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

2024年4月11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全面排查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
  • 主導單位教育部 
  • 目的:增強招生入學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透明度,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鈎、關聯的收費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 
  • 時間:2024年
發展背景,重點任務,入學政策,招生行為,信息公開,入學流程,特殊群體,工作組,行動解讀,

發展背景

教育部首次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對全國義務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統的工作部署,將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和“公民同招”入學政策、規定、程式、辦法,增強招生入學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透明度,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鈎、關聯的收費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教育滿意度。

重點任務

入學政策

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本地區已有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措施內容,堅決糾正或廢止不符合國家政策精神和要求的相關規定和做法。重點包括:
  • 學校的劃片招生範圍是否科學合理,新建學校招生範圍和新建小區對口學校劃分工作機制是否完善,是否制定明確的民轉公學校劃片招生政策或過渡期政策;
  • 省市兩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科研機構附屬義務教育學校是否全面納入屬地招生管理、實行統一招生政策;
  • 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外語藝術體育類辦學特色學校的特殊類型招生政策是否經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出台或審批、備案;
  • 高層次人才等特殊群體子女教育優待政策是否有明確的實施依據、範圍、要求和程式;
  •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是否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電腦隨機錄取程式是否規範。

招生行為

要求各地對照中國小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規定,針對招生入學中的重點環節,對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全面排查,堅決糾正將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培訓證書以及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參考或依據,以及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鈎、關聯的“捐資助學款”“共建費”等違規行為。重點包括:
中國小——
  • 是否將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文化課考試結果、培訓證書以及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參考或依據;
  • 是否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鈎、關聯的“捐資助學款”“共建費”等;
  • 是否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口頭承諾或簽訂錄取承諾書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
  • 是否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測試面試等;
  • 是否存在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行為;
  • 是否設立或變相設立重點班、快慢班,以此名義“掐尖招生”。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
  • 是否違規跨區域招生,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招生並進行亂收費。

信息公開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加強信息公開,增加招生入學工作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重點包括:
區縣教育行政部門——
  • 是否提前通過網際網路等多種方式公布轄區內每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政策、劃片範圍、報名條件、招生程式等民眾關心的重要信息;
  • 是否建立回響機制,指導區域內熱點中國小校對社會和家長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時予以回應、面向公眾公開聲明;
  • 是否建立專門的招生入學熱線並向社會公布,暢通政策諮詢、舉報申訴等渠道。

入學流程

要求各地嚴格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最佳化政務服務提升效能的政策部署,進一步最佳化登記入學、電腦派位工作,便捷招生入學流程,減輕民眾負擔。重點包括: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
  • 是否使用統一的招生入學服務平台,引導未建設招生入學平台的縣(市、區)使用省、市自建招生系統或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陽光招生子系統,逐步實現報名、材料審核和錄取一網通辦;
  • 是否推動逐步實現區域內戶籍、房產、居住證、社保等入學相關信息互通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動比對審核入學證明材料;
  • 是否規範信息採集,加強學生及家長信息保護,嚴格按照學籍信息採集表內容採集信息,防止通過各類App、小程式隨意反覆採集學生相關信息。

特殊群體

要求各地加強輟學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入學保障工作,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應入盡入、應保盡保。重點包括:
  • 是否健全和落實控輟保學長效機制,落實義務教育各方法定責任,及時更新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控輟保學台賬中疑似輟學和輟學學生信息並加強勸返復學工作;
  • 是否全面落實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精簡入學證明材料,鞏固並穩步提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 是否依法保障能夠接受普通教育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近就便隨班就讀;
  • 是否建立本地農村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的入學工作檯賬,健全與公安、民政等部門信息共享制度。

工作組

教育部將成立由部內相關司局、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國家督學、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等組成的專項工作組,加強對各地招生入學工作全過程監管和工作指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招生期間問題頻發、輿情較多地區和學校的指導,對違規招生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教育部將適時開展專項行動調研和全國範圍跨省交叉互檢,通報違規行為和查處情況。

行動解讀

看優質均衡“陽光”如何普照——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解讀
  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的公平公正,關係學生切身利益,是中央關心、民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民生工作。早在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就正式啟動,10年來,就近入學、公民同招、“十項嚴禁”等一系列“陽光招生”政策照進現實,極大解決了“擇校熱”、搶生源等頑疾。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這是教育部首次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對全國義務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統的工作部署。為何要啟動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重點何在?記者通過梳理政策檔案和多方採訪,聚焦了3個關鍵字。
  關鍵字1
  公 平
  “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教育滿意度。”專項行動開宗明義。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入學公平是整個教育鏈條起點上的公平。縱觀近10年的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對“公平”的強調貫穿始終。2014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國小升入國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始推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進一步強調“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促進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環節;同年,《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畫的意見》相繼出台,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
  專項行動意味著“公平”將更進一步。
  一方面是對現存“不夠公平”的回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譚霞和副研究員牛楠森坦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例如某些學校的劃片招生範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一些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外語藝術體育類辦學特色學校特殊類型招生,在資質審核、監督備案、信息公開等方面還有待規範等。“專項行動直擊招生入學工作的薄弱處、問題點,有效推動中央加強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管理工作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另一方面是對“依法全納”的再部署。專項行動中“應入盡入、應保盡保”8個字尤為矚目。在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長徐士強、學生髮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楓看來,這彰顯了依法保障全體適齡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公平觀和教育觀。江蘇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程嶺關注到,專項行動專設內容板塊對輟學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弱勢群體的入學保障工作作出重點部署,不僅保障了特殊群體的公平權益,更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
  “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被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專家們表示,專項行動抓住了優質均衡的“牛鼻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建民說:“專項行動以最佳化招生政策、規範招生行為等核心舉措,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升學環境,緩解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進一步推動構建良好教育生態。”
  關鍵字2
  規 范
  今年1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處共同提示,堅決打擊違規“黑競賽”,所有競賽結果均禁止作為中小學生招生入學依據和考試加分項目。
  這樣的提示已非鮮見。記者梳理髮現,近10年來教育部多次就打擊競賽、培訓亂象,減輕升學壓力發布通知,2018年“十項嚴禁”出台為招生入學劃紅線,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治理力度和成效進一步提升。
  專項行動劍指“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格規範招生行為,強調“全面排查,堅決糾正,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規範招生行為,就是要破除“暗箱”,讓“陽光”普照招生入學各環節。細看專項行動部署,不難感受到態度之“嚴”。王楓和徐士強看到,專項行動不僅列舉了競賽考級、捐資共建、掐尖招生、公民混招混編、民辦學校違規跨區招生、借讀掛靠及亂收費“負面清單”,還明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零容忍”態度,並配套建立抽查互檢、監督問責等機制,就是要確保招生過程嚴格依法依規落實。
  規範招生不只是“堵”,還要“疏”。招生的依據、方式、過程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有時甚至直接影響家長的教育決策。因此,專項行動特彆強調,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招生政策宣傳解讀,對不實招生信息要主動發聲、及時闢謠、解惑釋疑。這無疑是緩解家長教育焦慮的“定心丸”。
  李建民建議,各地招生入學政策要積極倡導“五育”並舉,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淡化功利化傾向。
  關鍵字3
  數位化
  “之前大寶入學報名時,要帶著材料到現場排隊核驗,耗時很長。二寶入學時使用了招生入學智慧平台,只需動動手指提交材料,足不出戶就能一次性完成孩子的入學報名,非常便捷、高效。”去年秋季學期開學,在江西省上饒市慶豐國小門口,學生家長徐莉為上饒市義務教育招生實行“一網通辦”點讚。
  記者注意到,不僅“一網通辦”被寫入專項行動,其他多個重要任務都有數位化的用武之地。
  “數字治理賦能,有望精準、科學推動義務教育公平入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顧小清舉例,專項行動要求全面排查本地區已有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措施內容,這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之間聯通,建立教育數據資源的數字共享機制。再如嚴格規範招生行為,需要利用數位化手段對招生過程進行伴隨式數據採集,做到監測精細化、結果可回溯。此外,數位化還有助於精準識別輟學、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群體,及時為其入學提供保障,讓教育的陽光普照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數位化賦能招生信息公開透明,加速招生數據融通與擴大知情覆蓋面,自覺積極地接受民眾監督,讓老百姓放心滿意。”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鬍小勇表示,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社交媒體定期公布招生信息,同時通過招生平台實現招生人數與進度的智慧型統計、重複信息與錯誤信息的自動識別、招生動態的實時監控與調整等,可以有效規範招生秩序,防範“暗箱操作”,確保透明便捷的招生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