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踘是一個漢語辭彙,出自《漢書·枚乘傳》,蹴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起源甚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蹴踘
- 出處:《漢書·枚乘傳》
- 釋義:指近代的足球運動
- 拼音: cù jū
簡介,引證解釋,
簡介
讀音:cu 去聲 ju 平聲
意思:《漢書·枚乘傳》顏師古注云:“蹴,足蹴之也;踘,以革為之,中實以物;蹴蹋為戲樂也。”蹴踘始見於漢初,盛於唐宋。《宋史·太宗紀》:“會親王宰相,淮海國王及近臣蹴踘大明殿。”《水滸傳》中的無賴高俅,就是因為善“蹴踘”而深得宋徽宗的寵信。(意思是轉借清露不留痕的)
引證解釋
- 亦作“ 蹴毱 ”。亦作“ 蹴踘 ”。亦作“蹵踘”。亦作“蹵鞠”。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用以練武、娛樂、健身傳說始於 黃帝 ,初以練武士。
戰國 時已流行。《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處 ( 項處 )後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嘔血。”
《漢書·枚乘傳》:“游觀 三輔 離宮館,臨山澤,弋獵射馭狗馬蹵鞠刻鏤,上有所感,輒使賦之。” 顏師古 註:“蹵,足蹵之也。鞠以韋為之,中實以物,蹵蹋為戲樂也。”
《後漢書·梁冀傳》:“性嗜酒,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 李賢 注引 漢 劉向 《別錄》:“蹴鞠者,傳言 黃帝 所作,或曰起 戰國 之時。蹋鞠,兵埶也,所以講武以知材也。”
唐 韋應物 《寒食後北樓作》詩:“遙聞擊鼓聲,蹴踘軍中樂。”
《新唐書·張廷珪傳》:“場無蹴鞠之玩,野絕從禽之樂。”
《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又或叫養娘和他下棋、蹵踘,百般頑耍。”
清 姜宸英 《徐健庵編修筵上觀洗象》詩:“曼延蹴踘羅岸旁,吹角鳴鉦沸川上。”
清 趙翼 《行圍即景·相撲》詩:“技逾蹴毱鍊腳力,事異拔河供翫具。” - 章炳麟 《焦達峰傳》:“持論剛斷,不苟言,競走蹴鞠皆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