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難奮進,過去一年取得顯著成績
(一)抓重點求突破,發展勢頭進一步向好。
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13億元,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610億元,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450億元,增長16%;財政收入230.3億元,增長13.1%,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43.7億元,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億元,增長12.5%;外貿進出口20億美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3億美元,增長11.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190元和10130元,同口徑增長9.5%、10.5%。動態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5位。總量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和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抓項目增後勁,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64個,基金額度32億元,居全省前列。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超400個,到位資金800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340個、新竣工31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達產100個。以十大工程為重點的一批重大項目有新突破,汽車城建設紮實推進;健康食品城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23個、竣工投產17個;華塑二期、台玻電子玻璃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博西家電產業園實施二期工程、洗碗機項目開工建設;滁馬高速、寧洛高速鳳陽支線建成通車,宿揚高速、滁淮高速加快施工;汊河新閘汛前竣工,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正在掃尾,滁州港、沙河水庫除險加固、池河防洪、淮乾蚌浮段行蓄洪區調整等工程紮實推進;華匯熱電、50萬伏釜山變建成投運;江巷水庫可研報告通過審查,合寧高鐵規劃線經過滁州,合連高鐵首選經定遠、明光線位,滁寧輕軌列入皖江城際鐵路網規劃近期建設項目。
(三)抓轉型強支撐,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
工業振興取得新成效。淨增規上企業超百戶,總數達1391戶。新認定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9家,總數達175家,居全省第五;
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85億元,增長15.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7億元,增長25.7%。市開發區躋身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智慧型家電集聚發展基地。新增私營企業6700多戶、個體工商戶1.8萬戶,分別增長24%和45%。民企入圍全省百強數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三,藍德、天康、天大進入全國民營製造業500強。
現代農業又有新突破。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總產89億斤,收購量穩居全省第一。定遠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增明光潘村窪和琅琊西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新增家庭農場9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0家;農機化作業水平達80%,超全省9個百分點。來安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出口禽類產品示範區。
現代服務業呈現新氣象。淨增限上企業31戶,累計達861戶。新建電商園區6個,引進企業50多家;農村淘寶多點開花,定遠、明光、天長服務中心正式運營;明光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瑞飛科技榮獲中國電子商務百強,淘滁網、雲夥計等一批“網際網路+”企業初顯身手。明光廣大物流城、市開發區現代物流園等加快建設,完成投資25億元。滁州1912休閒遊、滁城西部生態游等漸成氣候。全年社會融資總量超500億元,新增貸款超160億元,增長15.6%;新型政銀擔“4321”模式業務額達24億元,居全省第四。
(四)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進一步迸發。
著力先行先試,完成143項改革。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不動產登記、
營業執照“三證一號”等3個全省“第一證”在滁頒發;定遠獲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天長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縣;滁州和定遠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鳳陽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試點和全省農業三項補貼合併改革試點縣;全椒、南譙分別獲批全國、全省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全市獲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數居全省第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受到中央改革辦充分肯定,完成市級公車改革,全面放開戶籍登記、取消落戶限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主動對接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建設,滁州產城融合示範區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批。外貿進入全國百強市第76位,外貿實績企業發展到900家,居全省第三。
(五)抓建設重管理,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
新一輪滁州城市總體規劃獲批,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強力推進“四個一”重點工程,琅琊山東麓整治、修復工程繼續推進,長城影視文創城、銅礦文化旅遊樂園等重點項目展露新姿;清流河二期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古城保護性改造有序進行,內城河綜合治理及南大橋、西大街橋等快速建設;明湖項目列入省“861”計畫,前期各項準備就緒,正在啟動一期征遷工作。洪武路、世紀大道、蘇滁大道、104國道滁汊段改造等全線貫通。中心城區共實施重點項目137個,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同步推進93箇中心村建設,完成美好鄉村建設項目834個、正在實施項目726個。滁城實施了限放煙花爆竹規定,來安、全椒、定遠等多個縣城進行了三小車整治。
(六)抓民生辦實事,發展成果進一步共享。
全年民生支出262.5億元。新增保障性住房2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萬戶。新增城鎮就業9萬人。農村、城市人均保障水平分別增長12%和10%。完成省下達漁民上岸安居工程任務。老村乾、老民師等七類“老字號”群體補助及時發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件實事取得成效,市圖書館開工建設;市一院加快推進兒童醫院綜合大樓和南區新院建設;內城河改造征遷房屋近1200戶,基本完成清淤、截污、駁岸、游步道等工程;新增10所幼稚園,其中9所完工並招生,城區幼稚園危房改造工程已完成8所;市福利中心改擴建完成施工配套工程;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掛牌;改造街頭遊園5個、公廁12座。同時,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農民歌會及全省老年運動會等。市博物館布展準備就緒,建成26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示範點。推進氣象現代化,建成5個國家新型氣象觀測站。設立環衛工人節,開展了尊重、關愛環衛工人系列活動。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繼續雙下降。
(七)抓作風轉職能,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鞏固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重要檔案解讀、行政決策聽證和專家論證、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出台了《滁州市法治政府指標體系》、《滁州市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工作規定》等,著力打造法治政府。自覺接受監督,廣泛聽取意見。辦理人大議案3件、建議141件、政協提案408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超過98%。強力抓好作風建設,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設立市長熱線服務中心,推進網路問政和陽光政務,著力打造效能政府。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公共資源管理,強化審計監督,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力度,著力打造廉潔政府。
這五年,是綜合實力加速躍升的五年。生產總值一年一個新台階,從“十一五”末的696億元增至1313億元,年均增長11.5%,總量前移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連跨四個百億台階,從296億元增至610億元,年均增長13.5%,總量前移3位;固定資產投資從521億元增至1450億元,年均增長22.7%;財政收入從90.5億元增至230.3億元,年均增長20.5%,總量前移3位;外貿進出口從9.1億美元增至20億美元,年均增長17.1%;實際利用外資從1.2億美元增至10.3億美元,年均增長49%,總量前移10位。工業化率由42.9%上升到48.1%,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0.7%。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6倍,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居全省第三。規上企業增長1.1倍,產值超億元企業新增138戶。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主要指標實現翻番,市開發區獲批
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高新區;蘇滁產業園一期12平方公里實現“九通一平”,完成投資超百億。全市經濟總量如期如願衝進全省第一方陣。
這五年,是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的五年。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由21.3:49.2:29.5調整為17.2:53.1:29.7。先進裝備、智慧型家電、綠色食品產值均突破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15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由0.6%上升至1.8%,實現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兩連冠”。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居全省第五。新增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43家。獲批為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企業、產品、工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質量爭創活動競相開展、成果豐碩。生態建設逐步加強,新增造林231萬畝,森林覆蓋率31.6%,提高11.1個百分點,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安全生產連續三年獲省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這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巨變的五年。城鎮化率達49%,年均提高1.47個百分點。中心城區新增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滁城南擴東進,新建了30多條主幹道,改造、打通了20多條道路,政務新區、高鐵站區、科教園區與市開發區、蘇滁產業園有機聯為一體;先後實施了南湖、清流河、龍池街、內城河等綜合整治,完成小街小巷和老舊小區改造150多處,五年完成投資超千億。各縣市累計實施重點城建項目1500多個,完成投資1200多億元。12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秦欄、銅城躋身省宜居小鎮。實施了128個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定遠、鳳陽、天長被評為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農村清潔工程實現鄉鎮全覆蓋,來安農村生活垃圾“組合收運”模式被全國推廣。京滬高鐵、滬漢蓉高鐵投入運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全省第二;水利投資連續七年全省第一,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連續五年全省前兩位。
這五年,是民眾利益獲得最多的五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由76.7%提高到8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5104元提高到2419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5915元提高到10130元,年均增長12.3%和14.1%,分別高於全省0.7個、0.6個百分點。建成保障性住房14.5萬套。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城鎮五項保險參保人數達166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農合大病保險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89.2%和96.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教大市建設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提升,每千人擁有床位數3.3張,淨增1張。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均有新進展。五年脫貧8.3萬人、幫扶困難職工5.4萬人次。廣泛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及“三民”工程大走訪活動,幫助民眾解決了大批生產生活困難。在全省率先運行“陽光信訪”信息系統;5個縣成為全省平安縣,平安村(社區)創建率達90%以上。
二、再展宏圖,同心共繪“十三五”美好畫卷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的攻堅期,也是加速發展、衝刺全省第三的關鍵期,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總體上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轉促為主抓手,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穩中奮進,好中加快,能快則快,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市政府編制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今後五年要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推動“五個發展”,實現“四個翻番”,衝刺“全省第三”,爭當全省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調轉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頭兵。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主要指標增速全省領先,總量再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萬美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三次產業比調整到15以下:50左右:35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5%。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50%以上。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新型城鎮化水平大幅提升,“多規合一”實現全覆蓋,城鄉布局更加最佳化、功能品質顯著增強。“大滁城”深度融合發展,縣城、重點鎮基本建成現代中小城市,90%中心村建成美麗鄉村。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文明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科學。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57%以上,森林覆蓋率36%以上。
——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GDP增幅,人均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進步。扶貧攻堅任務完成,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重點要把握和推動五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厚植優勢,著力推動創新發展。
全面落實“4105”行動計畫,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產業發展新體系。加快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推動“雙創”與“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相結合,促進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統籌科技、產業、市場、管理等各方面創新,推動經濟成長保持中高速、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二)聚焦統籌平衡,著力推動協調發展。
發揮長江經濟帶滬寧合主軸節點城市的地緣優勢,加快形成“一核兩帶”區域布局,謀劃推進滁州行政區劃調整,促進皖北振興區域聯動發展,統籌推進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產業發展融合化等。通過以城帶鄉、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統籌發展,著力在空間形態、交通構架、服務網路等方面突破,構建宜居宜業城鎮體系。
(三)聚焦生態保護,著力推動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完善城市功能區劃,推進產業合理布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產能,抓好節能減排。堅持“五水共治”,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秸稈等綜合利用水平。推進“三線三邊”整治,加強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控制和減少面源污染。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環保模範城市、森林城市。
(四)聚焦合作共贏,著力推動開放發展。
把握南京江北新區等多重國家戰略機遇,推進東向發展。充分發揮我市連線南京、合肥兩個長三角副中心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經濟圈。全面參與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區域合作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最佳化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統籌對內合作與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舉,拓展開放合作空間。
(五)聚焦民生福祉,著力推動共享發展。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讓人民民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建立統籌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就業、基本養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大病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形成覆蓋城鄉的就業、救助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普及15年基礎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辦好特殊教育。加快法治滁州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關於“十三五”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幾個問題:
第一,關於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目前滁州人均GDP是全國的65.7%、全省的88.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到全國的76.5%、全省的91.2%。而只有總量實現了翻番、人均達到了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之上,這樣的全面小康才是高質量的。
第二,關於實現四個翻番、衝刺全省第三。實現四個翻番,就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在2014年基礎上翻番;衝刺全省第三,就是推動GDP、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衝刺全省第三位。我市只有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才可望實現四個翻番、衝刺全省第三的奮鬥目標。
第三,關於調轉促。“十三五”期間,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要有明顯最佳化,一產調到15%以下,三產調到35%以上,二產保持在50%左右。工業上,圍繞“
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新上一批數字設備、數字車間、數字工廠;農業上,以示範園區引領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設施化水平;服務業上,加快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現代金融、綜合物流、旅遊休閒、教育醫療、養生養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轉方式,既要轉動力方式,推動主要由投資驅動向全要素綜合驅動轉變;也要轉發展方式,推動由規模速度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促升級,既包括產品、產業的升級,也包括總量、人均的升級,還包括企業的升級、區域的升級等。
第四,關於扶貧攻堅。“十三五”時期全市還有13.5萬農村貧困人口。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市確保實現“三年脫貧、兩年鞏固”目標,即:到2018年底,實現定遠貧困縣摘帽、1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3.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再利用兩年時間對少數返貧人口進行脫貧鞏固。
第五,關於重大平台。主要有:一是滁州產城融合示範區。包括蘇滁現代產業園、滁寧高教科創城、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三個組成部分。示範區規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批,旨在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呼應江北新區建設,實現無縫對接、等高對接,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二是滁州西部大工業基地。涵蓋定遠、鳳陽、明光三縣市,主要立足於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以鹽、石英砂、凹凸棒土三條主線延展,打造完整產業鏈條,推動鹽化、矽基和稀土產業向千億發展。三是滁城城南新區。包括高鐵站區、科教園區、政務新區、明湖項目區四大板塊,要強化領導力量、理順管理體制、深化規劃設計、完善配套功能,加速項目招引、入駐、開發。
第六,關於重大基礎設施。交通方面,主要是滁寧輕軌、合滁寧高鐵、合連高鐵、北沿江鐵路、寧天城際二期、蚌滁寧城際、滁州支線機場、窯河復航、白塔河航道升級、滁河航運綜合提升以及“四縱四橫四條連線線”的滁州高速公路網等;水利方面,抓好江巷水庫、山許水庫、黃栗樹水庫改造、引江補淮等重大工程;能源方面,推進大唐電廠、泉盛化工熱電聯產、500千伏同樂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線以及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海關特殊監管區方面,通過招引大項目,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庫等,全力申建海關特殊監管區。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外貿進出口增長10%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以穩定增長為首要任務,著力加快轉型升級。
推動工業擴量提質。全力抓好現有30個產業集群,重點建好市開發區智慧型家電基地,優先支持市開發區綠色食品、蘇滁園新能源汽車、定遠新型化工、鳳陽矽基材料、來安軌道交通裝備、天長智慧型儀器儀表等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滾動實施300項重點技改項目,培育百億元企業1家,50億元企業4家,10億元企業40家,億元企業數達540家,全年淨增規上企業130戶以上。爭取認定省級示範企業4家以上,億元以上企業數位化裝備率達55%。爭取新增省級技術中心5家,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
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突出發展電子商務。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市為目標,加快推進6個在建電商產業園和康佳電商、蘇寧雲商等項目建設,推進與阿里巴巴村淘項目合作,繼續爭創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加大現代物流龍頭項目招引力度,加快南京灣商貿物流園等集聚區以及鴻耀物流、廣大物流等項目建設,推動滁總物流、益民物流爭創5A。落實責任,推進滁城二手車、五金機電、農產品批發等幾個專業市場的歸行入市經營。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業。打造一批精品景點、名牌景區,重點推進琅琊山、小崗村爭創5A級景區,加快長城文創、菊花博覽園、農中花源、龍池街太僕寺等項目建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生態風光等特色資源,推進鄉村旅遊開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品牌。著力發展現代金融。廣引各類金融機構,密切政銀企合作,全年社會融資總量超500億元,新增貸款超150億元,新增融資擔保額超55億元。加快企業上市,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力爭新增首發上市企業1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以上。注重防範金融風險。穩定發展房地產業。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貨幣化安置比例,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把公租房範圍擴大到進城落戶、務工人員,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
推動縣域經濟多極並進。完善縣域城鎮布局,引導人口加快集聚和資源要素合理配置,支持有條件的縣城、中心鎮發展為中小城市。把園區作為縣域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提高投資強度,推進產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定遠、鳳陽、明光要重點圍繞資源深加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用循環經濟理念建設西部大工業基地;天長、來安、南譙、全椒等沿蘇經濟帶要抓住江北新區建設機遇,重點圍繞汽車裝備、智慧型家電、健康食品、新型材料產業實施招大引強。加快發展鎮域經濟,鎮當城建,以爐橋、大墅等為戰略支點,打造產業園區,承接省會輻射。
(二)以扶貧攻堅為當務之急,加速改變農村面貌。
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活動,摸清摸實底數;在此基礎上,逐村逐戶找出致貧原因,對症施策。健全落實“領導包縣、單位包村、幹部包戶”等幫扶機制。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綜合利用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社保兜底等途徑。市財政從今年(2016年)起每年切塊安排5000萬元扶貧資金,同時整合涉農等相關資金5000萬元以上用於扶貧。首戰必勝,確保2016年47個貧困村脫殼、4.48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勝利完成。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以上,新增家庭農場9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00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15家、超20億元1家,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700億元。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新增示範點10個。推進農機農技農藝深度融合,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建立示範點8個。鼓勵社會資本、工商資本投入現代農業,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引導資本、技術等要素向園區集聚,全年新創建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0家以上,力爭鳳陽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推動農業與工業、農業與旅遊、農業與商貿、農業與網際網路、農業與新型城鎮化等融合發展、跨界發展。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天長整縣域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全面推進中心村建設、自然村環境整治,優先抓好50個鄉鎮政府駐地的環境整治和中心村建設。切實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自然水系、村莊肌理、田園特色、傳統風貌,繼續打造精品示範線和精品區塊。
(三)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奮力搶占發展先機。
進一步抓好重點領域改革。農村綜合改革上,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實施國有林場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上,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掃尾,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完善事權和支出責任匹配的財政體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推行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加速金融改革創新,推進市縣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行政體制改革上,簡政放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先照後證”,完善“一照一碼”;推進行政審批相對集中改革,建立一門受理、並聯審批和多證聯辦的服務模式;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推進市縣一體化試點。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上,實質性開展縣域中國小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試點,推進學校用人機制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進城鄉均等化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新型城鎮化改革上,落實戶籍制度改革各項任務,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在蘇滁園、汊河、烏衣、爐橋等地探索新型城鎮化新路徑。推進定遠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
進一步強化區域合作。深度融入長三角,加快產業、交通、市場、通關及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進程。強化“大江北”觀念,對毗鄰江北新區區域進行系統規劃,推動整體融合、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支持金牛湖、汊河、烏衣等節點地區率先融入、率先突破,打造協同發展的戰略平台;推動滁寧合作項目化,促進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轉移、公共服務等方面共建共享,構建滁寧半小時生活圈。推進與合肥一體化,深化兩地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要素市場等方面合作。爭取省政府延續皖江示範區相關政策,落實省促進皖北發展政策,積極參與淮河流域治理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創建。提升外貿發展水平,天長海關監管中心正式運行,提升保稅倉庫運營水平,申建滁州無水口岸、保稅物流中心。
進一步激活民營經濟。降低準入門檻,減輕企業負擔,加強新型政銀擔合作,發揮續貸過橋資金作用,推進“稅融通”。加快創客空間等新型科技孵化器及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載體建設。全年新增私營企業5000戶、個體工商戶1.7萬戶。深化與知名民企合作,新增5億元以上民企合作項目30個以上。
(四)以招商引資為第一抓手,狠抓項目落地生根。
突出抓好招大引強。突出引資引技引智一體,高位推進,進一步發揮縣乾招商小組作用,大力推進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駐點招商、代理招商、網上招商,主攻重點區域,力爭招引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做大產業規模,加粗產業鏈條,形成集群效應。務求在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電、大健康產業的大項目招引上取得突破。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0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超過30個,年到位資金880億元;力爭400個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計畫。
加大項目推進力度。每個項目都要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重大項目必須由市縣領導牽頭抓;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協調、調度要經常化、規範化,協調、調度要解決問題、記錄在案;盯緊具體項目、盯緊重點目標人、盯緊關鍵環節、盯緊競爭對手,力求抓一件成一件;嚴肅認真對待項目考核,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兌現獎懲。
完善園區配套設施。最佳化園區發展規劃、產業定位,培育主導產業、特色產業,促進產業集群、企業集聚、資源集約。優先解決園區水、電、路、氣、通信、排污等必要的生產設施配套問題。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加強公交、學校、醫院、銀行、鄰里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市開發區要加快推進“三次創業”。蘇滁產業園要在20億元以上大項目和3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上實現突破,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達20個、15個、10個以上。天長開發區爭取成為國家級開發區和轉型升級示範區,全椒開發區擴區爭取獲批,汊河開發區爭創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推進鳳陽·寧國、定遠·肥東、明光·肥西合作共建園區。
(五)以城鄉統籌為主要路徑,提升建設管理水平。
中心城區要提升提神。推動滁城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一是提升規划水平。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強化滁來全規劃銜接。嚴格規劃實施,切實發揮好規劃的引領和調控作用。儘快編制實施海綿城市規劃、管廊規劃和水生態體系規劃。加強城市設計,強化城市輪廓線、標誌性建築等建設管理,注重特色塑造,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二是推進重點工程。以“四個一”工程為重點,實施好總投資超50億元的44個重點建設項目。琅琊山以創建5A級景區為統領,完成核心景區整治;規劃建設景區路網,推進重大文、旅、休、養類項目落地、建設。清流河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建設,並做好一、二期工程的銜接調整,著手謀劃三期工程。明湖工程全面啟動,加速大壩建設和湖區整理、路網建設、濕地景觀營造等,2017年汛前下閘蓄水。古城繼續穩準推進保護改造提升,注重文脈延續,彰顯“滁”字山、水、城的特色。三是補齊城市短板。推進城南新區學校、醫院、菜場、超市等建設。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健全物業服務、監管機制,著力解決小區頑症,處置問題樓盤。四是加強城市管理。健全管理重心下移、執法集中統一、建管養分離、格線責任到人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推進網路共建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整治占道經營、亂停亂放,改造瓶頸路段和節點,紮實開展好違建整治專項行動。推進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等五城聯創。
美好城鎮要做精做強。遵循產城融合、新老並重、建管一體的基本原則,繼續把縣城建設好。進一步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把握好房地產開發節奏;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使“整潔”全覆蓋、常態化。推進小城鎮建設,著力打造烏衣、汊河、爐橋、臨淮、銅城、大墅等產業新城,藕塘、半塔、女山湖等旅遊小鎮;選擇汊河、爐橋、秦欄等地開展撤鎮設市試點。
基礎設施要抓主抓重。推進滁寧輕軌、寧天城際二期、合連高鐵、合滁寧高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務求合寧高速擴建、滁天高速、來六高速連線線等開工。加速滁淮高速、滁州港、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等項目建設。深入比選場址,推進大唐電廠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完成220千伏團山變、賀莊變建設,推進中海油等天然氣管道項目。江巷水庫啟動征遷並開工建設,完成沙河水庫除險和滁河近期治理等工程,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102座。
(六)以藍天碧水為最大心愿,全力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建設。完成森林增長工程任務,深入開展綠色滁州行動,重點實施城市景觀、交通幹道、工業園區、農田林網等綠化工程,新增造林16.8萬畝。加大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鎮村創建力度。開展生態修復,完成50處關閉礦山環境治理任務。創建西澗湖、沙河集、黃栗樹三大水庫生態保護區,推行以河長制為核心的水質保護責任制。推進節能減排。嚴把新上項目能評關、環評關,淘汰落後產能,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劃定滁城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繼續開展秸稈禁燒行動。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管網,推廣農村生活垃圾“組合收運”模式。高效利用資源。加快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加速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積極有序處置“殭屍企業”,騰籠換鳥,繼續開展礦山整治,提高土地礦產利用效率。堅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抓好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清潔化園區建設。扶持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大力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
(七)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切實推進普惠共享。
強化社會保障。做好大學畢業生、復退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4.2萬人。適時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推進全民參保登記,推廣套用社會保障卡,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二合一”。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為五保對象購買重大疾病商業保險。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改造棚戶區8600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在引進中高端養老養生項目上有新突破。
繁榮社會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力爭全部通過省級複評和國家評估驗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啟用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健全中職、高職、本科有機銜接的培養機制;啟動特教學校建設。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檔升級工程,市一院南區投入使用,完善市二院功能,加快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擴建;積極穩妥有序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博物館年內開館,推進市圖書館及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新建10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1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爭取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落戶滁州。加強國防動員,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發展體育事業、體育產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好活動,統籌抓好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統計、物價、編制、檔案、保密、人防、地震、科協、老幹部、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進社區服務管理信息化,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推動矛盾及時就地化解。抓好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輿情管控機制,維護網路秩序和安全。完善食品藥品生產、流通、消費全環節監管體系,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爭創省食品藥品安全市。深刻汲取各類事故教訓,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應急管理,做好公共安全風險評估和防控。
辦好為民實事。今年(2016年)市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為:滁州中合民生農產品批發市場投入運營、遷建改造4個農貿市場;改造滁城棚戶區2000戶和揚天小區、潤芳園、清風園、建工大院4個老舊小區;建設市植物園;實施南譙路(明光路至花園路段)暢通工程;建設城北客運站;加強滁城養犬管理;加強滁城老舊電梯維護和應急救援平台建設;開工建設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建成滁寧公交換乘中心;增加滁城公交、出租運力和公共腳踏車布點。
(八)以作風建設為永恆主題,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增強看齊意識。認真學習《黨章》、《條例》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定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更加堅定地把“四個自覺”貫徹到修身做人、用權律己、幹事創業的各個方面。以黨中央為最高標桿,以中央要求為行動指南,自覺主動向中央看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落實上的帶頭人,打造政治過硬的政府班子。
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不斷提高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確保行政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強化責任擔當。牢記“四有”要求,進一步強化擔當意識,自覺扛起責任,推動重大決策、重點工作、重要項目落實。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能,推進四級政務服務信息系統一體化,開展國家級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堅持從嚴治政。嚴格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完善政府系統懲防體系,強化權力運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嚴肅查處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民眾身邊的腐敗案件。持之以恆反“四風”、改作風,厲行勤儉節約,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