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高祖四年(前203年),歷陽屬淮南國。
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除,歷陽仍屬九江郡。
武帝置十三州時,改九江郡為揚州,歷陽屬揚州。後漢因之。
改九江郡為延平郡,改歷陽縣為明義縣。
歷陽屬吳。
歷陽先屬揚州淮南郡。
永興元年(304年),屬新設歷陽郡。
東晉
大興二年(319年),分歷陽縣境西部僑置龍亢縣,縣治在今縣南40里,相傳即今楊府城村,屬揚州歷陽郡。
宋永初二年(421年),龍亢屬南豫州歷陽郡。
元嘉七年(430年),屬豫州歷陽郡。
大明三年(459年),屬南豫州歷陽郡。
齊建元二年(480年),屬豫州歷陽郡。
永明二年(484年),屬南豫州歷陽郡。
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破歷陽,江北之地盡屬東魏。
北齊天保六年(555年),齊、梁通和,遂改歷陽為和州,龍亢歸和州。
陳宣帝末,北周盡取江北之地,將龍亢縣地併入歷陽縣,至此龍亢縣廢。
開皇十三年(593年),歷陽縣屬和州。
大業三年(607年),歷陽縣屬歷陽郡。
武德六年(623年),分歷陽縣西部地區原龍亢縣境域設含山縣,縣以境內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橫山。《清一統志》說:“在含山縣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勢若吞含,唐因以名縣。”《太平寰宇記》又說;“以縣境眾山所含,故名含山縣。”
武德八年(625年),含山縣廢,併入歷陽縣。
長安四年(704年),在原含山縣境置武壽縣,屬淮南道和州。
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含山縣,領屬關係未變。自此含山縣名沿用。
天寶元年(742年),和州改為歷陽郡,含山屬淮南道歷陽郡。
乾元元年(758年),歷陽郡再改為和州,含山屬淮南節度使和州。
貞元十六年(800年),屬舒廬滁和都團練使和州。
含山初屬吳、南唐,後屬後周,均隸和州。
宋
含山屬淮南西路和州防禦使。
至元十三年(1276年),含山屬淮西總管府和州鎮守萬戶。
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廬州路總管府和州安撫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和州路。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州路降為和州,屬廬州路和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含山縣廢,縣南部分入無為州,余併入和州,屬南京廬州府。
洪武七年(1374年),屬南京鳳陽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含山縣,屬京師直隸和州。
順治二年(1645年),含山屬江南左布政使司直隸和州。
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布政使司直隸和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道、府、州,含山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年),屬
安慶道。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侵占含山縣城,國民黨政府轉移謝集鄉農村。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4月3日,遷回縣城。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縣城再度淪陷,縣城北遷仙蹤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7月17日,縣城光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日,縣城由仙蹤鎮遷回縣城。
1949年1月21日含城解放,含山屬江淮解放區第五專區。
1949年6月,改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2年1月30日,改屬安徽省蕪湖專區。
1958年12月15日,含山縣、和縣合併為和含縣,屬馬鞍山市,縣治設歷陽鎮。
1959年4月,和含縣屬蕪湖專區。
1965年7月28日,含山改屬
巢湖專區(後專區改為地區、行署)。
1999年8月5日,撤銷巢湖地區設地級巢湖市,屬地級
巢湖市。
2011年8月,原地級巢湖市區域調整,含山縣劃歸
馬鞍山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含山縣行政區劃,明清舊志僅有鄉、都記載。村落無從查考。
明、清時期
明正統六年(1441年),《和州志》記載,含山縣行政區劃為4鄉17都兩鎮:
清順治八年(1651年),縣轄鎮7個,增加銅城閘鎮、三汊河鎮、再安鎮、清溪鎮、大朴樹鎮。
乾隆十三年(1748年),縣轄鎮8個,增加東關鎮、關門鎮鎮。大朴樹鎮衰落。
民國時期
民國初期,含山縣行政區劃基本與清代相同。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全縣設10個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都,推行保甲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6區、17鄉、396保、3969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聯保制,全縣設3區,39聯保,396保,4001甲。時間不長,聯保改為總甲,下設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廢除聯保和總甲制,實行鄉鎮保甲制,全縣設16個鄉鎮,134個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全縣劃為12個鄉鎮。計97保,896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全縣劃為20個鄉鎮170保。
民國三十六年(1937年)3月,全縣鄉鎮並為13個。
新中國建立後
1949年7月,含山縣設5區,45鄉(鎮),廢除鄉以下保甲制度,改為行政村、自然村。
1950年,全縣設5區,63鄉(鎮)。
1951年,區設定同前,鄉增加到68個。其中城區增祁門鄉、流塘鄉,撤巨興鄉;陶廠區增設關帝、劉武、西河三鄉;運漕區增設運東、運西兩鄉。
1952年,增設清溪區,運漕區劃為太湖、楊柳兩區,運漕鎮劃為縣直屬鎮。全縣設7區83鄉(鎮)。
1956年,並區並鄉,全縣劃為4區32鄉鎮。
1957年,撤環峰區,所轄5鄉歸縣直轄。時縣直轄鄉鎮8個,其他區劃不變。
1958年11月,改區鄉鎮建置為農村人民公社。全縣成立7個農村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設4個區,原7個人民公社劃為19個人民公社。
1963年8月,增設銅閘區。
1964年,改運漕鎮為直屬鎮,全縣計20個社鎮。
1969年,增設銅閘公社,全縣計21個社鎮。
1971年3月,增設昭關、東關人民公社。
1971年12月,將原運漕公社劃為黃墩、海口兩個公社,全縣計24個社鎮。
1979年3月,設仙蹤、環峰、清溪、林頭、銅閘5個區工作委員會,社鎮不變。
1980年,含城人民公社改為環峰鎮,直屬縣。
1982年,恢復區公所建制。
1983年4月,恢復鄉鎮政權,改人民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設5區、22鄉(鎮)、運漕、環峰兩個直屬鎮。
1984年3月,東關鎮上升為縣直屬鎮,其餘鄉鎮不變。
1985年,黃墩、海口兩鄉劃歸運漕鎮管轄。
1988年,環峰鎮成立3個相當於鄉級管委會,即城郊、攀桂、鼓樓管委會。是年全縣轄5個區,3個直屬鎮,21個鄉(鎮),16個居民社區(其中有3個相當鄉級),221個行政村,274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2年10月,含山縣下轄8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含山縣人民政府駐
環峰鎮。
含山縣,地處
長江下游北岸,東與馬鞍山市
和縣接壤,西與
巢湖市相連,南與蕪湖市
無為縣以裕溪河相隔,北接滁州市
全椒縣。介於東經117°53′—118°13′,北緯31°24′—31°53′之間,總面積1028平方千米。向東距離南京市(浦口區)約70千米,向西距離安徽省省會合肥市(肥東縣)約80千米。
丘陵、山地:
含山縣地形大體是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為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中部和西北丘陵起伏,山丘錯雜,山勢大部分坡緩谷寬;山脈走向以南西北東向為主,山頂海拔高程一般在300米左右,最高峰是蒼山主峰,海拔高程481米。主要山峰自北向南有:青龍山、大茅蘆尖、馬山、方山、黑山、蒼山、大犁頭尖、六宕山、太湖山、林頭山等。縣低山高丘面積381.7平方千米,低丘山地371.3平方千米,分別占縣總面積的36.96%和35.95%。
平原、圩區:
含山縣平原圩區屬長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為沖積平原。圩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支流裕溪河水系和滁河水系兩岸。牛屯河、得勝河兩岸也有小片沖積平原。平原地層主要由淤泥質亞粘土和泥炭層組成。圩區總面積279.8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27.09%。圩區內溝渠密布,土地肥沃,是縣內的主要產糧區。
含山縣地處北中低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特徵為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熱,春秋溫和,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量適中,但夏多冬少,分配不均,夏雨集中,梅雨顯著;日照多,無霜期長,光熱水等氣候資源頗為豐富。四季劃分縣境民間以農曆1、2、3月為春季,4、5、6為夏季,7、8、9為秋季,10、11、12為冬季。以氣候統計分析,按陽曆12、1、2月份為冬季,3、4、5月份為春季,6、7、8月份為夏季,9、10、11月份為秋季,亦以1、4、7、10月份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縣境大致3月下旬入春,5月下旬入夏,9月下旬入秋,11月下旬入冬。春秋兩季各占兩個月,春季略少;冬夏兩季各占4個月,冬季略長於夏季。
水系水文
含山縣境內有6條主要河流,分別為滁河、仙蹤河、得勝河、清溪河、牛屯河、裕溪河。注入以上六條主要河流的支流共有28條,流經含山縣縣域的河道總長約242.86千米。滁河、得勝河、裕溪河、牛屯河皆通長江,仙蹤河注入滁河,為滁河一級支流,裕溪河下通長江上達巢湖,清溪河注入裕溪河。6條主要河流在境內河道長度和流域面積分別是:滁河13.6千米,250.1平方千米;得勝河15.6千米,219.8平方千米;清溪河29.6千米,175.6平方千米;牛屯河7.5千米,123.1平方千米;裕溪河及後河67.1千米,264.3平方千米;仙蹤河15.0千米,211.2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水庫
含山縣共有四座中型水庫,分別為長山水庫、東山水庫、
昭關水庫、和平水庫,總庫容分別為2400萬立方米、1520萬立方米、1250萬立方米、1020萬立方米。共有小型水庫60座,其中小(1)型水庫8座,總庫容1398萬立方米,小(2)型水庫52座,總庫容1671萬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
含山縣水資源總量約為5.8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9億立方米,地下水1.02億立方米,不重複量0.13億立方米。全縣人均水資源量1308立方米,略高於全省人均水資源量1125立方米。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含山縣境內動物區系屬東洋界,野生動物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藏有
石灰石、
石膏、
大理石、煤、磷等10多種,其中石膏儲量58億噸,是亞洲最大高品質單個
礦床。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總戶籍達13.6901萬戶,戶籍人口總計43.934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706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7.6199萬人,鄉村戶籍人口26.3146萬人,年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0.1%,比上年末提升1.7個百分點。
政治
現任領導(截至2023年11月)
表格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23年,含山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6.8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1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23.41億元,同比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28.46億元,同比增長6.5%,三次產業比為9.0:44.6:46.4。
2022年,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0.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0%,高於全市水平2.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8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07.52億元,同比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117.78億元,同比增長4.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731元,比上年增長6.1%。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含山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0%,高於全市10.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81.8%;技改投資同比增長70.4%;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8.1%;建安工程投資同比增長3.2%;新開工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7.3%。
財稅收支
2023年,含山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5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地方稅收收入12.51億元,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91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民生支出37.46元,同比增長0.6%,民生支出占比達87.0%。
人民生活
2023度,含山縣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35736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16元,同比增長5.4%,高於全市平均增幅0.2個百分點,增幅位列全市第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2元,增長7.6%,增幅位列全市第二。
2022年,含山縣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9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26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1元,比上年增長7.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57,比上年縮小0.03。
能源
2022年,含山縣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總計90.83萬噸標準煤(等價值,下同),同比增長22.4%,當年新增能耗16.62萬噸標準煤,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同比上升7.8%。
2022年,含山縣全社會用電量20.9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3.1%;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3.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1.0%;全行業生產經營用電17.2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3%。全行業中,第一產業用電0.3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0.2%;第二產業用電14.3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9%,其中工業用電14.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第三產業用電2.6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1.2%。
第一產業
2023年,含山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2%,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29.2億元,同比增長4.2%。
2022年,含山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4%;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9.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三品一標”農產品個數77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基地面積達1.4萬公頃。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村莊全覆蓋,共整治標準版村莊1421個,升級版335個(含美麗宜居自然村242個),精品版90個;創建市級村莊清潔行動示範村17個,完成2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通過省市驗收;創建“美麗庭院”2500戶。
農業
2022年,含山縣農作物播種面積50110.49公頃,比上年增加102.63公頃,增長0.21%。糧食種植面積39624.78公頃,比上年減少357.63公頃,下降0.89%;其中,稻穀種植面積27563.49公頃,減少415.16公頃,下降1.5%;小麥種植面積9683.11公頃,增加4.67公頃,增長0.05%;玉米種植面積289.37公頃,減少1.33公頃,下降1.8%。棉花種植面積155.57公頃,減少0.9公頃,下降0.6%。油料種植面積7563.21公頃,增加336.88公頃,增長4.7%。糖料種植面積41.27公頃,增加0.14公頃,增長0.33%。蔬菜種植面積2412.09公頃,增加84.19公頃,增長3.6%。
2022年,含山縣糧食產量25.86萬噸,同比增長0.2%。分品種看,稻穀產量20.43萬噸,同比下降0.1%;小麥產量4.8萬噸,同比增長1.3%;玉米產量0.14萬噸,同比下降1.8%;大豆產量0.03萬噸,同比增長1.8%。油料產量2.14萬噸,同比增長3.5%。蔬菜產量13.05萬噸,同比增長4.1%。園林水果類產量1.69萬噸,同比增長8.0%。瓜果類產量0.99萬噸,同比增長2.4%。
畜牧業
2022年,含山縣生豬出欄量總計14.87萬頭,比上年增長2.3%;年末生豬存欄6.81萬頭,比上年增長10.7%。全年肉類總產量21445噸,比上年增長2.0%;其中豬牛羊肉產量13117噸,增長2.7%。禽肉產量8328噸,增長1.3%。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農業機械總動力總計51.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2%;全縣總計擁有農用拖拉機7568台,比上年增長5.5%;排灌動力機械63562台,比上年增長8.6%。全縣機械播種面積3.1萬公頃、機械收割面積4.5萬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4.9%。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全年三大糧食作物防治面積111.9萬畝次,植保專業化防治面積84.2萬畝次,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75.24%,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8.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1%。強化糞污治理管控,全縣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6%以上。
第二產業
2023年,含山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高於全市4.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29個行業大類中有1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62.1%。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4024.2%;金屬製品業同比增長66.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58.3%。新增企業快速增長。全縣新增3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9%,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6.4個百分點。
工業
2022年,含山縣實現工業增加值80.23億元,比上年增長9.7%。截至12月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計180家,累計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中,製造業增速較快。製造業增加值30.1億元,同比增長15.1%;採礦業增加值1.8億元,同比下降1.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0.7億元,同比下降6.2%。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28.9%;民營企業增加值17.0億元,同比增長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0.8億元,同比增長4.5%。全縣規上工業26個行業大類中15個行業實現正增長,11個行業增幅兩位數以上,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298.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同比增長174.2%,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同比增長3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32.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66%,企業產銷情況銜接良好,全年產品銷售率達95.6%,保持較高水平;全年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5.3%,全員勞動生產率287174元/人。
建築業
2022年,含山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年末,全縣在統的有總承包、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築業法人單位總計37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5.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全年累計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4.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4%;房屋竣工面積45.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年末建築業從業人員8822人,比上年增長28.7%。
製造業
2023年,含山縣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6%,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40.7個百分點,居全市第1位。新開工製造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37.3%,高於全市29.8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23年,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5.17億元,同比增長7.3%。限額以上商品零售中,基本生活類商品增速同比增長。其中菸酒類增長23.6%,日用品類增長11.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5.3%。
國內貿易
2022年,含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6.61億元,增長3.3%;按經營地統計,限上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5億元,增長3.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11億元,增長1.1%。按消費形態統計,限上商品零售額5.99億元,增長2.1%;餐飲收入0.62億元,增長17.3%。
對外經濟
2022年,含山縣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063萬美元,同比增長6.2%。
招商引資
2022年,含山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50億美元,同比下降59.4%。
房地產業
2022年,含山縣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0.5%。商品房銷售面積21.05萬平方米,下降12.4%;商品房銷售額11.07億元,下降20.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3.95萬平方米,增長3.1%。
郵電通信
2022年,含山縣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5.6%。郵電業務總量累計完成734萬件,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包裹310萬件,比上年下降41.8%;函件5.6萬件,比上年下降2.1%;訂銷報紙累計數372.9萬份,比上年增長20.5%;訂銷雜誌累計數13.6萬份,比上年增長3.2%。快遞業務量完成223.9萬件,增長15.0%。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電話用戶總用戶35.27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33.56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3.88萬戶。
旅遊業
2022年,含山縣接待遊客人數、總收入分別達271萬人次、17.58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23年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684.70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59.95億元,增長8.9%;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324.75億元,增長25.1%。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590.33億元,同比增長18.8%。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0.65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居民存款256.26億元,增長19.2%;各項貸款餘額259.67億元,同比增長22.3%。其中,中長期貸款168.35億元,同比增長25.9%。
交通運輸
交通
含山縣地處馬鞍山市與省會合肥對接前沿,交通以公路為主,兼有內河航運和鐵路。公路有“三橫一縱二高”,善尉路在北,省道S105路居中,巢二路(合裕路)在南,大江路(省道226線)縱貫全縣,合巢蕪高速公路橫穿縣南部四鎮,北沿江馬巢高速公路終於含山縣林頭鎮臥虎村附近,與合蕪高速公路交叉,在含山境內設含山南互通立交。京福高鐵、商杭高鐵高速穿境而過,合肥新橋、南京祿口兩大國際機場近在咫尺,裕溪河水運發達,鄭蒲港通江達海。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公路總里程累計達2190.9千米,同比增長0.4%。2022年,含山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53億元,比上年下降0.2%。
運輸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總計開通公共運輸路線23條,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數91輛;年末,全縣民用車輛擁有量達54118輛,其中汽車擁有量34599輛,其中私人汽車33259輛。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260.1萬人,比上年下降14%;公路客運量1560.6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2.9億人千米,完成公路貨運量5911.8萬噸、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32270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2年,含山縣縣屬國有及企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30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233人,農業技術人員6人,教學人員113人,衛生技術人員60人,工程技術人員18人。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市級以上研發平台80個;科技“小巨人”企業48家,高新技術企業總計9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科研機構103個,上報規模以上工業R&D經費支出計6.0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2022年,含山縣專利授權量482件,其中發明專利174件,實用新型專利284件,外觀設計專利24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總計891件,其中本年新增專利數149件;全縣市場主體總數達34792戶,其中企業7135戶,個體工商戶27657戶。本年新增企業法人997戶,同比增長5.5%。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3所。全縣普通中學23所,在校學生16525人;其中普通初級中學20所,在校學生10623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學生5902人。全縣共有國小50所,在校學生21863人;全縣共有幼稚園38所(含學前班),在園幼兒9981人。中職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60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4人。全縣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7%;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
2022年,開展“幼小銜接”,“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動,全面推行幼稚園延時服務,全縣幼稚園為3221名幼兒提供延時服務。開展基於“雙減”縣級教學開放活動,參與教師1000餘名,舉辦“雙減”作業設計大賽。開展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參與教師2262名,服務中小學生2.63萬名。深化“六教融合”全縣學校課後服務課程豐富多彩。開展各學科論文、優質課、電教作品評選等活動,230餘名教師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展示中獲獎。省市級課題立項開題37項、結題17項。全縣普通高考報名人數2892人,其中分類考試錄取464人,參加高考2428人,其中應屆生1769人,本科達線1003人,其中一本達線510人。參加中考3224人,全縣三所高中中招錄取1974人。
2022年,申請幼兒學前教育專項債項目資金3億元,啟動運漕中心幼稚園遷建,含城第六幼稚園,林頭、陶廠第二幼稚園項目建設。觀霞嘉園幼稚園轉為公辦園,幸福家苑幼稚園、運漕中學和陶廠國中過渡園投入使用,2所幼稚園通過“市級一類園”創建驗收。實施校舍維修項目學校18所,投入資金506萬元。建設智慧學校14所,投入資金320萬元,實現城鄉、教學點智慧學校全覆蓋。9所學校更新班班通設備144套,投入資金226萬元。安排專項債資金195萬元,用於更新含山中學班班通設備70套。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公共博物館1個,館藏品量982件,同比增長1.3%;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藏書39萬餘冊;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8個,農村文化樂園6個。2022年,含山縣組織各類文藝匯演302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140場;農村文藝演出197場;全年正常開放公共文化場館場5808次。
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擁有體育場館6個,全年組辦體育賽事活動47場;參與活動人數達28000人次;全年組織農民健身活動90場;年末從事體育產業活動的組織與企業69個,全年體育彩票銷售收入4041萬元;全年體育產業規模達1.5億元,同比增長36.4%。
衛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62個。醫院1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4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98個,診所39個;專業衛生公共機構3個,其中婦計中心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其他衛生機構2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10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71人,註冊護士831人,藥師(士)81人,技師(士)139人,其他人員287人;醫院、衛生院共有床位2051張。
社會保障
2022年,含山縣總計舉辦各類招聘會366場,累計邀約企業4550次,提供崗位7280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29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92.2%,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率達93.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2022年開展育嬰員、養老護理員、農作物栽培技術、計算機維修等各類培訓達17班次,培訓501人;其中舉辦2期脫貧穩就業技能培訓,培訓59人。為全縣50家企業2341名新錄用員工開展了崗前技能培訓,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5118人,新增技能人才2758人。完成培訓503個高級工,培養新技師24人,職業技能認定2758人;完成新技工系統培養招生183人。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社保卡持卡人數43.9萬人,社保卡覆蓋率達97.6%。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4845人,其中,女性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6971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900人,其中,女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80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879人,其中女性10077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9730人,其中,女性11033人。
2022年,含山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23萬人,參保率為99.9%;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23萬人,參保率為99.98%。
截至2022年末,含山縣城鄉低保累計保障19.76萬人次,累計支出資金1.03億元;保障五保對象2.88萬人次,發放補助資金2197.73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7.38萬人次,累計發放資金488.84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0.80萬人次,累計發放金額688.49萬元。
基礎建設
2022年,含山縣“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通過驗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編制,118個城鄉建設“四合一”項目完成投資32.9億元。華陽路、九連路等6條道路竣工通車,教場路、運漕路南延等4條道路加快建設,含城公交停保場建成使用,新建公共停車位550個。改造老舊小區7個、棚戶區5個,惠及民眾2566戶。完成“難安置”專項治理,新建安置房440套。排查自建房97305棟、整治309棟,“危房不進人”承諾制典型做法獲省級肯定。翡翠項鍊綠道基本建成,新增口袋公園1個,新改建綠地7.5萬平方米,城區綠地覆蓋率達42.5%。全力創建省文明城市,啟動“最乾淨城市”建設,改造提升背街小巷5條、農貿市場4個。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新增分類收集點11個,建設鎮級垃圾中轉站8座,全面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含城小區物業管理實現全覆蓋。完善智慧城管體系,常態化開展渣土車、油煙污染、違法建設等專項治理,拆除違建6300平方米。完成6000盞市政路燈智慧化改造,實現含山南高速道口至城區全路段亮化。
2022年,含山縣投入9373萬元實施銜接項目111個,脫貧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16.6%。深化農村產權制度和“三變”改革,完成全縣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5萬元,收入100萬元以上村10個。深化“百村示範全域整治”長效行動,實現自然村清潔提升全覆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4個。新建、養護“四好農村路”144千米,改造危橋7座。投入2.7億元實施重點水利工程10個、水利冬修項目22個,牛屯河及滁河防洪治理、義城圩堤防加固等工程全面完工。
環境保護
2022年,含山縣PM2.5平均濃度為33.2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全年達標天數302天,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266.7噸,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氮氧化物排放量1081.9噸,比上年下降45.7個百分點。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5%。
安全生產
2022年,含山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下降60%。其中,工礦商貿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下降66.7%;建築施工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增加1起、死亡人數增加1人;道路交通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下降100%。
歷史文化
文物
含山縣境內已發據有新石器時代大城墩遺址(仙蹤)、凌灘遺址(長崗);已出土文物中列入全國文物分布圖有50多處,館藏實物200多件,被專家認定為國家保護文物三級以上10多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大城墩古文化遺址及昭關、江淮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凌家灘文化遺址、太湖寺、接引庵、晉王城、萬年橋。
館藏文物
觀景圖
1982年10月,陶廠鎮徵集《觀景圖》一幅,綾質彩繪,全幅長120厘米,寬6厘米,有印五方。畫面有一老人觀賞山水景色,後題“至正庚寅(1350)三月望日,武塘盛懋子昭作”。
船山條屏
1982年10月,陶廠鎮徵得四幅一套條屏,每幅上有一首行草七律詩,絹質,每幅長142厘米,寬372厘米,字跡清晰,書寫流暢,經鑑定為蜀山老猿張船山手跡。
銅戈
1983年6月,縣文物管理所從廢品收購站徵得青銅戈6隻。經省專家鑑定,為春秋時期所鑄,屬三級文物。
銀果盒
1985年4月文物普查,發現褒禪山被毀的塔基地宮中有兩隻銀果盒。經專家鑑定,皆為一級文物。
月字石
1986年12月,長崗凌灘村民發現一批玉石器,其中月字石一件,長16厘米,厚度0.6厘米,寬9.7厘米,口呈弧形線,空心月亮圖案,扁薄鋒利;刃背兩側有數道平行線槽,經專家鑑定為一級文物。
組合玉環
1986年12月,長崗鄉凌灘村出土玉簪虎殘片,呈臥狀,眼直徑0.2厘米,頭部刻紋十分清晰,前腿伏屈,一面為乳白色,製作極為精細,經省專家鑑定為三級文物。
青銅鼎
1988年12月,由張疃張西村農民挖掘水溝發現。該鼎外圍有一圈雲電紋,南方風格明顯,鼎高35.5厘米,口徑25厘米,身高6.5厘米,足高7厘米,重3.7公斤,屬春秋時禮器。經省文物專家鑑定為二級文物。
革命紀念地
張什一村國小(祠堂)
位於福山鄉。民國18年(1929)下半年,中共巢含縣委在祠堂建立第一個基層黨支部張什一支部,發展黨員近20人,組織農協會展開與地主抗租鬥爭,成立互濟會,捐資救濟難友。
福山小廟崗
位於福山、陶廠、關鎮的群山中。民國31年(1942)含巢工委、含和巢縣委駐地。又是新四軍二師、七師和含獨立團指揮部駐地。設有戰地醫院、供銷社,既是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中心,也是抗日根據地農貿產品集散地。
清溪白衣庵
位於清溪蒼山,綠樹成蔭,桂木四合,四圍有太湖山、駟山、宛山,又有清溪河環繞。白衣庵是新四軍和黨的地下活動聯絡點,半湖游擊隊、和含獨立連宿營地,傷病員休養、醫療場所。
古蹟
凌家灘遺址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發現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5次考古發掘發現,聚落遺址內,包括居址、墓地、祭壇、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築遺蹟。同時,發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平。由此推斷,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的城市。
凌家灘遺址因其各類遺存齊全,文化內涵豐富,被列為上世紀中國100處考古遺址大發現之一。專家評價,凌家灘遺址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遠古文明,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褒禪山
位於縣城東北7.5千米處,舊名花山。唐貞觀年間,高僧慧褒禪師結廬山下,死後葬此,其弟子改花山為褒禪山。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學家王安石遊覽此山,作名篇《游褒禪山記》,從此,褒禪山名揚海內外。山中有華陽洞、褒禪寺和褒山大、小二塔等景,現寺、塔已毀,華陽洞猶存。
昭關
位於縣城北7.5千米處的小峴山之西,群山逶迤,兩峰對峙,地勢險要。《史記》載:楚平王時,伍子胥因父兄蒙讒被殺出逃,經過昭關,投奔吳國,即此地。
關隘建置年代不詳。南宋時宋將張浚在此依山築城以御金兵,多次發生戰鬥。關隘兩側建有“烽火台”、“回馬亭”,關南正面有“昭關”二字,關北門有“吳頭楚尾”四字,皆名家所書。歷經戰火,舊祠遭毀,現籌建復修。
華陽仙洞
縣城東北7千米,蘭陵山趾有一洞,傳說仙翁往來此間,故又名華陽仙洞,洞分天洞、碑洞、門洞、地洞。其中碑洞洞深形特,洞門題有“華陽”、“萬象皆空”等字。洞內環空徑丈,左折如樓,石罅滴泉,淙淙可聽,罅形狹長,石壁懸乳,類巧匠設施,屈曲數里,莫窮其際;地洞,洞深莫測,洞壁石乳倒掛,千姿百態,有說能通和縣小西門古井。山以上數里,有穴謂之後洞,宋王安石游處。
白石洞
位於縣西南35千米白石山中。古時被道家稱為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號瓊秀長真洞。相傳中古時彭祖於此修道成仙。唐商棲霞、北宋白玉蟾先後在此隱居。此洞總長約4千米,盡頭為天河,洞內有幽深曲徑,寬敞廳堂;有姿態各異的鐘乳石,潔白如玉的石柱,栩栩如生的石龍和石案、石棋等。洞內石壁上散見諸多遊人題字、題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地廠礦開採石料時,洞口受到毀壞。
風景名勝
含山旅遊景點眾多,主要有
含山太湖山、
褒禪山兩個國家4A級景區。褒禪山風景區,包括因楚國名將伍子胥智過昭關的歷史故事而聞名遐邇的古昭關、因北宋宰相
王安石傳世名篇《
游褒禪山記》而勝名遠揚的褒禪山
華陽洞、商周時期的仙蹤大城墩遺址、江淮之間現存唯一一座大三孔明代石橋——仙蹤江淮橋以及與半湯溫泉一脈水系的昭關溫泉等。太湖山風景區,包括別號“江北小九華”的太湖山,群峰連綿、佳木蔥蘢、清雅幽深的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華東第一的太湖山養鹿場,1998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凌家灘古文化遺址等。
| 褒禪山 褒禪山,舊稱華山,位於含山縣城東北7.5千米處。因唐貞觀年間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於此而得名。山上多井,有民諺云: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為明人鄭和所建,後屢有修建。院內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褒禪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
| 昭關景區 昭關風景區位於含山縣城北7.5千米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昭關兩峰對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古昭關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個古戰場,更主要的是這裡曾演繹了一場流傳百世的“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人們被他為父兄報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動,故在昭關設祠(伍相祠)以示紀念。據《含山縣誌》記載,伍相祠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和州州守郭繼芳重修,萬曆三十三年擴建。伍相祠為明三暗五的磚瓦青石結構,雕樑畫棟、翹角飛檐、氣勢不凡,遺憾是古蹟毀於戰火。 |
| 太湖寺 太湖寺,也叫太湖禪寺,位於含山縣南部的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是安徽省重點寺廟之一,因太湖山地名而得名。經過歷代修繕,太湖寺已建成具有相當規模的一個寺廟建築群。從山門到頂峰的天台呈一軸線,沿軸線分布天王殿、大雄寶殿、二聖殿、龍王殿和天台。太湖寺於宋元豐二年(1709年),由高僧無用禪師創建。明洪武三年(1307年),僧行慶重建。清光緒年間均有修建。祖師殿中間為無用肉身塔,塔由岩石砌成,高4米,底徑2米,故稱屋內塔,也稱普明塔。由於塔十分堅固,雖經兵荒馬亂年代仍得以倖存,是太湖禪寺兩大奇景之一。 |
| 凌家灘遺址 凌家灘遺址1985年發現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發掘發現,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平。凌家灘遺址因其各類遺存齊全,文化內涵豐富,被列為上世紀中國100處考古遺址大發現之一,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是中國第一個以地勢分層次建築的聚落遺址。 |
| 華陽洞 褒禪山華陽洞位於含山縣城東北環峰鎮華陽行政村境內,山高481米。古稱華山,當地人叫褒山。主要為石灰岩、花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靈芝山、起雲峰、鰲魚嶺等大小山峰。有史記載,褒禪山的開發始於唐貞觀年間,主要是祭祀活動。最早慧褒和尚結廬,死後弟子宋高僧中會建褒禪寺。南宋哲學家葉適任沿江制置史,曾來寺求雨如願。宋慶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後築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鄉探親,率其弟、友四人遊覽考察褒禪山,寫出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此文被國內和港、澳、台地區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
榮譽稱號
2020年6月,含山縣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2021年5月25日,被公示為安徽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1年12月,入選擬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公示。
2022年1月,被公示為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2022年2月,入選安徽省衛生縣城(區)名單。
2022年5月,入選安徽省級農村電商示範縣。
2022年6月,含山縣擬入選安徽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2年7月,入選首批安徽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