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轟炸機(B-25米切爾型轟炸機)

B-25轟炸機

B-25米切爾型轟炸機一般指本詞條

B-25轟炸機(英文:B-25 Mitchell),是美國研製的”米切爾“型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戰場中最為優秀的中輕型轟炸機之一。該機以“米切爾”命名,以紀念一戰中美國指揮官威廉·米切爾(William Mitchell),B-25轟炸機也是美國空軍為數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飛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B-25轟炸機
  • 英文名稱:B-25 Mitchell
  • 研製時間:1938年3月
  • 服役時間:1941年
  • 定型時間:1940年8月19日
  • 國家:美國
  • 研製單位:北美航空公司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空襲東京,太平洋戰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衍生型號,B-25C/D,B-25G,B-25H,B-25J,PBJ-1,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1938年3月,美國空軍提出了對雙發中型轟炸機的最低要求:載彈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於200英里/小時。波音、麥道、貝爾以及北美航空公司出標,最後北美航空公司中標。
B-25轟炸機三視圖B-25轟炸機三視圖
B-25最初設計代號是NA-40-1,是北美航空公司自主研發的三人座,雙引擎轟炸機,選用的引擎是普懷R-1830氣冷引擎。1939年1月第一次試飛的時候,剛好美國陸軍航空隊展開中型轟炸機的競標,北美航空公司修改設計,改用萊特GR-2600氣冷引擎參加競標,編號也改為NA-40-2。
NA-40-2原型機試飛兩次之後就因為意外而損毀,不過展現出來的性能讓美國陸軍航空隊非常讚賞。第三架原型機NA-62參考先前NA-40-2的經驗加以修改,試飛之後編號改為XB-25。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要求下,美國陸軍航空隊迫不及待的在新設計尚未完成前就發出184架的訂單。修改的部分包括增加機身的寬度以提高載彈量,原先的肩翼改為中置機翼,修改座艙的外型,增加乘員的數目與自衛的火力。這架新飛機的正式編號為B-25。
第一架量產的B-25於1940年8月19日進行首次試飛,此時採用的引擎為R-2600-9,每具引擎出力1700匹馬力。第二批量產的是B-25A,公司編號也改為NA-62A,這時候來自歐洲戰場的經驗促使許多飛機增加保護乘員與重要部位的裝甲板和自封油箱,這也是B-25A的修改重點。1941年春天,B-25A正式運交部隊開始服役。它以“米切爾”命名,以紀念一戰中美國指揮官、早年的航空戰略家威廉.米切爾(William·Mitchell),B-25也是美國陸航為數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飛機。

技術特點

像其他二戰中的美國轟炸機一樣,B-25的發展也是遵循著更多武器、更多裝甲、安裝自封油箱這條路線來發展的,因此造成了飛機越來越重。發動機最終不堪重負,導致性能受到影響。機鼻火力不足,機炮艙設計不合理,就像發生在其他轟炸機身上的問題一樣,這些都考驗著B-25的設計師。B-25A配備了飛行員座艙裝甲和自封油箱。B-25B安裝了不實用的廣遭批評的Bendix腹部機槍艙。
B-25轟炸機B-25轟炸機
從1941年12月到1943年5月間,北美製造了1619架B-25C轟炸機,這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型號。“C”型的武備和性能與“B”型相仿。在武備方面,機鼻中單挺0.30英寸口徑機槍改成兩挺。0.50英寸機槍,一門在艙頂,一門位於機身右側。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機長
16.13米
翼展
20.6米
機高
4.88米
空重
8,836千克
發動機
兩台萊特R-2600-92“旋風”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
15,876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
438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
2,173千米
火炮彈藥
機身兩惻固定安裝四挺白朗寧0.5英寸機槍,機頭兩挺安裝在的活動底座上,背部、尾部和腰部炮塔各兩挺;炸彈艙中最大可攜帶1361千克(3000磅)炸彈。

服役事件

空襲東京

二戰中被套用於?>吉米·杜立特(Jimmy Doolittle)策劃的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任務名稱為空襲東京,原本計畫由24架B-25飛機編隊進行,但由於“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無法裝下那么多B-25,最後確定為由16架B-25完成任務。1942年4月1日,飛機及機組人員登上航空母艦。次日由加利福尼亞出發。但是4月18日在距離日本約1300公里海域處,被日本巡邏艇發現,航空母艦不能繼續前行,杜立特決定提前起飛。8時18分,杜立特第一個起飛並成功,跑道還剩下約30米沒用上。剩下15架B-25也在9時21分前陸續成功起飛。他們採取單機跟進的縱隊,於12時30分飛臨日本上空並投擲炸彈,之後飛向中國,但因提早起飛,有部分B-25燃料耗盡墜毀沒能到達中國的機場。

太平洋戰場

B-25轟炸機在太平洋中戰爭有許多出色表現,戰爭中期,B-25參與使用了類似魚雷攻擊的“跳躍”投彈技術。飛機在低高度將炸彈投放到水面上,而後炸彈在水面上跳躍著飛向敵艦,這提高了投彈的命中率,並且經常炸彈在敵艦吃水線以下爆炸,殺傷力增大。
B-25轟炸機B-25轟炸機
另外,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為適應戰事的需要,B-25進行著不斷的改裝。例如,1943年,在兩棲支援任務中,美軍發現飛機的掃射比投彈能夠更有效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對B-25的機炮進行了加強和改裝,改裝的最終結果竟然在B-25G型機頭上加裝了75mm的M4謝爾曼的主炮,這是二戰實戰中飛機上的最大口徑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顛俾斯麥海等的戰役中,這種75mm火炮對付運輸船和登入艇等移動迅速的小型船隻非常有效。實際上直至戰後AC130上的105mm榴彈炮的出現才超過了B-25G的記錄。但1944年時,M4火炮已找不到什麼合適的目標,北美就拆掉了可移動的機頭而改裝成二戰結束時的最終型號B-25J,主要用於完成其轟炸任務,但其各個方向上仍裝有18挺0.5英寸的機槍。從B-25改裝的情況就可以對其廣泛的用途窺見一斑。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空軍總計獲得約100架C/D型和131架G、H/J型(含中美混合聯隊),戰損約30架。其中,1943年6月起,開始獲得B-25C/D,主要配屬中美混合聯隊第1大隊第1~第4中隊,每隊各10架。最初得到裝備的是第2中隊,在印度完成訓練後於1943年使用B-25D先行投入常德會戰,當時塗裝還是美國陸航樣式,只是將美國機徽塗去換成中國空軍標誌。1944年初,第1大隊開始換裝B-25H,隨後於5—6月間獲得G型,秋季又換裝J型。按照分工,C/D和J型主要用於對地面目標轟炸,G/H主要用於東南沿海和南海巡邏攻擊日軍海上艦船。
抗日戰爭勝利前,中國空軍選派第2大隊前往美國受訓,擬再接收1個大隊的B-25,訓練期間抗日戰爭結束,該隊轉訓C-46運輸機,後改編為空運部隊。
抗日戰爭勝利後,所有B-25全數編入國民黨空軍第1、第2大隊,最多時達到64架,後接收50餘架美國軍方遺留的B-25,將數架由B-25D改的F-10偵察機交第12中隊使用;將2架B-25D改為國民黨空軍正、副司令官專機,歸空運第10大隊管理。
中國空軍租借法案方式獲得B-25,1943年起8月起開始加入中國戰場,接替日趨老化的SB-2,成為中國戰場的戰術打擊任務主力;換裝此型機的部隊為中美混合團第一大隊與中華民國空軍第二大隊,早期使用的機種為B-25C/D型,抗戰後期才陸續補充B-25J型。B-25因為具有足夠的載彈量與對地掃射火力,主要用來打擊日軍在中國戰場的交通線與補給線,包括在長江甚至是香港或海南島的日軍船隊;在重大會戰時會支援前線支援任務,如常德會戰期間B-25多次與戰鬥機部隊偕同攻擊日軍集結部隊施以壓力。偶爾也會實施戰略轟炸,如1943年11月25日中美空軍轟炸台灣新竹機場也有B-25參與。

解放戰爭

國民黨空軍的B-25轟炸機國民黨空軍的B-25轟炸機
1948年遼瀋戰役後,人民解放軍第一次繳獲2架該機,後加上起義歸來和各地繳獲,經維修可用者5架,均為J型。1949年5月4日,國民黨空軍B-24M轟炸機偷襲北平南苑機場,被毀2架,餘下3架編入同年3月在東北組成的“戰鬥飛行大隊”第1中隊和同年8月15日在北平組成的“戰鬥飛行大隊”。
1949年4月7日,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3中隊中尉飛行員梁惠福、漢口警備區少尉排長黃琪玲(國民黨起義將領92軍軍長黃翔之子)和國小教員王亞蒙(女),乘著黎明前警戒鬆懈混入機場,駕駛1架美制B-25轟炸機從漢口機場強行起飛,降落在鄭州機場。
1951年3月27日,國民黨空軍第10大隊專機組少校飛行員戴自謹、機械師史殿文,在台北上空劫持1架B-25轟炸機,安全降落在上海江灣機場。
1954年2月19日,國民黨空軍第1大隊上尉參謀黃鐵駿、射擊軍械士劉銘三駕駛1架B-25轟炸機從台灣新竹機場起飛,因燃料耗盡在浙江三門迫降。

衍生型號

B-25C/D

B-25C與B-25D是以生產的工廠所在地區分的。從1941年12月到1943年5月間,北美航空公司製造了1619架B-25C轟炸機,這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型號。“C”型的武備和性能與“B”型相仿。改進了化油器,機艙加熱器,更大的可拋棄油箱(515加侖),翼下炸彈掛架。在武器裝備方面,機鼻單挺0.30英寸口徑機槍改成兩挺0.50英寸機槍,一門在艙頂,一門位於機身右側。
B-25D實際上同”C”型相同,由政府擁有的位於堪薩斯的工廠製造,共製造了2290架(有資料顯示這些飛機是在達拉斯。JoeBaugher先生的書中說到是堪薩斯製造的,這點比較可信。)。
B-25轟炸機三視圖B-25轟炸機三視圖

B-25G

B-25G型擁有一門75毫米口徑的機炮,是有史以來飛機中使用的口徑最大的火炮。在加利福尼亞秘密試驗之後,工程師最終將這個想法付諸實現,但是B-25G並不是非常成功。飛機可以攜帶21發炮彈,讓這門大炮對準目標可是件困難的事,並且還需要一段很長的“進入攻擊航線”。並且當飛機進入攻擊航線後,很容易遭到攻擊並且只能進行4輪攻擊。

B-25H

B-25H是一種更加成功的裝備75毫米機炮的B-25G,B-25H型擁有14挺機槍和一門更輕的75毫米機炮。為了裝這些武器,副駕駛的座位被拆除了。到1944年底,當“B-25H”型出現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0.50英寸機槍摧毀不了的目標了,因此機炮經常被拆除。北美共生產了1000架B-25H。

B-25J

共生產了4318架B-25J(所有飛機都是1943年12月到1945年8月間,在堪薩斯生產),是B-25系列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型號。不裝機炮,但是擁有18挺機槍(大部分“J”型),使之成為一種令人畏懼的攻擊機。1944年中,位於地中海和太平洋的轟炸大隊首先得到了B-25J。

PBJ-1

經過內部複雜的協調後,美國海軍(還有海軍陸戰隊)得到一些B-24解放者和B-25米切爾型轟炸機用來巡邏和反潛工作。有706架B-25在海軍服役;幾乎所有的PBJ-1都在海軍轟炸大隊。從1944年3月開始,其中7個大隊在南太平洋作戰。

總體評價

B-25轟炸機機第一次在俾斯麥海戰中出現,給日本運兵船上的士兵造成很大的殺傷。B-25轟炸機主要由美國空軍配備,美國海軍也配備相當數量的B-25轟炸機,以對付太平洋上的日本。通過租借法案,英國皇家空軍、蘇聯空軍、澳大利亞、荷蘭等地也有為數不少的美國B-25轟炸機。B-25轟炸機綜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廣泛。由於它在二戰爭中參加了空襲東京的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成為全世界的明星戰鬥機。
B-25轟炸機B-25轟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