義軍孤軍奮戰,以少勝多,致使元軍主力傷亡過半,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轉折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