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9無人機
MQ-9一般指本詞條
MQ-9無人機(英文:MQ-9 Reaper UAV,綽號:收割者/捕食者,最後定名:死神),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美國研製的一種無人作戰飛機。
MQ-9無人機由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研發,系長航時中高空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可以執行攻擊、情報蒐集、監視與偵察任務。MQ-9無人機全長約11米,主翼展長20米,可以在地面遙控操縱。其飛行高度可達1.5萬米,超過民用飛機,而且拍攝畫面精度高,監視能力較強。MQ-9無人機分為攻擊型和偵察型。截至2020年,該無人機一架的成本高達3200萬美元。
美國空軍於2007年3月組建了MQ-9無人機攻擊中隊,還成立了專門的“死神”無人機工作組,開始研究戰術、訓練機組人員和進行實戰演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Q-9無人機
- 外文名:MQ-9 Reaper UAV
- 前型/級:MQ-1無人機
- 研製單位: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 Inc)
- 研製時間:1994~2003年
- 飛機類型:察打一體無人機
- 研製國家:美國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參與演習,技術特點,總體設計,動力裝置,武器掛載,系統控制,性能數據,衍生型號,增程型,MQ-9A,MQ-9B,服役動態,裝備情況,試驗飛行,參與實戰,飛行事故,被擊情況,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21世紀的“朝陽”武器系統是無人武器平台,如無人駕駛坦克、無人駕駛偵察車輛、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等。其中,無人機(UAV)的發展最為成熟。
美國MQ-1無人機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就大量使用無人機,當時主要用於靶機、誘餌、照相偵察、電子對抗、目標指示、通信中繼等,最著名的“火蜂”Ⅰ/Ⅱ系列無人機曾大量參加
越南戰爭。1982年6月
貝卡谷地之戰中,以色列的“猛犬”(Mastiff)無人機在戰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1991年第一次
海灣戰爭開始,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使用變得更加頻繁,執行的任務範圍也逐步擴大。在2001年
阿富汗戰爭中,美國MQ-1無人機(捕食者)甚至攜帶AGM-114“海爾法”反坦克飛彈對地面目標進行了攻擊,代表著無人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研製歷程
1994年1月,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獲得了美國空軍關於執行TierⅡ
無人機的契約,即中高度遠程“捕食者”改進型計畫,開始研製“捕食者”B型無人機。
滿掛飛彈的MQ-9無人機 2000年後,“捕食者”B型無人機和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MQ-4“
全球鷹”為爭奪高空無人機市場的
主導權而競爭。“捕食者”B型無人機的性能提高,使通用公司有了與“全球鷹”競爭的能力,美軍根據最新技術進展對這兩種無人機進行評估和調整。2002年12月23日,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正式收到美空軍總額1570萬美元契約,製造2架“捕食者”B型無人機,並正式將新型無人機命名為MQ-9無人機。此外其改型ALTAIR於2003年首飛,用來支持美國宇航局
NASA的大氣研究工作。
2003年5月,美軍開始投產MQ-9無人機。
2004年4月,MQ-9無人機首次投放227千克的GBU-12“
寶石路Ⅱ”雷射制導炸彈,成功摧毀地面固定目標。作為美空軍資助的無人機加裝武器的綜合與試驗項目,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A-ASI)承擔,加裝GBU-12
雷射制導炸彈的綜合與試驗工作在2005年中期完成,接下來的是加裝227千克的GBU-38“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DAM),以及加裝MIL-STD1760武器
匯流排接口。整個綜合與試驗工作在2005財年開始,2006財年完成。空軍計畫組建一支有60架飛機MQ-9無人機部隊。它們被作為"獵手/殺手"平台使用,每架無人機在其兩側機翼下方採用BRU-15/A炸彈架各掛1顆227千克的GBU-12或
GBU-38制導炸彈。
2006年,美空軍最終正式決定將MQ-9無人機綽號定為“死神”。美國空軍參謀長麥可-莫斯利在聲明中說:死神這一綽號來源於在戰場上使用該型機的空軍人員的建議。基於這一新型武器系統的致命性攻擊能力,將其命名為“死神”(又譯為:收割者),成為美空軍首款獵殺型無人機。
參與演習
2023年,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4月24日報導,美軍首次派遣殺傷力最強的一些無人機前往
菲律賓,將於本月參加大規模軍事演習。在一年一度的“肩並肩”演習中,兩架MQ-9“死神”無人機將執行情報、偵察和監視任務。2023年的演習有1.7萬名美軍和菲律賓士兵參加。
MQ-9無人機MQ-9A無人機的機尾安裝了一台霍尼韋爾TPE-331-10T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功率為670千瓦(折合900馬力),機內油箱容積為3900磅,最大升限15240米,最大飛行速度為444千米/小時。
MQ-9無人機飛控員雖然不是在空中親自駕駛,但飛控員手中依舊操縱著控制桿,同樣擁有開火權,而且還要觀測天氣,實施空中
交通控制,進行花樣作戰,施展作戰戰術,同樣是在作戰。MQ-9無人機系統執行空中巡邏
作戰任務時,一般會出動4架飛機,由一個地面控制站和10名機組人員配合操控。
滿掛飛彈的MQ-9無人機
性能數據
基本參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波段視線數據鏈路控制+Ku波段超視距(BLOS)/衛星通信數據鏈路控制 |
|
| |
| |
| |
衍生型號
增程型
MQ-9無人機增程型,是2014年2月5日
美國空軍授予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價值1.172億美元的契約,即到2016年7月為其提供38架配備多個油箱的MQ-9無人機。根據增程型的生產契約,公司將改進新生產的可懸掛油箱的機身。此外,公司還在開發一種更先進的機翼,可延長該機的航程,其攜帶的油箱將在機翼內部,這樣就可去掉外部油箱。
2014年2月12日,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的增程型MQ-9無人機進行了首飛。該機配備了2個外部油箱,以增加無人機的
續航能力。
2014年夏天,MQ-9無人機改進機翼和尾翼的型號配裝,並於年底進行試飛。
MQ-9A
MQ-9A“收割者/死神”無人機是MQ-9系列的最初版本,首飛於2003年,服役於2007年,而今仍有超過200架在
美國空軍服役,並銷往其他國家。MQ-9A是一種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具有持久留空能力,主要用作針對關鍵時間敏感目標的打擊,其次是用作情報收集平台。綜合感測器組件包括具有移動目標指示能力的合成孔徑雷達(SAR/MTI)及安裝在一個轉塔內的光電/中波紅外感測器、雷射測距儀和目標雷射指示器。MQ-9A無人機在機翼下面設定有6個掛點,具有多種掛帶形式,如空地、空空武器掛載方案,以完成對地時敏關鍵目標打擊和空中自衛任務。
美國空軍計畫在2006年3月4架MQ-9A用於
作戰部署。這些飛機將裝備口徑500磅(227千克)的GBU-38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2021年10月26日,採用“大機翼”配置的MQ-9A無人機平台連續飛行了43小時,首次成功飛過北緯78度線。
MQ-9A型無人機MQ-9B“海上衛士”型,主要搭載“山貓”合成孔徑雷達、SeaVue海上監視雷達和多光譜瞄準系統、Sage750電子支援吊艙、聲吶浮標接收器等設備。作為察打一體無人機代表型號,MQ-9B並不是簡單的MQ-9加吊艙/雷達模式,其機身和機翼強度都進行了加強。設計壽命達4萬小時,機體長度由原來的11米增至11.7米,並採用了翼展達24米的新型機翼(原機翼翼展20米),以增加升阻比、翼尖的翼梢小翼,可進一步降低誘導阻力。
經過改進,MQ-9B的最大起飛重量,由MQ-9的4763千克增至5670千克。該機有9個掛點,最大載荷達2177千克,巡航時間達40小時,航程超過6000海里。
同時MQ-9B還是世界上第一款達到北約STANAG4671適航標準的無人機。2017年4月,MQ-9B進行了連續48小時的飛行試驗,創造了MQ-9系列無人機的飛行時長紀錄。
據通用原子能公司介紹,MQ-9B無人機的特點是經濟性突出。載人巡邏機每小時飛行成本約為3.5萬美元,而MQ-9B只需5000美元,降低了86%。不僅如此,MQ-9B的操作人員也比載人巡邏機少一半。此外,載人巡邏機每次任務時間為10小時,而MQ-9B可達25小時。除可執行水面監視外,該機通過不同掛載,還能執行反潛、反艦作戰(針對小艇)等任務,並正在發展反水雷能力。
服役動態
裝備情況
美國空軍裝備10餘架MQ-9無人機計畫未來幾年內採購70餘架。2008財年將獲得4架,2009財年獲得9架。到2010財年MQ-9將達到11架的最大
生產率。到2014年,美空軍共裝備7架MQ-9無人機和數十架MQ-1
捕食者無人機。
MQ-9無人機2018年3月份進行了三次MQ-9“死神”無人機掛載“敏捷
吊艙”(AgilePod)的
飛行試驗。該“敏捷吊艙”的首次飛行試驗,展示了AFLCMC與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合作成果。“敏捷吊艙”具有多種型號,可執行各種任務,能快速更換
有效負載以適合多個平台。同時,該吊艙採用開放式、標準化
結構設計,既可以承擔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任務,也可以用於其他領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靈活性。
MQ-9B海軍型無人機
參與實戰
MQ-9無人機的主要任務是為地面部隊提供
近距空中支援,還可以在山區和危險地區執行持久監視與偵察任務。“死神”無人機裝備
電子光學設備、紅外系統、
微光電視和
合成孔徑雷達,具備很強的ISR能力和對地面目標攻擊能力,並能在作戰區域停留數小時,更加持久地執行任務。而且“死神”無人機可為
空中作戰中心和地面部隊收集、傳輸
動態圖像,幫助地面部隊選用合適的裝備進行作戰,還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開火。
MQ-9無人機機身前部電子設備當地時間2023年3月14日,美軍一架MQ-9空軍“死神”無人機在
黑海上空墜毀,沒有人員傷亡。美方的說法是俄羅斯戰機攔截並撞擊了美軍無人機,導致其墜毀。
俄羅斯稱,俄方戰機未動用機載武器,未與美方無人機發生接觸。
被擊情況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8日晚間,葉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在葉門海域擊落了一架美軍MQ-9型無人偵察機。聲明並未透露具體時間地點以及擊落方式。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9日上午,葉門胡塞武裝武裝軍事發言人
葉海亞·薩里阿發表聲明稱,胡塞武裝通過飛彈襲擊了英國“紅寶石”號貨輪(Rubymar),並稱該船損毀嚴重,面臨在亞丁灣沉沒的風險。此外,胡塞武裝還在其控制的荷台達省通過飛彈擊中了一架美軍MQ-9死神無人偵察機。當地時間2月20日,一名美國官員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證實,一架在葉門附近飛行的美軍MQ-9“死神”無人機被胡塞武裝擊落。
當地時間2024年4月27日凌晨,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聲明稱,胡塞武裝25日在葉門薩達省上空擊落了一架美軍MQ-9型無人機。當地時間5月16日晚,葉門胡塞武裝擊落一架無人機。另有當地非官方媒體稱,該架無人機是美國MQ-9無人機。當地時間5月21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宣布,胡塞武裝17日擊落一架美軍MQ-9“死神”無人機,又在貝達省再次擊落一架MQ-9“死神”無人機,但未透露具體時間。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7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阿宣布,5月16日晚間葉門胡塞武裝用地對空飛彈擊落一架美軍MQ-9無人機。這是自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以來,第三架被胡塞武裝擊落的美軍無人機。當地時間5月29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表聲明,稱在馬里布省擊落一架美軍MQ-9“死神”無人機。胡塞武裝隨後發布一段視頻,稱內容是胡塞武裝從葉門中部馬里卜省沙漠區域發射地對空飛彈,擊落這架無人機。8月4日,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說,該組織在葉門北部薩達省再次擊落一架美軍MQ-9“死神”無人機。
總體評價
MQ-9無人機實際運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零配件問題。一個系統從出廠到進入作戰,往往都需要相配套的零配件。通用原子公司主要負責為“死神”無人機提供零配件和戰備設備服務。第432聯隊負責對“死神“無人機進行拆卸維護,因為“死神”無人機所用的零配件太新,之前沒有相關性能好壞的記錄。為此,維護人員就不得不認真研究零配件收集零配件的相關信息。而且還要通過各種飛行試驗、作戰試驗與鑑定為機組人員提供更多零配件信息。
維修工具問題。MQ-9無人機與MQ-1已屬不同類別的無人作戰飛機所需的維修工具也不同。而攻擊機中隊里僅配備2套或3套特殊工具。為此,在檢修期間要等待某個零件或修理工具生產好才能進行維護。
機組人員的經驗不足。MQ-9無人機的飛控員大多來自F-15E、
F-16、
A-10、B-1和B-52飛機的飛行員。而感測器操作員大多都是剛從
技術學校學習回來的學員主要負責
圖像分析。為此空軍準備招募或選配精通飛行
導航技術、了解飛行流程、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並培訓一批優秀的感測器操作員。
MQ-9無人機的地面操控’’座艙‘’還需改進。美空軍計畫設計一種更加先進的‘’駕駛員座艙“,提供更多的操作信息方便飛控員操控。(
《現代軍事》評)
MQ-9B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