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836年
- 改元開成:開成元年(八三六)正月一日
- 相掌禁兵:開成元年(八三六)五月十一日
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歷史大事
改元開成
開成元年(八三六)正月一日,文宗御宣政殿受朝賀,宣詔大赦天下,改元開成。
京城訛言文宗令宰相掌禁兵
開成元年(八三六)五月十一日文宗御紫宸殿,宰相上奏,稱京城謠傳皇上欲令宰相掌禁兵,詔令已頒下。由此朝官與宦官相互猜忌,人情洶洶,百姓不敢解衣而寢。廿七日,李石奏請召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等面釋其疑。文宗因召士良、李石等人,解釋並無其事,謠言乃止。
鄭覃奏太學新置五經博士
劉從諫奏開夷儀山路
詔復宋申錫官爵
開成元年(八三六)九月十一日,宰相李石言前宰相宋申錫忠直,被王守澄、鄭注誣陷,流放遐荒之地而死,至今未予昭雪。文宗聞之涕流滿面,稱此事早已知誤,當時奸臣相逼,出於無奈。宰相鄭覃、李固言皆言申錫之冤。十四日,詔復宋申錫官爵,以其子慎微為城固(今陝西)尉。
劉從諫上表請問王涯等罪名
開成元年(八三六)二月,昭義(今山西長洽)節度使劉從諫三次上表,請問宰相王涯等因何罪而被殺。從諫認為,王涯等皆為儒生,受國家恩寵,安肯謀反。李訓等實欲討除宦官,左右神策中尉誣其謀反,誠恐冤枉。若宰相確有異圖,當由朝廷治罪,豈容宦官擅發兵卒恣行剽劫,以至朝官百姓橫遭殺傷,流血遍地,殭屍萬計。從諫奏稱已訓練士卒,如奸臣難制,誓死以清君側。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等聞之畏懼。廿六日,詔加劉從諫檢校司徒。三月,劉從諫遣牙將焦楚長上表讓官,暴揚仇士良等人之罪。廿二日,文宗召見楚長,慰喻遣歸。宦官氣焰稍息,宰相鄭覃、李石始秉朝政。
吐谷渾三千帳請降
開成元年(八三六)二月廿六日,天德軍(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北)上奏,稱吐谷渾部落三千帳至豐州(今內蒙五原南)請降。
王智興卒
王智興,宇匡諫,懷州溫縣(今河南)人。少驍勇,為徐州(今江蘇)牙卒。貞元(七八五—八0四)初,隨刺史李洧歸順朝廷,累遷滕、豐、沛、狄四鎮將,以軍抗擊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威脅。元和(八0六—八二0)中,率軍擊退淄青進攻,協助官軍剿滅吳元濟叛亂,以功遷侍御史、武寧都押牙。十三年,率軍八千人會諸道兵平定淄青李師道,遷御史中丞,授沂州(今山東臨沂)刺史。長慶(八二一—八二四)初,遷御史大夫、武寧節度副使,率精兵三千人討伐河朔藩鎮叛亂,班師回鎮,逐節度使崔群,掠鹽鐵院錢物及諸道進奉物,朝廷不能制,遂授武寧節度使。召募兇悍之徒二千人,置為牙兵,號銀刀等七軍,驕恣跋扈。太和(八二七—八三五)初,出兵三萬人討伐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李同捷之叛,以功封雁門郡王。歷忠武(今河南許昌)、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宣武節度使。開成元年七月(八三六)卒,年七十九歲。
蕭洪詐稱太后弟,賜死
文宗母蕭太后幼離故鄉,父母已亡,惟有一弟,不知所在。文宗即位後,命福建觀察使查訪。有戶部所屬茶販雇役人蕭洪自稱其姐姐流落,商人趙縝將洪引見蕭太后姊徐國夫人女婿呂璋,徐國夫人難於辨認,因見太后。太后見洪嗚咽流淚,文宗以洪為真舅,太和二年六月十日,授洪太子洗馬。拜金吾將軍,累遷河陽(今河南沁陽)、鄜坊(今陝西富縣)節度使。太和九年,李訓為宰相,知洪詐為國舅,洪懼,請以訓兄仲京為其幕僚。時自神策軍出為節度使者,軍中皆多給其行裝,赴任後,以三倍償還。有自左神策軍出任鄜坊節度使者,未及償還而卒。軍中要求蕭洪償還,洪自恃與李訓交結,拒不償付。神策軍又要求死者之子償還,洪使其子向宰相訴訟,李訓判其不還。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由此深恨蕭洪。時太后有異母弟在福建,福建人蕭本從其處得太后族譜,亦自稱太后弟,奏蕭洪為詐。仇士良以蕭本之事上奏,文宗詔蕭洪下獄,命御史台審問。洪供認其詐,開成元年(八三六)八月七日,詔賜洪死。以蕭本為真太后弟,十一日,擢為右贊善大夫。
秘書省創立圖書登記簿
開成元年(八三六)七月一日,御史台上奏,稱秘書省所管新舊書共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長慶二年(八二二)以前案卷皆無;太和五年(八三一)以後未采入新書。今請創立簿籍登記,根據所缺添寫卷數,逐月申報御史台。文宗準奏。
崔郾卒
崔郾,字廣略,貝州武城(今河北武城西)人。舉進士,補集賢殿校書郎。累遷吏部員外郎。元和十三年(八一九),遷吏部郎中,兼禮儀祥定使鄭餘慶判官,參予修定《元和格後敕》。敬宗即位,遷翰林侍講學士,轉中書舍人,與同僚高重撰《諸經篡要》十卷。遷禮部侍郎,掌東都(今河南洛陽)選試,賞拔藝能,此後為公卿名相者數十人。太和四年(八三0),出任陝虢(今河南陝縣)觀察使,除去苛政,為民所稱。五年,轉鄂岳觀察使,治兵修甲,捕平江湖群盜。九年七月,移鎮浙西。開成元年(八六三)卒,年六十九歲。
馮宿卒
馮宿,字拱之,婺州東陽(今浙江)人。貞元中(七八五—八0四)舉進士,署武寧(今江蘇徐州)掌書記。累遷都官員外郎。元和十二年(八一七),隨裴度征討吳元濟,闢為節度判官。長慶元年(八二一)遷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太和二年(八二八),遷河南(今河南洛陽)尹,洛苑使姚文壽縱部下侵擾百姓,宿掩捕杖殺。四年,入為工部侍郎,遷刑部侍郎,修《太和格後敕》五十卷。九年,檢校禮部尚書,出鎮劍南東川,治兵修城,加強邊防;又修築涪江堤壩,遏制水患,為民所稱。開成元年(八三六)卒,年七十歲。
李翱卒
李翱,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貞元十四年(七九八)進士,授校書郎。元和(八0六—八二0)初,轉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十五年,遷考功員外郎,歷諸州刺史。太和(八二七—八三五)初,入朝為諫議大夫、知制誥。三年,拜中書舍人。歷桂管(今廣西桂林)、湖南(今湖南長沙)觀察使。九年,移鎮山南東,開成元年(八三六)卒,年六十四歲。李翱是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復性書》三篇及與韓癒合著的《論語筆解》等文中,繼承孔孟儒學傳統,同時又揉進佛學某些內容,開宋代理學之濫觴。在文學方面,積極追隨韓愈,倡導古文,反對駢文,主張文辭創新,“文、理、義”三者兼併。其代表作有《答朱載言》、《楊烈婦傳》、《高愍女傳》、《韓吏部行狀》等。有《李文公文集》傳世。
王彥威進所撰《供軍圖》
開成二年(八三七)正月廿六日,戶部侍郎、判度支王彥威進所撰《供軍圖》,其序稱,自安史之亂至貞元(七八五—八0四)。元和(八0六—八二0)之際,朝廷所置觀察使有十個,節度使二十九個,防禦使四個,經略使三個,約計中外兵額八十餘萬人。長慶(八二一—八二四)戶口凡三百三十五萬戶,而兵額約九十九萬人,大略三戶資給一兵。今計全國租賦每年收入不過三千五百萬貫,上供之數三分之一。三分之中,二分支給兵士衣賜。除諸道留州留使兵士衣糧之外,由朝廷度支供給者,約四十萬人。王彥威,太原人。少孤貧苦學,舉明經甲科,補太常檢討官。采輯隋至唐憲宗典禮沿革,以類區分,成《元和新禮》三十卷獻上,遷太常博士。太和五年(八三一),拜諫議大夫、兼史館修撰,預修《穆宗實錄》,出使勘定淄青(今山東東平西北)十二州兩稅。後因事獲罪,貶河南少尹,改司農卿。九年,出任淄青平盧(今山東益都)節度使。開成元年(八三六),召拜戶部侍郎、判度支,撰《度支占額圖》、《供軍圖》,又纂集唐初至德宗朝歷代功臣事跡,以編年體撰為《唐典》。與宦官仇士良等交結,並貢奉羨餘,希圖遷升重用,為宰臣所惡,貶衛尉卿。歷忠武(今河南許昌)、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會昌(八四一—八四六)年間卒。
史料記載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中開成元年(丙辰,公元八三六年)
二月,癸未,上與宰相語,患四方表奏華而不典,李石對曰:“古人因事為文,今人以文害事。”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上表請王涯等罪名,且言:“涯等儒生,荷國榮龐,鹹欲保身全族,安肯構逆!訓等實欲討除內臣,兩中尉自為救死之謀,遂致相殺,誣以反逆,誠恐非辜。設右宰相實有異圖,當委之有司,正其刑典,豈有內臣擅領甲兵,恣行剽劫,延及士庶,橫被殺傷!流血千門,殭屍萬計,搜羅枝蔓,中外恫疑。臣欲身詣闕庭,面陳臧否,恐並陷孥戮,事亦無成。謹當修飾封疆,訓練士卒,內為陛下心腹,外為陛下籓垣。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丙申,加從諫檢校司徒。
天德軍奏吐谷渾三千帳詣豐州降。
三月,壬寅,以袁州長史李德裕為氵除州刺史。左僕射令狐楚從容奏:“王涯等既伏辜,其家夷滅,遺骸棄捐。請官為收瘞,以順陽和之氣。”上慘然久之,命京兆收葬涯等十一人於城西,各賜衣一襲。仇士良潛使人發之,棄骨於渭水。丁未,皇城留守郭皎奏:“諸司儀仗有鋒刃者,請皆輸軍器使,遇立仗別給儀刀!”從之。劉從諫復遣牙將焦楚長上表讓官,稱:臣之所陳,系國大體。可聽則涯等宜蒙湔洗,不可聽則賞典不宜妄加!安有死冤不申而生者荷祿!”因暴揚仇士良等罪惡。辛酉,上召見楚長,慰諭遣之。時士良等恣橫,朝臣日憂破家。及從諫表至,士良等憚之。由是鄭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強。
淄王協薨。
己酉,上御紫宸殿,宰相因奏事拜謝,外間因訛言:“天子欲令宰相掌禁兵,已拜恩矣。”由是中外復有猜阻,人情洶洶,士民不敢解衣寢者數日。乙丑,李石奏請召仇士良等面釋其疑。上為召士良等出,上及石等共諭釋之,使毋疑懼,然後事解。
閏月,乙酉,以太子太保、分司李聽為河中節度使。上常嘆曰:“付之兵不疑,置之散地不怨,惟聽為可以然。”
李孝本二女配沒右軍,上取之入宮。秋,七月,右拾遺魏謨上疏,以為:“陛下不邇聲色,屢出宮女以配鰥夫。竊聞數月以來,教坊選試以百數,莊宅收市猶未已;又召李孝本女入宮,不避宗姓,大興物論,臣竊惜之。昔漢光武一顧列女屏風,宋弘猶正色抗言,光武即撤之。陛下豈可不思宋弘之言,欲居光武之下乎!”上即出孝本女。擢謨為補闕,曰:“朕選市女子,以賜諸王耳。憐孝本女宗枝髫齔孤露,故收養宮中。謨於疑似之間皆能盡言,可謂愛我,不忝厥祖矣!”命中書優為制辭以賞之。謨,征之五世孫也。
鄜坊節度使蕭洪詐稱太后弟,事覺。八月,甲辰,流驩州,於道賜死。趙縝、呂璋等皆流嶺南。初,李訓知洪之詐,洪懼,辟訓兄仲京置幕府。先是,自神策軍出為節度使者,軍中皆資其行裝,至鎮,三倍償之。有自左軍出鎮鄜坊未償而死者,軍中征之於洪,洪恃訓之勢,不與。又征於死者之子,洪教其子遮宰相自言,訓判絕之。仇士良由是恨洪。太后有異母弟在閩中,孱弱不能自達。有閩人蕭本從之得其內外族諱,因士良進達於上,且發洪之詐,洪由是得罪。上以本為真太后弟,戊申,擢為右贊善大夫。
九月,丁丑,李石為上言宋申錫忠直,為讒人所誣,竄死遐荒,未蒙昭雪。上俯首久之,既而流涕泫然曰:“茲事朕久知其誤,奸人逼我,以社稷大計,兄弟幾不能保,況申錫,僅全腰領耳。非獨內臣,外廷亦有助之者。皆由朕之不明,向使遇漢昭帝,必無此冤矣!”鄭覃、李固言亦共言其冤,上深痛恨,有慚色。庚辰,詔悉復申錫官爵,以其子慎微為成固尉。
李石用金部員外郎韓益判度支,案益坐贓三千餘緡,系獄。石曰:“臣始以益頗曉錢穀,故用之,不知其貪乃如是!”上曰:“宰相但知人則用,有過則懲,如此則人易得。卿所用人不掩其惡,可謂至公。從前宰相用人好曲蔽其過,不欲人彈劾,此大病也。”冬,十一月,丁巳,貶益梧州司戶。
上自甘露之變,意忽忽不樂,兩軍球鞠之會什減六七,雖宴享音伎雜遝盈庭,未嘗解顏。閒居或徘徊眺望,或獨語嘆息。壬午,上於延英謂宰相曰:“朕每與卿等論天下事,則不免愁。”對曰:“為理者不可以速成。”上曰:“聯每讀書,恥為凡主。”李石曰:“方今內外之臣,其間小人尚多疑阻,願陛下更以寬御之,彼有公清奉法如劉弘逸、薛季稜者,陛下亦宜褒賞以勸為善。”甲申,上復謂宰相曰:“我與卿等論天下事,有勢未得行者,退但飲醇酒求醉耳!”對曰:“此皆臣等之罪也。”
己未,淑王縱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