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廷,漢語辭彙。
拼音:wài tíng
釋義:外朝。對皇宮內(內廷)而言。指群臣等待上朝和辦公議事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廷
- 隸屬:宮城
- 作用:舉行大典,接見群臣
- 特點:供皇帝生活聽政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詞目
外廷
拼音
wài tíng
引證解釋
亦作“ 外庭 ”。國君聽政的地方。對內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唐 賈島 《贈翰林》詩:“清重無過知內制,從前禮絕外庭人。”
《新唐書·劉季述傳》:“方寒,公主嬪御無衾纊,哀聞外廷。”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楊府水渠》:“朕無不可,第恐外庭有語,宜密速為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凡御前親近大臣,如 乾清宮 管事,打卯牌子,其秩亦榮顯,猶外廷之勳爵戚臣然。”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奄宦上》:“而外庭所設之衙門,所供之財賦,亦遂視之為非其有,嘵嘵而爭。”
相關連結
供皇帝生活聽政的宮殿群用高大的城牆包圍著,稱為宮城。坐北朝南是其一貫的方位。宮城以南北為縱向分為外廷。
外廷是皇帝舉行大典,接見群臣,處理政事的地方。外廷由若干個大型宮殿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一般稱為“前殿”,是皇帝舉行即位、大赦、節慶等大典的地主。外廷的東西兩側是官員辦公的低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