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3年獲成都地質學院理學碩士學位,
1998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理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有:(1)礦床地質和成礦預測研究。通過成礦地質作用、礦床地球化學、數學地質等綜合研究,建立礦床模式和找礦模型,為區域找礦和大比例尺成礦預測提供科學依據。
(2)成岩成礦的流體地質作用研究。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是譯解成岩成礦作用的密碼,該研究方向是當前國際研究熱點之一。
(3)礦山地質學研究。包括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與深部找礦、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等。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主講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礦山地質學等本科生必修課,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岩相學等研究生學位課及選修課。近10年來承擔、負責科研項目20餘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國家科技支撐新疆305、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科技項目等。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阿爾泰山海西造山晚期的高密度CO2流體與金成礦效應(40672060)、阿爾泰南緣克蘭盆地VMS礦床的變形變質、碳質流體與成礦(40972066)、阿爾泰南緣造山-變質環境中金銅疊加成礦作用(41372096);
(2)中國地調局工作項目子課題東坪-後溝金礦化區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研究、非洲東北部重要礦床地質背景、成礦作用和找礦潛力研究等;
(3)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子課題造山型金礦床控礦構造與成礦深度研究等。
4)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科技項目“內蒙古烏拉山-大青山金銀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模型”;
5)新疆305項目“阿爾泰成礦帶整體研究與勘查技術集成”協作課題等。
論文著作
出版專著《綠岩型金礦床成礦流體的地球化學》(地質出版社,1996),《阿爾泰南緣造山-變質環境中的成礦流體》(冶金工業出版社,2015);主持修編教材《地質學》(第3版、第4版、第5版)(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2008、2015)。在《科學通報》、《岩石學報》、《Journal of Uni.of Sci. and Tech. Beijing》、《Explor. Minning Geol.》、《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Mineralum Deposita》和《Economic Geology》等SCI收錄刊物中發表第1作者論文20餘篇, 在北美和歐洲召開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中宣讀論文10餘篇。
獲獎記錄
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