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HKD)

港元

HKD一般指本詞條

港元或稱港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10元鈔票和各種硬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20元及以上港幣紙幣由中國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發行。現行流通的鈔票面額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硬幣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1元=10毫=100分。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中國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8年7月24日公布,推出2018版港幣新鈔票系列。

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港元
  • 外文名:Hong Kong Dollar
  • 定義:中國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
  • 別名:港幣
  • 監管香港金融管理局
  • 發鈔行:中國銀行(香港)、滙豐銀行渣打銀行
  • ISO代碼:HKD
  • 輔幣:仙、毫
  • 主輔幣兌換比率:1港幣=10毫=100仙
  • 貨幣符號:HK$
  • 印鈔公司:香港印鈔有限公司
  • 注音:ㄍㄤˇ ㄅㄧˋ
  • 首枚紙鈔發行時間:1845年
簡介,歷史背景,港元的起始,紙幣,港元紙幣,中國銀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紀念鈔,硬幣,港幣硬幣,匯率制度,2010版港幣,港元保衛戰,綜述,首次出手干預匯市,虎視眈眈的“鯊魚”,大量熱錢湧入,

簡介

中國香港是繼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因此港幣成為體系健全、幣值穩定的貨幣之一。雖然港幣發行歷史不算長,區域也不大,但其發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港元的紙幣絕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下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的。三家發鈔行包括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硬幣則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鈔銀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須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兌換匯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記入外匯基金賬目,領取了負債證明書後才可印鈔。這樣,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鈔票的式樣都有著作權。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著作權持有人的許可前,都不能任意複製鈔票的式樣。在香港多年來有幾家機構因為未得鈔票著作權持有銀行的批准而在廣告上運用,結果被判支付巨額罰款。
雖然港元只在中國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中國內地和澳門特區的很多地方也接受港元。而且,在澳門的賭場,澳門元以外只接受港元。
香港的第一張紙幣是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但在很長時間裡都沒能真正的普遍流通。直到1857年,香港政府準許用紙幣支付費用,隨之許多銀行相繼開始發行鈔票,到1865年有5家銀行發行的鈔票得到了香港政府的認可,但5元以下的鈔票除非特別許可不得發行。真正以港元為貨幣單位是在1935年11月。
1945年以後,香港地區流通的貨幣是由三家銀行發行的,即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有利銀行,1元以下的由政府發行。到1959年有利銀行被滙豐銀行收購,這一時期的港幣鈔票均由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5元以下硬幣由政府發行。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有三家銀行發行鈔票,即滙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的三家銀行對老版鈔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後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將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2010和2018版港幣的防偽特徵主要有:雕刻凹版印刷、高透光水印、膠印對印、微縮文字、螢光條碼、動感光亮圖案、開窗安全線、隱形數字等。

歷史背景

港元的起始

據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貨稱為“圓”的地方。本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初,採用英國的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使各地的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及中國大陸的銀圓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而採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一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1863年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並於1866年在香港成立鑄幣廠。當時香港生產的一圓銀幣,都會印上“香港壹圓”四字。這個通貨的名稱亦由香港傳回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並成為各地通貨的單位名稱。後來鑄幣廠於1868年關閉,香港改以其他銀元作為法定貨幣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及香港的白銀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過貨幣條例,公布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港元兌1英鎊。(中國是在香港通過以港元為貨幣前的五天,即11月4日宣布放棄銀本位改發法幣。)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二次大戰日本占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最初匯率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布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
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於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膠鈔票。而港元中的硬幣則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
2009年3月13日,為提高內地和香港(以下簡稱“兩地”)跨境支付清算效率,密切兩地經濟金融聯繫,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公布了利用境內外幣支付系統建立兩地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安排的相關細則,對兩地支付互通安排的業務範圍、內地銀行通過兩地支付互通安排匯往香港銀行的支付路徑、兩地跨境退匯業務的報文格式和兩地跨境轉匯業務收費等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

紙幣

香港最初的紙幣是在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在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以前,很多銀行都有發行紙幣,但這些紙幣主要作商業上的交易。政府只接受部分銀行的紙幣為合法通貨。1935年以後,政府授權滙豐銀行有利銀行(其後被滙豐銀行併購)及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其後輾轉易名為渣打銀行)發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紙幣。而面額一元及以下的港元紙幣則由香港政府發行。香港政府在1975年發行五元硬幣後,五元紙幣停止發行。1990年代政府發行十元硬幣,銀行之後亦停止發行十元紙幣。後來,中國銀行亦成為香港其中一間發鈔銀行。2002年,政府再度由金融管理局發行十元紙幣。
政府在1995年前曾發行一分的紙幣,其目的為方便找贖及用作繳付公共服務賬單的仙額。這些紙幣在1995年10月1日之後不再被接受為合法貨幣。
10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20元及以上港幣紙幣由中國銀行、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發行。流通的鈔票面額為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

港元紙幣

香港特區政府發行
面額
正面
背面
材質
發行時間
10港幣
港元(HKD)
港元(HKD)
紙質
2002-2005年
10港幣
港元(HKD)
港元(HKD)
塑膠
2007-2014年

中國銀行

2003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凌霄閣
5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尖沙咀鐘樓及香港文化中心
1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
5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香港國際機場
10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10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淺水灣
5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東屏洲
1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獅子山
5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萬宜水庫
10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維多利亞灣
2018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香港早茶
5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生態保育蝴蝶
1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粵劇
5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八角形岩層
1000港幣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
港元(HKD)
金融中心

渣打銀行

2003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螭吻
港元(HKD)
香港,1850
50港幣
港元(HKD)
贔屓
港元(HKD)
香港,1890
100港幣
港元(HKD)
麒麟
港元(HKD)
香港,1930
500港幣
港元(HKD)
鳳凰
港元(HKD)
香港,1970
1000港幣
港元(HKD)
港元(HKD)
香港,2003
2010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螭吻
港元(HKD)
傳統算盤,計算機二進制
50港幣
港元(HKD)
贔屓
港元(HKD)
傳統鎖,保險庫
100港幣
港元(HKD)
麒麟
港元(HKD)
印章,積體電路
500港幣
港元(HKD)
鳳凰
港元(HKD)
古代看相,現代生物識別
1000港幣
港元(HKD)
港元(HKD)
古代銅錢,銀行卡晶片
2018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香港早茶
50港幣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生態保育蝴蝶
100港幣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粵劇
500港幣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八角形岩層
1000港幣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金融中心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2003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
港元(HKD)
凌霄閣以及電車
5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
港元(HKD)
寶蓮寺
1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
港元(HKD)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
5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
港元(HKD)
香港國際機場
10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
港元(HKD)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10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中秋節
5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元宵節
1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香港回歸紀念日
5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春節
10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端午節
2018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2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香港早茶
5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生態保育蝴蝶
1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粵劇
5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八角形岩層
1000港幣
港元(HKD)
上海滙豐銀行吉祥物施迪,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金融中心

紀念鈔

紀念鈔票
主題
正面
背面
發鈔行
發行時間
2008年北京奧運會
港元(HKD)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北京奧運會會徽
港元(HKD)
鳥巢
中國銀行
2008
中國銀行成立百年
港元(HKD)
北京中國銀行總部,長城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維多利亞灣
2012
中國銀行在港服務百年
港元(HKD)
香港中銀大廈,長城
港元(HKD)
維多利亞灣
2017
滙豐銀行成立150周年
港元(HKD)
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獅子施迪,香港維港
滙豐銀行
2015
渣打銀行150周年
港元(HKD)
渣打銀行香港總部大樓
港元(HKD)
香港維港以及市民
渣打銀行
2009

硬幣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市面流通硬幣上鑄有英皇頭像,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1993年起,政府逐漸收回舊硬幣,以背面上為香港市花洋紫荊的新硬幣代替。但英女皇頭硬幣仍為合法貨幣,與新硬幣同時流通。硬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流通硬幣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毫、2毫和1毫。在香港,“毫”是“角”的意思。

港幣硬幣

面值
正面
背面
壹毫
港元(HKD)
港元(HKD)
貳毫
港元(HKD)
港元(HKD)
伍毫
港元(HKD)
港元(HKD)
壹圓
港元(HKD)
港元(HKD)
貳圓
港元(HKD)
港元(HKD)
伍圓
港元(HKD)
港元(HKD)
拾圓
港元(HKD)
港元(HKD)
面值
($)
材質
形狀
一毫
(0.10)
黃銅合金
圓形
二毫
(0.20)
黃銅合金
波浪形邊緣
五毫
(0.50)
黃銅合金
圓形
一元
(1.00)
白鎳合金
圓形
二元
(2.00)
白鎳合金
波浪形邊緣
五元
(5.00)
白鎳合金
圓形,邊緣上刻有漢字「香港伍圓」
十元
(10.00)
外環白鎳合金,黃銅合金圓心
圓形

匯率制度

香港在發展為貿易與金融中心期間,實行過不同類型的聯繫匯率制度。 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當時的國際貨幣—銀元—為香港的法定貨幣,並於1866年開始發行香港本身的銀元。直至1935年,香港的貨幣制度都是銀本位制。後來發生全球白銀危機,政府遂宣布棄用銀本位制,並按16港元兌1英鎊的匯率將港元與英鎊掛漖。
根據1935年頒布的《貨幣條例》,銀行須向外匯基金交出手頭用作支持發行紙幣的所有白銀,以換取負債證明書,外匯基金則把收到的白銀投資於英鎊資產,這些負債證明書成為了發鈔銀行發行紙幣的法定支持。
實際上,這種安排就是貨幣發行局制度。發鈔銀行日後若增發紙幣,必須以英鎊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2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讓英鎊自由浮動。其後,港元曾一度與美元掛鈎,最初是5.65港元兌1美元,並於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不過,由1972年6月起,發鈔銀行可用港元購買負債證明書。
1974年11月,由於美元弱勢,港元遂改為自由浮動。
雖然浮動匯率制度實施後的最初兩年運作頗為順利,但其後的情況卻並不理想。當時的貨幣政策架構尚在發展初階,未足以取代以外國貨幣的價值來定位的貨幣架構,同時又沒有明確的貨幣政策目標,更遑論達致這些目標的工具。因此,香港經濟步入動盪期,幾乎所有環節均大幅波動。
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在1975年跌至0.3%,在1976年卻上升至16.2% 。
通脹由1975年的2.7%大幅攀升至1980年的15.5% 。 港元匯價由1981年的5.13港元兌1美元,貶值至1983年的9.60港元兌1美元。
投機狙擊的活動,以及對香港前途的信心危機加劇,令港元貶值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在1983年更到了非常嚴峻的關頭。1983年9月,港元匯率錄得新低,兩日間共貶值了13%,跌至9.60港元兌1美元的低位。
面對貨幣危機及有關多家銀行是否穩健的疑慮,香港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新政策,以穩定港元匯價,將港元按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鈎。這項安排成為了香港貨幣制度的基礎。

2010版港幣

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與在市面流通的鈔票一樣,共有5種面額,顏色也相同。20日率先公布的是1000港元及500港元面額新鈔的設計,這兩種面額新鈔將分別於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初開始市面流通。其餘100港元、50港元及20港元3種面額新鈔的設計將於2012年公布。 據介紹,新鈔具有多項先進的防偽特徵,而且統一了有關特徵在5種面額鈔票上的位置。其中5個比較重要的防偽特徵包括:動感變色圖案——斜看鈔票時,圖案由金色變綠色,並可見一條光紋上下滾動;變色開窗金屬線——金屬線由紫紅變綠色,細看可見“H”及“K”字由微縮字母組合而成;統一高透光水印——由紫荊花、面額數字及網點圖案組成;螢光透視圖案——背光可見完整的圖案,在紫外光下呈現兩種螢光顏色;螢光鈔票號碼——直排號碼在紫外光下呈現螢光紅色。 新鈔票首次加入點字及手感線,方便視障人士辨別鈔票面額。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過去6年,香港的偽鈔數字持續下降,每100萬張流通鈔票中,僅不到1張是偽鈔。
陳德霖表示,新鈔採用了最尖端的防偽設計和雕版印刷技術,大大加強了防偽功能和容易辨認的優點。同時,新鈔票還加強了無障礙特徵,方便視障人士辨別鈔票面額。
新鈔的發行已獲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批准,並由香港印鈔有限公司印製,而鈔票的設計則由每間發鈔銀行負責。

港元保衛戰

綜述

香港金融管理局連續四次出手捍衛掛鈎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令市場開始疑慮:這個自由的市場,會否重蹈1997年的覆轍,成為對沖基金爭相攻擊的標靶;有跡象顯示,這輪港元保衛戰或許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首次出手干預匯市

香港金管局以美元兌港幣7.75:1的匯價拋售港幣購入美元,干預規模約46.73億港元(約合6.03億美元),為2009年12月以來首次干預市場。隨後,情況急轉直下,金管局於23日中午和下午兩度買入美元、沽售港元,金額分別達到39.14億港元和27.12億港元。24日,隨著港元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上限,金管局再次入市。上述四個交易日內,金管局共出售144億港元用以維穩。
就在10月15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公開表示,新興市場應該減少外匯市場干預,允許貨幣升值。同時,伯南克還辯護稱,美聯儲政策並非造成資本湧入新興經濟體的原因,資本湧入新興市場的主因是開發中國家增速明顯快於已開發國家。巧合的是,伯南克講話結束後5天,香港罕見地啟動匯率干預。期間,港匯兩年遠期於22日創下了自3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前對沖基金經理BruceKrasting旋即撰文稱,伯南克15日強烈的暗示,將香港金管局推到了前台。一旦熱錢開始加碼押注港元升值,有著29年歷史的聯繫匯率制度將走向破產。很明顯,伯南克主要針對的是人民幣,但外匯市場挑選上了其相關貨幣——港元。

虎視眈眈的“鯊魚”

潛伏在資本市場的對沖基金們如同嗜血的鯊魚。
一旦聯繫匯率制鬆綁或被解除,那些押多港元的對沖基金將從中得利。而這當中,不乏比爾·阿克曼(BillAckman)這樣的國際炒家,他管理著大型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本(PershingSquareCapital).
據悉,阿克曼表示,他維持看漲港元的押注,只要香港允許港元升值,他將獲利。
彭博數據顯示,兩年期港元遠匯契約低於過去3年的平均水平,到2013年末,港元兌美元預計將報7.76,處於當前7.75~7.85波動區間內。阿克曼就公開呼籲買入港元認購期權,從而在港元升值或重新訂立聯繫匯率制後獲利。

大量熱錢湧入

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熱錢已大批湧入香港,押注相關資產升值。而隨著熱錢的大量湧入,香港資本市場反應迅速。彭博數據顯示,恒生綜合指數創下自2011年9月以來新高,連續上漲11天也創下了自2005年7月以來的最長連漲紀錄。而自美聯儲9月13日宣布QE3以來,恒生指數的355家成分股中有314隻出現上漲,其中恒生金融指數為四個行業指數中漲幅最大。
對於熱錢湧入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外的投資者認為,以歐洲為主的市場經濟狀況前景不好,相對而言,亞洲地區的資產應該是較好的標的。對於投資者來說,以內地為背景的中國香港市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熱錢湧入的頻率在不斷加大。此外,近期內地的經濟數據較好,市場對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抱有比較樂觀的態度,也是熱錢大量湧入香港的重要原因。短期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港股持續走高,熱錢流入使得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大幅增加,資金流向股市、樓市和匯市,必然推升這些市場的資產價格。”
對於未來香港金管局是否會繼續出手干預匯市,“這還要看近期國外市場的經濟情況能否有所改善,以及各國央行會採取什麼動作。如果歐洲這些經濟體的情況依然無法好轉,那么熱錢還有可能繼續流入新興經濟體。所以就情況來看,不排除香港金管局再次出手干預匯市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