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年

424年

次子劉義真,先於哥哥被廢為庶人,同為徐羨之等人所殺。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勵精圖治,國家生產經濟終於有所恢復,遂有元嘉之治

基本介紹

紀年,本年年表,大事,

紀年

南朝宋元嘉元年
北魏始光元年
北燕太平十六年
胡夏真興六年
北涼玄始十三年
西秦建弘五年

本年年表

公元424年
3月,宋國顧命四臣處死劉義真
5月,宋國顧命四臣發動政變,殺死宋少帝劉義符
8月,宋國顧命四臣另立劉義隆為帝,後人稱為宋文帝。北魏擊敗柔然於雲中,射殺柔然大將於涉斤。
12月,胡夏赫連勃勃殺死太子赫連璝,另立赫連昌為太子。
寇謙之(365~448)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師道的改革者。始光元年(公元424年),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獻道書於太武帝。
藥王山藥王山位於耀州區城東1.5公里處,存有北魏到唐代造像碑一百餘通,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刻於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的《魏文良造像碑》集佛道於一碑,是目前所知此類造像碑中最早者,堪稱海內珍石,國中一絕。
歷史上最早讚美桂林山水的文章出自南北朝時的大學者顏延之。宋文帝元嘉初年(公元424年),他來到桂林獨秀峰遊玩,感悟山水之際,揮筆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詩句。
智猛,西行朝聖、求法的僧人。於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自印度回國。同行中有四人,皆死於途中,僅剩智猛與曇纂二人回到涼州,譯出《泥洹經》二十卷。
劉宋噩良耶舍譯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公元424年)。
劉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慧覺建鐘山定林寺,位於蔣山(鐘山)寶公塔西北,今紫霞湖附近。有高僧法達。僧佑年14,為避婚事,到定林寺投法達為師。
北魏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在崔浩的大力引薦下,寇謙之被召進皇宮,向皇帝敬獻了一本由他親自著述的道書。最初,朝野上下,沒有人真正相信道書中的內容。崔浩便開始協助寇道士大做普及工作,他向皇帝上奏,將道術與古代的《河圖》、《洛書》相提並論,勸說皇帝順應天命,履行道家“清淨無為”之法。不久,皇帝詔諭,奉寇謙之為“天師”,同時將他的40多名弟子一併請到平城供養,特許在平城東南敕建天師道場,並鼓勵開展各類道教活動。寇道士終於達成了自己從政的願望,成為帝國決策機構的重要成員。在皇帝陛下的關注下,道教開始逐漸在宮廷內部受到重視,在帝國政府的鼓勵下,民間也開始大力弘揚道教。此後,太武帝策劃和親自指揮的幾場戰爭,都因道士寇謙之的預測取得了勝利,這位道士不失時機地將皇帝陛下稱作“真君御世”,這與太武帝的祖父道武帝被佛教徒們比喻成當今“如來”的說法非常類似。
公元424年顏延之作《祭屈原文》。
在江西華林山東南,有一座古村叫周嶺。相傳古代名士浮邱公曾在這裡隱居,故又稱“浮邱嶺”。公元424年,南朝劉宋名將胡藩,見這裡山水秀麗,遂築室為家,始成為華林胡氏發源和生息之地。千百年來,華林胡氏人丁繁衍、簪纓累世,尤其在宋代進入鼎盛時期。
公元424至428年,大月氏生產琉璃的技術傳入中國,琉璃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嫘祖廟自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以來,歷代封建王朝設立農壇,皆祀嫘祖為先蠶。當地人稱嫘祖為“蠶姑"”,立廟祀之。
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年初歲首,北魏皇帝下令在平城東南建天師道場。自此,道教勢力開始崛起,並相應地在以後對佛教的競爭中占居了上風。
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八月,郁久閭大檀率六萬蠕蠕騎兵大舉進犯雲中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攻陷北魏故宮盛樂。後來魏軍中的神射手射死了大檀的侄子陟斤,蠕蠕軍陣腳大亂,大檀不敢大意,撤軍回去了。
浙江有關外科醫療活動大約出現於南北朝之際,最早的外科醫生當推上虞人孫溪叟。孫氏初為家奴,南朝宋文帝元嘉初生(公元424年)逃入建安,後行醫民間。孫氏對瘡瘍有獨特療法,凡瘡瘍流血不止者,應手即止,瘡瘍斂口而愈。

大事

(1)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1)春季,正月,北魏改年號為始光
(2)丙寅,魏安定殤王彌卒。
(2)丙寅(初四),北魏安定殤王拓跋彌去世。
(3)營陽王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昵,遊戲無度。特進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聞陛下時在後園,頗習武備,鼓在宮,聲聞於外。黷武掖庭之內,喧譁省闥之間,非徒不足以威四夷,祗生遠近之怪。陛下踐阼,委政宰臣,實同高宗諒暗之美;而更親狎小人,懼非社稷至計,經世之道也。”不聽。泰,寧之子也。
(3)營陽王劉義符在為其父宋武帝劉裕服喪期間,喜歡與左右侍從親昵輕佻,嬉戲遊樂,不能自我節制。以特進銜退休的范泰呈上一本用皂囊封板的奏章,說:“我聽說陛下常常在後花園習武練功,鼓雖在宮中,鼓聲卻遠傳宮外,在禁宮深院,打鬧砍殺,又在朝廷各部公堂之間,喧譁嘶喊。如此,則不但不能威服四方夷族,而只能使遠近各邦覺得怪誕不經。陛下即位以來,把政務都交給了宰相大臣,實際上同商朝的高宗武丁一樣,有著服喪期間閉口不言的美譽。想不到您卻與小人親近,恐怕這不是治理國家的好辦法和維持世風的好策略。”劉義符沒有理會范泰的勸告。范泰范寧的兒子。
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警悟愛文義,而性輕易,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常云:“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靈運,玄之孫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義處之,不以為有實用。靈運自謂才能宜參權要,常懷憤邑。延之,含之曾孫也,嗜酒放縱。
劉宋南豫州刺史廬陵王劉義真,聰睿敏捷,喜愛文學,但是性情輕浮,常與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以及慧琳道人等情投意合,過從甚密。劉義真曾經說:“有朝一日我當上皇帝,就任命謝靈運、顏延之任宰相,慧琳道人為西豫州都督。”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性情傲慢偏激,不遵守法令及世俗的約束。當時朝廷只把他放在文學侍從之臣的位置上,卻不認為他有從事實際工作的才幹。而謝靈運卻自認為他的才能應該參與朝廷機要,因而常常憤憤不平。顏延之是顏含的曾孫,喜愛飲酒,放蕩不羈。
徐羨之等惡義真與靈運等游,義真故吏范晏從容戒之,義真曰:“靈運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謂‘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忘言於悟賞耳。”於是羨之等以為靈運、延之構扇異同,非毀執政,出靈運為永嘉太守,延之為始安太守。
司空徐羨之等對劉義真與謝靈運的交遊,十分厭惡。劉義真的舊部范晏曾婉言規勸劉義真,劉義真說:“謝靈運思想空疏不切實際,顏延之心胸狹窄,見識淺薄,正如魏文帝曹丕所說的‘古今文人,多不拘小節’呀!然而,我們幾人性情相投,不能象古人說的互相理解而忘了言語那樣。”於是,徐羨之等認為謝靈運、顏延之挑撥是非,離間親王與朝廷的關係,誹謗朝廷要臣,貶謝靈運為永嘉太守,顏延之為始安太守。
義真至歷陽,多所求索,執政每裁量不盡與;義真深怨之,數有不平之言,又表求還都,諮議參軍廬江何尚之屢諫,不聽。時羨之等已密謀廢帝,而次立者應在義真;乃因義真與帝有隙,先奏列其罪惡,廢為庶人,徙新安郡。前吉陽令堂邑張約之上疏曰:“廬陵王少蒙先皇優慈之遇,長受陛下睦愛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懷必亮,容犯臣子之道,致招驕恣之愆。至於天姿夙成,實有卓然之美,宜在容養,錄善掩瑕,訓盡義方,進退以漸。今猥加剝辱,幽徙遠郡,上傷陛下常棣之篤,下令遠近然失圖。臣伏思大宋開基造次,根條未繁,宜廣樹藩戚,敦睦以道。人誰無過,貴能自新;以武皇之愛子,陛下之懿弟,豈可以其一眚,長致淪棄哉!”書奏,以約之為梁州府參軍,尋殺之。
劉義真來到歷陽之後,不斷向朝廷索要供應,掌權的朝臣每次都裁減,不完全聽命。劉義真深懷怨恨,經常有憤懣不平的言論,又上書朝廷請求回到京師建康。諮議參軍廬江人何尚之多次進言勸阻,劉義真拒不接受。此時,徐羨之等已經在密謀策劃廢黜少帝劉義符,但廢黜劉義符後,身為次子的劉義真依照順序,應當繼位。於是,徐羨之等便利用劉義真與劉義符之間早已存在的宿怨,先上疏彈劾劉義真的種種罪行,將劉義真貶為平民,放逐到新安郡。前吉陽縣令堂邑人張約之上疏說:“廬陵王從小就得到先帝優厚慈愛的待遇,長大後又受到陛下和睦友愛的恩寵,所以心裡有什麼話,一定要說出來,內心想什麼,一定會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或許在某些地方違背了為臣之道,招致驕傲放縱而帶來的災禍。但他聰明早熟,確有過人的才華,應該對他寬容教養,發揮他的長處,寬恕他的缺點,以恰當的方法訓戒引導,升降都不應該過急。如今朝廷突然剝奪了他的爵位,把他放逐並幽禁到邊遠的地方。對上傷害了陛下手足之情,對下使遠近民心倉皇失措。我認為,我們大宋剛剛建立,宗室枝葉未繁,應該廣泛樹立藩屬屏障,互相之間,敦厚和睦。人誰能無過,可貴的是能夠改過自新。劉義真是武皇帝的愛子,是陛下的品德美好的弟弟,怎么可以因為他一時之過,就長期地捨棄放逐!”奏疏呈上後,朝廷任命張約之為梁州府參軍,不久,便把他殺了。
(4)夏,四月,甲辰,魏主東巡大寧
(4)夏季,四月,甲辰(十四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向東巡視,抵達大寧
(5)秦王熾磐遣鎮南將軍吉毗等帥步騎一萬南伐白苟、車孚、崔提、旁為四國,皆降之。
(5)西秦王乞伏熾磐派遣鎮南將軍乞伏吉毗等,率領步、騎兵共一萬人,向南討伐白苟、車孚、崔提、旁為等四個部族,全部降服。
(6)徐羨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先朝舊將,威服殿省,且有兵眾,乃召道濟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以廢立之謀告之。
(6)劉宋司空徐羨之等因南兗州刺史檀道濟是劉宋武帝時代的大將,威望震懾朝廷內外,而且掌握強大的軍隊,於是,便徵召檀道濟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二人先後抵達京師建康徐羨之等就把廢立皇帝的計畫告訴了他們。
甲申,謝晦以領軍府屋敗,悉令家人出外,聚將士於府內;又使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為內應。夜,邀檀道濟同宿,晦悚動不得眠,道濟就寢便熟,晦以此服之。
甲申(二十四日),領軍將軍謝晦聲稱:領軍將軍府第破敗,於是將家人全部遷到別的地方,而在府中聚集了將士,又派中書舍人刑安泰、潘盛為內應。這天夜裡,謝晦邀請檀道濟同居一室,謝晦又緊張又激動,不能合眼,檀道濟卻倒頭便睡,十分酣暢,謝晦不由得大為敬服。
時帝於華林園為列肆,親自沽賣;又與左右引船為樂,夕,游天淵池,即龍舟而寢。乙酉詰旦,道濟引兵居前,羨之等繼其後,入自雲龍門;安泰等先誡宿衛,莫有御者。帝未興,軍士進殺二侍者,傷帝指,扶出東閣,收璽綬,群臣拜辭,衛送故太子宮。
當時,少帝劉義符在皇家華林園造了一排商店,親自買入賣出,討價還價;又跟左右佞臣一起,划船取樂。傍晚,劉義符又率左右遊逛天淵池,夜裡就睡在龍舟上。乙酉(二十五日)凌晨,檀道濟引兵開路,徐羨之等隨後繼進,從雲龍門入宮。刑安泰等已先行說服了皇家禁衛軍,所以沒有人出來阻擋。劉義符還沒有起床,軍士已經闖入,殺掉劉義符的兩個侍從,砍傷劉義符的手指,將劉義符扶持出東閣,收繳了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文武百官向他叩拜辭行,由軍士把劉義符送回到他的故居太子宮。
侍中程道惠勸羨之等立皇弟南豫州刺史義恭。羨之等以宜都王義隆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稱皇太后令,數帝過惡,廢為營陽王,以宜都王纂承大統,赦死罪以下。又稱皇太后令,奉還璽紱;並廢皇后為營陽王妃,遷營陽王於吳。使檀道濟入守朝堂。王至吳,止金昌亭;六月,癸丑,羨之等使邢安泰就弒之。王多力,突走出昌門,追者以門關踣而弒之。
侍中程道惠勸徐羨之等人擁立皇弟、南豫州刺史劉義恭徐羨之等卻認為宜都王劉義隆一向有很高的聲望,又多有祥瑞之兆出現,於是,就宣稱奉皇太后張氏之命,列舉劉義符過失罪惡,廢為營陽王,而由宜都王劉義隆繼承皇帝之位,赦免死罪以下人犯。又聲稱奉皇太后之命,收回皇帝印信,貶皇后司馬茂英為營陽王妃,把劉義符送到吳郡,由檀道濟入宮守衛朝堂。劉義符抵達吳郡後,被軟禁在金昌亭。六月,癸丑(二十四日),徐羨之等派刑安泰,前去刺殺劉義符劉義符年輕力壯,奮戰突圍,逃出昌門,追兵用門閂捶擊,將劉義符打翻在地殺死。
裴子野論曰:古者人君養子,能言而師授之辭,能行而傅相之禮。宋之教晦,雅異於斯,居中則任仆妾,處處則近趨走。太子、皇子,有帥,有侍,是二職者,皆台皂也。制其行止,授其法則,導達臧否,罔弗由之;言不及於禮義,識不達於今古,謹敕者能勸之以吝嗇,狂愚者或誘之以凶慝。雖有師傅,多以耆艾大夫為之;雖有友及文學,多以膏粱年少為之;具位而已,亦弗與游。幼王臨州,長史行事;宣傳教命,又有典簽;往往專恣,竊弄威權,是以本根雖茂而端良甚寡。嗣君沖幼,世繼奸回,雖惡物醜類,天然自出,然習則生常,其流遠矣。降及太宗,舉天下而棄之,亦昵比之為也。嗚呼!有國有家,其鑒之矣!
裴子野論曰:古代君王養育兒子,兒子會說話的時候,由師傅教他文辭;會走路的時候,由師傅教他禮儀,劉宋國的皇家教育,一向與此不同;皇子在宮裡的時候,交給奴僕婢女;在宮外,則依靠左右跟班。不論是太子,還是皇子,都有所屬的“帥”和“侍”,但是,擔任這二種職務的人,都是等級低下的臣僕。太子、皇子們的言談舉止,教育修養,以及行善行惡都由他們誘導。而他們口中從不談論禮義,見識不知古今。因此,拘束謹慎的人,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小氣鄙俗,而狂妄粗暴的人,則可能把太子和皇子引向凶暴與邪惡。太子、皇上們雖然也有師傅,多由年邁力衰的大臣充任,雖然也有“友”和《文學》這些設定,但多是些紈子弟充當,徒有其名而已。何況,皇子們也不願跟這些人來往。年幼的親王,赴州就任,而負實際責任的,卻是長史,並由長史推廣教化,執行政務,又設有典簽一職。他們也往往竊弄權柄,恣意橫行。所以,皇族根部雖然很茂盛,優良的枝葉卻很少。繼位的小皇帝年紀幼小,邪惡奸佞之人世代不斷。雖然惡物醜類,出自上天,然而習慣已成,流毒久遠呵!直到劉宋太宗皇帝劉,更是無道,連整個國家都丟棄了他,也是由於親近奸佞小人的緣故呀!嗚呼!有國有家的人,應當以此為鑑。
(7)傅亮帥行台百官奉法駕迎宜都王於江陵。祠部尚書蔡廓至尋陽,遇疾不堪前;亮與之別。廓曰:“營陽在吳,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諸人有弒主之名,欲立於世,將可得邪!”時亮已與羨之議害營陽王,乃馳信止之,不及。羨之大怒曰:“與人總計議,如何旋背即賣惡於人邪!”羨之等又遣使者殺前廬陵王義真於新安。
(7)劉宋尚書令傅亮率領行台的文武百官,攜帶皇帝專用的法駕,前往江陵迎接宜都王劉義隆。隨行的祠部尚書蔡廓走到尋陽,患病不能繼續前進。傅亮蔡廓辭別時,蔡廓說:“如今營陽王劉義符在吳郡,朝廷的供奉應十分優厚。萬一發生不幸,你們幾人有弒君之罪名,到那時候,仍想活在世上就難了!”當時,傅亮已經與徐羨之商量好,決定謀害營陽王劉義符,聽了蔡廓這番話後,便急忙寫信給徐羨之,阻止這次行動,但已來不及。徐羨之大怒,說:“與人共同商議的計畫,怎么能夠轉過身就改變主意,而把惡名加給別人呢!”徐羨之等又派人殺死了流放在新安的廬陵王劉義真。
羨之以荊州地重,恐宜都王至,或別用人,乃亟以錄命除領軍將軍謝晦行都督荊·湘等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欲令居外為援,精兵舊將,悉以配之。
徐羨之認為荊州之地十分重要,恐怕宜都王劉義隆抵達京師後,或許任命別人繼任,於是他以錄尚書事、總領朝政的名義,任命領軍將軍謝晦代理都督荊、湘等七州諸軍事,兼荊州刺史,希望謝晦居外地作為聲援。於是,為謝晦配備了精銳軍隊和能征善戰的將領。
秋,七月,行台至江陵,立行門於城南,題曰“大司馬門”。傅亮帥百僚詣門上表,進璽紱,儀物甚盛。宜都王時年十八,下教曰:“猥以不德,謬降大命,顧己兢悸,何以克堪!輒當暫歸朝廷,展哀陵寢,並與賢彥申寫所懷。望體其心,勿為辭費。”府州佐史並稱臣,請題榜諸門,一依宮省;王皆不許。教州、府、國綱紀宥所統內見刑,原逋責。
秋季,七月,行台到江陵,把象徵性的宮城城門立在城南,題名“大司馬門”。傅亮率領文武百官前往“大司馬門”,呈上奏章和皇帝玉璽和服裝,儀式盛大隆重。宜都王劉義隆當時年僅十八歲,發布文告說:“我無才無德,蒙上天錯愛降下大命。我實在惶恐驚悸,怎么能夠擔負起如此大任!現在暫且回到京師,哀祭祖先陵墓,並與朝中賢能的大臣陳述我的意見,希望諸位大臣體諒我的用心,不要再說別的。”荊州府州長史及其他輔助官員一律稱臣,並請求仿效國都宮城,更改各門名稱。劉義隆一概不許。而且命令荊州、都督府和宜都國的官署寬怒管轄地區內已叛決的罪人,和無力償還的債務。
諸將佐聞營陽、廬陵王死,皆以為疑,勸王不可東下。司馬王華曰:“先帝有大功於天下,四海所服;雖嗣主不綱,人望未改。徐羨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諸生,非有晉宣帝、王大將軍之心明矣;受寄崇重,未容遽敢背德。畏廬陵嚴斷,將來必不自容。以殿下寬睿慈仁,遠近所知,且越次奉迎,冀以見德;悠悠之論,殆必不然。又,羨之等五人,同功並位,孰肯相讓!就懷不軌,勢必不行。廢主若存,慮其將來受禍,致此殺害;蓋由貪生
過深,寧敢一朝頓懷逆志!不過欲握權自固,以少主仰待耳。殿下但當長驅六轡,以副天人之心。”王曰:“卿復欲為宋昌邪!”長史王曇首南蠻校尉到彥之皆勸王行,曇首仍陳天人符應,王乃曰:“諸公受遺,不容背義。且勞臣舊將,內外充滿,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乃命王華總後任,留鎮荊州。王欲使到彥之將兵前驅,彥之曰:“了彼不反,便應朝服順流;若使有虞,此師既不足恃,更開嫌隙之端,非所以副遠邇之望也。”會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彥之權鎮襄陽。
劉義隆左右將領和親信聞知營陽王劉義符、廬陵王劉義真二人被殺身死,都認為可疑,勸劉義隆不要東下。司馬王華說:“先帝功蓋天下,四海威服;雖然繼承人違法犯紀,皇家的威望卻沒有改變。徐羨之才能中等、出身寒士;傅亮也是由平民起家的書生。他們並沒有晉宣帝司馬懿王敦那樣的野心,這一點是很明顯的。他們接受託孤的重任,享有崇高的地位,一時不會背叛。只是害怕廬陵王劉義真下肯寬宥,將來無地自容,才痛下毒手。殿下聰睿機敏,仁慈寬厚,遠近聞名。他們這次破格率眾前來奉迎,是希望殿下感激他們。毫無根據的謠言,一定不是真的。另外,徐羨之等五人,功勞地位相同,誰肯服誰?即使他們中有人心懷不軌,企圖背叛,也勢必不成。被廢黜的君主如果活著,他們擔心將來遭到報復,所以才起殺機,是因為他們過於貪生怕死的緣故,他們怎么敢一朝之間突然謀反呢!只不過想牢牢地掌握大權,鞏固地位,奉立年輕的君主使自己得到重視而已!殿下只管坐上六匹馬拉的車駕,長驅直入,才能不辜負上天及百姓的希望。”宜都王劉義隆說:“你莫非想當宋昌第二!”長史王曇首南蠻校尉到彥之等都勸劉義隆動身東行。王曇首又分析了天象和人間的種種祥瑞徵兆。劉義隆才說:“徐羨之等接受先帝的遺命,不致於背義忘恩。而且功臣舊將,布滿朝廷內外,現有的兵力又足以制服叛亂,如此,我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於是,劉義隆命令王華總管善後事務,留守荊州,又想派到彥之率軍作前鋒,先行出發開道,到彥之說:“如果肯定他們不反,就應該穿上官服,順流而下,倘若萬一發生不測,我的這支軍隊根本不能抵禦,卻使他們由此產生誤會,不符合遠近人民對我們的期望。”正好雍州刺史褚叔度去世,劉義隆就派遣到彥之暫且鎮守襄陽。
甲戌,王發江陵,引見傅亮,號泣,哀動左右。既而問義真及少帝薨廢本末,悲哭嗚咽,侍側者莫能仰視。亮流汗沾背,不能對;乃布腹心於到彥之王華等,深自結納。王以府州文武嚴兵自衛,台所遣百官眾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參軍朱容子抱刀處王所乘舟戶外,不解帶者累旬。
甲戌(十五日),劉義隆一行從江陵出發,他接見了傅亮,痛哭不已,悲哀的情緒感動了左右侍從人員。過了一會兒,劉義隆又問及劉義真及少帝劉義符被廢及被殺的經過,不勝哀慟,悲哭不止,兩旁侍從都不敢抬頭。傅亮汗流浹背,張口結舌不能應對。過後,傅亮派心腹去結交到彥之、王華這些人,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劉義隆命令他的府州文武百官和軍隊加強保護,嚴密戒備。從建康來的臨時朝廷文武官員和軍隊則不能接近他的隊伍。中兵參軍朱容子,手抱佩刀,守衛在劉義隆所乘船艙房門外,衣不解帶地守衛長達幾十天。
(8)魏主還宮。
(8)北魏國主拓跋燾回宮。
(9)秦王熾磐遣太子暮末帥征北將軍木弈乾等步騎三萬出貂渠谷,攻河西白草嶺、臨松郡,皆破之,徙民二萬餘口而還。
(9)西秦王乞伏熾磐派遣太子乞伏暮末率征北將軍木弈乾等以及步、騎兵三萬人向貂渠谷出擊,進攻北涼的白草嶺和臨松郡,秦軍都攻破這幾個地方,俘虜居民二萬餘人而還。(10)八月,丙申,宜都王至建康,群臣迎拜於新亭。徐羨之問傅亮曰:“王可方誰?”亮曰:“晉文、景以上人。”羨之曰:“必能明我赤心。”亮曰:“不然。”
(10)八月,丙申(初八),宜都王劉義隆抵達京師建康,朝廷文武百官都趕赴新亭迎接叩拜。徐羨之傅亮說:“宜都王可以比歷史上的誰?”傅亮說:“比晉文帝,景帝還要高明。”徐羨之說:“他一定明白我們的一片忠心。”傅亮說:“未必。”
丁酉,王謁初寧陵,還,止中堂。百官奉璽綬,王辭讓數四,乃受之,即皇帝位於中堂。備法駕入宮,御太極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丁酉(初九),劉義隆拜謁了其父宋武帝的陵墓初寧陵,回來停留在中堂。朝廷的文武百官呈上皇帝的印信,劉義隆推讓了幾次,才接受,在中堂繼承了皇位。然後又乘坐皇帝專用的法駕入宮,登太極前殿,下令大赦,改年號為元嘉,文武百官一律加官二等。
戊戌,謁太廟。詔復廬陵王先封,迎其柩及孫華、謝妃還建康
戊戌(初十),劉義隆祭拜皇家祖廟。下詔恢復劉義真廬陵王的封號,把劉義真的靈柩及劉義真的母親孫修華、劉義真的正室謝妃,迎回建康
庚子,以行荊州刺史謝晦為真。晦將行,與蔡廓別,屏人問曰:”吾其免乎?”廓曰:“卿受先帝顧命,任以社稷,廢昏立明,義無不可。但殺人二兄而以之北面,挾震主之威,據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為難。”晦始懼不得去,既發,顧望石頭城喜曰:“今得脫矣!”
庚子(十二日),劉義隆下詔,命代理荊州刺史謝晦改為實任。謝晦赴任前,向祠部尚書蔡廓辭行,屏去左右侍從,問蔡廓:“你看我能夠倖免嗎?”蔡廓說:“你們接受先帝臨終託孤大事,以社稷的興衰為己任,廢黜昏庸無道的君主而改立英明的皇帝,從道義上講,沒有什麼不可。可是,殺害人家的兩個哥哥,卻又北面稱臣,則有震主之威。你又鎮守長江上流重鎮,這樣,以古推今,你恐怕在劫難逃。”謝晦這才開始害怕無法得以逃脫,等到船隻離岸,謝晦回首顧望石頭城,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說:“今日終於得以脫險了!”
癸卯,徐羨之進位司徒,王弘進位司空,傅亮加開府儀同三司謝晦進號衛將軍,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
癸卯(十五日),劉義隆下詔,擢升司空徐羨之為司徒,王弘進升為司空,傅亮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謝晦則加授衛將軍,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
有司奏車駕依故事臨華林園聽訟。詔曰:“政刑多所未悉;可如先者,二公推訊。”
有關部門上疏奏請文帝,依照慣例到華林園聽取訴訟。劉義隆下詔說:“我對於政務刑法很不熟悉,可以跟從前一樣,仍請徐羨之、王弘二公主持。”
帝以王曇首、王華為侍中,曇首領右衛將軍,華領驍騎將軍,朱容子為右軍將軍。
隨後,劉義隆又任命王曇首、王華為侍中,王曇首還兼任右衛將軍,王華兼任驍騎將軍,朱容子為右軍將軍。
(11)甲辰,追尊帝母胡婕妤曰章皇后。封皇弟義恭為江夏王,義宣為竟陵王,義季為衡陽王;仍以義宣為左將軍,鎮石頭。
(11)甲辰(十六日),劉義隆追尊生母胡婕妤為章皇后。封皇弟劉義恭為江夏王,劉義宣為竟陵王,劉義季為衡陽王。仍命劉義宣任左將軍,鎮守石頭。
徐羨之等欲即以到彥之雍州,帝不許;征彥之為中領軍,委以戎政。彥之自襄陽南下,謝晦已至鎮,慮彥之不過己。彥之至楊口,步往江陵,深布誠款;晦亦厚自結納。彥之留馬及利劍、名刀以與晦,晦由此大安。
徐羨之等打算任命到彥之雍州刺史,文帝不許;文帝徵召到彥之來京,擔任中領軍,負責京師守衛。到彥之於是從襄陽南下赴京,這時,領軍將軍謝晦已經到荊州,擔心到彥之不會來看自己。到彥之一到楊口,就從陸路前往江陵探望謝晦,真摯地表達自己的誠意。謝晦也推心置腹,締結友情。到彥之留下自己的名馬及利劍、名刀贈給謝晦,謝晦至此才完全安定下來。
(12)柔然紇升蓋可汗聞魏太宗殂,將六萬騎入雲中,殺掠吏民,攻拔盛樂宮。魏世祖自將輕騎討之,三日二夜至雲中。紇升蓋引騎圍魏主五十餘重,騎逼馬首,相次如堵;將士大懼,魏主顏色自若,眾情乃安。紇升蓋以弟子於陟斤為大將,魏人射殺之;紇升蓋懼,遁去。尚書令劉言於魏主曰:“大檀自恃其眾,必將復來,請俟收田畢,大發兵為二道,東西並進以討之。”魏主然之。
(12)柔然汗國紇升蓋可汗郁久閭大檀聞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的訊息,率騎兵六萬人攻入雲中地區,屠殺擄掠吏民百姓,並且攻陷了盛樂宮。北魏國主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兵前往討伐,他們三天兩夜,才抵達雲中。紇升蓋可汗率領柔然騎兵將拓跋燾的輕騎隊伍包圍五十餘重,鐵騎緊逼拓跋燾的馬首,依次排列,如同鐵牆。北魏將士大為恐懼,拓跋燾卻神情自若,十分鎮靜,軍心這才安定。紇升蓋可汗任命他的侄兒郁久閭於陟斤為大將。北魏用箭射殺了郁久閭於陟斤;紇升蓋可汗郁久閭大檀恐慌,率柔然大軍逃走。尚書令劉對拓跋燾說:“郁久閭大檀仗恃他的兵多將廣,一定會捲土重來。請等秋天田裡的莊稼收割以後,我們派遣大軍分兵兩路,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並進,加以討伐拓跋燾允準。
(13)九月,丙子,立妃袁氏為皇后;耽之曾孫也。
(13)九月,丙子(十八日),劉宋皇帝劉義隆封王妃袁齊媯為皇后。袁齊媯袁耽的曾孫女。
(14)冬,十月,吐谷渾威王阿柴卒。阿柴有子二十人。疾病,召諸子弟謂之曰:“先公車騎,以大業之故,舍其子拾虔而授孤;孤敢私於緯代而忘先君之志乎!我死,汝曹當奉慕為主。”緯代者,阿柴之長子;慕者,阿柴之母弟、叔父烏紇提之子也。
(14)冬季,十月,吐谷渾可汗慕容阿柴去世。慕容阿柴共有二十個兒子。病重時,慕容阿柴把他的子弟們召集到病榻前,對他們說:“先公車騎將軍因維持汗國大業的緣故,不教他的兒子慕容拾虔繼承汗位,而把大任交給了我。我怎么敢用私心把汗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慕容緯代,而忘記先帝的偉大志向呢!我死後,你們要擁戴慕容慕為汗。”慕容緯代是慕容阿柴的長子;慕容慕是慕容阿柴同母異父的弟弟、叔父慕容烏紇堤的兒子。
阿柴又命諸子各獻一箭,取一箭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慕利延折之。又取十九箭使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柴乃諭之曰:“汝曹知之乎?孤則易折,眾則難摧。汝曹當戮力一心,然後可以保國寧家。”言終而卒。
慕容阿柴又命令所有的兒子,每人各拿出一箭,在其中抽出一支,叫他的弟弟慕容慕利延折斷,慕容慕利延就把它折斷。阿柴又把剩下的十九支箭合在一起,叫慕容慕利延折斷,慕利延無法折斷。慕容阿柴於是告誡大家說:“你們知道嗎?一支箭容易折斷,一把箭則難以摧折。你們應該同心合力,然後才可以保國保家。”說完就去世了。
慕亦有才略,扶秦、涼失業之民及氐、羌雜種至五六百落,部眾轉盛。
慕容慕也富有才幹韜略,他妥善地安撫了來自涼州、秦州失業的難民,以及羌族、氐族等各部族共五六百餘部落,增加了部眾人數和國家的實力。
(15)十二月,魏主命安集將軍長孫翰、安北將軍尉眷北擊柔然,魏主自將屯柞山。柔然北遁,諸軍追之,大獲而還。翰,肥之子也。
(15)十二月,北魏國主拓跋燾,派安集將軍長孫翰、安北將軍尉眷,北上進攻柔然汗國拓跋燾親自率兵,屯駐在柞山。柔然汗國的部眾聞訊北逃,北魏的幾路大軍緊緊追擊,大獲全勝而回。長孫翰長孫肥的兒子。
(16)詔拜營陽王母張氏為營陽太妃。
(16)劉宋文帝下詔,封營陽王的母親張氏為營陽太妃。
(17)林邑王范陽邁寇日南、九德諸郡。
(17)林邑王范陽邁,進犯劉宋日南、九德等郡。
(18)宕昌王梁彌匆遣子彌黃入見於魏。宕昌,羌之別種也。羌地東接中國,西通西域,長數千里,各有酋帥,部落分地,不相統攝;而宕昌最強,有民二萬餘落,諸種畏之。
(18)宕昌王梁彌匆,派遣他的兒子梁彌黃,前往北魏朝見。宕昌是羌族的一個支派。羌族所居住的地域,東與中原相接,西與西域相通,東西長數千里。羌族各支各有首領,部落與部落之間也分地而居,不相管轄。其中,屬宕昌部的實力最強,共有二萬多個部落,其他各部族都非常畏懼他們。
(19)夏主將廢太子而立少子酒泉公倫。聞之,將兵七萬北伐倫。倫將騎三萬拒之,戰於高平,倫敗死。倫兄太原公昌將騎一萬襲,殺之,並其眾八萬五千,歸於統萬。夏主大悅,立昌為太子。
(19)夏王赫連勃勃,準備廢黜太子赫連而改立幼子酒泉公赫連倫。赫連聽到這個訊息,立即率兵七萬人北上進攻赫連倫。赫連倫率兵三萬人迎擊,雙方在高平大戰。赫連倫兵敗身死。赫連倫的同胞兄、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人襲擊赫連的大軍,斬殺赫連,收服了他的部眾八萬五千人,回到國都統萬,夏王大喜,封赫連昌為太子。
夏主好自矜大,名其四門:東曰招魏,南曰朝宋,西曰服涼,北曰平朔。
夏王赫連勃勃一向妄自尊大,他給都城統萬的四個城門分別命名:東門為招魏門,南門為朝宋門,西門為服涼門,北門為平朔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