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ShenZhen)

深圳市

ShenZhen一般指本詞條

深圳市,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國家計畫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轄9個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66.18萬人。

深圳市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北回歸線以南,東臨大亞灣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連,北部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境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為濱海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潤宜人,降水豐富。

深圳市的前身是寶安縣,明清時期主體部分屬廣州府新安縣,建市之前屬惠陽地區。深圳之名始見史籍於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1979年3月,改寶安縣為深圳市,由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直屬廣東省領導。1980年8月,深圳市建立深圳經濟特區。

深圳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視窗和新興移民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被譽為“中國矽谷”。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並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2年,深圳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87.68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327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18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4793元。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海洋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歷屆領導,現任領導,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數據,公路,鐵路,航運,航空,公共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地域文化,非遺,方言,飲食,民俗,宗教,藝術,設計,動畫,節慶,風景名勝,特產美食,友好城市,著名人物,城市榮譽,榮譽稱號,城市之最,

歷史沿革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卻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客家移民史。
先秦時期,廣東地區居住的是被稱為“南越”的少數民族(百越的一支),包括壯族畲族疍家等。深圳是南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朝,即為廣東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定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秦國人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後為南越國地。大漢帝國東漢屬於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廣州府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香港等範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府寶安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明萬曆元年(1573年),析東莞縣,置新安縣,設治所於南頭,屬廣州府。
康熙五年(1666年),新安遷界,併入東莞縣;清康熙八年(1669年),復置新安縣,屬廣州府。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千米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千米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