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全文
2018年第3號公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
(2018年6月19日公告)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審計署對長江經濟帶11省市[包括雲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本報告對省級行政區統稱為省](以下統稱11省)2016年至2017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重點抽查了59個地級市(區)。現將審計情況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1省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其中:森林、湖泊濕地分別為96.7萬平方公里和14.8萬平方公里,共設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3065處、面積38.7萬平方公里;2017年水資源總量1.34萬億立方米,用水總量2475.87億立方米。各級政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2016年和2017年投入相關財政資金共2518.2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722.12億元、地方各級財政796.12億元。
從審計情況看,11省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屑設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生態環境保護有序推進。2016年以嫌陵頸來,11省共召開相關會議152次,制定或修訂製度等293項,15.99萬名黨政領導幹部擔任河長、湖長;開展各類專艱請朽項行動665次,查處非法傾倒、偷排偷放、亂占濫用、亂砍濫伐等違法案件9.78萬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4147件、2635人,較好地遏制了生態環境破壞行為。
(二)污染防治能力有所增強。據相關部門數據反映,11省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近兩年分別增加8%和11%。水、大氣等污染治理部分階段性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各省共取締“十小”企業2486戶,占已公布取締名單的99.84%,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約9成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三)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據11省提供的資料,2017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上年分別削減2.97%、4%、9.24%和3.97%;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考核斷面的水質優良率為73.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斷面(3%)比上年下降約0.3個百分點。
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管理使用方駝槓戰夜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截至2017年底,8省有12.56億元水污染防治、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專項資金結存在相關地方財政部門,有8.21億元結存在項目主管部門及實施單位,均超過1年。
二是2013年12月至2018年1月,8個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及所屬單位違規使用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2580.49萬元,主要用於彌補行政經費、其他項目支出等;5個縣級地方政府重複申報退耕還林還草專項資金105.6萬元。
三是10省有197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未按期開(完)工,煮宙捉5省有19個項目建成後效果不佳。
(二)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截至2017年底,10省已建成小水電2.41萬座,最小間距僅100米,開發強度較大。5個省“十二五”期間新增小水電超過規劃裝機容量,8個省有930座小水踏辯組電未經環評即開工建設,6個省在自然保護區劃定後建設78座小水電,7個省有426座已報廢停運電站未拆除攔河壩等建築物,7個省建有生態泄流設施的6661座小水電中有86%未實現生態流量線上監測。過度開發致使333條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斷流,斷流河段總長1017公里。
二是7個省有關市縣突破國家、省兩級審批制度,自行設立開發區249個(其中2016年以來新設8個),占地447萬畝,其中有72個設立5年以上但建成率不足5成,還有10個與基本農田重疊2.77萬畝。有62個開發區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或與禁止開發區域重疊,其中18個是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之後設立或擴建的。
三是10個省有501家單位無證取水,60家單位超量取水;截至2017年底,7個省有667個違規占用岸線棕虹歡婆項目尚未整改到位。
四是2016年以來,3省有21個新建或擴建的化工、造紙等項目,未履行環評或產能置換等審批手續。
五是網路非法銷售電魚機等問題缺乏監管,助長了非法電魚行為。11省近4年共發生非法電魚案件3.46萬起,年均增長8.8%,其中149起發生在珍稀魚類保護區內,胭脂魚等珍稀魚類被電亡,還導致超過30人死亡。
(三)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長期持續整治的洞庭湖、鄱陽湖等5個國家重要湖泊,由於統籌治理不到位等原因,2017年的水質仍為IV類及以下。
二是75個開發區未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106個開發區未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70個開發區雖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但未按規定安裝線上監控裝置或與環保部門聯網;46個開發區因管網不配套等,污水處理效果不佳。
三是截至2017年底,9省有118座敏感區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未按國家要求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管網損壞等,6個省2017年有2.24億噸污水未有效收集處理或直排入河。
四是截至2017年底,3個省的9個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超負荷運行;2個省132處無防滲措施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未完成清理;5個省的20個垃圾填埋場或中轉站產生的285.75萬噸滲濾液排入城市管網或周邊水體,還有197萬噸滲濾液積存場內。7個省的48家單位未按規定存儲、轉運或處置危險廢物,4個省的6家單位未按規定處置醫療廢物。
五是截至2017年底,9省的56個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記憶體在排污口、養殖場等建設項目;3省的7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和71個鄉鎮飲用水源地斷面水質超標。
六是截至2017年底,10省有5.61萬個地下儲油罐(占應改造總數的52%)未更換為雙層罐或進行防滲改造;3個省有348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未淘汰;2省的個別市縣還有8家小型造紙、電鍍企業未關停;3個省有46戶禁養區內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應關未關,3個省有413家養殖場未建配套治污設施。
三、審計處理和初步整改情況
對以上審計查出的問題,審計署已依法出具審計報告,提出處理意見,並要求有關地方政府在整改期限截止後依法向社會公告整改結果。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對小水電過度開發問題進行專項整改,相關地方對違規占用岸線等問題已制定整改措施,淘汰10蒸噸以下(含)燃煤鍋爐275台,關閉或拆除9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的建設項目,有關單位已收回部分財政資金。審計署將繼續跟蹤檢查後續整改情況,進一步督促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
三是10省有197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未按期開(完)工,5省有19個項目建成後效果不佳。
(二)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截至2017年底,10省已建成小水電2.41萬座,最小間距僅100米,開發強度較大。5個省“十二五”期間新增小水電超過規劃裝機容量,8個省有930座小水電未經環評即開工建設,6個省在自然保護區劃定後建設78座小水電,7個省有426座已報廢停運電站未拆除攔河壩等建築物,7個省建有生態泄流設施的6661座小水電中有86%未實現生態流量線上監測。過度開發致使333條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斷流,斷流河段總長1017公里。
二是7個省有關市縣突破國家、省兩級審批制度,自行設立開發區249個(其中2016年以來新設8個),占地447萬畝,其中有72個設立5年以上但建成率不足5成,還有10個與基本農田重疊2.77萬畝。有62個開發區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或與禁止開發區域重疊,其中18個是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之後設立或擴建的。
三是10個省有501家單位無證取水,60家單位超量取水;截至2017年底,7個省有667個違規占用岸線項目尚未整改到位。
四是2016年以來,3省有21個新建或擴建的化工、造紙等項目,未履行環評或產能置換等審批手續。
五是網路非法銷售電魚機等問題缺乏監管,助長了非法電魚行為。11省近4年共發生非法電魚案件3.46萬起,年均增長8.8%,其中149起發生在珍稀魚類保護區內,胭脂魚等珍稀魚類被電亡,還導致超過30人死亡。
(三)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長期持續整治的洞庭湖、鄱陽湖等5個國家重要湖泊,由於統籌治理不到位等原因,2017年的水質仍為IV類及以下。
二是75個開發區未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106個開發區未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70個開發區雖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但未按規定安裝線上監控裝置或與環保部門聯網;46個開發區因管網不配套等,污水處理效果不佳。
三是截至2017年底,9省有118座敏感區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未按國家要求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管網損壞等,6個省2017年有2.24億噸污水未有效收集處理或直排入河。
四是截至2017年底,3個省的9個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超負荷運行;2個省132處無防滲措施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未完成清理;5個省的20個垃圾填埋場或中轉站產生的285.75萬噸滲濾液排入城市管網或周邊水體,還有197萬噸滲濾液積存場內。7個省的48家單位未按規定存儲、轉運或處置危險廢物,4個省的6家單位未按規定處置醫療廢物。
五是截至2017年底,9省的56個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記憶體在排污口、養殖場等建設項目;3省的7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和71個鄉鎮飲用水源地斷面水質超標。
六是截至2017年底,10省有5.61萬個地下儲油罐(占應改造總數的52%)未更換為雙層罐或進行防滲改造;3個省有348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未淘汰;2省的個別市縣還有8家小型造紙、電鍍企業未關停;3個省有46戶禁養區內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應關未關,3個省有413家養殖場未建配套治污設施。
三、審計處理和初步整改情況
對以上審計查出的問題,審計署已依法出具審計報告,提出處理意見,並要求有關地方政府在整改期限截止後依法向社會公告整改結果。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對小水電過度開發問題進行專項整改,相關地方對違規占用岸線等問題已制定整改措施,淘汰10蒸噸以下(含)燃煤鍋爐275台,關閉或拆除9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的建設項目,有關單位已收回部分財政資金。審計署將繼續跟蹤檢查後續整改情況,進一步督促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