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河(東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永河(東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永河,男,漢族,黑龍江省建三江人,1979年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今東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碩士學位,主攻斷裂輸導油氣機理及輸導效率研究;2008年在大慶石油學院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培養下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博士學位,主攻油區構造特徵及其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的研究;2009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1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14年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油區構造解析”、“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博士研究生基金項目1項、黑龍江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項目1項、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部級和局級項目6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項、國家973項目3項、中石油和教育部等省部級基金項目2項、局級項目20項;完成成果鑑定“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項目4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永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黑龍江省
  • 出生日期:1979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大慶石油學院(今東北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學位/學歷:博士研究生
  • 專業方向:油區構造解析、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 職務:斷裂控藏”CNPC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油氣地質研究所所長
  • 主要成就:地質工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後備帶頭人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個人作品,教學成果,人才培養,主要優勢研究方向及意義,

工作經歷

1998年9月~2002年7月:大慶石油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查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2年9月~2005年7月:大慶石油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碩士學位,主攻斷裂輸導油氣機理及輸導效率特徵研究;
2005年9月~2008年4月:大慶石油學院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培養下畢業於大慶石油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博士學位,主攻油區構造解析及其對油氣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2008年9月:在東北石油大學留校任教;
2008年9月~2009年9月: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講師;
2009年9月~2013年9月: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破格);
2013年9月~2014年4月: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破格);
2014年4月~現今: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破格);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油區構造解析”、“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博士研究生基金項目1項、黑龍江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項目1項、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部級和局級項目6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項、國家973項目3項、中石油和教育部等省部級基金項目2項、局級項目20項;完成成果鑑定“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項目4項。主講本科生“構造地質學”和碩士研究生“油區構造解析”課程,指導碩士研究生總人數16人,其中在讀人數14人。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1項、省部級論文類二等獎1項、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正式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1部。在《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石油學報》、《地質論評》、《地質科學》、《石油勘探與開發》等刊物上發表論文41篇,其中SCI檢索4篇、EI檢索19篇,正式發表教改論文3篇。授權的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主要成就

1、“油氣藏形成組”黑龍江省研究生優秀導師團隊骨幹成員;
2、“斷層變形、封閉性及與流體運移”黑龍江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骨幹成員;
3、“斷裂控藏”CNPC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攻構造變形機制砂箱物理模擬;
4、2012年11月,獲批“地質工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後備帶頭人;
5、2013年7月,獲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6、2013年8月,獲“第六屆大慶市青年科技獎”稱號;
7、2013年8月,入選大慶市第六屆青年聯合會委員(科技界);
8、2013年10月,入選大慶市高層次人才庫;
9、2013年5月,獲東北石油大學“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一)科技進步類
1、斷裂變形封閉性及控烴作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一等獎;
2、斷裂控藏理論和技術及在複雜斷塊找油中的套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省長特別獎;
3、斷裂變形封閉性及控烴作用,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
(二)論文類
1、渤南地區BZ28-2S/N油田油水分布主控因素,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大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二等獎;
(三)科技成果鑑定
1、蓋層內斷層封閉能力定量評價研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斷裂變形、封閉性及控烴作用,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3、低滲透油層油“負向”運聚機理及富集規律,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4、三肇凹陷多邊斷層成因機制及對油成藏控制作用研究,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七、智慧財產權情況(專利)
1、發明專利,油頁岩地面乾餾與電廠鍋爐汽輪機抽氣綜合循環利用工藝,2013.7,ZL201210074007.9;
2、發明專利,油頁岩原位開採地上乾餾與發電聯產集成系統,2013.7,ZL201210074008.3;
3、發明專利,基於三軸轉台的油氣運移模擬裝置及模擬實驗方法,2012.12,ZL201110449228.5;
4、發明專利,一種泥岩塗抹形成演化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及使用方法,2013.3,ZL201110418005.2;
5、發明專利,示蹤量子點注水剖面測井方法,2013.8,ZL201210341584.X;
6、發明專利,環形剪下裝置,2013.9,ZL201310225348.6;
7、發明專利,一種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資料處理方法,2013.7,ZL201210536609.1;
8、實用新型專利,排替壓力測試裝置,2012.4,ZL201120346848.1;
9、實用新型專利,天然氣擴散細數測試裝置,2012.4,ZL201120346823.1;
10、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用於進行油氣藏形成條件研究的分析圖版,2013.5,ZL201220733873.X;
11、實用新型專利,用於進行油氣藏保存條件研究的實驗箱,2013.5,ZL201220735473.2;

個人作品

1、著書,斷層對油氣的輸導與封堵作用,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8;
2、主編,石油工程概論(OverviewofPetroleumEngineering),黑龍江科技出版社,2013.8

教學成果

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正式發表教改文章3篇。
1、教學成果獎,石油勘探類拔尖本科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東北石油大學,一等獎;
2、教改文章,關於《構造地質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思考,價值工程,核心期刊;
3、教改文章,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核心期刊;
4、教改文章,本科畢業設計現狀分析與改革,價值工程,核心期刊,2012.4;

人才培養

指導碩士研究生總數16人,每年指導碩士研究生2~3人,並有機會推薦到研究生培養基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廊坊分院)開展論文工作,主要招收“礦產普查與勘探”、“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和“地質工程”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及“地質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和“地質工程”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工程碩士)。
帶領研究生參加構造專業相關的各類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參加代表性的國際學術會議2次、國內學術會議5次。

主要優勢研究方向及意義

主要研究方向:油區構造解析、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
自從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完成了構造方面的博士學位論文到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從事“油區構造解析”和“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及控藏作用”研究方向,以“解析構造學”為指導思想,在盆地和油區構造解析的基礎上分析構造對油氣成藏和油水關係的影響,並且在開發區的精細構造解析方面給予了足夠的關注和研究。依託30餘項科研項目(國家級6項、省部級8項、局級及橫向課題20餘項)經過多年研究形成了七個特色的“研究內容”,詳細內容及其研究意義如下:
(1)含油氣盆地構造變形場確認與構造演化復原分析(核心技術:解析構造理論指導下的複雜裂陷盆地精細地震解釋技術、構造平衡剖面編制技術),該項研究在渤海盆地提出了利用構造變換帶找油的思想,因此對深入揭示油氣運聚規律及油氣藏的形成與分布具有重要的基礎意義。
(2)複式小型斷陷湖盆群的盆地性質界定、形成機制及成盆動力學模式(核心技術:主被動裂陷盆地對比分析界定盆地性質技術、砂箱物理模擬實驗分析盆地成因機制和構建成盆動力學模式技術),該項研究立足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提出了被動裂陷盆地反向斷層下盤為油氣富集區的找油方法,因此對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周邊如二連盆地在內的中亞蒙古構造帶東部尋找有利鑽探目標提供了借鑑。
(3)主幹斷裂變形機制與窪槽(斷陷半地塹)生長遷移規律及對優質烴源岩控制作用(核心技術:基於古構造變形場確認和斷層分段生長機制恢復古斷層段技術、斷裂生長過程中位移傳播方式確定窪槽生長遷移規律技術),建立了窪槽生長、聯合、遷移規律恢復烴源岩古分布範圍和厘定優質烴源岩分布的方法,因此對裂陷盆地準確挖潛斷陷構造層油氣資源潛力和降低鑽探成本、提高鑽探成功率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含油氣盆地“走滑性質”變形場復原分析及其控藏特徵研究(核心技術:不同性質走滑(剪下應力下的主動走滑、主應力下先存構造控制的“斜拉式”被動走滑走滑、主應力下差異伸展控制的“變換性質”的走滑)構造變形場復原分析技術、走滑伴生構造物理模擬實驗分析技術),該項研究是基於松遼盆地提出的,其中在徐家圍子斷陷深層天然氣研究中提出了走滑斷裂疊復區控制火山岩儲層的解釋模型。對下一步深層天然氣勘探指明了方向。
(5)裂陷盆地正反轉構造變形機制及控藏特徵研究(核心技術:正反轉構造識別、類型精細劃分技術、不同類型正反轉構造反轉變形強度定量表征技術),系統剖析了松遼盆地、海拉爾-塔木察格盆地晚期構造反轉變形機制,提出了反轉構造控制次生油氣藏分布規律的新思想,為進一步尋找次生油氣資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6)張性斷層相關褶皺理論指導下的開發區斷層邊部正向微幅度構造識別、定量表征及與剩餘油分布關係(核心技術:斷裂相關縱向和橫向褶皺形成機制模擬實驗分析技術、斷層邊部微幅度背斜定量表征和預測技術),該項研究提出了斷層邊部正向微幅度構造尋找剩餘油的新方法,為油田開發區提高可采儲量給予了有利支撐。
(7)開發區精細構造單元劃分及與油水分布規律的關係(核心技術:古構造形態刻畫界定構造分帶技術、構造變形場復原刻畫橫向斷層分布界定構造分塊技術),提出了不同構造單元斷層相關圈閉成因不同,從而決定了開發區不同構造單元油氣的聚集條件存在顯著差異,為總結開發區複雜油水關係的規律性認識指明了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