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申錫

宋申錫

宋申錫(760年-834年8月13日),字慶臣,桂陽郡義昌縣(今湖南汝城縣)人。唐朝中期大臣。

早年喪父,家境貧寒,文才很好。中進士後,授秘書省校書郎。寶曆三年(826年),任禮部員外郎。太和二年(828年),進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執掌機要。太和四年(830年)拜相,任同平章事。協助唐文宗清除權閹,被誣勾結漳王李湊謀反,貶為開州司馬。太和八年(834年),卒於貶所。開成元年(836年),平反昭雪,追復尚書右丞、同平章事,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申錫
  • 別名:字慶臣
  • 出生日期:公元760年
  • 逝世日期:834年8月13日
人物生平,謀反案件,子孫,史書記載,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宋申錫籍貫不詳,在《新唐書》中,他的家族被稱為廣平郡(今河北邯鄲)宋氏,而他本傳則稱這一脈的起源已然失考。祖父宋素,父親宋叔夜。
宋申錫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文才很好。中進士後,他在秘書省任校書郎。816年,失寵的宰相韋貫之因反對唐憲宗藩鎮作戰而被罷相、逐出長安改任湖南觀察使後,邀請宋申錫做他的從事。此後宋申錫就在藩鎮工作。
唐穆宗、唐敬宗年間
唐穆宗長慶821年- 824年)初年,宋申錫任監察御史。822年,任起居舍人。826年唐敬宗在位,他任禮部員外郎,很快又任翰林侍講學士。據記載,宋申錫行事謹慎,不結黨,與朝廷官員間激烈的黨爭形成對比,他的升官是為了讓別人學習。
唐文宗年間
827年,唐敬宗被弒,弟唐文宗繼位。宋申錫任戶部郎中,參與起草詔書。828年,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當時,唐文宗忌憚權閹,認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唐憲宗和兄長唐敬宗。掌握神策軍王守澄是一個大權閹,他的助手鄭注公開受賄,令文宗很不快。文宗相信宋申錫的忠誠和謹慎,認為可以和宋申錫商量,並藉機私下命他將一些官員組成團體,合作奪王守澄的權,並許諾封他為宰相。830年,宋申錫任尚書左丞,隨後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實際相當於宰相。由於他的良好聲譽,很多人希望他拜相,但從他的行為看,他的能力其實不足。
作為清除權閹計畫的一部分,831年,宋申錫推薦王璠任京兆尹,並秘密向王璠透露了文宗的計畫。但王璠泄密,使王守澄鄭注有所警覺。鄭注指使神策軍將領豆盧著誣指宋申錫和漳王李湊圖謀推翻文宗,立李湊為帝。當王守澄將豆盧著的彈劾報告給文宗時,文宗震驚了,信以為真,下令調查。王守澄希望神策軍立刻將宋申錫滅門,但被內官馬存亮制止。文宗也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宰相。當宋申錫、路隨李宗閔牛僧孺都來到宮門時,一個宦官說宋申錫不在被召之列。宋申錫便知道自己一定是獲罪了,用笏板敲頭,回家待罪。當他回府時,夫人說:“你是宰相,位極人臣,為什麼要背叛天子而謀反呢?”宋申錫答:“我承蒙皇上厚恩,當上宰相,不能鋤奸臣亂黨,反被羅織罪名陷害,夫人看我宋申錫像是謀反的人嗎?”於是夫婦一同哭泣。

謀反案件

其餘三位宰相在延英殿見了文宗,看了王守澄的奏報,也震驚了,一言不發。同時,文宗命王守澄逮捕豆盧著所指控的同謀者漳王的宦官晏敬則和宋申錫的侍從王師文。晏敬則被抓,王師文逃走。
2天后,宋申錫被貶為太子右庶子。沒人敢公開說他是被誣告的,京兆尹崔琯、大理卿王正雅奏請審案,才使事件沒有進一步升級。經過審訊,晏敬則稱宋申錫事先派王師文聯絡漳王,商議謀反。
2天后,文宗召集高級官員詢問意見。崔玄亮李固言王質、盧均、舒元褒、蔣系裴休韋溫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議,並由適當的部門來調查。文宗以已和高官商議過為由拒絕。崔玄亮下跪,哭著說:“處決一個百姓要謹慎,處決一個宰相更要謹慎。”文宗怒氣稍解,重新召集宰相。牛僧孺說:“位極人臣無非宰相,宋申錫已經是宰相,就算謀反成功,他仍然只能是宰相,他謀反圖什麼呢?他肯定沒有謀反。”鄭注擔心宰相的意見勝出,而再次調查會讓真相大白,於是建議王守澄不再堅持處死宋申錫,改為流放。
第二天,漳王李湊被貶為巢縣公,宋申錫貶為開州(今重慶)司馬。據說宋申錫任相期間,拒絕了全國各地的賄賂,當他被抄家時,能抄到的只有他收到和拒絕賄賂的文書,很多人都為他被流放而傷心。
宋申錫被終身禁止返回長安。833年,他在開州任上去世,文宗允許把他的屍體運回長安安葬。836年,鄭注改變立場,開始幫助文宗對付權閹,在甘露之變中被殺,宋申錫得以平反,追復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懿。他的兒子宋慎微被任命為城固縣尉。

子孫

據《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除了宋慎微外,宋申錫還有長子宋球,宋球的兒子叫宋絢,字韜文。

史書記載

文懿公傳(一)
公諱申錫,字慶臣,由進士第,累辟節度府。後頻遷起居舍人。以禮部員外郎,為翰林學士。敬宗時,拜侍講學士。長慶寶曆間,風俗囂薄,驅煽朋黨。公素孤直,少與及進用。議者謂可以激浮競。文宗即位,再轉中書舍人,復為翰林學士。帝惡宦官權寵震主,再致宮禁之變。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欲刈除本根,思可與決大議者。察公忠厚,因召對,俾與朝臣謀去守澄等,且倚以執政,公頓首謝示。幾,拜尚書右丞。逾月,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除王番,京兆尹密諭帝旨番漏言,而守澄黨鄭注得其謀。大和五年,遣軍侯豆房盧著誣告公與璋王謀反。王守澄持奏浴堂,將遣騎二百屠公家。宦官馬存亮爭曰,謀反者獨申錫耳,當召南司公議。不然,京師支足亂矣。守澄不能對。時二月,晦群司皆休,中人馳召宰相。馬奔乏死於道,易所乘以復命。公與牛僧孺、路隋、李宗閔、至中書舍人唱曰:所召無宋申錫公。始知得罪望延英門,以笏叩額,還第。牛僧孺等見上出著告牒,皆駭愕不知所對。守澄捕公親吏張全真家人、買子緣信及十六宅。典史脅成其罪。帝及罷公為太子右庶子,召三省官、御史中丞、大理卿、京兆尹、會中書集賢院,雜驗公反狀。京師惑言,相驚久及定。翊日,延英召宰相群官悉入,初議抵公死。僕射竇易直率然對曰:人臣無將將而誅,聞者不然。於是左散騎常侍崔玄亮、給事中李固言、諫議大夫王質、補闕盧鈞、舒元袖、羅泰、蔣系、裴體、竇宗直、韋溫,拾遺李群、韋瑞符、丁居晦、袁都等,伏殿陛請,以獄付外。帝震怒,叱曰:與公卿議矣,卿屬第出。玄亮固言執據,愈載涕泣懇到。繇是,議貸公於嶺表。京兆尹崔官、大理卿王正雅苦請出著,與公劾正情狀。帝悟,及貶公開州司馬。從而流死者。數十百人,天下以為冤。擢豆盧著兼殿中待御史。初,公既歸,易素服,俟命外舍。其妻責謂曰:公何負天子?乃反乎!公曰:吾起孤生,位宰相,蒙國厚恩,不能鋤奸亂,反為所陷。我豈反者乎?初,公以清節進疾要位者,納賕餉敗風俗。故自為近臣,凡四方賄,謝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驗劾,悉得所還。問遺書朝野,為咨閔。七年,卒,有詔歸葬。開成元年,李石因延英召對。從容言曰:陛下之政,皆承天心。惟申錫之枉,久未原雪。帝慚曰:我當時亦悟其失,而詐忠者迫我以社稷計,故耳。使逢漢昭宣時,當不坐此。因追復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兵部尚書。錄其子宋慎微(字明道)為城固尉,任戶部文選司。會昌二年,賜謚曰文懿
選自《唐史》
文懿公傳
宋申錫,字慶臣。少孤貧,擢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累辟使府。長慶初,拜監察御史,遷起居舍人寶曆二年(826)年,轉禮部員外郎,尋充翰林待講學士。文宗即位,拜戶部郎中、知制誥,太陽能二年(828)年,遷中書舍人,復為翰林學士。時宦官權寵震主,神策軍中尉王守澄跋扈尤甚,帝不能堪,及與申錫謀將圖之。四年,拜尚書右丞,逾月,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乃引王番為京兆尹,密諭帝旨。番漏言,而守澄親黨鄭注得其謀。太和五年,王守澄使人誣告申錫與章王謀反,興大獄,貶申錫為太子右庶子,再貶開州司馬,從而流死者數十百人。
新唐書《宋申錫傳》
宋申錫,字慶臣。祖素,父叔夜。申錫少孤貧,有文學。登進士第,釋褐秘書省校書郎。韋貫之罷相,出湖南,闢為從事。其後累佐使府。長慶初,拜監察御史。二年,遷起居舍人。寶曆二年,轉禮部員外郎,尋充翰林侍講學士。
申錫始自策名,及在朝行,清慎介潔,不趨黨與。當長慶、寶曆之間,時風囂薄,朋比大扇。及申錫被用,時論以為激勸。
文宗即位,拜戶部郎中、知制誥。太和二年,正拜中書舍人,復為翰林學士。
初,文宗常患中人權柄太盛,自元和、寶曆,比致宮禁之禍。及王守澄之領禁兵,恃其宿舊,跋扈尤甚。有鄭注者,依恃守澄為奸利,出入禁軍,賣官販權,中外鹹扼腕視之。文宗雅知之,不能堪。申錫時居內廷,文宗察其忠厚,可任以事。嘗因召對,與申錫從容言及守澄,無可奈何,令與外廷朝臣謀去之,且約命為宰相。申錫頓首謝之。未幾,拜左丞。逾月,加平章事。申錫素能謹直,寵遇超輩,時情大為屬望。及到中書,剖斷循常,望實頗不相副。
太和五年,忽降中人召宰相入赴延英。路隨李宗閔牛僧孺等既至中書東門,中人云:“所召無宋申錫。”申錫始知被罪,望延英以笏叩頭而退。隨等至,文宗以神策軍中尉王守澄所奏,得本軍虞候豆盧著狀,告宋申錫與漳王謀反,隨等相顧愕然。初,守澄於浴堂以鄭注所構告於文宗,守澄即時於市肆追捕,又將以二百騎就靖恭里屠申錫之家。會內官馬存亮同入,諍於文宗曰:“謀反者適宋申錫耳,何不召南司會議。今卒然如此,京師企足自為亂矣。”守澄不能難,乃止。乃召三相告之。又遣右軍差人於申錫宅捕孔目官張全真、家人買子緣信等。又於十六宅及市肆追捕胥吏,以成其獄。文宗又召師保、僕射、尚書丞郎常侍、給事、諫議、舍人、御史中丞京兆尹、大理卿,同於中書及集賢院參驗其事。
翌日,開延英,召宰臣及議事官,帝自詢問。左常侍崔玄亮,給事中李固言,諫議大夫王質,補闕盧鈞、舒元褒、羅泰、蔣系、裴休、竇宗直、韋溫,拾遺李群、韋端符、丁居晦、袁都等一十四人,皆伏玉階下奏以申錫獄付外,請不于禁中訊鞫。文宗曰:“吾已謀於公卿大僚,卿等且出。”玄亮固言,援引今古,辭理懇切。玄亮泣涕久之,文宗意稍解,貶申錫為右庶子,漳王為巢縣公。再貶申錫為開州司馬。
初,申錫既得密旨,乃除王璠為京兆尹,以密旨喻之。璠不能謀,而鄭注與王守澄知之,潛為其備。漳王湊,文宗之愛弟也,賢而有人望。豆盧著者,職屬禁軍,與注親表。唐文宗不省其詐,乃罷申錫為庶子。時京城洶々,眾庶嘩言,以為宰相真連十宅謀反,百僚震駭。居一二日,方審其詐。諫官伏閣懇論,文宗震怒,叱諫官令出者數四。時中外屬望大僚三數人廷辯其事。僕射竇易直曰:“人臣無將,將而必誅。”聞者愕然。唯京兆尹崔琯、大理卿王正雅連上疏請出內獄,且曰:“王師文未獲,即獄未具,請出豆盧著與申錫同付外廷勘。”當時人情翕然推重。初議申錫抵死,顧物論不可,又將投於嶺表。文宗終悟外廷之言,乃有開州之命。
初,申錫既被罪,怡然不以為意,自中書歸私第,止於外?,素服以俟命。其妻出謂之曰:“公為宰相,人臣位極於此,何負天子反乎?”申錫曰:“吾生被厚恩,擢相位,不能鋤去奸亂,反為所羅織,夫人察申錫,豈反者乎?”因相與泣下。
申錫自居內廷,及為宰相,以時風侈靡,居要位者尤納賄賂,遂成風俗,不暇更方遠害,且與貞元時甚相背矣。申錫至此,約身謹潔,尤以公廉為己任,四方問遺,悉無所受。既被罪,為有司驗劾,多獲其四方受領所還問遺之狀,朝野為之嘆息。
七年七月,卒於開州。詔曰:“申錫雖不能周慎,自抵憲章,聞其亡歿遐荒,良用悲惻。宜許其歸葬鄉里,以示寬恩。”開成元年九月,詔復申錫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賜紫,兼贈兵部尚書。仍以其子慎微為城固縣尉。
軼事典故
唐朝的丞相宋申錫,剛作宰相,受皇恩厚重,申錫很有為國家治理成太平世界為己任的抱負。那時鄭注上下交結放縱,擅用權勢。申錫想除掉他,就和朋友京兆尹王璠密約,讓他注意觀察鄭注的不法事情,報告給皇上,在京兆府把鄭注擒住,用木棍打死。就這樣約定了,但王璠是翻來覆去說了不算的小人,因為鄭注當時被內臣所信任,因此想要靠近他,就把申錫的計畫全都告訴了鄭注。鄭注就報告給了右軍。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偽造了申錫的罪狀,讓人報告給皇上,說他給各王侯寫信,圖謀不軌,並用衣物奇珍異寶作抵押,還讓人模仿申錫的筆跡寫了上疏,直到模仿得不差分毫,終於誣陷成功。不論公卿還是百姓沒有不知道申錫是冤枉的,但審理的公文已下,朝臣們都相繼去給予理論說情,才得到貶為開州司馬的處分。到任只有幾個月,由於特別悲憤而死。第二年,有恩詔下達,令其可以歸葬京城。到大和元年春天,申錫的夫人中午在堂前剛剛睡著,看到申錫從中門進來,不覺驚坐起來,見申錫用手招她,她就走下台階,申錫說:“快來,我有點事,要讓你看點東西。”說著就領她出城,好象到了滻水以北幾里的荒村,見到一個大坑,坑邊有好多個小竹籠和小板匣,上面都有名簽標記,申錫就提起一個給夫人看看說:“這就是那個賊。”接著就憤恨地大罵。夫人問:“是誰?”申錫說:“王璠。我已經請求見到了天帝。”夫人又問其餘的人。申錫說:“很快就會知道。”說完後夫人一下子就醒了,遍身流著汗。當時就告訴了家人和親屬,並且用筆記下來放到衣箱裡。到了那年十一月,王璠果然犯了事被腰斬在刑場,同時被殺的還有幾個人,都一同埋在城外。這才知道宋公的神靈不假啊。

人物評價

初,申錫以清節進。時風侈靡,居要位者尤納賄賂,幾風俗。申錫約身謹潔,尤以公廉為已任,四方賄謝,一概不受。既被罪,有司驗劾,悉是所還問遺之狀,朝野為人嘆息。太和七年,申錫感憤卒於開州貶所。
開成開年(836)年,下詔追復申錫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懿。
選自《中國宰相全傳》
宋純松摘自《汝城宋氏族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