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有人根據宋鄭樵《通志·草木略》“樗似椿,……葉脫處有痕,為樗蒲子”的記載,認為樗蒲之得名,系由樗葉脫處所留痕跡而來,所以
五木投子又被簡稱為“齒”,擲得
采名稱為“齒采”。準此,樗蒲別名“
蒲戲” 這一組五枚用木頭斫成的擲具,都是兩頭圓銳,中間平廣,像壓扁的杏仁。每一枚擲具都有正反兩面,一面塗黑,一面塗白,黑面上畫有牛犢,白面上畫有野雞。
《
晉中興書》載:「樗蒲,老子入胡所作,外國戲耳」。太平御覽》卷七二六引《
博物志》言老子入胡造樗蒲時又說:「或雲胡人亦為樗蒲卜。」
《
山堂肆考》:“
古者烏曹氏作博:以五木為子,有梟、盧、雉、犢、塞為勝負之彩。博頭有刻梟形者為最勝,盧次之,雉、犢又次之,塞為下。”在此博是指樗蒲而不是先前的
六博,蒲是簙的音轉。 對博時雙方先輪流投擲擲得的箸正反數,有梟、盧、雉、犢、塞之分。擲出五子皆黑,名叫“盧”,是最高的采。所以,遊戲者在擲“
五木”時往往喊叫希望得到“盧”,即所謂的“
呼盧”。後來,人們把“呼盧”泛稱為賭博,即出此
典故。
類似於
飛行棋,樗蒲所用的
骰子有五枚,有黑有白,稱為"五木"。它們可以組成六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是六種彩。其中全黑的稱為"盧",是最高彩,四黑一白的稱為"雉",次於盧,其餘四種稱為"梟"或"犢",為
雜彩。共有梟、盧、雉、犢、塞,這五種排列組合。 擲到
貴彩的,可以連擲,或打馬,或過關,雜彩則不能。至今朝鮮半島上,還可見到樗蒲。
據
商務印書館1997年出版《現代漢語字典》修訂本:
摴蒱chūpú同“樗蒲”,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擲
色子。
沿革
據東漢
馬融《
樗蒲賦》記載:“昔有玄通先生,游於京都,道德既備,好此樗蒲,伯陽入戎,以斯
消憂”,“枰則素旃紫羈,出乎西鄰”,“旃”與“氈”通,“羈”也是一種氈類,也就是說樗蒲的棋盤是用白或紫色的氈類。《宋史》上說,樗蒲戲法是遊戲者手執“
五木”,擲在崑山搖木做的“杯”中,按所擲采數,執棋子在
棋盤上行棋,相互追逐,也可吃掉對手之棋,誰先走到盡頭便為贏者。
西晉曾經是
庾翼上司的
陶侃更是反對朝臣沉湎於樗蒲,《晉書·陶侃傳》載:諸
參佐或以
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加鞭撲,曰:“樗蒲者,
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宏達邪。”
《
高僧傳》載:纂不納,與什
博戲,殺棋曰:“斫胡奴頭。”什曰:“不能斫
胡奴頭,胡奴將砟人頭。”此言有旨,而纂終不悟也。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後果殺纂斬首,立其兄隆為主,時人方驗什之言也。
後涼王
呂纂同
鳩摩羅什玩樗蒲棋戲,呂纂吃掉了一個棋子說:“砍胡奴頭”。鳩摩羅什接口說:“不能砍胡奴頭,是胡奴砍大王的頭”。呂纂後被小字“胡奴”的呂超所殺。
唐·李肇在《國史補》卷下對樗蒲的玩法有詳細記錄,今天已經很難看懂。不少人喜歡用比較簡便的
擲骰子法。類似於飛行棋,樗蒲所用的
骰子共有五枚,有黑有白,稱為"
五木"。它們可以組成六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是六種彩。其中全黑的稱為"盧",是最高彩,四黑一白的稱為"雉",次於盧,其餘四種稱為"梟"或"犢",為
雜彩。擲到貴彩的,可以連擲,或打馬,或過關,雜彩則不能。
唐代西北屯住著大批軍士,棋戲樗蒲又風行起來。李白詩《
少年行》:“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好樗蒲,
楊國忠因善於樗蒲而大受寵幸。屯邊兵士更是沉湎於此而。樗蒲在某種意義上影響了唐軍的戰鬥力。南宋樗蒲才沉寂下去,李清照《
打馬賦》:“打馬爰興,樗蒲遂廢”。南宋末,樗蒲就廢而不興了。但至今朝鮮半島上,還可見到樗蒲(저포)。
詩詞文獻
王建《宮詞》之六十:“避暑昭陽不
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內中數日無呼喚,拓得滕王蛺蝶圖。”
韋應物《
逢楊開府》:“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和凝和
花蕊夫人的《
宮詞》對樗蒲均有涉及。和凝《宮詞》:“錦褥花明滿殿鋪,宮娥分坐學樗蒲。欲教官馬沖關過,咒願纖纖早擲盧。”花蕊夫人《宮詞》:“
摴蒱冷澹學
投壺,箭倚腰身約畫圖。盡對君王稱妙手,一人來射一人輸。”
漢
馬融《
樗蒲賦》:“昔 玄通先生 游於京都,道德既備,好此
樗蒲。”
晉
葛洪《抱朴子·百里》:“或有圍棊樗蒱而廢政務者矣,或有田獵游飲而忘庶事者矣。”
元
湯式《一枝花·贈錢塘鑷者》曲:“從今後畢罷了半窗夜月
樗蒲戲,洗渲了兩袖春風
蹴踘泥。”
李光《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縞紵慣交屠狗客,
樗蒲忍逐牧豬奴。”
溫太真位未高時,屢與揚州、淮中
估客摴蒱,與輒
不競。嘗一過大輸物,戲屈,無因得反。與
庾亮善,於舫中大喚亮曰:卿可贖我!庾即送直,然後得還。經此數四。——出《世說新語之任誕》
棋具
17*17方格棋盤,每方六枚棋子。
擲具為五根一面削平的木頭。
博採
“
五木”有“黑、白、雉、犢”四種花色,能產生十二種組合,各有兩個組合視為同種采,故
采名十種,為“盧”、“塞”、“禿”、“雉”、“梟”、“撅”、“犢”、“塔”、“開”、“白”。
樗蒲的采也可稱作“齒”。“梟”又可稱“扌梟”;“撅”又可稱“橛”;“犢”又可稱“牛”。
以“盧”、“雉”、“犢”、“白”此四採為“貴采”或稱“王采”;其他採為“
雜采”或稱“甿采”。後又增加“進九”、“退六”這兩種采,但組合不明。
采組 | 采名 | 采數 | 等級 | 機率 |
---|
黑黑黑犢犢 | 盧 | 16 | 貴采 | 1/32 |
黑黑黑犢雉 | 塞 | 11 | | 2/32 |
黑黑犢犢白 | 禿 | 4 | 雜采 | 3/32 |
| 雉 | 14 | 貴采 | 1/32 |
黑黑犢雉白 | 梟(扌梟) | 2 | | 6/32 |
黑犢犢白白 | 梟(扌梟) | 2 | 雜采 | 3/32 |
| 撅(橛) | 3 | 雜采 | 3/32 |
黑犢雉白白 | 撅(橛) | 3 | | 6/32 |
犢犢白白白 | 犢(牛) | 10 | 貴采 | 1/32 |
| 塔 | 5 | | 3/32 |
犢雉白白白 | 開 | 12 | 雜采 | 2/32 |
| 白 | 8 | 貴采 | 1/32 |
博法
玩家輪流將五木放在杯搖晃擲出,依采數移動一己棋朝終點前進,行進可越過其他棋子,至空位、己棋處、或數量少於或等於己方移動棋疊的敵棋處。
若至敵棋處,將該些敵棋打回起點。並再獲得一回合、與約定的籌碼。
若至己棋處,可疊在該些己棋上成為棋疊,之後一同移動。
擲出“雜采”時,采數大於或等於距離“關”的步數,則只能移到“關”前面的“坑”,並且需擲出“貴采”才能移開。
擲出“貴采”時,棋子才能越過“關”;或在“坑”、“塹”的棋子才能移開。並再獲得一回合。
擲出“退六”時,一枚棋子可打回多最多五枚的敵方棋疊。
以所有己棋先到達終點為勝。
文化影響
樗蒲的玩家擲“
五木”時往往喊叫希望得到機率只有1/32的“盧”、“雉”兩大采,為“呼盧喝雉”成語的由來。樗蒲在中國文化中也成為賭博的代稱。
樗蒲從東漢就被寫入文學,如
馬融的《
樗蒲賦》。晉末
劉敬叔的《
異苑》記載兩則
怪談。第一則是有人騎馬時遇到兩位老者在玩樗蒲便下馬觀看,中途無意間撇見馬鞭已腐,馬已成枯骨,回家時發現親屬居然都已去世,後來被鄭緝之的《東陽記》、
任昉《
述異記》等陸續更改,成為
爛柯的典故。第二則是鬼與人類下樗蒲。
樗蒲在詩詞也出現不少。
李白《
少年行》:“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
王建《
宮詞》之六十:“避暑昭陽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內中數日無呼喚,拓得滕王蛺蝶圖。”
鄭嵎《
津陽門詩》:“上皇寬容易承事,十家三國爭光輝。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晝相
謾欺。相君侈擬縱驕橫,日從秦虢多游嬉。”
韋應物《
逢楊開府》:“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
和凝《
宮詞》:“錦褥花明滿殿鋪,宮娥分坐學樗蒲。欲教官馬沖關過,咒願纖纖早擲盧。”
花蕊夫人《宮詞》:“
摴蒱冷澹學
投壺,箭倚腰身約畫圖。盡對君王稱妙手,一人來射一人輸。”
其他含意
除常用的局戲、采戲外,樗蒲此詞也有其他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