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海外國語大學(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上外”,是新中國成立後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祥地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學校前身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創建於1949年12月,首任校長是著名俄語翻譯家、出版家、中國百科全書事業的奠基者姜椿芳。後歷經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上海外國語學院等傳承變革,於1994年正式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校是國際高校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亞太工作組所在地,已開設全部聯合國6種官方語文語對組合,獲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全球最高評級,是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唯一位列世界15強的專業會議口譯辦學機構,英漢語對全球排名第一。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虹口與松江兩座校區,總占地面積約74.7公頃;設有21個教學院系(部),使用32種語種授課;擁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擁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校學生13564人,其中本科生6798人,研究生3645人;外國留學生4751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學校官網http://www.shisu.edu.cn
  • 中文名:上海外國語大學
  • 外文名: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
  • 簡稱:上外(SISU
  • 創辦時間:1949年12月18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語言
  • 屬性全國重點大學(1963)
    211工程(1996)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 現任領導:校長:李岩松
    黨委書記:姜鋒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 國家重點學科:3個
  • 院系設定:英語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日本經濟文化學院、高級翻譯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等
  • 校訓: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
  • 校歌:《上外之歌》
  • 校慶日:12月29日
  • 地址:虹口校區:上海市虹口區大連西路550號
    松江校區:上海市松江區文翔路1550號
  • 院校代碼:10271
  • 主要獎項: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 知名校友姜椿芳厲麟似周錫生王冶坪章齡之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學術交流,辦學條件,院系機構,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社會服務,社會聲譽,文化傳統,校園環境,知名校友,學校領導,歷任領導,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1949年—1950年)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學習和借鑑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在急需大批俄語人才的情況下,由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同志倡導,經中共中央華東局、上海市委決定,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第四部為基礎,在上海創辦一所培養俄語人才的學校,“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由此於1949年12月宣告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伊始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校。上海市委任命多年從事俄語新聞和文學翻譯出版工作、在文化界頗有知名度的時代出版社社長姜椿芳同志為第一任校長,最初校舍位於寶山路(原暨南大學二院)。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1950年—1952年)
陳毅市長多次親臨指導,要求學校領導把眼光放遠一些,除俄語外,還要培養其他語種專業人才。根據陳毅同志的指示,為配合國家外交外貿工作需要,學校於1950年增設英語班,更名為“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外文專修學校”,校址遷至東體育會路(原暨南大學一院)。1951年4月,學校又建立東方語言文學系,增設緬甸語、越南語和印尼語專業。1952年3月,南京華東軍區政治部附設外文專修學校學員150餘人併入學校。至1952年8月,學校已初具規模,設俄語、英語、緬甸語越南語印度尼西亞語5個語種。
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1952年—1956年)
1952年下半年起,全國高等院校實行統一招生並開始院系調整。根據教育部指示,學校東方語言文學系師生全部併入北京大學,只設俄語專業。同年9月,學校遂改名為“上海俄文專修學校”,又於11月再度更名為“上海俄文專科學校”,學制固定為3年。當年學校首次聘請蘇聯專家畢里金斯卡婭來校工作,指導編撰《俄語讀本》和會話教材。
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上海俄文專修(科)學校
上海外國語學院(1956年—1994年)
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增設英語、法語、德語專業,學制改為四年。當年,學校俄語專業仍招收新生,英語、法語、德語專業積極準備辦學工作,定於1957年招生。但隨之而來的“反右”鬥爭擴大化,使英、法、德語專業當年的招生計畫未能實現,學校發展相對萎縮,學校不得不於1957年至1960年陸續調出相當數量的外語教師到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工作。
與此同時,山東大學等院校的學生轉來學習(1957年),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併入學校(1958年)。學校於1958年開辦夜校部,設英語、德語、法語、俄語4個語種,第一批學員2200人入學。同年又接受上海市委財貿部和上海市外貿局的委託,開設外貿外語系,設英語、德語、法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其間,外貿外語系最終於1978年轉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現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1963年9月12日,經中央批准,上海外國語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直屬教育部領導。1964年10月31日,經國務院第148次全體會議通過,由周恩來總理簽署,原黑龍江大學副校長、俄語翻譯家王季愚同志被調任為上海外國語學院院長,這是學校自1949年建校以來第一位由國務院任命的校長。這一時期,學校還新增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培訓部,並與上海市教育局共建了附屬外國語學校(即上外附中)、附屬外國語國小(即上外附小)等教學部門。1966年6月開始了所謂的“停課鬧革命”,全校黨政工作和各項管理工作無法進行,教學科研限於停頓,一大批校各級黨政管理幹部和教師遭受各種迫害和打擊。
1970年,學校開辦試點班,共招收學員32名(設有英語、德語兩個語種)。隨後,根據教育部的指示,學校於1972年5月正式恢復招生,從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招收了536名工農兵學員,編入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日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希臘語、義大利語等9個專業學習,學制3年。從1973年起,又增設了阿爾巴尼亞語專業。由此,上外克服重重困難,開始了教學秩序的重建和教學工作的恢復。
學校首先恢復了系的建制,重建了教研室和教學組,開放圖書館,等等。上外儘可能地為當時的工農兵學員三年專業學習提供較為紮實的系統教學與精心培養,包括開設6門;其間還組織工農兵學員走出校門“開門辦學”,將學到的外語專業知識與技能運用於實踐中。與此同時,上外還承接和完成了一些外語人才的培訓教學任務。在此期間,還舉辦了黑龍江俄語函授班、雲南西雙版納英語短訓班和有1400多人參加的各類外語短訓班等。1976年10月,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上外的教學工作開始逐漸走出低谷,得到重新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
1979年,學校的學制恢復為四年,並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學校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規。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學校於同年恢復出國培訓部,並成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及各類研究機構、圖書資料中心和外語考試中心等。同年又與徐匯區政府在蒲西路150號(原紫陽中學舊址)共同創辦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院(1983年改為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自1982年起,學校著手準備由單科的外國語學院向多科性套用學科外國語大學方向發展的諸種努力。1983年起,陸續增設了國際新聞、國際貿易、國際經濟法、國際會計、對外漢語、外事管理、新聞傳播與技術等新專業。1983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英語、俄語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5月,經教育部同意,學校英文譯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改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1993年,在國家教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學校在中國高校率先實行了新生入學收費和獎學金、貸學金相結合的制度。
上海外國語大學(1994年至今)
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時被列為國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設的首批學校之一。199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審核,成為進入“211工程”的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起,學校為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學校於2000年新建了位於上海松江大學城的新校區,本科生及研究生一年級也隨之陸續遷入。2007年1月,新校訓“格高志遠,學貫中外”正式確立。2009年12月,學校舉行建校60周年慶祝活動。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11月,教育部核准《上海外國語大學章程》。
2017年9月,上海外國語大學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0月,上外承辦的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中國—阿拉伯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等四個項目入選《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橋頭堡作用行動方案》。
2018年3月,一流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6月,上海外國語大學與商務印書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9年2月,上海市委宣傳部與上海外國語大學簽署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協定。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共有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科研基地、1個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基地、1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上海哲學社科創新研究基地,並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共建外國文化政策研究基地,為上海市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分中心單位;2016年,上外中東研究所、中國國際輿情研究中心、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成為“CTTI來源智庫”首批入選單位。
重點學術科研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中東研究所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科研基地
---------------
外交部共建研究基地
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建基地
教育信息化國際比較研究中心
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基地
歐盟研究中心
英國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G20研究中心
---------------
上海哲學社科創新研究基地
中外文化軟實力比較研究基地
語言文化圈視角下的區域國別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共建基地
外國文化政策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分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2012年度)
科研課題項目(項)
133
------------
-----
----------------
-----
科研成果總數(件)
1102
其中:學術著、譯作(本)
93
其中:學術期刊論文(篇)
891
其中:工具書與教材(本)
105
其中:政府諮詢報告(份)
13
2010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科研立項一覽表
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項目類別
經費
廖昌胤
當代英美悖論詩學的反思研究
全國哲社辦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12萬元
傅玉
英漢省略結構的形式化對比研究
全國哲社辦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0萬元
王雪梅
我國外語學科博士生學術能力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
全國哲社辦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0萬元
阮項
“希伯來語-漢語”雙向詞典增補和修訂研究
全國哲社辦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0萬元
相德寶
中國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全國哲社辦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0萬元
韋宗友
新興大國協調與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規劃基金項目
9萬元
於新娟
國際貿易中傳統市場因應對策之研究:以1910-1930年代長江三角洲棉業市場為例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規劃基金項目
8萬元
程 心
伊迪斯·華頓小說研究:女性主義和反女性主義視角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項目
7萬元
吳 贇
十七年間英美詩歌在中國的接受與影響研究(1949-1966)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項目
7萬元
徐海銘
中國國際會議口譯譯員的口譯能力和口譯策略發展規律跟蹤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規劃基金項目
7萬元
吳芙芸
漢語關係從句的心理加工過程和神經生物基礎
教育部
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3萬元
周源源
社會型網路--校園SNS網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輔導員專項
1萬元
馬麗蓉
新中國對中東國家的人文外交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
20萬元
孫德剛
冷戰後西方大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
20萬元
束定芳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戰略定位思考——華東六省一市高校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
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
2萬元
許 宏
“語言的邏輯分析”課題組的俄語語用學研究
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規劃基金項目
9萬元
嚴怡寧
全球傳媒語境中的中國民族問題
上海市哲社辦
上海市哲社項目 青年項目
3.5萬元
劉中民
中國熱點外交的理論與案例研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一般項目
4.8萬元
韓耀軍
基於語義格線的多語言信息資源檢索與調度研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一般項目
5萬元
宋炳輝
弱勢民族文學在現代中國的接受與影響研究——以東歐文學為中心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一般項目
4.8萬元
吳芙芸
處理漢語句子的心理過程和神經機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一般項目
5萬元
張雪梅
中國大學生英語產出中辭彙豐富性發展及其制約因素的研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一般項目
4.8萬元
王聯合
中國海外利益研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專題研究課題
4萬元
韋宗友
新興大國協調與全球治理改革研究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上海市哲社項目 中青班專項課題
4萬元
湯蓓
國際組織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衛生組織的治理經驗為例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創新項目
5萬元
孫德剛
準聯盟外交與大國準聯盟戰略比較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創新項目
5萬元
朱傑進
G20建章立制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科技創新項目
5萬元
王雪梅
英語博士研究生學術能力發展研究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委 教育科學研究市級項目
3萬元
忻華
中美貿易與“中國模式”的形成機制:從新馬克思主義的“中心-外圍”結構的理論視角出發
上海市教委
陽光計畫
3萬元
湯蓓
國際組織行政模式初探:以世界衛生組織的治理經驗為例
上海市教委
晨光計畫
2萬元
吳友富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經營的國際環境比較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大科研項目
15萬元
張祖忻
教育技術學學科理論體系構建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大科研項目
10萬元
郭可
上海世博會多語種國際輿情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大科研項目
10萬元
陳福康
宋季明季愛國詩文再研究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大科研項目
10萬元
鄭新民
外語學科系統評估與評價體系——以建立我國英語碩、博士點綜合資料資料庫和英語碩、博士學位論文資料庫為起點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大科研項目
12萬元

學術資源

  • 學術刊物
截至2017年4月,學校編輯出版《外國語》、《外語界》、《外語電化教學》、《中國比較文學》、《國際關係》、《阿拉伯世界研究》、《中東與伊斯蘭研究》(英文)、《英美文學研究論叢》、《東方翻譯》、《外語測試與教學》、《外語戰略動態》、《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新絲路學刊》等13種學術期刊。
期刊中有7種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其中,《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獲國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點資助,後兩度被評為“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2006年、2010年),也是國內唯一一份被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LA)收錄論文標題和摘要的語言類期刊。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4月,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105.3萬餘冊(近半數為外文原版書籍)、電子圖書142.1萬冊、中外文紙本報刊1275種、電子期刊1萬5千餘種、電子資源資料庫48個,自建特色資料庫9個。
館藏中,英、俄、德、法、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語種的原版圖書資料較為豐富,另外還收藏有葡、意、希臘、印尼、荷蘭、瑞典、烏克蘭、希伯來等語種的圖書。其中虹口逸夫圖書館的英語語言文學資料中心(簡稱英文資料中心)由教育部重點資助建設,在英語語言文學方面藏書豐富。

學術交流

學校先後主辦或承辦了中國外語教學法國際研討會、英美文學國際研討會、文體學國際研討會、音系學國際研討會、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年會、第三屆對比語義學和語用學國際研討會、第十屆世界管理論壇暨東方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俄語教育三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高校俄語大賽、第十二屆世界俄語大會、公關關係論壇、首屆中國外語戰略與外語教學改革高層論壇、“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日耳曼學六十年學術研討會、“中國外交的新領域、新議程、新機遇”學術研討會、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青少年與媒介消費國際研討會等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
2017年9月29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學聯盟

辦學條件

院系機構

  • 院系設定
  • 校辦產業企業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後勤實業發展中心、健身中心、上外迎賓館、上外賓館、上外旅遊公司、上外印刷廠、上海外國語大學教育集團(上海上外翻譯總公司、上外教育培訓中心)
  • 附屬學校

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2016年12月數據)
專任教師(人)
794
其中:正高級職稱
121
其中:副高級職稱
249
其中:其他職稱
362
長江學者(人)
2
擁有國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比例
80%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其中外國語言文學為A類),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1個;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3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1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外國語言文學
國家重點學科(2個):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
學科分布學科分布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校級重點學科(7個):日語語言文學、政治學、法語語言文學、德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套用經濟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點(7個):工商管理碩士(MBA)、翻譯碩士(MTI)、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金融碩士(MF)、法律碩士(JM)、國際商務碩士(MIB)、新聞與傳播碩士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學校是國際高校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亞太工作組所在地,已開設全部聯合國6種官方語文語對組合,獲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AIIC)全球最高評級,是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唯一位列世界15強的專業會議口譯辦學機構,英漢語對全球排名第一。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共獲準設立了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授課語種數量已達32種,包括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希臘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韓語-朝鮮語、波斯語、泰語、越南語、印度尼西亞語、瑞典語、荷蘭語、希伯來語、烏克蘭語、土耳其語、印地語、匈牙利語、烏茲別克語、哈薩克語、波蘭語、捷克語、烏爾都語、馬來語、斯瓦希里語、爪哇語、普什圖語、漢語等,並開設拉丁語、古希臘語、古英語、世界語等古典語言和人造語言課程。
學校已陸續與新華通訊社、中國日報社(China Daily)、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第一財經傳媒(CBN)、上海外語頻道(ICS)等建立聯合辦學體系,並實施長三角高校學分互認計畫。上外與英國FutureLearn平台合作開展“慕課”(MOOC)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第一批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非通用語種群(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希臘語、荷蘭語)
非通用語種群(朝鮮語、波斯語、泰語、印尼語、希伯來語、越南語)
第二批
法語語言文學
日語語言文學
第三批
英語語言文學
第四批
俄語語言文學
第六批
德語語言文學
新聞學
國家級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西歐語種(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希臘語、荷蘭語)
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獲獎年度
教學組織
課程名稱
獲獎年度
教學組織
課程名稱
獲獎年度
教學組織
2008
法語系
高級英語
2004
英語學院
2009
英語學院
上海市市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獲獎年度
教學組織
課程名稱
獲獎年度
教學組織
2003
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2010
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2003
英語學院
2011
英語學院
2008
英語學院
英語口譯
2006
英語學院
2004
俄語系
2007
英語學院
日語寫作
2013
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2005
新聞學院
阿拉伯語語法
2011
東方語學院
2009
俄語系
俄語口譯
2013
俄語系
比較文學
2012
英語學院
上海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4月,學校已先後與56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多所大學、文化教育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是全球首批與聯合國總部及各分支機構、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簽署合作框架協定的高校。
2016年,上外本科生出國(境)訪學比例高達43%,已設立55個國家留基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並有62名在讀研究生獲得國家留基委資助公派出國(境)開展學術研究,攻讀合作學位,另外,每年有約4000名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在學校學習漢語和相關學位課程,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學校已分別與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日本大阪產業大學、秘魯天主教大學、匈牙利塞格德大學、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大學、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外國語學院、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合作開設9所孔子學院,並在墨西哥開設教育中心,遍及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致力推廣中國文化,溝通世界文明。

社會服務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作為中國最大最權威的外語出版基地之一,截至2017年4月,出版社已累計出版近30個語種的圖書、教材和電子出版物7000餘種,總印數近7億冊,重印率高達70%。在2015年發布的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CBKCI)中,外教社被收錄圖書品種數居外國語言文學類第一。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社會聲譽

QS世界大學排名
亞洲大學排名*(2016年)
#142
金磚五國(BRICS)大學排名*(2016年)
#76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語言學*(2017年)
#151-200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現代語言*(2017年)
#251-300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英語語言文學*(2016年)
#251-300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藝術和人文科學*(2017年)
#368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中國大學排名-教學指標*(2015年)
#27
中國最好大學排名*(2017年)
#62

文化傳統

  • 校訓
校訓: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
校訓中的“格高志遠”出自《禮記·緇衣》中的“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和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昭明文選》中的“氣高志遠,似若無敵”。而“學貫中外”則源於“學貫中西”,這裡用的“學貫中外”,而非“學貫中西”,因為“中外”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文化上都比“中西”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校訓英文翻譯歷時近一年時間,先後邀請了國內外三十名專家經過前後五輪翻譯、投票、討論和審定。除英文外的所有其它語種翻譯均由校內相關語言學科專家、教授、學科負責人根據中文校訓內涵、參照英文翻譯譯成,並經外國專家審定。
漢語
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
英語
Integrity, Vision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俄語
Нравственность и Целеустремлённость, Кругозор и Эрудиция
法語
Intégrité morale, aspiration sublime et connaissances transculturelles
阿拉伯語
علو الأخلاق، سمو الآمال، الحفاظ على الأصالة، الإفادة من العالم
西班牙語
Moralidad íntegra, aspiración sublime y erudición en lo chino y lo extranjero
德語
Integrität, Vision und akademische Exzellenz
日語
品格高くして志遠大に、中外の學に通ず
葡萄牙語
Moralidade íntegra, Aspiração Elevada e Erudição tanto da China como do Mundo
希臘語
Ηθική ακεραιότητα, ευγενής φιλοδοξία και πολυμάθεια για την Κίνα και τις ξένες χώρες
泰語
เชิดชูคุณธรรมและมีวิสัยทัศน์ อุดมความรู้ก้าวไกลสู่สากล
義大利語
Eccellente,Prestigiosa,Lungimirante e Multiculturale
朝鮮語
격고지원 학관중외
波斯語
منش والا وهمت بالا,آمیزش دانش چینی با دانش های سایر ملت ها
印度尼西亞語
Berbudi luhur, bercita-cita mulia, menuntut ilmu dari seluruh dunia
荷蘭語
Integriteit, visie en academische uitstekendheid
瑞典語
Integritet, vision och akademisk utmärkthet
越南語
Chí Hướng Cao Đẹp, Thông Hiểu Thế Giới
烏克蘭語
Моральність і цілеспрямованість, кругозір і ерудиція
希伯來語
אצילות מוסר ונשגבות שאיפה, השכלה מתחברת בין סין לחוץ
土耳其語
Dürüstlük, Öngörü veAkademik üstünlük
  • 校歌
《上外之歌》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校歌
1989年3月27日,由校務委員會確定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校歌。該校歌由原英語系博士研究生莊開仁作詞,原經濟貿易系1985級本科生王志暉譜曲,經民眾試唱和上海音樂學院陸在易等專家審定。2009年,時值建校六十周年,歌詞參照新校訓進行了重新修訂。
歌詞:
上外之歌上外之歌
上海外國語大學 / 崛起在華東
與新中國同齡 / 同齡 / 前途無窮
把中外溝通 / 讓東西交融
五洲四海 / 架一道 / 萬丈彩虹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遠 / 學貫 / 中外
光榮傳統銘記心中
學習萬邦語言 / 時代的呼聲
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 奮鬥終生
把宏圖建成 / 讓中華飛騰
繼往開來 / 創一番 / 偉業豐功
校旗校旗
啊 / 上外 / 啦 / 上外
啊 / 上外 / 格高 / 志遠 / 學貫 / 中外
光榮傳統銘記心中
  • 校徽
以展開的書本及茁壯的橄欖枝為主體構型,書本象徵對學問與真理的求索,橄欖枝象徵對和平與友誼的嚮往。兩者襯托並環繞著代表學校的三個文字元素,依次為中文校名簡稱(上外)、英文校名縮寫(SISU)、建校時間(1949年)。
校名校名
  • 校名字型
採用《魯迅日記》(二函廿四卷)的手稿集字,自1956年學校更名為“上海外國語學院”後一直沿用至今。
  • 校旗
長方形旗幟,中央分別印有校徽、中文校名與英文校名全稱,規格為6000px×4000px。
校色校色
  • 校色
上外藍,象徵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胸懷天下的世界情懷。
標準色為CMYK(100, 52, 2,12),色號為Pantone 2945 PC。
輔助色為CMYK(84, 21, 0, 0),色號為Pantone 2925 PC。

校園環境

上海外國語大學有虹口松江兩座校區,總占地面積約為七十四點七公頃。
虹口校區位於上海市中心,毗鄰魯迅公園,校園玲瓏精緻,鬧中取靜,信步其間,亦有幽寂婉美之感。建校後,於1950年2月遷至此處至今,原為國立暨南大學一院,其舊址是民國十三年(1924年)興辦於上海西體育會路的持志大學(後易名“持志學院”)。虹口校區現為學校研究生高年級、留學生、培訓生等的培養基地。除教學樓外,還設有逸夫圖書館、逸夫會堂、會議中心、健身中心、迎賓館(留學生教育中心)、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語音像出版社、科研樓、印刷廠等。
松江校區坐落於松江大學城內,占地總面積達867畝(約57.8公頃),於2000年至2003年陸續建成。松江校區位於松江大學城內,建成已逾十年,草木亦漸扶疏。松江校區現為學校本科生、研究生低年級的培養基地。依據不同語種國家的建築樣式特色設計建造的教學樓,充分體現了上外特色,如伊斯蘭風格的東方語學院、維多利亞風格的英語學院、東瀛風格的日本文化經濟學院等。其建築匯集東西各國風采特質,相映成趣,或伊斯蘭,或拜占庭,或英倫格調,或東瀛風情,與學校多語特色恰為契合。

知名校友

  • 政治外交界
王冶坪: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夫人
李鐘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
王國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
李進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顧錦屏:中共中央馬列著作編譯局特邀顧問、原常務副局長
趙章云: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外交官,聯合國難民署項目執行官
劉貴今: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長
魏建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曾任商務部副部長
郭曉勇中國外文局黨委書記、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
楊國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總領事
張建敏:曾任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為國家領導人擔任英語翻譯
蔣妙瑞:中國駐美公使級文化參贊教育部原國際合作司司長、高等教育司副司長
凌桂如: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經濟商務參贊
劉振元:上海市前副市長
張伊興: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傅繼紅: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
汪小澍: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曾任外交部西歐司參贊
朱裕華:義大利上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
  • 教育學術界
姜椿芳:俄語翻譯家,《中國大百科全書》之父、時代出版社社長、上海俄文學校首任校長
王季愚:俄語翻譯家、人民教育家,高爾基《在人間》首譯者、上海外國語學院第一任院長
厲麟似:語言學家、教育家、外交家、國學家,原國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
方重:字蘆浪,文學家、翻譯家、中古英語專家、喬叟研究專家、比較文學學者
漆竹生:法語翻譯家、法學家,勒內·達維德的譯介者
陸佩弦:文學家、古詩詞翻譯家、中古英語專家、彌爾頓研究專家
徐仲年:原名家鶴,字頌年,筆名丹歌,文學家、法語翻譯家,譯有《茶花女》、《三劍客》等
凌達揚: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英語系教授、《青島時報》主編
楊壽林:法學家,曾任遠東軍事法庭中方大法官梅汝璈秘書
顏棣生:顏永京之孫,翻譯家,譯有《呂梁英雄傳》等
許天福:語音學家,主編《現代英語語音學》等
董任堅:教育家,時任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籌備委員會召集人
侯維瑞:英美文學專家,著有《現代英國小說史》(國內系統研究英國文學的最早專著之一)
秦小孟:英美文學專家
李觀儀:英語教學法專家,主編《新編英語教程》(八十年代後最有影響的英語教材之一)
王德春:語言學家、中國修辭學會會長
戚雨村:語言學家
章振邦:英語語言研究專家、語法學家
聶振雄:英語翻譯家,譯有《嚴峻的考驗》、《戴西·米勒》等
夏平:翻譯家,六十年代中國駐聯合國六名同聲傳譯之一,精通歐洲六國語言
吳定柏:美國文學學者、著名科幻小說翻譯家
朱威烈:阿拉伯語學者、約旦皇家研究院通訊院士,埃及阿拉伯語科學院通訊院士
朱聖鵬:希臘語學者、著有《簡明漢希詞典》,並主編我國第一部《希漢詞典》
黃錦炎:西班牙語學者、翻譯家,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首譯者
鮑世修: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翻譯家
榮如德:著名翻譯家,譯有《道連·格雷的畫像》、《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肖章: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編導,作品包括電影《好兵帥克》、《英俊少年》等
汪榕培:著名英語教育家、翻譯家、大連外國語學院前院長
戴際安:俄語翻譯家、原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譯有《蒲寧文集》等
郭振宗:俄語翻譯家、原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譯有《普希金文集》等
張風波: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專家
陳準民: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現任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教育組組長
曹中建: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黨委書記
  • 傳媒出版界
周錫生:新華網總裁、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黨組成員
周樹春: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馬勝榮:前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何崇元:《人民日報》社副社長
黃慶:《中國日報》常務副總編輯
莫邦富:旅日華人作家、經濟評論家,東京都會電視台(MXTV)節目審議會委員
盛亦來:中央電視台海外節目中心主任
江和平:中央電視台體育節目中心主任兼體育頻道總監、高級編輯
馮存禮:中央電視台社教節目中心副主任、教育專題部主任
馬為公: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副總編輯
顧源:Channel [V](中國)總經理
杜平: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曾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駐歐盟和北約首席記者
  • 工商企業界
周中樞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裁
仇振明: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
王曉波昂立英語創始人之一,政府與跨國企業交流口譯與同聲傳譯
魏蔚俏江南總裁、原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
田仁燦:海富通基金有限公司總裁
張駿:信諾傳播顧問集團副總經理
倉之毅:羅客就業中心創始人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姜椿芳(1949.12-1951.5)、塗峰(1953.1-1958.3)、張培成(1958.3-1960.1)、
陳準堤(1960.1-1967.1)、韓宗琦(1972.9-1984.2)、張顯崇(1984.3-1986.12)、
朱麗雲(1986.12-1995.5)、戴煒棟(1995.5-2004.7)、吳友富(2004.7- )
校長
姜椿芳(1949.12-1952.3)、塗峰(1952.3-1957.3)、張培成(1958.4-1964.10)、
王季愚(1964.10-1981.5)、胡孟浩(1982.9-1990.3)、戴煒棟(1990.3-2006.1)、
曹德明(2006.1- )
常委
馮慶華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姜鋒
校長、副書記:李岩松
副書記:王靜、錢玲
常委:張靜、衣永剛查明建
副校長:張峰、楊力林學雷、張靜、查明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