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1月9日在滁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市人民政府市長張祥安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7年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7年1月9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銳意拼搏向前進,“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非凡的一年、難忘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巨觀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旱澇頻轉的自然災害,面對市委主要領導不斷調整的特殊影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親臨小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沉著應對,主動作為,實現了經濟社會“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發展預期,主要指標、主要工作總體上站穩了全省第一方陣。
(一)克服下行壓力,主要指標爭先進位。保持定力,頂住壓力,精準發力,較好實現了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的穩健發展。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23億元,增長9.2%;規上工業增加值642億元,增長9.8%;固定資產投資1699億元,增長16.6%;財政收入256.4億元,增長11.3%,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67億元,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億元,增長12.7%;外貿進出口23.3億美元,增長14.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4億美元,增長8%;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286元、10956元,同口徑均增長8.8%。動態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新增貸款、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5位。總量指標中,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新增貸款7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二)強化四督四保,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大力實施“四督四保”推進機制,一批重大項目進展較快。抓招大引強,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10個,其中近海汽車、長久轎運車、國泰電動汽車、瑞能新能源汽車、沃特瑪電池、天鼎豐非織造布、傑事傑新材料等10億元以上項目超20個。抓項目開工,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80個,華塑二期、中聯五期、龍欣新材料、眾望科希盟、南方黑芝麻、福萊特玻璃等一批大項目啟動建設。抓項目竣工,立訊二期、德威新材料、錦匯新材料、大禹防水材料、欣陽科技、華信玻璃、尚鈞醫療等34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抓項目達產,華匯熱電、養元飲品二期、勝華波汽配、天安新材料等104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達產。抓項目轉化,滁州產城融合示範區獲國家發改委批准,高教科創城首批4個項目開工,西部大工業基地完成規劃編研,與南京江北新區合作共建的汊河產業轉移承接園正在推進。謀劃推進PPP項目,共有27個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發改委項目庫,31個項目列入市級項目庫,總投資1200多億元,已有14個項目與社會資本簽約,其中開工建設9個。
(三)著力提質增效,實體經濟破難奮進。把發展實體經濟放在突出位置,積極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強化幫扶幫辦,把握平衡點,破解困難點,狠抓增長點,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工業經濟轉型加速。出台多項措施支持企業穩產促銷,加快現有產業、企業做大做強。全年淨增規上企業124戶,總數達1515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495戶,對全市規模工業貢獻率達99%。六大主導產業產值2562億元,增長11%。戰新產業產值639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0.6%,其中省級智慧型家電基地實現產值411億元,增長14%,成功創建全國智慧型家電知名品牌示範區。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5家,總數達230家,居全省第四;實現產值1436億元、增加值319億元,均居全省第三。天長落實穩增長系列措施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並獲批全省首個國家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鳳陽獲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民企入圍全省百強數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三,藍德集團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現代服務業勢頭強勁。新業態快速成長,建成電商產業園10個、入駐企業近300家;6個阿里巴巴“村淘”縣級運營中心、371個村級服務點運營良好,跨境電商實現零的突破,明光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雲夥計榮獲全省十佳產業鏈服務商,阿里巴巴首個訂單農業項目落戶定遠。定遠電商產業園等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到11家;蘇滁產業園、明光醫療產業區躋身長三角首批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九華藥業等4家企業榮獲健康服務示範企業;南譙、全椒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錄。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滁州分行獲批設立、即將開業。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全年收購糧食382萬噸,居全省第一。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到112家,建成省級現代林業示範區4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總面積達263萬畝,流轉率43.4%;新增農業物聯網示範點12個,總數居全省第二;新增1家國家級、6家省級農機合作示範社;再添4家國家級、8家省級農民合作示範社和30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農機化率達81.4%,超全省8個百分點。
(四)堅持精準施策,發展質量明顯提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調轉促”、“全創改”,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去降補”取得新成效。去產能上,壓減51萬噸水泥產能。去庫存上,商品住宅庫存面積較上年底減少200萬平方米,下降44%,去化周期縮短至6.6個月。去槓桿上,多渠道、多方式擴大直接融資,開潤股份成功上市,揚子地板報會待審,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9家;市城投二期中票成功註冊,公司債上交所發行,為全省首家被國家發改委、交易商協會、證交所獲準發行直接融資產品的市級平台;設立的10隻產業基金投入運營。全年實現直接融資近百億元,新增貸款222億元,社會融資總量超500億元。降成本上,打出“組合拳”,幫助企業減負10億元以上。補短板上,一批創新平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項目加快推進。“雙創”水平有明顯提升。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全柴動力列入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金禾、藍德和揚子空調設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已建成10家。發明專利授權近1200件,增長85%,均居全省第三。全椒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通用生物獲批省級科技創新團隊,鴻典科創平台落戶市經開區。“天長匯”躋身國家級眾創空間,清華大學啟迪之星孵化基地、螢火蟲創孵夢工廠、天地匯創業孵化器等建成運營,原創科技城啟動建設。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3萬戶,其中私營企業9000戶。
(五)深化改革開放,動力活力加快釋放。堅持蹄疾步穩,以解決影響發展的突出障礙、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影響和諧的突出隱患為重點,完成173項年度改革任務。農村綜合改革全省領先。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在全省率先完成;天長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國家級試點成績突出,發放全省第一張股權證,率先推出“農權貸”,獲農業部肯定;國有林場改革、定遠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鳳陽供銷社綜合改革、來安“三變”改革等一批國家、省級試點落地生根。放管服改革紮實推進。政府權責清單統一省級試點紮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行“1+X”監管模式;頒發全省第一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第一份電子營業執照。建成“網上辦事大廳”,830項審批服務項目上線運行。創新“網際網路+工商服務”模式,實現工商登記註冊網上辦理。社會事業體制改革再現亮點。醫改工作獲國家醫改辦、世界銀行肯定,天長率先實施醫保“三保合一”、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為全國示範,全國醫改現場會在天長召開。公車改革深入推進,全國車改現場會來滁觀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2.3萬無戶口人員辦理了戶口登記;新型城鎮化、國資國企、公共資源交易等改革持續推進。與此同時,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富達電子、同心機電等4家企業在海外投資辦廠,累計達21家。天大管材整體出售給法國瓦盧瑞克公司。美大地區友好論壇、光谷跨境電商峰會成功舉辦。海關天長通關監管中心運行良好,恆欣公用型保稅倉庫獲批。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全面對接南京江北新區建設,借勢借力,取得一批合作成果。
(六)推進城鄉統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中心城市建設上,全面完成市級“多規合一”,實施重點項目100多個,完成投資50多億元。聚力推進“四個一”重點工程,琅琊山爭創5A級景區步伐加快,北大門建設工程過半,龍池街改造成效初顯,南天門建設規劃通過審批,農中花源等重點項目嶄露新姿;清流河二期主體完工,一期提升、三期規劃設計進展順利;古城保護性改造有序進行,內城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二期景觀工程快速推進,南大橋、西大街橋通車,清流街、遵陽街改造啟動;明湖完成24平方公里控規和城市設計工作,大壩工程、湖區土方工程等快速推進。龍蟠大道下穿鐵路、西澗北路、天長路改造、紫薇北路、醉亭路等基本完工,金葉路、新安江路等加快施工。15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全面推進。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推行格線管理,爭創省級文明城市,推動城市管理上台階、上水平。縣城和鎮村建設上,6個縣城實施重點項目380個,老城改造有序推進,新區拓展方興未艾,園區提升步伐加快,縣城建設中的精品力作不斷呈現。烏衣、汊河、爐橋、臨淮、秦欄、大墅等重點鎮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由“以點為主”向“由點到面”轉變,開展“百鎮治理”,分層推進中心村建設。在天長全域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啟動“小崗三年大提升”行動,來安賈龍村入選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天長和定遠分獲沿江片、皖北片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現場會在全椒召開。基礎設施建設上,宿揚高速基本建成,滁淮高速完工近半,合寧“四改八”開工,來六、滁天、明巢、滁城西環4條高速加快前期工作,滁寧輕軌完成工可編制,滁州機場初步選定3處場址。滁州港(汊河)開港,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完工,淮乾蚌浮段行蓄洪區調整、池河治理等工程加快實施,江巷水庫開工建設。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建成2800多公里,居全省前列。
(七)突出民生保障,民眾獲得感不斷提升。持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全年民生支出290.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6.8%。新增城鎮就業8.2萬人,超目標任務一倍多。城鎮登記失業率3.2%,低於省控目標1.3個百分點。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1萬套,建成1.7萬套,貨幣化安置6600多戶,發放公積金貸款24億元。農村危房改造開工率、竣工率均達113%,居全省前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戰告捷,經過省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5個重點縣順利實現4.8萬人脫貧、55個村出列,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定遠金融扶貧成為全省樣板,在全國作經驗交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奪取抗洪救災全面勝利。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學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開展普惠性民辦幼稚園認定工作,加快推進城區10所中國小整合擴建。全椒、來安、定遠、鳳陽和明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式啟用,新技師學院整合成立。市科技館開館,市博物館完成布展,市圖書館主體封頂,長城影視成為省級影視拍攝基地。市一院南區投入使用,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二期加快建設。市福利中心擴建工程一期完工。成功舉辦首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全國百城腳踏車賽、中國農民歌會第二季滁州演唱會等。道德信貸工程在全國推廣,安徽好人、中國好人上榜人數居全省前列。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榮膺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等稱號。防震減災工作躋身全國前十。推進綠色發展,完成造林18萬畝、城鎮綠化800萬平方米,百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圓滿收官。西澗湖二級保護區整治成為全國樣板。順利完成PM10年度控制目標和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秸稈禁燒實現重點時段“零火點”。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五年雙下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得力、形勢較好。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行陽光信訪,紮實開展平安滁州建設,和諧穩定局面進一步鞏固。紅十字會、慈善和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編制、物價、對台、保密、檔案、地方志、工商聯、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進步。
十件實事取得成效。滁州農產品批發市場投入運營,農貿市場遷建改造有序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年度改造任務超額完成;市植物園完成前期準備;南譙路暢通工程正在實施;城北客運站主體工程完工;出台《滁城限制養犬管理辦法》,規範了養犬行為;老舊電梯維護更新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建成應急救援平台;第三污水處理廠工程加快實施;滁寧公交換乘中心建成運營;新增公車36輛,增建公共腳踏車站點31個。
(八)嚴格依法行政,自身建設得到加強。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堅持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和重要檔案集體學習解讀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議案4件、建議104件、政協提案398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超過98%。啟動政府立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案2件、制定政府規章1部,其中《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頒布實施。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制度,推進合法性審查機制全覆蓋,開展行政執法公示試點,提升依法執政水平。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有關規定,馳而不息抓作風、糾“四風”。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開通政務微博微信,提高市長熱線服務水平。推進網路問政和陽光政務,市本級和明光政務服務中心被列為國家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全面實施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7.5%。落實“兩個責任”,履行“一崗雙責”,深入開展政府系統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大正風肅紀力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各位代表!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去年(2016年)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傾力幫助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代會代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中央及省駐滁單位,向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滁州建設與發展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不足,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的增長動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個別指標增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突破不夠;新的大項目偏少,創新能力較弱,轉型升級任重道遠,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加劇;民生問題仍有不少欠賬,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主動服務和勇於擔當意識不強,文多會多檢查多問題回潮,等等。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整改,努力在實踐中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擼起袖子加油乾,堅決完成今年(2017年)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2017年)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2017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部署,聚焦“346”奮鬥目標,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穩中奮進、好中加快、能快則快,加速衝刺總量全省第三,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確定10%的增長目標,是市委、市政府廣泛聽取意見、綜合權衡分析後決定的。確定這一目標是必要的。我們要實現“四個翻番”、衝刺總量全省第三的奮鬥目標,GDP必須保持10%的年均增長水平,前年和去年(2016年)已有欠賬,越往後基數越大,若今年(2017年)再有欠賬,後幾年要如期實現這一目標,就會十分困難。實現這一目標是可能的。今年(2017年)我市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較多,房地產形勢會進一步趨好,與此關聯的建築業將會有更好表現,前幾年新上的工業項目陸續投產達產,服務業支撐經濟發展的動力強勁。今年(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相對寬鬆,利好因素相對增多。關鍵是我們能否把握機遇,因勢利導,奮力拚搏,保持衝刺上行的良好態勢,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創新創業,鼎力培育發展動能。強化需求導向,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政策以及新體制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轉換髮展動能,厚植髮展優勢。
深入推進“去降補”。落實“1+7”方案,進一步最佳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推動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最佳化結構去產能,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併重組、轉型轉產等途徑,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促進水泥、玻璃行業結構最佳化、提質增效。因城施策去庫存,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合理出讓居住用地,推進公租房改革和棚改貨幣化安置,加快消化非住宅商品房,依法加強商品房銷售監管,適時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00億元。積極穩妥去槓桿,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鼓勵更多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和企業上市掛牌,引導商業銀行對市場前景好、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推動已上市掛牌公司通過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力爭全年新增首發上市企業1家、報會待審2家、輔導備案3家、“新三板”掛牌10家以上,上市企業後備庫動態保持在150家以上,完成直接融資超100億元,新增貸款超230億元。積極防範金融風險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政府債務規模,加快存量債務置換。多措並舉降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融資、交易、物流、能源、財務等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效益。突出重點補短板,在創新能力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領域,實施一批補短板重點項目。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完善土地、財政資金等要素配置機制,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推動創新,精心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引擎。一是培育創新主體。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企業研究院等研發平台2家以上、授權發明專利1400件以上。各縣市區和市經開區、蘇滁園至少與2家國家級一流院所緊密合作;每個億元以上企業至少有1家技術依託單位,有1個以上新技術或新產品研發創新團隊,鼓勵企業培育、引進多層次的行業工匠。二是完善創新體系。圍繞“三重一創”,打造一批重點產業基地,建設一批重點產業工程,實施一批重點產業專項,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圍繞高水平研發平台建設、高層次團隊引進、高科技項目爭取等方面,制定出台科技創新相關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才、金融、服務等政策體系,激發創新活力。三是搭建創新平台。整合提升省級高新技術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加快高教科創城、原創科技城、中國家電研究院安徽分院和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等平台建設。院士工作站力爭再翻一番。四是集聚創新人才。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更加注重柔性引進、項目引進、專項資助引進,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開展引博、院士助滁和專家招引三大行動,充分發揮鴻典集團等平台集聚專家團隊的作用,力爭在引進產業人才、工科類工程類院士上有新突破。
加快推進大眾創業。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創業的服務保障,完善扶持政策,最佳化創業環境。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力爭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8—10個。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鼓勵企業家“二次創業”,引導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讓市場活力充分涌動。新增個體工商戶1.8萬戶、私營企業5000家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1%。
(二)更加注重難點重點,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稟承滁州人的改革基因,弘揚大包乾的改革精神,緊扣“四個有利於”的改革方向,堅持系統思考謀劃,突出問題導向,革故鼎新,繼續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不斷增創發展動力、活力。
進一步深化重點改革。農村綜合改革上,堅持“抓小崗帶全市”,重點在“三權分置”和“三變”改革等方面尋求突破。推進頒證後續工作,強化確權成果利用。以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支持農村金融創新,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擴大農村“三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常態化。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完成35個國有林場改革,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等。“放管服”改革上,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持續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健全“3+2”清單制度體系,紮實推進全國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改革,健全市縣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財稅金融改革上,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完善“產業+基金”運行模式,用足用活產業發展基金。持續推進“4321”新型政銀擔試點,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新型城鎮化改革上,以滁城、各縣城和烏衣、汊河、爐橋等地為重點,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切實抓好進城人員“三權落實、五有並軌”,力促人口向城鎮集聚。圍繞農民市民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範化、建設特色化,走出具有滁州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上,扭住“三醫聯動”“三保合一”“招采合一”等關鍵環節,鞏固擴大醫改成果,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再添新亮點。積極探索在教育、醫療領域實行“編制周轉池”使用方式改革。開展市直單位用人清理、規範專項行動。繼續推進社保、文化等領域改革,不斷增強民眾對改革成果的獲得感。
進一步擴大區域合作。順應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力爭全年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有明顯增長。深度融入長三角,加快產業、交通、市場、通關及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進程,推動我市與蘇浙滬聯動發展。抓住省里將滁州打造成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的機遇,對毗鄰南京特別是江北新區區域進行系統規劃,主動對接、等高對接、無縫對接,推動整體融合、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全力建好滁州產城融合示範區;抓住省里支持滁州加快與合肥一體化步伐的機遇,深化兩地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要素市場等方面合作,進一步構築“雙圈互動、左右逢源”的區域發展新格局。落實省促進皖北發展政策,積極參與淮河流域治理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促進沿淮區域加快發展。
(三)更加注重轉型升級,傾力壯大實體經濟。堅持擴量與提質、特色與創新並舉,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矢志不渝推進工業強市。按照總量擴大、結構最佳化、產業升級的要求,加快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抓好省級智慧型家電基地建設、市級戰新產業基地培育,力爭戰新產業實現產值700億元以上。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分行業研究傳統產業提升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突出產業配套、鏈條延伸、集聚發展,加快建設重點產業集群。實施“千億技改”“千企升級”,落實5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00個,力爭全年實現工業投資1000億元,其中技改投資420億元,六大主導產業產值2770億元。鼓勵扶持企業爭創名牌名標,大力提升品牌競爭力,全年新增省級以上名牌名標34個。提高產品本地配套率,力爭博西華、康佳電子、獵豹汽車、全柴、揚子空調等5家企業本地配套率提升2—8個百分點。實施分類指導,實現幫扶工作常態化、精準化、責任化。切實尊重、關愛企業家和企業經營者,充分發揮他們在振興工業中的主體、主導作用。
千方百計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電商滁州”。加快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中心等建設,扶持雲夥計等加快發展,推動車團網等加快落地。加強與阿里、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合作,推動產銷企業強化線上線下合作,扶持“村淘”等涉農平台發展。實施電商培育計畫,孵化電商企業100家、培訓從業人員1萬人。以更快的步伐推進旅遊業發展。大力發展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打造以休閒娛樂、觀光遊覽、文化體驗等為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推進“賽事興旅”。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5%。
多措並舉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把農業放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大體系中來思考和謀劃,更加重農強農,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產業化,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快農業園區建設,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立體式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示範區10家、家庭農場1000家。最佳化種養結構,因地制宜招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一對一組織現有食品企業去縣市區共建原料基地,把田間變為工業第一車間,提高農副產品就地轉化率。推進生產機械化,運用機械化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提高現代化種養水平,突出解決糧食烘乾裝備不足問題,推廣耕地質量建檔立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加速行銷電商化,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既解決農產品賣出問題,又促進農民擴大消費,興旺農村市場。推廣模式複合化,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閒、體驗、健康、文化等有機融合,使其功能疊加、價值增加,開闢現代農業發展新的藍海。
因地制宜提振縣域經濟。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加快發展的基石,圍繞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出特色,制定縣域經濟發展推進計畫,促進縣域分工協作,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競相發展。完善督查考核辦法,力促各縣市區在全省考核中增速爭先進、總量進位次、人均上台階。支持天長招大引強和育大培強,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提升全省十強縣位次,儘快擠入全國百強縣,進一步走在前、作表率;加快來安、全椒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推進滁來全協同發展、板塊聯動;推動明光、定遠、鳳陽聯手打造西部大工業基地,搞好規劃引領,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龍頭帶動,進一步上規模、促轉型;鼓勵南譙、琅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都市農業,進一步擴總量、快發展。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創新發展,提升開發水平,打造支撐縣域發展的增長極。
(四)更加注重效率效果,強力抓好項目工作。項目是拉動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衡量發展的具體驗證,必須認真落實“四督四保”要求,始終如一、全力以赴抓緊抓好項目工作。
狠抓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頭號工程、第一要務,多措並舉、多點發力、多向突破,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加以推進。突出精準招商。由過去的粗放式向精細化、專業化、專題化轉型,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並舉,高位推進,引資引智引技引團隊,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成效。突出招大引強。集中人力、財力、精力,攻堅大項目,力爭在引進50億、超百億的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項目上取得突破。突出“招”“安”結合。進一步完善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按照“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實行跟蹤服務、上門服務和全程服務。切實加強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保障,著力解決外來客商的居住環境、子女入學、醫療衛生等問題,讓投資者安心創業、舒心生活。突出隊伍建設。加強招商人員培訓,儘快培育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的專業化人才。充分發揮好第二批縣乾招商小組作用。力爭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400個,到位資金900億元。
加快項目推進。緊緊扭住項目這個牛鼻子,以億元以上項目為重點,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進一步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開工建設上海電纜、揚子新能源汽車、九次方健康醫療大數據、寒銳鈷業等項目400個;加快推進拉芳家化、量子光電、德青源食品、椰牛食品等400個在建項目;力促博西華洗碗機、煥發生物、興揚特種車、鴻耀物流園、博成包裝等300個項目竣工;謀劃儲備項目600個以上,力求某薄膜太陽能、某TFT新型顯示、某純電動汽車、某光刻膠、某飲料、某豆奶、某電視機等項目簽約落地,促成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項目庫。
提升園區平台。堅持產城融合理念,推進各類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園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協調。進一步加大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和承載能力。市經開區要勇挑重擔,創新發展,爭取總量超千億。蘇滁產業園要突出招大引強,深化與中新集團合作,確保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達20個、15個、10個以上,其中引進30億元工業項目1個以上。加快建設創新型園區,力爭市經開區、蘇滁產業園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65%以上,其他園區達50%以上。推動8個籌建省級開發園區“去籌轉正”、力爭2個以上獲批,爭取天長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高新區、全椒開發區擴區獲批,推進鳳陽·寧國、定遠·肥東、明光·肥西合作共建園區。
(五)更加注重建管一體,合力推進城鄉建設。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順應發展新趨勢,加強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城鄉環境。
提升規划水平。加大新版滁州城市總規執行力度,完善近期建設規劃,推行“多規合一”。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注重留白、留綠、留舊、留文,展現“山城相依、水城交融”的山水亭城特色。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的要求,全面開展城市設計,讓每個城鎮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符號。
加快城鄉建設。大滁城建設上,緊緊圍繞“一主四副一依靠”,背依琅琊山,建好主城區,打造好全椒縣城、來安縣城和南譙新城、汊河新城四個副中心,在提升內部同城化的同時,呈扇面狀向南京推進,全面對接南京。深入推進“四個一”工程,力爭琅琊山創建5A級景區取得實質進展;清流河綜合治理三期、四期全面啟動;古城依託內城河改造、遵陽街改造、北湖治理等,儘快展現古城風韻;明湖大壩確保今年(2017年)汛前下閘蓄水,開工建設景觀工程和路網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奧體中心等。城南新區著力完善功能配套,推進學校、醫院、菜場及鄰里中心等建設,儘快形成功能齊全、人氣旺盛的城市新組團。以原創科技城為抓手,加速高鐵站區開發步伐。建成琅獅大橋,打通城南新區與蘇滁產業園的快速通道。老城區實施南譙北路改造,打通紫薇路,北延中都大道。啟動三水廠二期擴建工程,建成第三污水處理廠。城北客運站正式啟用。城鎮建設上,天長、明光、鳳陽、定遠4個縣城要堅持產城結合、建管結合、新老結合、城鄉結合,加快擴容提質,進一步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進重點鎮建設,支持秦欄、水口、爐橋、大墅等建設特色小鎮,構建多點支撐的城鎮體系。全面完成“百鎮計畫”“基本版”和50%鄉鎮“升級版”建設任務。美麗鄉村建設上,統籌規劃、精心安排40個左右省市級中心村建設,注重保護好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守住歷史風貌、鄉土氣息,力戒鄉村城市化,力避新村空心化。
強化規範管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為抓手,全面提升城鄉管理水平。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依法構建權責清晰、服務為先、管理最佳化、執法規範的新機制。主攻重點,提升格線化、常態化等“七化”水平,加強渣土運輸、排檔攤點、戶外廣告、城市養犬等管理。推進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整合數字城管、平安城市等系統,構建智慧城市綜合管理體系。圍繞民眾關心的交通擁堵、物業管理、車輛停放等問題,下硬手、出實招,有效緩解“城市病”。大力推廣垃圾分類試點和清潔收運,加快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完善基礎設施。把滁寧城際鐵路作為今年(2017年)的“一號工程”,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加速推進滁淮高速、合寧高速“四改八”,開工建設滁六、滁天、明巢、滁城西環4條高速,加快合青高鐵、合滁寧高鐵、寧淮客專、滁州機場等前期準備,抓好滁州大道、洪武西路等12條幹線公路建設,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460公里。完善鳳陽港功能,推進全椒、明光新港建設。加快江巷水庫、淮乾蚌浮段行蓄洪區調整工程建設,實施黃栗樹水庫、沙河水庫除險加固及增蓄工程,推進山許水庫和滁河防洪(新增)工程前期工作,抓好小流域治理、小水庫除險加固及清淤、農村飲水安全、八小水利等工程。新建通信基站1500個,完成投資15億元。加快電網建設,完成220千伏定遠韭山變、110千伏天長沃公變等。力爭中聯能源熱電聯產項目投產,中海油濱海液化天然氣配套管線滁州段項目開工建設,推進大唐電廠、中海油滁州燃氣電廠項目,加快城市供氣、供熱設施建設。
(六)更加注重保護治理,奮力守護綠色家園。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保護好、治理好、利用好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實行鐵腕治污,讓美麗家園更淨。順應民眾對清新空氣的期待,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持續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建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常態化機制,繼續加強煙花爆竹限放管理。主城區全面取締燃煤小鍋爐、淘汰黃標車。進一步加強建築揚塵治理,力爭滁城建築施工揚塵治理率達100%。嚴格落實“河長制”,鞏固滁河陳淺等4個、改善池河公路橋等3個國省考核斷面水質。構建土壤環境監測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工業污染場地治理。全面提升環評審批、總量減排、環境監測等水平,加大環境執法力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加強生態建設,讓皖東大地更綠。大力實施“五森工程”,完成造林18.5萬畝。深入開展“兩型”示範創建,推進生態市縣、美麗鄉村、綠色社區等試點示範建設,完成42個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力爭省級以上生態鄉鎮占比達50%。深入實施山水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琅琊山山體生態修復,抓好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開展清潔小流域和坡耕地水土流失整治。
突出集約節約,讓資源利用更好。積極開展全民節約行動,推廣綠色節能建築,發展低碳綠色公共照明,推進低碳交通發展,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畫。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廢舊汽車、電子家電、電線電纜等“城市礦產”資源規模化、規範化和高值化利用。力爭大唐張山、中廣核貓頭山風電項目及凱迪全椒、國禎明光秸稈電廠開工建設,建成光大南譙等3個項目,推進天長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礦產資源整合,做大做強興滁礦業,最大限度發揮效益。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和最嚴格的能耗強度控制制度,推進資源節約利用。
(七)更加注重協調協同,努力繁榮社會事業。進一步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係,大力發展各項事業,提供更公平更優質更全面的公共服務。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最佳化布局、提升質量,全力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快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發展優質民辦教育,構建多元化辦學格局。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啟動明湖中學建設。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加快發展。推進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城市職業學院創建地方特色型大學。發展特殊教育,謀劃建設特教學校。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提高網路管理水平,弘揚正能量。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提高基層文化服務功能。加快市圖書館建設,完成10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10個市民文化樂園、1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加大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積極謀劃一批能夠吸引社會投資、帶動作用強、市場前景好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深度發掘明文化、醉翁文化、儒林文化等地域文化內涵,推進長城文創、農中花源等項目建設。完成章益、吳棠等名人故居修繕工作,打造歷史文化街區,爭創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加強對外宣傳,傳播滁州聲音,講好滁州故事,打造“江淮領秀、醉美滁州”的城市名片。
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推動衛生與健康工作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打造健康滁州。做精做強市一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推進市傳染病、精神病院建設。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堅持計畫生育“三個不動搖”,提升出生人口素質。高度重視“舌尖上的安全”,積極爭創食品藥品安全市。
統籌做好各項工作。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深化雙擁共建,紮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成市國防動員訓練基地二期工程。推進皖東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建設,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科協等群團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事、僑務、宗教、統計、物價、質量、編制、檔案、保密、人防、地震、消防、老幹部、地方志、紅十字會和應急管理等工作。
(八)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全力增進民生福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按照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範返貧、責任落實“四個全覆蓋”要求,以產業扶貧為根本,以健康扶貧為重點,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推進台賬管理,強化節點管控,落細落準落實攻堅任務,全年完成30個以上村出列、4萬人脫貧。完善產業政策支持機制,大力實施帶動性強的產業扶貧項目,著力增強內生動力。創新貧困人口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機制,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切實強化民生保障。完成33項民生工程年度任務。大力實施“創業皖東”“技能皖東”“就業扶持”工程,統籌做好重點群體人員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面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重視發展養生養老、醫療保健產業,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康體需求,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深化救急難全國試點,加大困難民眾救助力度。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支持慈善、社會福利事業發展。
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構建多元化矛盾化解體系。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推進法治信訪、陽光信訪和責任信訪,完善“鄉為主”機制,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合法信訪訴求。深化平安滁州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防止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確保民眾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深入推進“鑄安”行動,嚴管重罰,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著力辦好為民實事。市政府今年(2017年)繼續為市民辦好十件實事,包括:改造滁城棚戶區2000戶;完成4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0個安置小區配套工程;建成街頭遊園10個;新建城南新區公廁5座;完成10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實施4個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達標工程;實施10處人行道、盲道完善工程;建成8處流動攤點集中便民服務點;實施8條城市主幹路亮化復綠工程;遷建市花鳥魚蟲市場。
(九)更加注重從嚴從實,致力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踐行“三嚴三實”,以忠誠為魂、擔當為要、落實為本、法治為綱、廉潔為基,持之以恆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不忘初心永葆忠誠。始終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幹事創業的靈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嚴格遵守《黨章》,認真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深入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尤其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統一步調、令行禁止,層層立標桿、作示範。
不辱使命敢於擔當。始終把敢於擔當作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能只想他人擔當、自己不擔當,不能嘴上說擔當、遇事不擔當,不能合意的就擔當、不合意的不擔當。反對推諉扯皮、反對久拖不決、反對畏難卻步、反對投機取巧、反對粗枝大葉、反對虎頭蛇尾、反對攬功諉過、反對評頭論足。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實化、細化容錯糾錯免責機制,真正做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營造更加公正、更加智慧、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政治生態。創新激勵機制,對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樂活、樂業。
不折不扣狠抓落實。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發揚“釘釘子”精神,對看準的事、定下來的事、幹起來的事,捨得下真功夫、花大氣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保持力度、保持韌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完善目標考核,加強政務督查和效能建設,多說“Yes”少說“No”,只說“Yes”不說“No”,推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改進會風文風,倡導務實作風,身體力行,靠前指揮,出實招、重實幹、亮實績。
不留盲區接受監督。始終把依法行政作為工作準則,履行好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紀檢、司法、社會各界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加強規範性檔案審查管理。強化執法監督,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政務信息公開、輿情處理回應和政策研習解讀,推進政務微博微信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不遺餘力從嚴治政。始終把廉潔從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底線,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規定,持之以恆反“四風”。織密紮緊“制度籠子”,切實管好公務人員、公共資源、公共權力、公共資金。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滁州加快發展其時已至,幹事創業其勢已成。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砥礪前行,奮勇爭先,不斷開創“衝刺總量全省第三、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嶄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