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是2017-02-26至2017-02-28在海南海口 三亞舉辦的國際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
- 地點:海南海口 三亞
- 會議類型:國際會議
- 舉辦時間:2017-02-26至2017-02-28
投稿說明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
聯繫人 | 黃老師 |
2017年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是2017-02-26至2017-02-28在海南海口 三亞舉辦的國際會議。
主辦單位 |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
聯繫人 | 黃老師 |
2017年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是2017-02-26至2017-02-28在海南海口 三亞舉辦的國際會議。投稿說明1、論文須是英文稿件,且論文應具有學術或實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或會議發表過。發表論文的...
第二屆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國際學術會議 會議主題 The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Rock Geometries / Rock Deformation Tectonics / Microtectonics Geotectonics / Plate Tectonics Thermodynamics Deformation of Rocks and Other Geological Materials Determine Stress Fields from Deformational Structures P...
2017年-2020年,國際岡瓦納協會,學術顧問 2018年,捷克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評審 2017年,智利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際評審 2010年-2014年,山東省地質學會,理事 2017年-至今,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2017年-至今,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 2013年-至今,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5年-至今,...
楊興科,男,漢族,陝西岐山縣人,1961年4月生。中共黨員,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礦產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省級師德標兵,長安大學校教學名師、優秀教師。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78-1982年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地質系本科學習;1985-1988年構造地質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92-1993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高級英語...
主要從事構造地質學的教學和以高溫高壓岩石變形實驗系統為基礎開展的科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1、地殼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演化;2、構造地質學、顯微構造學與岩石流變學;3、構造物理學與實驗構造學。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國際同行的好評,先後在 Geology,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Zeitschriften der Gesal...
學術成就 學術交流 中國地質學會每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30餘個,涉及到地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還承辦國際學術團體委託召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經常派專家學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地質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地質學會學術年會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專業的學術交流會議,旨在為地質工作者特別是年輕地質工作者提供一個學術...
建院初至20世紀九十年代,以俞建章、董申保、張秋生、張貽俠等學者為核心的科研團隊,發現並以俞建章教授名字命名的建章珊瑚,先後主持或承擔的項目有:中國變質地質圖編制;國際岩石圈委員會和中國岩石圈委員會規劃的中國11條地學大斷面之一“中國滿-綏地學斷面(GGT)”;國家早期礦產資源規劃與科技攻關、國家區域地質...
她領導的“構造變形與地震成因機制及地震前兆”實驗研究和她提出的“亞失穩理論”為地震的物理預測研究開拓了思路。(光明網評)馬瑾是中國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她的一生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構造變形過程和機制、構造物理理論方法和實驗、地震機理和預測等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學術造詣享譽海內外。
2018年,研究所總計出訪全球53個國家,實現419人次的出訪,接待來自46個國家的192人次到訪;與英國、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地學相關機構合計簽訂了科技合作協定;籌建地質地球所與利茲大學的地球科學聯合研究中;共組織召開了8個國際會議。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11月,近年來,研究所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
2019年4月2日,丁林參加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在天山堂C201教室舉辦第三期“師生共話”系列主題報告,做《學術之道與成才》主題報告。2019年11月27日,丁林應邀在合肥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報告廳為師生作題為《喜馬拉雅山的崛起及其資源環境影響》的學術報告。寄語學生 2019年7月3日,丁林作為北京大學地質系...
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及群體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地質調查項目、橫向項目及其他項目等,年均研究經費2000萬元以上;在SCIENCE、GEOLOGY、JGR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SCI收錄論文百餘篇,國核心心期刊論文和專著數百篇(部),獲得省部級獎勵數十項,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日國際地下水學術交流會;舉辦了中德國際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環境研修班;承辦了由中國科協發起、西北五省區科協主辦的“中國西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作為支持單位參與了第34屆國際水文地質大會和第12屆水岩相互作用國際學術會議;先後邀請了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多名國內外知名...
2017年4月26日,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畢思文主要以青藏高原為示範,開展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量子遙感實驗與理論研究;數字人體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1995年9月—1997年11月,在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從事大地構造學與數值模擬,地球系統科學等領域研究工作。主要有:藏北西崑侖大地構造分區,演化...
2006年至2008年,全所共發表學術論文1467篇,其中SCI收錄的國際刊物論文439篇、SCI收錄的中國刊物論文120篇、中國核心刊物及統計源刊物論文908篇,出版專著22種。學術刊物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有地學核心刊物《地球化學》和《大地構造與成礦學》。《地球化學》《地球化學》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省級精品課程:沉積學、構造地質學、油氣田地下地質學、礦物岩石學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連續9年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十五”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24項。科研平台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建有2個“111”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在科學研究方面,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以及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項目共500餘項,年科研經費達2500多萬元。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0餘項,每年發表論文總數超過20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近百篇)。人才培養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中國歷史最久的地質學教育機構之一,...
成果對區域成礦作用背景和大陸生長演化機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多次在國際重要會議上交流並發表包括 Geology 等在內論文 130 余篇, SCI 論文 70 余篇 , SCI 論文引用 1000 多次 , 出版專著 5 部 ( 主編 1 部 ) 。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2 項和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肖文交先後在國際學術會議做全會邀請報告,並擔任國際會議主席和專題召集人。1998、1999年在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大學地球物理系訪問學者,2004年在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訪問學者,2005年在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系訪問教授;2009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地調局訪問學者。承擔項目 科研成果獎勵 人才培養 講座報告 2017年6月19日,肖文交...
1980年,嚴重敏擔任華東師範大學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所長一職。1990年,國家教委授予嚴重敏從事高教40年榮譽獎,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12年,嚴重敏出席了“城市化:動態、問題與治理”國際學術會議。成就 開創了中國城市地理學,並預見浦東開發比“北上”(發展江灣五角場地區)和“南下”(開發金山衛地區) 優越的發展前景。
2. 2020-08 至 2022-09,中國地震局,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後 3. 2017-09 至 2017-12,東京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交流 Visiting Scholar 4. 2018-12 至 2019-12,東京大學,中國地震局“地震英才國際培養項目”聯培博士 主要研究 (1)研究方向 活動構造、地震中長期預測、地震地質、地震安全性評價 (2...
何建坤, 2013, 構造地質中的數值模擬方法. 見: 丁仲禮(主編), 固體地球科學研究方法. 北京:科學出版社 國際會議 He, J., P. Vernant, W. Wang, et al., 2011, A new GPS network across the Altyn Tagh Faul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3-years’ survey, Abstract T51B-...
帶領研究生參加構造專業相關的各類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參加代表性的國際學術會議2次、國內學術會議5次。主要優勢 主要研究方向:油區構造解析、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自從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完成了構造方面的博士學位論文到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從事“油區構造解析”和“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先後發表了學術論文83篇,其中在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中文論文52篇、英文論文11篇。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英文論文6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英文論文14篇。負責研究的“紐西蘭陶波火山帶與布羅德蘭茲熱田構造特徵”等5個項目均獲得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在參與研究的課題中有2項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獲...
劉曉霞,女,山東省莘縣人,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研究員。教育背景:2003-2007: 武漢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學士 2007-2010: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學, 碩士 2011-2017 :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構造地質學,博士 工作經歷:2010年至今,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研究...
11.安寧河構造帶及鄰區構造應力場數值模擬(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龍門山及鄰近構造帶地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1212010914025”專題之三,負責人)12.秦嶺北緣中段花崗岩山崩群發機制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2285)13.高地應力軟岩隧道大變形災變機理及預測評價與控制...
(2)成岩成礦的流體地質作用研究。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是譯解成岩成礦作用的密碼,該研究方向是當前國際研究熱點之一。(3)礦山地質學研究。包括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與深部找礦、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等。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主講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礦山地質學等本科生必修課,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岩相學等研究...
自1995年至1998年對青藏高原大地構造和沉積盆地進行了專題研究。出席過在英、日、加等國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其科研成果先後獲得了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及江蘇省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另外,由他主編的《普通地質學》至今(2012年)仍是中科院地質學考研的經典...
賈承造長期從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質科研與石油勘探工作。人物經歷 1948年3月10日,賈承造出生於甘肅蘭州,原籍河北蔚縣。1975年,從新疆工學院地質系(現新疆大學)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987年,從南京大學構造地質與地球物理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1994年,擔任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副總地質師、總地質師、副指揮。1...
學術交流 2017年8月21—25日,第13屆國際鹽湖會議在俄羅斯烏蘭烏德舉行,在開幕式上,鄭綿平做了題為《鹽科學的思考》的開場報告,對“鹽科學”的研究進程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回顧和展望,提出了鹽科學多領域綜合研究的發展理念。2019年12月18日上午,鄭綿平在閩南師範大學科技樓作題為《中國古代鹽業與現代鹽類學理論...
歐洲FP7項目“地球碳”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4年—2015年 《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編委 2015年 《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編委 2016年 《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編委 2017年 第十屆國際二氧化碳會議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8年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編委 2018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