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飛機是指直接作為武器平台實施武器發射和投放的軍用飛機,能以機載武器、特種裝備對空中、地面、水上、水下目標進行攻擊和擔負其他作戰任務的各類飛機。通常是指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偵察機、反潛機、
預警機、電子干擾機等等。
由於作戰飛機的機載電子設備的不斷改進,機載武器性能日益提高和飛機外掛能力的增強,飛機的功能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殲擊機具有對地攻擊能力,強擊機具有空戰能力,這使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之間的差別日益縮小,有些國家已逐漸把現代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統稱為戰術戰鬥機。
殲擊機
殲擊機又稱戰鬥機,其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空中目標、主要對手是敵方的殲擊機。殲擊機是各國航空兵器中的重點之一,競爭性最強,更新發展最快。
早期的殲擊機是活塞式殲擊機,二戰結束前,德國率先使用噴氣式殲擊機,速度大大提高,開創了
噴氣飛機時代。韓戰後不久,美國和前蘇聯相繼製造出超音速殲擊機,殲擊機進入超音速階段。六十年來,超音速殲擊機已發展了四代。
第一代是1953年左右出現的低超音速殲擊機,武器裝備以
航炮為主,作戰方式是尾追格鬥空戰、如美國的F-100和前蘇聯的米格-19。
第二代超音速殲擊機50年代末開始出現,它裝備了精確導航設備。探測設備是可用於全天候作戰的全雷達,機載武器除航炮外還掛載了第一、二代的
空空飛彈、具有一定的迎頭攻擊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空戰形式依然是機動格鬥。其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 , F-4;前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等。
第三代超音速殲擊機7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部隊。其特點是:飛機氣動布局先進,裝配高性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機動能力大為提高;採用了主動控制技術,實現了電傳操縱,增強了操縱性能;裝備先進的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探測距離成倍增加,少則50公里,多則100公里;掛載了第三代空空飛彈,形成了中(遠)距攔射飛彈、近距格鬥飛彈和航炮三結合的完善武器系統;中(遠)距攔射飛彈不僅能上射比自己高出幾千米的目標,還能下射低空飛行的目標。因而,第三代殲擊機具有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和超視距空戰的性能。其典型機型有美國的F-14 , F-15 , F-16 , F-18:俄羅斯的米格一29、蘇-27、米格一31;法國的幻影2000等。
最早服役的第四代殲擊機是美國的F-22。 F-22戰鬥機的特點:一是飛機具有隱形特點。雷達反射面積只有F-15的1%,據報導,其雷達反射面積為0.025平方米。二是採用高性能發動機,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作戰效能大為提高;三是具有高機動性,能夠以較小的角度和較小的速度來調轉機頭,能夠有效地攻擊目標和躲閃格鬥飛彈:四是具有超視距空戰能力,其火控系統先進,探測距離遠,搜尋範圍廣,採用多種類型的探測裝置,採用綜合火力飛行控制系統,掛載第四代空空飛彈、具有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五是具有遠程作戰和短距起降能力,作戰半徑約2000公里;六是有較好的可靠性、維修性和經濟性。
轟炸機
轟炸機是專門用於對地(水)面目標實施縱深轟炸的飛機,具有突擊力強、航程遠等特點,是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機種。按載彈量分為重型(10噸以上)、中型(5一10噸)和輕型(3一5噸)轟炸機;按航程分為遠程(8000公里以上)、中程(3000-800()公里)和近程(3000公里以下)轟炸機;按執行任務的範圍分為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從50年代中期起,各國已不再研製戰術轟炸機,而被殲擊轟炸機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噴氣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50~60年代的高亞音速戰略轟炸機,最有代表性的是B-52轟炸機;該機航程遠(1.6萬公里、可作洲際飛行),載彈量大(約27噸),40年來該機作了不少改進。現役95架B-52H型不僅可攜帶普通炸彈、還可攜帶AGB-86B/C巡航飛彈(射程2500公里)、從而可以在敵防空區外發射、對戰略目標實施突擊。也可攜帶6枚
空地飛彈AG M-142,或16枚反艦飛彈,或12個聯合直接攻擊武器。沒有隱形能力,突防時需要護航和支援。
二是70-80年代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典型代表是美國的B-1B,該機的設計思想以低空高速突防能力為主,輔以部分隱形特性和很強的電子對抗能力,載彈量高達60噸、可攜載22枚
巡航飛彈、或38枚短攻擊飛彈,航程12000公里。
三是90年代的以美國的B-2為代表的隱形戰略轟炸機,B-2轟炸機為翼身完全融合一體的三角形
飛翼上方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外表光潔、具有極好的隱形性能、可掛16枚先進巡航飛彈、還可掛載多枚精確制導炸彈或核炸彈,最大航程18530公里(空中加油一次),由於本身的隱形特性,突防能力極強,執行任務時,不需要護航和支援飛機。
殲擊轟炸機
殲擊轟炸機是用於突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目標並具有空戰能力的飛機,又叫戰鬥轟炸機、它能攜帶普通炸彈、制導炸彈、反坦克子母彈和戰術空地飛彈,有的能攜帶核彈;還可以帶空空飛彈用以自衛,投掉外掛武器後,可遂行空戰。現役殲擊轟炸機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專門設計的殲擊轟炸機。如美國的F-111, F-117A,英國的 “狂風”、俄羅斯的蘇-24等。F-111是中程重型雙座殲擊轟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變後掠翼飛機,該機的主要特點是:(1)飛行性能好;(2)低空和超低空突防能力強:(3)具有全天候轟炸和攻擊能力;(4)航程遠,載彈量大(9.5一17噸)。F-117A是美國研製的輕型隱形戰鬥轟炸機,主要用於壓制敵方防空系統,摧毀嚴密設防的重要目標,還可執行偵察任務,並且有一定的空戰能力。F-117A採用獨特的多面體外形,飛機表面塗有多種吸波材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隱形轟炸機。
還有一種由殲擊機改型而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的殲擊轟炸機,也稱為多用途戰鬥機,其典型代表是美國的F-15E和俄羅斯的蘇-34。F-15E的主要特點是:(1)夜間低空突防和過程遮斷及對地攻擊能力強;可以掛載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吊艙具有地形跟蹤、迴避功能和紅外探測瞄準功能,以保證夜間低空飛抵目標地區,發現目標和實施攻擊;(2)航程遠,作戰半徑1400-1700公里,轉場航程為5550公里。(3)空戰性能好。(4)具有高精度攻擊能力。
強擊機
強擊機又叫攻擊機。它是一種主要用於從低空、超低空突擊敵戰術和淺近戰役縱深內的小型目標近距離支援地面部隊(水面艦艇部隊)作戰的飛機。強擊機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能和良好的搜尋地面小目標的能力,可配備品種較多的對地攻擊武器。為提高生存力,一般在其要害部位有裝甲防護。強擊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發揮了突擊作用。50年代中期,蘇聯取消了強擊機,代之以殲擊轟炸機。美軍在60年代末裝備A-7攻擊機,70年代末裝備了A-10攻擊機,至今未研製新型後繼機。80年代初,蘇聯又開始裝備了蘇-25強擊機、它與A-10攻擊機一起成為現役強擊機的典型代表。
80年代以來的局部戰爭實踐表明,強擊機的作用有相當部分已被武裝直升機所代替,在一些國家的武器裝備配屬關係上,強擊機歸空軍,武裝直升機歸陸軍航空兵。強擊機與武裝直升機相比、其優點是留空時間長,載彈量大,作戰半徑大;但在陸空協同作戰、直接火力支援以及反應迅速方面不如武裝直升機。強擊機對地面武器的抗擊能力和生存力雖較強,但是如果缺乏空中掩護遭到對方空中攔截時,速度較慢的強擊機的生存能力有時還不如貼地飛行充分利用地形掩護的武裝直升機。目前,強擊機的發展出現停滯的趨勢,一些先進軍事大國都沒有在近期內發展新型號強擊機,而致力於發展殲擊轟炸機和多用途戰鬥機。
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專門設計的、用於對地攻擊和空戰的直升機,它是航空兵器的後起之秀。
1967年世界上第一種武裝直升機AH-1“眼鏡蛇”開始服役。1973年,前蘇聯開始裝備米-24武裝直升機,西方國家稱之為‘雌鹿”。它是一種多用途的武裝直升機A H-1、米-24都是第一代武裝直升機的代表機型。
第二代武裝直升機開始於70年代,80年代後陸續裝備部隊。它的主要特點是機動性好、火力強、生存性高,它有較強的電子對抗系統和地形掃描系統,安裝了紅外干擾裝置。可以對付被動紅外控測系統和紅外製導飛彈。1984年開始服役的美國AH-64”阿帕奇”以及義大利的A-129“貓鼬”、南非的CSH-2“茶隼”、俄羅斯的米-28"浩劫”等都是第二代武裝直升機的代表機型。
第三代武裝直升機以美國的RAH-66“科曼奇”為代表,其主要特徵是採用了隱身氣動外形,有良好的隱身性能,並裝備了第三代渦輪軸發動機。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其電子化座艙和自動化作戰系統也大大增強了作戰能力。俄羅斯的卡一50接近第三代武裝直升機的水平,它是為了對付美國AH-64研製的,在許多方面都比後者先進,其先進的火探/飛行操縱系統保證了一名駕駛員能操縱飛行並發射各種機載武器,它的共軸式雙旋翼布局和彈射救生系統是武裝直升機發展史上的獨創。
偵察機
偵察機是專門用於從空中獲取情報的軍用飛機,是現代戰爭中的主要偵察工具之一。
偵察機一般不攜帶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裝
電子對抗裝備來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裝有航空照相機、前視或
側視雷達和電視、紅外線偵察設備,有的還裝有實時
情報處理設備和傳遞裝置和目前最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設備裝在機艙內或外掛的吊艙內。偵察機可進行目視偵察、成相偵察和電子偵察(見
電子對抗飛機)。成相偵察是偵察機實施偵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見光照相、紅外照相與成相、雷達成相、微波成相、電視成相等。
反潛機
反潛機是用於海上巡邏和反潛的海軍飛機。有岸基反潛機和水上反潛機。主要用於對潛警戒,協同其他兵力構成反潛警戒線;在己方艦船航行的海區遂行反潛巡邏任務;引導其他反潛兵力或自行對敵方潛艇實施攻擊。機上可攜載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核深水炸彈、空艦飛彈、火箭、炸彈等武器。
反潛飛機包括岸基、艦載和水上飛機三類。岸基反潛機的基地在陸地,它的代表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P-3“奧利安”反潛機。艦載反潛機(S‐3A)的主要任務是隨航空母艦執行機動反潛任務,包括對潛艇實行搜尋、監視、定位和攻擊。水上反潛飛機能在水上起降,其他與岸基反潛飛機相同。
預警機
預警機是機載和控制系統飛機的簡稱,是利用飛機和以監視雷達為主的機載電子設備探測目標和執行指揮使命的系統,它集預警和指揮控制通信功能於一體,起到活動雷達站和空中指揮中心的作用,具有低空性能好,監視範圍大,生存能力強,指揮控制能力強和靈活機動等特點。
在戰時預警機不僅可以加大預警的距離,使截擊機的攔截線大大向外延伸,而且還可以把各參戰部隊緊密地聯成一個整體,統一控制戰區內所有的航空兵器,有效地指揮三軍作戰預警機是軍隊高效率武器體系構建的核心。
電子干擾機
電子干擾機是專門用於對敵方
雷達、無線電通信設備和電子制導
系統等實施偵察、干擾或襲擊的
飛機。 分為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干擾飛機、反雷達飛機。電子干擾設備被用於軍事,可對敵所有無線信號進行壓制。它可以使敵無線
通訊設備失靈,進而難以指揮;亦可以使敵雷達一片雪花,變成“睜眼瞎”。由於飛機無與倫比的寬闊視野,使得電子干擾機更具威力。雖然亦經常配合陸
海軍作戰,但電子干擾機一般隸屬於空軍,主要用於執行掩護空軍編隊突防、破壞或殲滅敵防空體系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