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事
韋昭度、王建攻討西川,圍成都。王建先取成都外圍,
大順元年(890)正月攻
邛州(今四川邛蛛),
陳敬瑄遣大將楊儒赴援,儒見建軍盛,不戰出降。刺史毛湘出戰,屢敗。王建留張琳繼圍
邛州,自領兵會
韋昭度合圍成都。二十四日,
簡州(今四川簡陽)將杜有遷執刺史員虔嵩降於建。二月三日,資州(今四川資中)將侯元綽執刺史楊戡降於建。四月,
陳敬瑄遣
蜀州刺史任從海救
邛州,又敗,從海欲以
蜀州降王建,為陳敬瑄所殺。十一日,
嘉州(今四川
樂山)刺史
朱實舉州降於建。二十一日,道士豪文武堅執戍州(今四川
宜賓)刺史謝承恩降於建。六月,茂州(今四川茂玟)刺史李繼昌率眾救成都,被王建擊斬。謝從本殺
雅州(今四川雅安)刺史舉城降建。八月,王建自成都退屯
漢州(今四川
廣漢)。
陳敬瑄為守城,置征督院,刮富民財以供軍,使成都城民不聊生。
邛州刺史毛湘因救兵不至,城中食盡,九月中讓部下任可知斬己首,降於王建。閏九月二十一日,建持水平軍
節度使旌旗入
邛州,繕完城池,安撫夷民,經營西川。十月一日,建引兵還圍成都,
蜀州(今四川崇慶)將李行周逐刺史徐公鉥,舉城降建。
敦煌歸義軍亂
大順元年(890)二月,敦煌(今甘肅)
歸義軍發生叛亂。二十二日,唐
歸義軍節度使、敦煌太守
張淮深及其妻陳氏、子六人皆被殺。次年,亂軍首領
索勛自為歸義軍
節度使。索勛乃張義潮女婿。乾寧元年(894),
張義潮第十四女婿李明振起兵平定
索勛。政重歸張氏。以
張承奉為節度使,李弘願為節度副使。
昭義兵亂
李克用撻辱
昭義節度使李克修,大順元年(890)三月,克修慚憤成疾而卒。克用表其弟
李克恭為昭義留後。克恭驕恣不懂軍事,
潞州(今山西長治)人懷念克修,將士離心,
牙將安居受等也心懷不滿。克用將用兵河朔,令克恭選昭義後院將驍勇者五百送晉陽(今山西太原),小校馮霸率眾叛歸
潞州。十四日,安居受殺
李克恭等起事,眾推為留後,附於
朱全忠。居受召馮霸,不至,懼而出走,為潞人所殺。霸引兵入潞,自為留後。六月,朝廷以
孫揆為
昭義節度使,充招討副使。
大順元年(890)六月,詔更名義
成軍曰宣義軍,以
朱全忠兼領
節度使。十月三日,全忠至宣義鎮治所滑州(今河南滑縣)視事,遣使請糧馬,並請假道魏博鎮以伐河東,
羅弘信不許,全忠乃率軍渡黃河擊魏(今河北大名北)。十二月,汴軍數路擊魏,
朱全忠自以大軍後繼。
大順二年(891)正月,羅弘倍列陣內黃(今河南),
朱全忠出擊五戰皆捷,斬首萬餘級。弘信遣使厚幣請和,全忠歸還俘虜,還軍。自是
魏博服於汴。
大順元年(890)十二月,
孫儒攻拔蘇州,殺李友。
楊行密部將安仁義等聞知,焚潤州城房舍,棄城夜遁。儒使
沈粲守蘇州,又遣將歸傳道守潤州。蘇、潤幾經戰亂,民死不計其數。
通鑑記載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
大順元年(庚戌,公元八九零年)
春,正月,戊子朔,群臣上尊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
改元。
李克用急攻
邢州,
孟遷食竭力盡,執王虔裕及汴兵以降。克用以安金俊為邢洺團練使。
壬寅,王建攻邛州,
陳敬瑄遣其大將
彭城楊儒將兵三千,助刺史毛湘守之,湘出戰,屢敗。楊儒登城,見建兵盛,嘆曰:“唐祚盡矣!王公治眾,嚴而不殘,殆可以庇民乎!”遂帥所部出降。建養以為子,更其姓名曰王宗儒。乙巳,建留永平節度判官張琳為邛南招安使,引兵還成都。琳,許州人也。
陳敬瑄分兵布寨於
犀浦、郫、導江等縣,發城中民戶一丁,晝則穿重壕,采竹木,運磚石;夜則登城,擊柝巡警,無休息。
韋昭度營於唐橋,王建營於東閶門外。建事昭度甚謹。辛亥,
簡州將杜有遷執刺史員虔嵩降於建,建以有遷
知州事。
二月,己未,資州將侯元綽執刺史楊戡降於王建,建以元綽
知州事。
楊行密遣其將馬敬言將兵五千,乘虛襲據潤州。李友將兵二萬屯青城,將攻常州。安仁義、
劉威、
田頵敗劉鋒於武進,敬言、仁義、威屯潤州。友,合肥人;威,慎縣人也。
夏,四月,宿州將
張筠逐刺史張紹光,附於
時溥;朱全忠帥諸軍討之。溥出兵掠碭山,全忠遣牙內都指揮使
朱友裕擊之,殺三千餘人,擒石君和。友裕,全忠之子也。
乙丑,
陳敬瑄遣蜀州刺史任從海將兵二萬救
邛州,戰敗,欲以蜀州降王建。敬瑄殺之,以徐公鉥代為
蜀州刺史。丙寅,嘉州刺史
朱實舉州降於建。丙子,僰道土豪文武堅執
戎州刺史謝承恩降於建。
赫連鐸、
李匡威表請討
李克用。
朱全忠亦上言:“克用終為國患,今因其敗,臣請帥汴、滑、孟三軍,與
河北三鎮共除之。乞朝廷命大臣為統帥。”
初,
張浚因
楊復恭以進,復恭中廢,更附
田令孜而薄復恭。及復恭再用事,深恨之。上知浚與復恭有隙,特親倚之。浚亦以功名為己任,每自比
謝安、裴度。克用之討
黃巢屯河中也,浚為都統判官。克用薄其為人,聞其作相,私謂詔使曰:“張公好虛談而無實用,傾覆之士也。主上采其名而用之,他日交亂天下,必是人也。”浚聞而銜。上從容與浚論古今治亂,浚曰:“陛下英睿如此,而中外製於強臣,此臣日夜所痛心疾首也。”上問以當今所急,對曰:“莫若強兵以服天下。”上於是廣募兵於京師,至十萬人。
及全忠等請討克用,上命三省、御史台四品以上議之,以為不可者什六七,
杜讓能、
劉崇望亦以為不可。浚欲倚外勢以擠
楊復恭,乃曰:“先帝再幸山南,
沙陀所為也。臣常慮其與河朔相表里,致朝廷不能制。今兩河籓鎮共請討之,此千載一時。但乞陛下付臣兵柄,旬月可平。失今不取,後悔無及。”
孔緯曰:“浚言是也。”復恭曰:“先朝播遷,雖籓鎮跋扈,亦由居中之臣措置未得其宜。今宗廟甫安,不宜更造兵端。”上曰:“克用有興復大功,今乘其危而攻之,天下其謂我何?”緯曰:“陛下所言,一時之體也;
張浚所言,萬世之利也。昨計用兵、饋運、犒賞之費,一二年間未至匱乏,在陛下斷志行之耳。”上以二相言葉,僶俯從之,曰:“茲事今付卿二人,無貽朕羞!”五月,詔削奪克用官爵、屬籍,以浚為河東行營都招討制置宜慰使,京兆尹
孫揆副之,以鎮國
節度使韓建為
都虞候兼供軍糧料使,以
朱全忠為南面
招討使,王鎔為東面招討使,
李匡威為北面招討使,
赫連鐸副之。浚奏給事中牛徽為行營判官,徽曰:“國家以喪亂之餘,欲為英武之舉,橫挑強寇,離諸侯心,吾見其顛沛也!”遂以衰疾固辭。徽,僧孺之孫也。
李克恭驕恣不曉軍事。潞人素樂
李克修之簡儉,且死非其罪,潞人憐之,由是將士離心。初,潞人叛孟氏,
牙將安居受等召河東兵以取
潞州。及
孟遷以邢、洺、磁州歸
李克用,克用寵任之,以遷為軍城都虞候,群從皆補右職,居受等鹹怨且懼。昭義有精兵,號“後院將”。克用既得三州,將圖河朔,令
李克恭選後院將尤驍勇者五百人送晉陽,潞人惜之。克恭遣
牙將李元審及小校馮霸部送晉陽,至銅鞮,霸劫其眾以叛,循山而南,至於沁水,眾已三千人。李元審擊之,為霸所傷,歸於潞。庚子,克恭就元審所館視之,安居受帥其黨作亂,攻而焚之,克恭、元審皆死。眾推居受為留後,附於朱全忠。居受使召馮霸,不至。居受懼,出走,為野人所殺。霸引兵入潞,自為留後。
時朝廷方討克用,聞克恭死,朝臣皆賀。全忠遣河陽留後朱崇節將兵入潞州,權知留後。克用遣康君立、李存孝將兵圍之。
壬子,張浚帥諸軍五十二都及邠、寧、鄜、夏雜虜合五萬人發京師,上御安喜樓餞之。浚屏左右言於上曰:“俟臣先除外憂,然後為陛下除內患。”
楊復恭竊聽,聞之。兩軍中尉餞浚於長樂坂,復恭屬浚酒,浚辭以醉,復恭戲之曰:“相公杖鉞專征,作態邪?”浚曰:“俟平賊還,方見作態耳!”復恭益忌之。癸丑,削奪
李罕之官爵。六月,以
孫揆為昭義節度使,充招討副使。
丁巳,茂州刺史李繼昌帥眾救成都,己未,王建擊斬之。辛酉,資簡都制置應援使謝從本殺
雅州刺史張承簡,舉城降建。
孫儒求好於
朱全忠,全忠表為淮南節度使。未幾,全忠殺其使者,遂復為仇敵。
光啟末,德州刺史盧彥威逐義昌節度使楊全玫,自稱留後,求
旌節,朝廷未許。至是,王熔、國弘信因
張浚用兵,為之請,乃以彥威為義昌節度使。
張浚會宣武、鎮國、靜難、鳳翔、保大、定難諸軍於晉州。
更命義
成軍曰宣義。辛未,以
朱全忠為宣武、宣義
節度使。全忠以方有事徐、楊,徵兵遣戍,殊為遼闊,乃辭宣義,請以
胡真為節度使,從之。然後賦出入,皆制於全忠,一如巡屬。及
胡真入為統軍,竟以全忠為兩鎮
節度使,罷淮南不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