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年,唐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太和二年,發生了禁百姓燒灰煎鹽,安南軍亂等大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28年
- 禁百姓:太和二年(八二八)三月
- 安南軍亂:太和二年(八二八)九月廿七日
- 劉蕡對策落第:太和二年(八二八)三月廿五日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中國紀年
828年,唐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太和二年
歷史大事
禁百姓燒灰煎鹽
太和二年(八二八)三月,度支上奏,稱京兆府奉先縣(今陝西蒲城)界鹵池附近百姓取水柏柴燒灰煎鹽,每石灰可得鹽十二斤一兩,擾亂法令。請加禁絕。今後如有犯者,請據灰重量計算鹽數,依據兩池(今山西運城境內)鹽法條例處罰。文宗準奏施行。
安南軍亂
太和二年(八二八)九月廿七日,容管(今廣西容縣)經略使上奏,稱安南(今越南河內)軍亂,逐都護韓約。
劉蕡對策落第
太和二年(八二八)三月廿五日,文宗親臨宣政殿面試對策舉人。賢良方正劉蕡對策,指斥宦官專制朝政,竊弄軍權,廢立皇上。如不加改變,“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閏月三日,賢良方正裴休、李郃、李甘、杜牧等二十二人中第,皆授予官銜。考官馮宿等見劉蕡策論,皆為嘆服。而畏宦官權勢,不敢錄取。榜發後,朝議譁然稱屈。諫官、御史皆欲論奏,而宰臣抑制不許。李郃以為:“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於是上奏,稱劉蕡對策,漢、魏以來無與為比。因請將己官轉授於蕡,表彰劉蕡直道。朝廷不理。由此劉蕡未能入仕於朝,終於藩鎮府史。
宇文籍卒
宇文籍,字夏龜,籍貫不詳。少好學,精通《春秋》。元和(八0六—八二0)初登進士,宰相武元衡出鎮西川,奏為幕僚。後以鹹陽尉入直史館,與韓愈同修《順宗實錄》,遷監察御史。後因故外貶,歷諸鎮幕僚。穆宗朝,為駕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參與修撰《憲宗實錄》。以本官知制誥,轉庫部郎中,大和初,遷諫議大夫,專掌史筆。二年(八二八)卒,年五十九歲。
韋處厚卒
韋處厚,字德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元和(八0六—八二0)初,中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宰相裴垍引直史館,修《德宗實錄》五十卷。轉左補闕、禮部考功員外郎。為宰相韋貫之器重,貫之罷相,處厚出為開州(今四川開縣)刺史。以戶部郎中入知制誥。穆宗即位,召為翰林侍講學士,撰《六經法言》二十卷,遷中書舍人。寶曆元年(八二五),李逢吉欲加害李紳,處厚上疏救免,遷翰林承旨學士。二年,敬宗遇害,處厚與樞密使王守澄等擁立文宗,以佐命功拜相。引裴度入朝為相,聯袂主持朝政,用兵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討伐李同捷叛亂。撰《大和國計》二十卷。大和二年(八二八)奉詔修《元和實錄》創體例取捨,未成而卒,年五十六歲。
史料記載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下太和二年(戌申,公元八二八年)
春,三月,己卯,王智興攻棣州,焚其三門。
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橫,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權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辛巳,上親策制舉人,賢良方正,昌平劉蕡對策極言其禍,其略曰:“陛下宜先憂者: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下將傾,海內將亂。”又曰:’陛下將杜篡弒之漸,則居正位而近正人,遠刀鋸之賤,親骨鯁之直,輔相得以專其任,庶職得以守其官,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大政!禍稔蕭牆,奸生帷幄,臣恐曹節、侯覽復生於今日。”又曰:“忠賢無腹心之寄,閫寺恃廢立之權,陷先君不得正其終,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威柄陵夷,籓臣跋扈。或有不達人臣之節,首亂者以安君為名;不究《春秋》之微,稱兵者以逐惡為義。則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於諸侯。”又曰:“陛下何不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脅之心,復門戶掃除之役,戒其所宜戒,憂其所宜憂!既不能治於前,當治於後,既不能正其始,當正其終;則可以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矣。昔秦之亡也失於強暴,漢之亡也失於微弱。強暴則賊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奸臣竊權而震主。伏見敬宗皇帝不虞亡秦之禍,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軫亡漢之憂,以杜其漸,則祖宗之鴻業可紹,三、五之遐軌可追矣。”又曰:“臣聞昔漢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而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奸宄日強,黎元日困者,以其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又曰:“陛下誠能揭國權以歸相,持兵柄以歸將,則心無不達,行無不孚矣。”又曰:“法宜畫一,官宜正名。今分外官、中官之員,立南司、北司之局,或犯禁於南則亡命於北,或正刑於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實由兵農勢異而中外法殊也。”又曰:’今夏官不知兵籍,止於奉朝請;六軍不主兵事,止於養勛階。軍容合中官之政,戎律附內臣之職。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仇讎。足一蹈軍門,視農夫如草芥。謀不足以翦除凶逆,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以侵軼里閭。羈紲籓臣,乾陵宰鋪,隳裂王度,汩亂朝經。張武夫之威,上以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御英豪。有藏奸觀釁之父,無伏節死難之義。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又曰:“臣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戮,蓋痛社稷之危,哀生人之困,豈忍姑息時忌,竊陛下一命之寵哉!”
甲午,賢良方正裴休、李郃、李甘、杜牧、馬植、崔璵、王式、崔慎由等二十二人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騎常侍馮宿等見劉蕡策,皆嘆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詔下,物論囂然稱屈。諫官、御史欲論奏,執政抑之。李郃曰:“劉蕡下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乃上疏,以為:“蕡所對策,漢、魏以來無與為比。今有司以蕡指切左右,不敢以聞,恐中良道窮,綱紀遂絕。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不報。蕡由是不得仁於朝,終於使府御史。牧,佑之孫;植,勛之子;式,起之子;慎由,融之玄孫也。
夏,六月,晉王普薨。辛酉,贈悼懷太子。
初,蕭太后幼去鄉里,有弟一人。上即位,命福建觀察使求訪,莫知所在。有茶綱役人蕭洪,自言有姊流落,商人趙縝引之見太后近親呂璋之妻,亦不能辨,與之俱見太后。上以為得真舅,甲子,以為太子洗馬。
峰州刺史王升朝叛。庚辰,安南都護武陵韓約討斬之。
王庭湊陰以兵及鹽糧助李同捷,上欲討之。秋,七月,甲辰,詔中書集百官議其事。宰相以下莫敢違,衛尉卿殷侑獨以為:“廷湊雖附兇徒,事未甚露,宜且含容,專討同捷。”己巳,下詔罪狀廷湊,命鄰道各嚴兵守備,聽其自新。九月,丁亥,王智興奏拔棣州。
李寰自晉州兵赴鎮,不戢士卒,所過殘暴,至則擁兵不進,但坐索供饋。庚寅,以寰為夏綏節度使。
甲午,詔削奪王庭湊官爵,命諸軍四面進討。
岳王緄薨。
庚戌,容管奏安南軍亂,逐都護韓約。冬,十月,洋王忻薨。
魏博敗橫海兵於平原,遂拔之。
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及宮人所居,燒死者數百人。
十二月,丁已,王智興奏兵馬使李君謀將兵濟河,破無棣。壬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韋處厚薨。
戊寅,以翰林學士路隋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