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本年年表
2.公元578年,日本誕生了一家距今1400多年,現在仍然存活,且贏利的家族建築企業—金剛組株式會社。
3.公元578年,皇帝摩里斯作為將軍擔任了拜占庭帝國東線的軍事指揮官。
4.公元578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毀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了酒泉城。
5.公元578年,隨著
查士丁尼的侄子
查士丁二世的去世,東羅馬帝國奴隸制政權土崩瓦解,拜占庭各地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歷史紀事
周援軍到彭城,吳明徹底大敗,與將士三萬人均被俘。六月,周武帝死(五四三至五七八)。太子贇即位,是為宣帝。
陳司空
吳明徹圍北周彭城,在城下環列舟艦,攻勢甚急。周武帝遣
上大將軍王軌赴救。陳
太建十年(五七八)二月,
王軌引兵以鐵鎖貫車輪數百沈入泗水,以遏阻陳船歸路。陳將
蕭摩訶請領兵襲擊周軍,
吳明徹不許。十天之內,水路被
王軌截斷,北周大隊人馬趕來,
蕭摩訶復請突圍,
吳明徹命摩訶率騎兵為前軍,自率舟師後繼。二十七日,陳軍決堰乘水勢退兵,至清口(今江蘇清江北)被周軍所設車輪所阻,無法進入淮河。
王軌引兵圍攻,陳軍潰散,
吳明徹以下三萬餘人及大量輜重器械為周所俘獲。
蕭摩訶率騎兵突出重圍,與將軍
任忠、
周羅睺全師得還。周武帝封
吳明徹為懷德公,位大將軍,明徹憂憤而卒。
周武帝戴頭巾
北周
建德七年(五七八)三月七日,周武帝開始戴頭巾,以皂紗全幅後袱頭髮,將頭巾裁為四腳。以後唐宋盛行的幞頭即始於此。幞頭即頭巾。
周武帝再詔放免奴婢
北周
建德七年(五七八)三月,武帝宇文邕再下詔,令放免奴婢。詔稱;故豆盧寧征江南武陵(今湖南沅水下游)、南平(今湖北公安、松滋一帶)等郡,所有民庶被虜為奴婢者,悉依去年十一月令同江陵民一併放免。
陳布置對周防禦
太建十年(五七八)三月九日,
陳宣帝命中軍大將軍
淳于量為大
都督,總領水陸諸軍事;
鎮西將軍孫瑒都督荊、郢諸軍;平北將軍
樊毅都督清口上至
荊山緣淮諸軍事;寧遠將軍
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諸軍事,以防備北周的進攻。四月二十一日,
樊毅遣軍渡淮北,於清口(今江蘇清江北)築城。二十五日,陳棄清口城失守。
周
建德七年(五七八)三月二十五日,改元,以建德七年為
宣政元年。
周討伐突厥
周
宣政元年(五七八)四月二十三日,突厥入寇幽州(今北京),殺掠士民。五月二十三日,周武帝率諸軍分兵五路討伐突厥。至
雲陽宮(今陝西淳化西北)武帝生病而詔停諸軍討伐。
逝世
周武帝周武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漢化鮮卑人,小字彌羅突,公元560—578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
宇文泰第四子。公元578年,在出征討伐突厥的路上,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洛陽後當天死去。曾用
年號:保定(561-565);
天和(566—572三月);
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
宣政(578年三月-十二)。諡號:高宗;廟號:高祖;安葬地:孝陵。
周武帝卒
宣政元年(五七八)五月,周武帝宇文邕伐
突厥途中病倒,令宗師
宇文孝伯赴行在所,屬以後事,又令其馳入京師鎮守,以備非常。六月一日,武帝還長安,當夜疾病發作崩殂。時年三十六歲。武帝死後北周朝臣給他定廟號稱高祖,葬於孝陵。
資治通鑑記載
(1)春,正月,壬午,周主幸鄴;辛卯,幸懷州;癸巳,幸洛州。置懷州宮。
(1)春季,正月,壬午(十四日),北周國主駕臨鄴城;辛卯(二十三日),駕臨懷州;癸巳(二十五日),駕臨洛州。設定懷州的宮室。
(2)二月,甲辰,周譙孝王儉卒。
(2)二月,甲辰(初七),北周譙孝王宇文儉去世。
(3)丁巳,周主還長安。
(3)丁巳(二十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4)
吳明徹圍周彭城,環列舟艦於城下,攻之甚急。
王軌引兵輕行,據
淮口,結長圍,以鐵鎖貫車輪數百,沈之清水,以遏陳船歸路;軍中懼。譙州刺史
蕭摩訶言於明徹曰:“聞
王軌始鎖下流,其兩端築城,今尚未立,公若見遣擊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斷,賊勢不堅;彼城若立,則吾屬必為虜矣。”明徹奮髯曰:“搴旗陷陳,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摩訶失色而退。一旬之間,水路遂斷。
(4)
陳朝的
吳明徹包圍北周的彭城,將戰船環繞排列在城下,攻城很急。北周派
王軌領兵輕裝前進,占據
淮口,結成長長的包圍圈,用鐵鎖連線起幾百個車輪,沉在清水河裡,用來阻斷
陳朝船隻的歸路;軍隊中動盪不安感到恐懼。譙州刺史
蕭摩訶對
吳明徹說:“聽說
王軌剛開始封鎖清水河的下游,在河的兩頭築城,現在還沒有建起來,您如果派我去攻擊,對方一定不敢抵抗。水路沒有阻斷,賊勢不會牢固;等到他們的城建成,我們就會成為對方的俘虜。”
吳明徹掀起鬍子,說:“拔掉敵人的軍旗衝鋒陷陣,是你將軍的事情;長謀遠略,是我老夫的事情。”
蕭摩訶嚇得臉上變色退了出來。十天之間,水路終於被阻斷。
周兵益至,諸將議破堰拔軍,以舫載馬而去,馬主
裴子烈曰:“若破堰下船,船必傾倒,不如先遣馬出。”時明徹苦背疾甚篤,
蕭摩訶復請曰:“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若潛軍突圍,未足為恥。願公帥步卒、乘馬輿徐行,摩訶領鐵騎數千驅馳前後,必當使公安達京邑。”明徹曰:“弟之此策,乃良圖也。然步軍既多,吾為總督,必須身居其後,相帥兼行。弟馬軍宜速,在前,不可遲緩。”摩訶因帥馬軍夜發。甲子,明徹決堰,乘水勢退軍,冀以入淮。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並礙車輪,不復得過。
王軌引兵圍而蹙之,眾潰。明徹為周人所執,將士三萬並器械輜重皆沒於周。
蕭摩訶以精騎八十居前突圍,眾騎繼之,比旦,達淮南,與將軍
任忠、
周羅獨全軍得還。
北周軍隊越到越多,
陳朝的將領們商議破壞堵水的土堤將軍隊撤離,用船隻裝載馬匹退走,馬軍主將
裴子烈說:“如果破了土堤將馬匹放下船,船一定會傾翻,不如先將馬匹送出去。”當時
吳明徹背上長瘡病得很重,
蕭摩訶再次向他請求說:“現在求戰不得,進退無路。軍隊如果秘密地突圍,也不足為恥。希望您率領步兵、乘馬車慢慢地前進,我帶領幾千名鐵騎在前後來往賓士,崐一定能使您平安地到達京城
建康。”
吳明徹說:“老弟這個計策,是個好辦法。然而步兵很多,我是總督,必須在隊伍後面,率領他們一起行動。老弟的馬軍應當行動迅速,走在步兵前面不能遲緩。”
蕭摩訶因此率領馬軍在晚上出發。甲子(二十七日),
吳明徹決斷土堤,乘水勢撤退軍隊,希望從這裡進入淮河。到清口時,水越來越淺,水軍船隻被沉在清水河中的車輪所阻擋,無法通過。
王軌帶領軍隊將他們包圍起來並加以收縮,
陳朝軍隊潰敗。
吳明徹被北周捉住,三萬將士以及軍隊的器械物資都被北周吞併。
蕭摩訶率領八十名精騎兵在前面突圍,其餘的騎兵在後面跟隨,早晨時,到達淮河南岸,和將軍
任忠、
周羅的軍隊得以保全回去。
初,帝謀取彭、汴,以問五兵尚書
毛喜,對曰:“淮左新平,邊民未輯。周氏始吞
齊國,難與爭鋒。且棄舟之工,踐車騎之地,去長就短,非吳人所便。臣愚以為不若安民保境,寢兵結好,斯久長之術也。”及明徹敗,帝謂喜曰:“卿言驗於今矣。”即日,召
蔡景歷,復以為征南諮議參軍。
當初,
陳宣帝打算奪取彭州、汴州,詢問五兵尚書
毛喜的意見,毛喜回答說:“淮左平定不久,邊地的百姓還不穩定。周國剛吞併齊國,很難和對方爭高低。況且放棄乘船作戰的擅長,來到平原地區騎馬乘車打仗,避長就短,這不是南方人所熟習的。以臣的愚見不如安撫百姓守護國境,停止用兵和
周國結成友好關係,這才是長久之計。”
吳明徹被打敗以後,宣帝對
毛喜說:“您以前的話現在證實了。”同一天,召見
蔡景歷,復官任職為征南咨議參軍。
北周國主封
吳明徹為懷德公,位於大將軍之列。
吳明徹憂愁憤怒而去世。
(5)乙丑(二十八日),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為大冢宰。
(6)三月,戊辰,周於蒲州置宮。廢同州及長春二宮。
(6)三月,戊辰(初一),北周在
蒲州營建宮室,廢除同州和長春二宮。
(7)甲戌,周主初服常冠,以皂紗全幅向後發,仍裁為四腳。
(7)甲戌(初七),北周國主初次戴平日用的帽子,用整幅的黑紗從前向後包紮頭髮,並裁成四個帽翅。
(8)丙子,命中軍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
都督,總水陸諸軍事,鎮西將軍孫
都督荊、郢諸軍,平北將軍
樊毅都督清口上至荊山緣淮諸軍,寧遠將軍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諸軍,以備周。
(8)丙子(初九),
陳朝任命中軍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都督,總管水路和陸路的軍事,鎮西將軍孫都督荊州、郢州的軍隊,
平北將軍樊毅都督清口上到
荊山沿淮河一帶的軍隊,寧遠將軍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的軍隊,以防備北周的軍事行動。
(9)乙酉,大赦。
(11)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殺掠吏民。
(11)夏季,四月,庚申(二十三日),突厥入侵北周的幽州,殺害搶劫當地的官吏百姓。
(12)戊午,
樊毅遣軍渡淮北,對清口築城。壬戌,清口城不守。
(12)戊午(二十一日),
陳朝的樊毅派軍隊渡過淮河到了北面,對著清口築城。壬戌(二十五日),清口城失守。
(13)五月,己丑,周高祖帥諸軍伐突厥,遣柱國原公姬願、東平公神舉等將兵五道俱入。
(13)五月,己丑(二十三日),
北周武帝率領軍隊征討
突厥,派柱國原公宇文姬願、東平公
宇文神舉等領兵分五路並進。
癸巳,帝不豫,留止
雲陽宮;丙申,詔停諸軍。驛召宗師
宇文孝伯赴行在所,帝執其手曰:“吾自量必無濟理,以後事付君。”是夜,授孝伯司衛
上大夫,總
宿衛兵。又令馳驛入京鎮守,以備非常。六月,丁酉朔,帝疾甚,還長安;是夕殂,年三十六。
癸巳(二十七日),
北周武帝生病,留在
雲陽宮;丙申(三十日),下詔所有軍隊停止行動。派驛使到長安召宗師
宇文孝伯趕到武帝所在的地方,武帝崐握住他的手說:“我自己估計不能痊癒了,以後的事都託付給您。”這天晚上,授給宇文孝伯司衛
上大夫的職位,總管
宿衛兵。又命令他騎上驛馬到京城鎮守,防備非常事件。六月,丁酉朔(初一),武帝病情嚴重,回長安;在當天夜晚去世,年三十六歲。
戊戌,太子即位。尊皇后阿史那氏為
皇太后。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殯,曾無戚容,捫其杖痕,大罵曰:“死晚矣!”閱視高祖宮人,逼為淫慾。超拜吏部下大夫
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委以朝政。
戊戌(初二),皇太子宇文即位。尊稱皇后阿史那氏為
皇太后。北周宣帝剛即位,便放肆地奢侈縱慾。
北周武帝還沒有殯葬,他毫無悲傷的樣子,撫摸以前被棍棒所打留下的傷痕,大罵道:“死得太晚了!”察看北周宣帝後宮的女子,強迫她們滿足自己的淫慾。越級封吏部下大夫
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
中大夫,把朝政委託給他。
己未,葬武皇帝於孝陵,廟號高祖。既葬,詔內外公除,帝及六宮皆議即吉。
京兆郡丞
樂運上疏,以為“葬期既促,事訖即除,太為汲汲。”帝不從。
己未(二十三日),將武皇帝埋葬在孝陵,廟號高祖。葬事剛結束,便下詔朝廷內外脫去喪服,讓朝臣議論皇帝和
皇后、妃嬪換穿吉服。
京兆郡丞
樂運向
周宣帝上疏,以為“葬期已經很匆促,葬事剛完就不穿喪服,太焦急了。”宣帝不聽。
帝以齊煬王憲屬尊望重,忌之。謂
宇文孝伯曰:“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相授。”孝伯叩頭曰:“先帝遺詔,不許濫誅骨肉。齊王,陛下之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若無故害之,則臣為不忠之臣,陛下為不孝之子矣。”帝不懌,由是疏之。乃與開府儀同大將軍於智、
鄭譯等密謀之,使智就宅候憲,因告憲有異謀。
北周宣帝因為齊煬王宇文憲位高望重,對他很忌恨。對
宇文孝伯說:“您如果能為朕除掉齊王,就把他的官職授給您。”宇文孝伯叩頭說:“先帝有遺詔,不許濫殺骨肉至親。齊王是陛下的叔父,功高德重,是國家的重臣,陛下如果無緣無故地殺害他,那么我就是不忠之臣,陛下就是不孝之子了。”宣帝很不高興,從此對他疏遠。宣帝便和開府儀同大將軍於智、
鄭譯等人密謀,派於智到
宇文憲的家裡去伺探,誣告宇文憲有陰謀。
甲子,帝遣宇文孝伯語憲,欲以憲為太師,憲辭讓。又使孝伯召憲,曰:“晚與諸王俱入。”既至殿門,憲獨被引進。帝先伏壯士於別室,至,即執之。憲自辯理,帝使於智證憲,憲目光如炬,與智相質。或謂憲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憲曰:“列生有命,寧復圖存!但老母在堂,恐留茲恨耳!”因擲笏於地。遂縊之。
甲子(二十八日),宣帝派宇文孝伯傳話給
宇文憲,想任命他為太師,宇文憲表示推辭。又派宇文孝伯召
宇文憲,說:“晚上和其他王公一起來。”他們應召剛到殿門,
宇文憲被單獨領進去。宣帝預先在別的房子裡埋伏了壯士,
宇文憲一到,就被捉住。
宇文憲為自己辯護說理,宣帝就叫於智和他對證,宇文憲的目光如火,和於智對質。有人對
宇文憲說:“以你今天事情的趨勢,何必多說!”宇文憲說:“死生有命,我難道還想活嗎!只是老母親還在,感到遺憾而已!”因此把朝笏扔在地上。
宇文憲被絞死。
帝召憲僚屬,使證成憲罪。參軍勃海
李綱,誓之以死,終無橈辭。有司以露車載憲屍而出,故吏皆散,唯
李綱撫棺號慟,躬自瘞之,哭拜而去。
宣帝召來
宇文憲部下的官吏,要他們證實宇文憲的罪行。參軍勃海人
李綱,以死起誓,始終沒有亂說。官吏用沒有帷蓋的車子載上
宇文憲的屍體出了殿門,宇文憲從前的官吏都散走了,只有
李綱撫摸著棺木號啕痛哭,親自將宇文憲埋葬,大哭拜別而去。
又殺
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獨孤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皆素與憲親善者也。帝既誅憲而無名,乃雲與興等謀反,時人謂之“伴死”。
宣帝又殺掉
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獨孤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他們都是素來和
宇文憲親近的人。宣帝既然殺掉
宇文憲而沒有罪名,便說他是和
王興等人密謀造反,當時人稱王興等人為“伴死”。
以於智為柱國,封齊公,以賞之。
任命於智為柱國,封齊公,作為對他的獎賞。
(14)閏月,乙亥,周主立妃楊氏為
皇后。(14)閏月,乙亥(初三),北周國主宣帝宇文立妃子楊氏為
皇后。
(15)辛巳(初九),北周任命趙王
宇文招為太師,陳王宇文純為太傅.
(16)齊
范陽王紹義聞周高祖殂,以為得天助。幽州人盧昌期,起兵據
范陽,迎紹義,紹義引
突厥兵赴之。周遣柱國東平公神舉將兵討昌期。紹義聞幽州總管出兵在外,欲乘虛襲薊,神舉遣
大將軍宇文恩將四千人救之,半為紹義所殺。會神舉克
范陽,擒昌期,紹義聞之,素衣舉哀,還入
突厥,
高寶寧帥夷、夏數萬騎救
范陽,至
潞水,聞昌期死,還,據和龍。
(16)北齊范陽王高紹義聽說北周高祖已死,以為得到了上天的幫助。幽州人盧昌期起兵占領范陽,迎接
高紹義,高紹義引來
突厥兵去那裡。北周派柱國東平公
宇文神舉率軍討伐盧昌期。
高紹義聽到幽州總管出兵在外,想乘虛襲擊薊州,
宇文神舉派
大將軍宇文恩率領四千人去援救,被高紹義殺死一半。恰好
宇文神舉攻下范陽,生擒盧昌期,
高紹義聽到噩耗,穿上白色喪服舉行哀悼,退回
突厥。
高寶寧率領夷人和漢人的幾萬騎兵去救
范陽,到
潞水時,聽到盧昌期已死的訊息,返回,占據和龍。
(17)秋,七月,周主享太廟;丙午,祀圜丘。
(17)秋季,七月,北周國主到太廟祭祀;丙午(十一日),到
圜丘祭天。
(18)庚戌,周以小宗伯斛斯徵為
大宗伯。壬戌,以亳州總管
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18)庚戌(十五日),北周任命小宗伯斛斯征為
大宗伯。壬戌(二十七日),任命亳州總管
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19)癸亥,周主尊所生母李氏為帝太后。
(19)癸亥(二十八日),北周國主對親生母親李氏尊稱為帝太后。
(20)八月,丙寅,周主祀西郊;壬申,如同州。以
大司徒杞公亮為安州總管,上柱國
長孫覽為大司徒,楊公王誼為大司空。丙戌,以永昌公椿為
大司寇。
(20)八月,丙寅(初二),北周國主到西郊祭祀;壬申(初八),去同州。任命大司徒杞公
宇文亮為安州總管,
上柱國長孫覽為大司徒,楊公王誼為大司空。丙戌(二十二日),任命永昌公
宇文椿為
大司寇。
(21)九月,乙巳,立方明壇於婁湖。戊申,以
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為王官伯,臨盟百官。
(21)九月,乙巳(十一日),
陳朝在婁湖建立方明壇。戊申(十四日),任命
揚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王官伯,和朝廷百官立盟效忠皇室。
(22)庚戌,周主封其弟元為荊王。
(22)庚戌(十六日),北周國主封弟弟宇文元為荊王。
(23)周主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
(23)北周國主詔令:“應當對皇帝朝拜的,都以三拜成禮。”
(24)甲寅,上幸婁湖誓眾。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上下相警戒。
(24)甲寅(二十日),
陳宣帝駕臨婁湖對眾官盟誓。乙卯(二十一日),分派大使將盟誓對全國宣布,使上下互相告誡防備。
(25)冬季,十月,癸酉(初十),北周國主回長安。任命大司空王誼為襄州總管。
(27)十一月,突厥寇周邊,圍酒泉,殺掠吏民。
(27)十一月,突厥入侵北周邊境,包圍酒泉,屠殺搶掠當地官吏百姓。
(28)十二月,甲子,周以畢王賢為大司空。
(28)十二月,甲子(初二),北周任命畢王宇文賢為大司空。
(29)己丑,周以河陽總管滕王為行軍元帥,帥從入寇。
(29)己丑(二十七日),北周任命河陽總管滕王宇文為行軍元帥,率眾侵犯
陳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