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戰初期的 1940 年,納粹德國的滑翔機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für Segelflug,以下簡稱 DFS)為了研製超音速飛機,曾經提出了代號為 DFS 346 的火箭動力超音速試驗機設計方案。但直到二戰結束第三帝國覆滅時,作為德國初期超音速飛行試驗的 DFS 228 火箭動力高空偵察機還尚未最終定型,DFS 346 火箭動力超音速試驗機方案更是才剛剛起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FS-346火箭動力超音速試驗機
- 外文名:(Deut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für Segelflug
- 生產時間:1940年
- 生產單位:德國
簡介,試飛記錄,
簡介
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繳獲了許多德國的試驗飛行器,最令他們感興趣之一的便是在西爾貝工廠發現的正在建造之中的 DFS 346 原型機。按照德國 DFS 最初的設計目標,DFS 346 是一種被重型轟炸機搭載、在高空點火起飛的火箭動力偵察機。它使用 2 台沃爾特(Walter)HWK-109 型液態燃料火箭發動機,先依靠其動力在高空達到超音速飛行,隨即關閉發動機滑翔至敵占區上空進行拍照偵察,完成後再度點燃發動機返航,在燃料消耗殆盡便轉入滑翔,最終降落到己方基地。相比於原先的 DFS 228,DFS 346 擁有大傾角後掠翼和阻力更小的流線型,這些都給蘇聯進一步開發超音速飛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試飛記錄
1946 年 10 月 22 日,被蘇聯虜獲的部分原 DFS 德國設計師被送到了蘇聯境內的 Podberez'ye,開始繼續原先 DFS 346 的研製工作,但其名稱已經被改為了“Samolyot 346”。由德國設計師完成的 Samolyot 346 模型被送到了蘇聯中央空氣動力學研究所(簡稱 TsAGI)進行風洞測試。與此同時,1 架二戰中美國援助的北美 B-25“米切爾”式轟炸機的機頭被改裝了 DFS 346 方案獨特的爆炸脫離式逃生裝置,以測試其可靠性。
1947 年(具體日期不祥),首架 Samolyot 346 原型機完工,代號為“346-P”。蘇聯在 Tyoplyi Stan 試飛機場對其進行了無動力滑翔試飛。346-P 原型機被掛載於 1 架誤降在蘇聯西伯利亞並被扣留的美國 B-29“超級空中堡壘”式重型轟炸機(原美軍編號為“42-6256”)右側機翼下。由於蘇聯試飛員對於 346-P 原型機採用的俯臥式駕駛姿態難以適應,對其進行試飛的是原德國西爾貝航空公司的首席試飛員 Wolfgang Ziese。在他操控下,346-P 成功地完成了首次無動力滑翔試飛。
這次試飛的成功促使蘇聯又先後研製了 3 架 Samolyot 346 原型機,並一一進行了試飛。1948 年(具體日期不祥),代號 346-1 的高速滑翔機型號(又稱 346A 型)成功地由蘇聯仿製 B-29 的圖-4 重型轟炸機搭載進行了滑翔試飛,試飛員仍為 Wolfgang Ziese。1949 年 9 月 30 日,代號 346-2(又稱 346D 型)的原型機安裝了火箭發動機後,在 Wolfgang Ziese 駕駛下,由 B-29 進行了空中投放的無動力滑翔試飛。由於沒有攜帶任何燃料,整機重量仍輕於設計起飛重量。這次試飛著陸時,由於 346-2 的收放式著陸滑撬沒能放出,導致機身受損和 Wolfgang Ziese 本人受傷。1950 年 10 月,346-2 原型機被修復,由蘇聯試飛員 P.I.Kasmin 駕駛其依靠火箭發動機進行了常規跑道起飛,但留空時間較短。
1951 年 8 月 13 日,傷愈的 Wolfgang Ziese 駕駛 Samolyot 346 的最後一架原型機(代號 346-3)成功地進行了最終階段的試飛,即在高空中由搭載機空投,並依靠火箭發動機達到超音速的飛行。其後,346-3 原型機又於 9 月 2 日再度成功地進行了超音速試飛。但在 9 月 14 日的第三次試飛時,346-3 原型機突然失控,Wolfgang Ziese 成功地運用機頭的爆炸脫離式逃生裝置逃生。蘇聯就此徹底放棄了 Samolyot 346 方案,幾架原型機都被轉贈給了莫斯科航空學院。至此,最初誕生於第三帝國的 DFS 346 火箭動力超音速試驗機的發展也就此被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