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紀年
歷史紀年
梁軍突襲晉陽
後梁貞明二年(916)初,晉王李存勖與梁將戰於河北之際,梁末帝用
王檀之策,發河中、陝、同各鎮兵馬三萬人出
陰地關(今山西霍縣北),突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城下,晝夜急攻。河東對此毫無防備,且大軍正在河北鏖戰,城中只有徵集諸司工匠及市民堅守,數度瀕臨破城險境。河東監軍張承業大懼。其時退居太原的代北故將
安金全主動請纓,率子弟及退休老將數百人出城襲擊敵師。適晉
潞州(今山西
長治)所遣援兵亦至,共擊梁軍,傷其十之二、三,梁軍大掠而還。
吳越繞道入貢於梁
梁
貞明二年(916)七月,梁嘉
吳越王錢鏐貢獻之勤,特加謬諸道兵馬元帥。吳越與梁之間隔有淮南楊氏(政權楊氏不附梁,且系吳越敵國),錢鏐召人使梁,人皆視如畏途。梁
貞明二年(916)五月,錢鏐以
浙西安撫判官皮光亞(日休子)為使,假道閩之建州(今福建建甌)、
汀州(今福建長汀),跨虔州(今江西贛州),然後假道楚之郴州,經
潭州(今湖南長沙)、
岳州(今湖南嶽陽),仍假道
荊南入貢於梁。至
貞明四年虔州為吳攻取,吳越遂改由水路出海,經登州(今山東蓬萊)、
萊州(今山東
掖縣)登入始達大梁(今河南開封)。
蜀取岐寶雞、隴州
前蜀
通正元年(916)、
後梁貞明二年八月,蜀以王宗綰等帥十萬兵自
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攻岐元寶雞,以王宗播等領兵十二萬出秦州(今甘肅秦安北)取岐之隴州(今陝西隴縣)。十月,王宗綰等出大散關,破岐兵,取寶雞;王宗播等出故關,攻隴州,岐保勝
節度使李繼岌(桑宏志)棄州降蜀。兩軍會同攻鳳翔,會天大雪,蜀撤軍。
晉盡取梁河北地
晉自後梁
貞明二年(916)二月大敗梁軍後,乘勝連下樑之衛州(今河南
汲縣),取惠州(即磁州,今河北磁縣),又拔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六月,晉攻
邢州(今河北邢台),梁保義
節度使閆寶據城以守。八月,梁昭德
節度使棄
相州(今河南
安陽)而逃,閆寶聞相州已破,亦舉
邢州而降。九月,梁
滄州(今河北
滄縣東南)守將亦降。時梁貝州(今河北南宮東南)刺史張德源已據州抗晉逾一年,至此亦有降意,但為部下將士所殺,仍嬰城拒守,直至城中糧盡以人為食,方請求攜械出降,約事定再釋甲兵。晉俟其降後,圍而殺之,三千人盡死。至此,梁河北州縣盡入晉圖版,唯
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尚為梁守。
契丹寇晉
閩浙、晉楚通好
後梁
貞明二年(916)十二月,
吳越王錢鏐為子錢傳瓘迎娶閩王審知次女,自是,閩與吳越通好。楚王馬殷聞晉王平河北,遣使通好,晉王亦遣使報之。
前蜀改元天漢
前蜀
通正元年(916)、
後梁貞明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蜀大赦,改次年為
天漢元年,國號“大漢”。
閩鑄鉛錢
契丹稱帝建元
遼
神冊元年(916)十二月,
契丹王
耶律阿保機自稱皇帝,國號契丹,建元
神冊,國人稱他為
天皇帝(為遼太祖)。
契丹原為胡服騎射之族,部落眾多,各部為疆域、獵物等爭奪不斷。阿保機以良策治軍,所在部落日見昌盛,終於統並
契丹八部,遏止了紛爭。塞外物資匱乏,
契丹族便開始了南下的侵擾。而此時的中原之地也是群雄逐鹿,於是中原河北的地方勢力亦時常勾引
契丹以為外援,契丹則從中取得實惠或好處。在互相的利用與被利用中,
契丹族加強了與中原的接觸,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給阿保機以巨大的震撼。阿保機是個善於學習的人。於是仿效漢制,以妻述律氏為後,備置百官,又在城南別建漢城,以充漢人。阿保機自此之後野心更盛,“頗有窺中國之志”。
契丹以韓延徽為相
先是
韓延徽為
劉守光參軍,為守光求援於
契丹,阿保機怒其不拜,使牧馬於野。
述律後以為延徽能守節不屈,乃今之賢者,宜禮而用之。契丹遂以為謀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能威服諸國,延徽之力居多。久之,延徽逃奔晉陽,欲事晉王,晉王掌書記王緘病之,延徽懼禍,東歸
幽州省母后,復歸契丹。阿保機稱帝,即以延徽為相,累遷至中書令。因感晉王知己,勸契丹勿深入為寇,故終後唐莊宗之世,二國無大戰,延徽亦有力焉。
大事
(1)春季,正月,
後梁朝宣武
節度使、守中書令、廣德靖王朱全昱去世。
(2)帝聞前
河南府參軍
李愚學行,召為左拾遺,充崇政院直學士。衡王友諒貴重,
李振等見,皆拜之,愚獨長揖,帝聞而讓之,曰:“衡王於朕,兄也,朕猶拜之,卿長揖,可乎?”對曰:“陛下以家人禮見衡王,拜之宜也。振等陛下家臣;臣於王無素,不敢妄有所屈。”久之,竟以抗直罷為鄧州觀察判官。
(2)
後梁帝聽說原來的
河南府參軍
李愚學問與操行都很好,於是召他來擔任左拾遺官,並充當崇政院直學士。衡王
朱友諒位尊身貴,
李振等人見都要向他跪拜,
李愚見了只行拱手禮,
後梁帝聽說以後責備他,說:“衡王朱友諒是我的兄長,我見了他都要跪拜,而你卻行拱手禮,這樣可以嗎?”李愚回答說:“陛下是以本家人的禮來見衡王的,向他跪拜是應該的。
李振等是陛下的家臣。我和衡王素無來往,不也妄有所屈。”李愚見了衡王一直是這樣,
後梁帝竟以他固執抗命而罷他為鄧州觀察判官。
(4)二月,辛丑夜,吳宿衛將馬謙、
李球劫
吳王登樓,發庫兵討
徐知訓;知訓將出走,
嚴可求曰:“軍城有變,公先棄眾自去,眾將何依!”知訓乃止。眾猶疑懼,可求闔戶而寢,鼾息聞於外,府中稍安。壬寅,謙等陳於天興門外,諸道副都統朱瑾自潤州至,視之,曰:“不足畏也。”返顧外眾,舉手大呼,亂兵皆潰,擒謙、球,斬之。
(4)二月,辛丑(十六日)夜,
吳國的宿衛將馬謙、
李球劫持著
吳王楊隆演登上城樓,並派守庫士兵去討伐
徐知訓。
徐知訓將要逃出城外,
嚴可求勸他說:“軍城有變,你首先丟棄了眾將士而自己逃跑,眾將士又將依靠誰呢?”徐知訓因此才沒有出走。此時眾將士仍然猶豫害怕,但
嚴可求卻關起門來去睡覺,在門外邊都可以聽見他的鼾聲,這樣府中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壬寅(十七日),馬謙等在
天興門外擺開陣勢,此時諸道副都統朱瑾從潤州來到,看了看馬謙擺出的陣勢,說:“不必害怕。”回過頭來對著外面的人眾舉手高呼,亂兵紛紛潰散。於是抓獲了馬謙和
李球,將他們斬殺。
(5)帝屢趣劉戰,閉壁不出。
晉王乃留副總管
李存審守營,自勞軍於貝州,聲言歸
晉陽。聞之,奏請襲
魏州,帝報曰:“今掃境內以屬將軍,社稷存亡,系茲一舉,將軍勉之!”令
澶州刺史楊延直引兵萬人會於魏州,延直夜半到城南,城中選壯士五百潛出擊之,延直不為備,潰亂而走,詰且自
莘縣悉眾至城東,延直餘眾合,
李存審引營中後踵其後,
李嗣源以城中兵出戰,
晉王亦自
貝州至,與嗣源當其前。見之,驚曰:“晉王邪!”引兵稍卻,晉王躡之,至故元城西,與
李存審遇。晉王為方陳於西北,存審為方陳於東南,為圓陳於其中間,四面受敵;合戰良久,
梁兵大敗,引數十騎突圍。梁步卒凡十萬,晉兵環而擊之,敗卒登木,木為之折,追至河上,殺溺殆盡。收散卒自
黎陽渡河,保滑州。
(5)
後梁帝曾多次催促劉作戰,但劉卻閉門不出。於是
晉王留副總管
李存審堅守軍營,他親自去貝州慰勞包圍
張源德的軍隊,並揚言回歸晉陽。劉聽到之後,上奏請求襲擊魏州,
後梁帝告訴他說:“現在全國都交給你,社稷存亡,在此一舉,希望你努力去作戰。”於是劉命令
澶州刺史楊延直率領一萬人開赴魏州,楊延直半夜時到達魏州城南,城中晉軍選拔了五百壯士偷偷出城襲擊楊延直的軍隊,楊延直沒有防備,潰散逃跑。第二早晨,劉的全部軍隊從
莘縣來到魏州城東,和楊延直剩下的軍隊會合。
李存審率領營中的軍隊緊跟在他們的後面,
李嗣源率領城中的部隊出城迎戰
後梁軍。這時晉王也從
貝州到達,與
李嗣源的軍隊正好在劉軍隊的前面。劉看到,驚訝地說:“是
晉王啊!”於是劉引兵稍作退卻,晉王率軍緊隨其後,一直到了舊元城的西面,與
李存審的部隊相遇。
晉王的軍隊在西北面擺出方陣,
李存審在東南面擺出方陣,劉的軍隊則在他們的中間擺開圓陣,劉軍隊四面受敵,雙方交戰很久,
後梁軍大敗,劉率數十騎兵衝出了包圍逃跑。
後梁軍有七萬多步卒,被晉軍包圍住攻打,後梁軍敗兵爬上了樹,以致樹被壓斷。晉軍一直追到黃河邊上,
後梁軍幾乎全部被殺死或淹死。劉收集起被擊散的軍隊從
黎陽渡過黃河,退守滑州。
匡國節度使王檀密疏請發關西兵襲晉陽,帝從之,發河中、陝、同華諸鎮兵合三萬,出
陰地關,奄至
晉陽城下,晝夜急攻;城中無備,發諸司丁匠及驅市人乘城拒守,城幾陷者數四,
張承業大懼。代北故將
安金全退居太原,往見承業曰:“晉陽根本之地,若失之,則大事去矣。仆雖老病,憂兼家國,請以庫甲見授,為公擊之。”承業即與之。金全帥其子弟及退將之家得數百人,夜出北門,擊
梁兵於羊馬城內;梁兵大驚,引卻。昭義
節度使李嗣昭聞晉陽有寇,遣
牙將石君立將五百騎救之;君立朝發上黨,夕至晉陽。
梁兵扼汾河橋,君立擊破之,徑至城下大呼曰:“昭義侍中大軍至矣。”遂入城。夜,與安金全等分出諸門擊
梁兵,梁兵死傷二三。詰朝,
王檀引兵大掠而還。晉王性矜伐,以策非己出,故金全等賞皆不行。
匡國節度使王檀秘密上疏建議派關西軍隊襲擊晉陽,
後梁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派河中、陝、同華諸鎮軍隊總計三萬餘人,開出
陰地關,很快到達
晉陽城下,晝夜急攻。由於城中沒有準備,於是徵發各司的工匠以及市民們登城拒守,城牆有好幾處幾乎被踩陷。監軍
張承業感到非常害怕。這時原來代北的將領
安金全退居在太原,前去拜見
張承業,並對他說:“太原是晉王的根本之地,如果失守,國家大事就全部完了。我雖看老有病,但仍為國擔憂,請求把庫存兵甲交給我,我為你去攻打
後梁軍。”
張承業將庫存兵甲交給了
安金全。
安金全率領著他的子弟以及退下來將領的家人共有幾百人,乘夜間出晉陽北門,在羊馬城內向
後梁軍發起了進攻。
後梁軍將士感到非常驚恐,引兵退卻。晉昭義
節度使李嗣昭聽說晉陽被敵人侵襲,派
牙將石君立率領五百騎兵前往援救。石君立早上從
上黨出發,晚上就趕到了晉陽。
後梁軍扼守汾河橋,石君立擊敗了他們,直奔
晉陽城下,他高聲大呼說:“昭義侍中大軍已經到來。”於是率軍開進
晉陽城。當天夜晚,石君立與安金全等率兵分別從
晉陽城各門出擊
後梁軍,後梁軍被打死打傷的有十分之二三。次日晨,
王檀領兵在晉陽城外大肆搶劫一番後撤回。晉王的性情喜歡居功自誇,因為這次晉陽解圍的謀略不是他想出來的,所以對安金全等也就都沒有獎賞。
當後梁兵重重包圍在
晉陽城下時,大同
節度使賀德倫軍隊的士兵有很多人逃奔後梁軍,
張承業害怕賀德倫策劃兵變,就將他抓了起來,並斬殺了他。
後梁帝聽說劉戰敗,又聽說王檀也沒有成功,嘆息地說:“我的事業就要完了。”
(6)三月,乙卯朔,晉王攻衛州,壬戌,刺史米昭降之。又攻惠州,刺史靳紹走,擒斬之,復以惠州為磁州。晉王還
魏州。
(6)三月,乙卯朔(初一),晉王進攻衛州,壬戌(初八),衛州刺史米昭投降了晉王。晉王又攻惠州,惠州刺史靳紹逃走,晉王抓住他斬了,把惠州改為磁州。晉王回到
魏州。
(7)上屢召劉不至,己巳,即以為宣義
節度使,使將後屯
黎陽。
(7)
後梁帝曾多次要召見劉,劉始終沒有到,己巳(十五日),後梁帝任命劉為宣義
節度使,並讓他率兵駐紮在
黎陽。
(8)夏,四月,晉人拔州,以
魏州都巡檢使
袁建豐為州刺史。
(8)夏季,四月,晉人攻下州,並任命
魏州都巡檢使
袁建豐為州刺史。
(9)劉即敗,河南大恐,復不應召,由是將卒皆搖心。帝遣捉生都指揮使李霸帥所部千人戍
楊劉,癸卯,出宋門,其夕,復自水門入,大噪,縱火剽掠,攻建國門,帝登樓拒戰。龍驤四軍都指揮使杜晏球以五百騎屯球場,賊以油沃幕,長木揭之,欲焚樓,勢甚危;晏球於門隙窺之,見賊無甲冑,乃出騎擊之,決力死戰,俄而賊潰走,帝見騎兵擊賊,呼曰:“非吾龍驤之士乎,誰為亂首?”晏球曰:“亂者惟李霸一都,餘軍不動。陛下但帥
控鶴守宮城,
遲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討亂者,闔營皆族之,以功除
單州刺史。
(9)劉被打敗後,河南地區的人們都十分害怕,劉又多次沒有接受
後梁帝的召見,因此將帥部卒都有些動搖。
後梁帝派遣捉生都指揮使李霸率領他的所屬部隊一千多人駐紮在
楊劉,癸卯(十九日),他率領部隊開出宋門,當天晚上,又率部隊從水門入城,大聲喧鬧,放火剽掠,反叛了後梁帝,攻打梁宮的建國門,後梁帝登上建國門樓抵抗。龍驤四軍都指揮使杜晏球率領五百騎兵駐紮在球場,李霸的叛軍把帳篷上澆上油,用長竿子架起來,準備點燃後燒毀城樓,形勢十分危急。杜晏球從門縫裡看到李霸的軍隊沒有穿戴鎧甲、頭盔,於是率領騎兵向李霸發起進攻,士卒們奮力作戰,一會兒李霸的叛軍就被打敗逃走了。
後梁帝看到有騎兵去抗擊反叛的軍隊,便高聲地說:“這不是我的龍驤將士嗎!誰是叛軍的首領?”杜晏球回答說:“叛亂者只有李霸一部,其他的軍隊都沒有動。陛下只管率領
控鶴禁軍守住宮城,等到天明,我一定能夠擊敗叛軍。”接著,杜晏球就率軍討伐李霸的反叛軍隊,並將叛軍全營將士以及他們的家屬全部誅滅。杜晏球也因此功而被提拔為
單州刺史。
(10)五月,
吳越王遣浙西安撫判官皮光業自建、汀、虔、郴、潭、岳、荊南道入貢。光業,日休之子也。
(11)六月,晉人攻
邢州,保義
節度使閻寶拒守;帝遣捉生都指揮使
張溫將兵五百救之,溫以其眾降晉。
(11)六月,晉王對
邢州發起進攻,保義
節度使閻寶在
邢州抗拒堅守。
後梁帝派捉生都指揮使
張溫率領五百士卒前往救援,張溫卻率領軍隊投降了晉王。
(12)秋季,七月,甲寅朔(初一),晉王到達
魏州。
(13)上嘉
吳越王貢獻之勤,壬戌,加諸道兵馬元帥。朝議多言之入貢,利於市易,不宜過以名器假之;翰林學士竇夢征執麻以泣,坐貶蓬萊尉。夢征,棣州人也。
(13)後梁帝嘉許
吳越王錢貢獻勤快。壬戌(初九),加封錢為諸道兵馬元帥。朝廷里很多人認為錢入貢,是貪圖市場貿易,不應當過份地用名爵來封。翰林學士竇夢征拿著喪服麻布哭泣,
後梁帝認為他犯了罪,貶他為蓬萊尉。竇夢征是
棣州人。
(14)甲子,吳潤州
牙將周郊作亂,入府,殺大將秦帥權等,大將陳等討斬之。
(14)甲子(十一日),吳國牙將周郊發動叛亂,進入府署,殺了大將秦師權等人,大將陳等出兵討伐周郊,並把他斬殺。
(16)丙午,蜀主以王宗綰為東北面都招討,集
王宗翰、嘉王宗壽為第一、第二招討,將兵十萬出
鳳州;以王宗播為西北面都招討,武信軍
節度使劉和俊、天雄
節度使王宗儔、
匡國軍使唐文裔為第一、第二、第三招討,將兵十二萬出秦州,以伐岐。
(16)丙午(二十四日),
前蜀主任命王宗綰為東北面都招討,集王王宗翰、嘉王王宗壽為第一、第二招討,率領十萬大軍從
鳳州出發。任命王宗播為西北面招討,武信軍
節度使劉知俊、天雄
節度使王宗儔、
匡國軍使唐文裔為第一、第二、第三招討,率領十二萬大軍從
秦州出發,前往討伐
岐王。
(18)
契丹王阿保機帥諸部兵三十萬,號百萬,自麟、勝攻晉蔚州,陷之,虜振武
節度使李嗣本。遣使以木書求貨於大同
防禦使李存璋,存璋斬其使;
契丹進攻
雲州;存璋悉力拒之。
(18)
契丹王阿保機率領三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大軍,從麟州、勝州出發向晉王的
蔚州發動進攻,並攻下了蔚州,俘虜了振武
節度使李嗣本。阿保機又派出使者向大同
防禦使李存璋送去了木刻的書信向他索求貨財,李存璋斬殺了使者。
契丹又向雲州發起了進攻,
李存璋傾全力抗拒。
(19)九月,晉王還晉陽。王性仁孝,故雖經營河北,而數還晉陽省曹夫人,歲再三焉。
(19)九月,晉王回到晉陽。晉王的性情仁厚孝敬,所以他雖然經營著河北,但還經常回到晉陽去看望曹夫人,每年有兩三次。
(21)晉王自將兵救
雲州,行至代州,
契丹聞之,引去,王亦還。以李存璋為大同節度使。
(21)晉王親自率兵去援救
雲州,走到代州時,
契丹人聽說晉王來救,就領兵離去,晉王也就還師。之後晉王又任命
李存璋為大同節度使。
(22)晉人圍貝州逾年,
張源德聞河北諸州皆為晉有,欲降;謀於其眾,眾以窮而後降,恐不免死,不從;共殺源德,嬰城固守。城中食盡,啖人為糧,乃謂晉將曰:“出降懼死,請擐甲執兵而降,事定而釋之。”晉將許之,其眾三千出降,既釋甲,圍而殺之,盡殪。晉王以
毛璋為貝州刺史。於是河北皆入於晉,惟
黎陽為梁守。
(22)晉人包圍貝州已一年有餘,
張源德聽說河北諸州都已經歸
晉王所有,所以打算投降
晉國。於是他就和大家商量,大家認為打算投降
晉國。於是他就和大家商量,大家認為彈盡糧絕的時候投降,恐怕仍不能免於一死,所以沒有隻從
張源德的意見。大家一起殺死了
張源德,全城士卒繞城堅守。後來城中的糧食吃完了,以至食人為糧。這時才對
晉國將領說:“我們出去投降,又害怕被你們殺死,請求讓我們穿著甲冑,拿著兵器出去投降,等到事情安定然後就把我們放了。”
晉國將領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貝州士卒三千餘人出城投降了晉軍,他們把兵甲放下以後,晉軍包圍了他們,並全部殺死。然後晉王任命
毛璋為貝州刺史。從此以後河北地區都歸
晉國所有,只有
黎陽還被後梁占據著。
(24)吳光州將
王言殺刺史載肇,
吳王遣楚州團練使
李厚討之。廬州觀察使張崇不俟命,引兵趣光州,言棄城走。以李厚權知光州。崇,慎縣人也。
(24)吳國光州將領
王言殺死了光州刺史載肇,
吳王派遣楚州團練使
李厚前往討伐王言。廬州觀察使張崇沒等接到命令就率兵趕往光州,
王言棄城逃跑。吳王讓
李厚暫時管理光州。張崇是
慎縣人。
(25)庚申(初八日),
前蜀的新營落成,它的位置在
舊宮的北面。
(26)天平節度使兼
中書令琅邪忠毅王王檀,多募群盜,置帳下為親兵,己卯,盜乘檀無備,突入府殺檀。節度副使裴彥帥府兵討誅之,軍府由是獲安。
(26)天平
節度使兼中書令琅邪忠毅王
王檀招募了很多資賊,安置在他的帳下充當親兵,己卯(二十七日),盜賊乘王檀沒有防備,突然進入王檀軍府將王檀殺死。天平節度副使裴彥率領軍府的部隊討伐盜賊,並把他們都誅殺了,因此,軍府才獲得了安定。
(27)冬,十月,甲申,蜀王宗綰等出大散關,大破岐兵,俘斬萬計,遂取寶雞。己丑,王宗播等出故關,至
隴州。丙寅,保勝
節度使兼侍中
李繼岌畏
岐王猜忌,帥其眾二萬,棄
隴州奔於蜀軍。蜀兵進攻隴州,以繼岌為西北面行營第四招討。
劉知俊會王宗綰等圍
鳳翔,岐兵不出。會大雪,蜀主召軍還。復
李繼岌姓名曰桑弘志。弘志,黎陽人也。
(27)冬季,十月,甲申(初二),前蜀王宗綰等率領軍隊開出
大散關,大敗岐兵,俘虜和斬殺了一萬餘人,奪取了寶雞。己丑(初七),王宗播等率兵開出舊關,到達隴州。丙寅(疑誤),
岐國保勝節度使兼侍中
李繼岌害怕
岐王對他有所猜忌,於是率領二萬多士卒放棄隴州,投奔
前蜀軍。
前蜀兵對隴州發起進攻,並任命
李繼岌為西北面行營第四招討。前蜀將
劉知俊會合王宗綰等圍攻
鳳翔,岐兵不敢出城作戰。這時正遇上下大雪,於是
前蜀主下詔撤回軍隊。
前蜀主恢復了
李繼岌的姓名,叫桑弘志。桑弘志是黎陽人。
(29)己亥,蜀大赦。
(30)晉王遣使如吳,會兵以擊梁。十一月,吳以行軍副使
徐知訓為淮北行營都
招討使,及朱瑾等將兵趣宋、亳與晉相應。既渡淮,移檄州縣,進圍穎州。
(30)晉王派遣使者出使
吳國,商量兩國共同攻打
後梁。十一月,
吳國任命行軍副使
徐知訓為淮北行營都
招討使,以及朱瑾等率兵開赴宋、亳和晉軍配合。過了
淮河以後,將討伐
後梁的檄文張貼到各州縣,進兵包圍了潁州。
(31)十二月,戊申,蜀大赦,改次年元曰天漢,國號大漢。
(31)十二月,戊申(二十七日),前蜀實行大赦,改明年的年號為天漢,國號為大漢。
(32)楚王殷聞晉王平河北,遣使通好;晉王亦遣使報之。
(32)楚王
馬殷聽說晉王攻下河北一帶,便派出使者要求互通友好,晉王也派使者回報楚王。
(33)是歲,
慶州叛附於岐,岐將李繼陟據之。詔以左龍虎統軍賀為西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將兵討之,破岐兵,下寧、衍二州。
(33)這一年,
慶州又背叛後梁歸屬於岐,岐將李繼陟率兵占據了這個地方。
後梁帝下詔任命左龍虎統軍賀為西面行營馬步都指揮使,讓他率兵討伐
慶州,打敗岐兵,並攻下寧、衍二州。
(34)河東監軍
張承業既貴用事,其侄等五人自
同州往依之,晉王以承業故,皆擢用之,承業治家甚嚴,有侄為盜,殺販牛者,承業立斬之;王亟使救之,已不及。王以為麟州刺史,承業謂曰:“汝本車度一民,與劉開道為賊,慣為不法;今若不悛,死無日矣!”由此所至不敢貪暴。
(34)河東監軍
張承業既顯貴又當權,他的侄兒張等五人從同州來這裡投靠他,晉王因為張承業的緣故,都予以提拔任用。
張承業治家非常嚴格,他有個侄兒成為強盜,殺死販牛人,張承業立刻將他處死,晉王派人去解救,但已經來不及了。晉王任命張為麟州刺史,張承業對
張說:“你本來是車度的一個普通百姓,曾與劉開道一起為賊,一貫不守法,現在如果你還不改悔,不知哪天你就會被殺死。”從此以後,張無論到了哪,都不敢貪暴。
(35)吳越牙內先鋒都指揮使錢傳逆婦於閩,自是閩與吳越通好。
(35)吳越牙內先鋒都指揮使錢傳在
閩國娶了妻,從此以後閩與吳越互通友好往來。
(37)初,燕人苦
劉守光殘虐,軍士多歸地
契丹,及守光被圍於
幽州,其北邊士民多為
契丹所掠;
契丹日益強大。
契丹王阿保機自稱皇帝,國人謂之天皇王,以妻述律氏為皇后,置百官;至是,
改元神冊。
(37)起初,燕人苦於
劉守光對他們的殘酷虐待,軍士中有很多人歸屬
契丹,劉守光被圍困在
幽州時,
幽州北面的士民們有很多被契丹人搶奪過去,契丹由是日益強大起來。契丹王阿保機自稱皇帝,契丹國人稱他為天皇王,以他的妻子述律氏為皇后,設定了百官。至此,
契丹王改年號為
神冊。
述律後勇決多權變,阿保機行兵御眾,述律後常預其謀。阿保機嘗度磧擊党項,留
述律後守其帳,黃頭、臭泊二室韋乘虛合兵掠之;述律後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奮擊,大破之,由是名震諸夷。
述律後有母有姑,皆踞榻受其拜,曰:“吾惟拜天,不拜人也。”晉王方經營河北,欲結
契丹為援,常以叔父事阿保機,以叔母事
述律後。
述律後勇敢果斷,又多權變,阿保機每興師動眾,述律後經常參與謀劃。阿保機曾經穿過沙漠攻打党項,留下
述律後守衛帳幕,黃頭、臭泊二室韋打算乘阿保機不在而合夥率兵搶掠帳幕。
述律後知道了這件事後,整治兵眾等待他們到來,率兵奮力反擊,大破二室韋的士兵,由此,述律後名震諸夷。
述律後有母親、婆婆,述律後都坐在床上接受她們的禮拜,述律後說:“我只拜天,是不拜人的。”
晉王李顧勖剛剛治理河北時,打算結交
契丹作為後援,所以經常把阿保機當作叔父來侍奉,把
述律後當作叔母來侍奉。
劉守光末年衰困,遣參軍
韓延徽求援於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馬於野。延徽,
幽州人,有智略,頗知屬文。
述律後言於契丹主曰:“延徽能守節不屈,此今之賢者,柰何辱以牧圉!宜禮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與語,悅之,遂以為謀主,舉動訪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諸國,延徽有助焉。
劉守光的晚年非常衰困,曾派遣參軍
韓延徽到契丹國去求援,契丹主對於他不行拜見禮十分生氣,於是就把
韓延徽發配到野外牧馬。
韓延徽是幽州人,很有智謀,也很懂寫文章。
述律後對契丹主說:“
韓延徽能夠操守氣節而不屈服,是當今的賢者,怎么能侮辱他而讓他去放馬呢?應當以禮相待而起用他。”於是契丹主召見
韓延徽,並和他談話,非常喜歡他,於是把他當作主要的參謀人物,只要一有舉動,就要去和他商量。
韓延徽初到契丹時就教契丹建牙開府,修築城郭,設立市場裡巷,用來安置漢民,使每個人都有配偶,開墾種植荒田。從此以後,漢族人都各自安居樂業,逃亡的人越來越少。契丹能夠威服各國,
韓延徽給予了很大幫助。
頃之,延徽逃奔晉陽。晉王置之幕府,掌書記
王緘疾之;延徽不自安,求東
歸省母,過真定,止於鄉人王德明家,德明問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為晉有,當復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復往,得無取死乎!”處徽曰:“彼自吾來,如喪手目;今往詣之,彼手目復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復入契丹。契丹主聯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歸,恐不聽,故私歸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稱帝,以延徽為相,累遷至中書令。
沒多久,
韓延徽逃奔到晉陽。晉王打算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里,掌書記
王緘很嫉妒他。
韓延徽感到不能自安,所以請求回
幽州看望母親,路過真定時,在同鄉人王德明家住下。王德明問他下一步到哪裡去,
韓延徽說:“現在河北地區都歸晉國所有,應當重新回到契丹國去。”王德明說:“你叛背了契丹國,而今又要返回去,這不是去找死嗎?”
韓延徽說:“契丹國自從我出走後,國王如喪手目,今天我再返回契丹國,契丹國王的手目不是又完備了嗎?他怎么能夠殺害我呢?”等他看望了母親以後,就又重新回到了契丹國。契丹國主聽說
韓延徽回來非常高興,就好像韓延徽從天而降,國王撫著韓延徽的背說:“前一段你走到哪裡去了?”韓延徽說:“我很思念母親,本想請假回去看看,但又害怕國王不答應我,所以我就私自回去了。”從此以後,契丹國主待他更加豐厚。契丹國主稱皇帝時,就任命
韓延徽為宰相,一直提拔到中書令。
晉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書於晉王,敘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戀英主,非不思故鄉,所以不留,正懼
王緘之讒耳。”因以老母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終
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為寇,延徽之力也。
晉王派出使者到
契丹國,韓延徽藉機給晉王寫信,追敘了當初所以北去契丹的原因。並且說:“不是我不留戀英明的君主,也不是我不思念故鄉,我之所以不能留在
晉國,正是害怕
王緘嫉妒我而說我的壞話。”因此又以老母相托,信中又說:“有我
韓延徽在此,契丹國一定不會向南侵擾。”所以在
李存勖成為後唐莊宗的時期,
契丹不向南面深入侵擾,靠的是
韓延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