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漣水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漣水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漣水縣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1月4日在漣水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縣長呂春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漣水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淮安市漣水縣縣長呂春雷
  • 報告時間:2014年1月4日
  • 報告背景:漣水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漣水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的喜慶之年,也是我縣發展進程中充滿挑戰、卓有成效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巨觀形勢,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積極應對各種考驗,全力推動科學發展,經濟社會各項建設取得了好於預期的成效,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發展步伐繼續加快,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落實《關於促進漣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意見》。發展速度穩中有進。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7億元,分別增長13.8%和19.9%;財政收入45.2億元,公共財政收入25.7億元,分別增長16.4%和19.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3億元,增長13.6%。富民增收步伐加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400元,分別增長13.4%和13.2%;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13億元,增長2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2億元,增長17.3%。全面小康如期達標。圍繞小康目標,全力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2003版”小康四大類18項25個指標如期達標。
項目建設取得成效,工業經濟後勁增強。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經濟良性發展,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73億元,增長26%;其中規模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47億元,增長19.5%。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圍繞機械裝備、電子電氣、醫藥化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航空器製造與服務、汽車零部件和現代物流、城市產業“7+1+1”產業體系,通過專業招商、駐點招商、以商引商,引進固定資產投入3000萬元以上項目146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36個。世邁科技、天馬紡織器械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落地。項目建設快速推進。通過周例會、會商會、現場觀摩等措施,強勢推進項目建設,實施固定資產投入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19個,其中在建項目52個,竣工投產項目67個,億元以上項目28個。華昌化工、錦綸二期等項目順利投產,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增長42.6%;申報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8500萬元,在上年基礎上翻一番;完成大工業用電報裝容量9萬千伏安,增長195%;淨增規模工業企業30戶,全縣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298戶。新建鄉鎮工業集中區標準廠房25.6萬平方米,8萬多農民實現就近就業;新發展私營企業2005戶,個體工商戶3144戶。要素支持力度加大。開展“金融助推產業升級園區行”、“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鄉鎮行”活動,為園區企業協調貸款6.8億元;縣財富擔保公司為86戶企業擔保貸款3.6億元;組建“中小企業應急資金互助會”,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出台工業項目單獨供地指導意見,為19個工業項目爭取和安排工業用地指標1150畝。舉辦園區企業用工招聘會8次,協定用工4600人。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專利申請1100件,專利授權360件,發明專利申請188件。成功舉辦江蘇漣水第二屆科技合作洽談會,簽約產學研項目6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5項。10件地理標誌商標通過國家商標局初審公示。
城鄉面貌顯著變化,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圍繞中等城市建設總目標,城鄉建設“三年行動計畫”開局良好。規劃體系不斷完善。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了縣經濟開發區分區規劃以及28項專項規劃;強化建築外立面及色彩審批管理,城鎮建設的品位和效能得到提升。建設水平明顯提高。開工建設政府投資類項目96個,改造市政道路14條,鋪設污水管道16條;日產14萬噸的二水廠如期竣工;安東學校、政務(社會管理)服務中心、陵園廣場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投入使用,縣醫療中心、新一中、德潤會所等項目基本建成。五島湖綜合改造、紅日公寓安置房等項目啟動建設。326省道高溝至沭陽交界段、329省道漣水先導段即將建成通車,鋪設農村公路88公里,新建、改造農橋141座,新增漣城、成集、梁岔3個鎮村村通公交。環境面貌明顯改觀。建立城市格線化、路長制等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綜合治理市容秩序、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城區新建(改建)高標準公廁36座,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2座。開展“九整治、三規範、一提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了人居環境。完成1600個村莊、9個鄉鎮環境整治任務,農村環境更加整潔有序。措施保障富有成效。出台規劃管理、城市管理、徵收安置、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政府投資項目等13項規範性管理檔案,城鄉建設管理更加科學系統、規範有序。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做到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完成14個土地整理項目,收儲25宗土地4051畝,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積蓄了後勁。徵收房屋53.74萬平方米,交付安置房8800套,其中漣城片區土地整理項目1730套安置房實現當年徵收當年安置。
高效農業穩步實施,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農村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支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實現糧食總產92萬噸,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產糧大縣;發放糧食補貼1.3億元,央視“2013麥田守望·三夏快報”專題報導我縣夏糧收購服務經驗做法。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4個,創建市級示範社20家,新培育家庭農場56個。投入幫扶資金1.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72個,新增“八有”達標村18個、脫貧低收入人口4萬人;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億元,惠及1.1萬農戶。高效農業發展穩步推進。新增高效設施農業3.5萬畝、高效設施漁業1.1萬畝,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個、省級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園項目達16個,種植基地面積達5000畝;建成保灘花卉苗木示範園8500畝、漣城現代漁業示範園3000畝、大東花卉苗木基地500畝。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投入2.2億元實施灌區改造、河道疏浚等七大類工程,特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在全市推廣。投入6800萬元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被評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提前兩年完成省級水稻生產機械化示範縣創建目標,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6%。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完成投入3450萬元,受益村達125個。紮實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紅窯鎮被表彰為全國氣象災害防禦示範鄉鎮。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公共服務全面加強。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成果更加普惠人民。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三大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5%;在全市率先成立縣級社會保險征繳服務中心,實行“五保合一”征繳模式,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增長10%,大病醫保最高支付限額不封頂,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至494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發放標準提高至80元;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就業300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以內。全面落實社會救助惠民政策,城鎮低保標準從380元提高到41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260元提高到290元,發放社保卡28萬張。社會事業協調推進。投入6億元推進教育現代化,全縣100多所學校軟硬體設施得到改善;調整漣水中學、鄭梁梅學校、漣水一中三大縱向教育集團,構建以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等四個層面的橫向區域聯盟,最佳化了資源配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市率先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聯網結報,縣中醫院創建二甲醫院通過省專家組驗收,縣三院創建為二級醫院。深入開展文化行政綜合執法和“掃黃打非”集中行動,規範了文化市場秩序;縣淮劇團被中宣部授予全國第五屆“雙服務”工作先進集體;完成4萬戶居民數位電視整轉工作。成功承辦省青少年山地、公路腳踏車錦標賽,並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整治,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計生工作邁入全市先進行列。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穩步推進。環保、國土工作紮實開展。加大各類環境問題治理力度,關停“五小”企業11戶;推進生態創建,漣城、朱碼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高溝、紅窯通過申報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考核,徐集、南集等12個鄉鎮申報為省級生態鄉鎮,紅窯李莊、高溝許莊、朱碼王二莊3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高溝常園、南集馮陳等192個村被命名為市級生態村。嚴格國土資源監管,規範土地利用行為,土地整理項目全部通過省國土廳驗收。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政府職能,積極創優發展環境,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法制工作取得新成績。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復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166件,政協委員議案1件、提案121件,答覆率100%。認真落實縣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意見》,大力推進文明創建,19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5人被評為市道德模範。社會管理得到新提升。建立健全民生訴求聯辦督辦機制,著力解決各類合理訴求,辦理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平安綜治格線化管理不斷強化,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紮實開展安全生產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各項改革呈現新局面。出台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意見,設立2億元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轉貸基金,激發了社會各界創業熱情;出台涉農資金管理意見,進一步規範財政支農項目申報、建設和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清理和精簡審批事項98項,簡化和再造了辦事流程;在全市率先成立政務服務中心,全縣43個具有審批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部門,全部以“行政許可科”整體進駐,實現“一站式”服務。強化對鄉鎮、園區投入和產出的考核,更加注重有質效的經濟發展;對重點園區的土地使用,設定最低投入標準和產出標準,促進了集約高效用地。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制定出台重大事項決策議事規則、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等規範性檔案,使制度更健全、決策更科學、運作更規範。嚴格執行中央、省市縣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全年“三公”經費下降19.8%。堅持教育與懲處並重,認真組織“五德”教育和機關作風評議,查處各類違紀案件155件。認真辦好陽光漣水·“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受理民眾訴求1.29萬件,綜合辦結率99.53%,回訪滿意率98.96%。
民族、宗教、僑務政策進一步落實,婦女、兒童、老齡工作進一步強化,人武、雙擁、統計、物價、供電、質監、供銷、招投標、地方志、郵政、鹽務、菸草、地震、人防等工作進一步推進。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我縣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儘管巨觀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很多,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省委省政府加大對蘇北發展支持力度等都釋放出重大的發展機遇。對此,我們將堅定必勝信心,以百倍的努力謀取更大的發展。今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縣委十屆四次全會部署,瞄準主要經濟指標和民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高於蘇北、高於全省目標,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不斷創優發展環境,全面落實惠民舉措,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2014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具體工作中,我們還將追求更高的目標。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繪製了更加清晰的改革“路線圖”,為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新的一年,我們將認真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快現代政府建設,推進機構職責整合,推動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促進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加快建設職能科學、結構最佳化、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統一。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積極探索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發揮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政策意見的導向作用,釋放2億元財政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轉貸基金的激勵效應。加強預算管理,壓縮“三公”經費支出,把有限財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領域。深化事業單位用人、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深化縣鄉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調整最佳化城鄉醫療衛生布局。推進環衛體制改革,將部分路段清掃保潔、公廁洗刷、垃圾清運、河道保潔等環衛工作逐步推向市場。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堅持民生優先、服務為先、基層在先,以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為載體,把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共同治理、依法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著力健全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進一步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渠道。積極推行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努力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
二、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全部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00億元,其中規模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70億元;工業用電量9億千瓦時;申報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9000萬元;淨增規模企業30戶。深入推進招商引資。統籌推進產業招商與專業招商,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組織化程度。圍繞“7+1+1”產業體系,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行業協會、商會以及政府平台合作,促進項目集群引入,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深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主攻拉長產業鏈項目;緊盯大企業、大集團,落實好在手的2Ⅹ66萬千瓦發電機組、大量科技等項目,爭取早日落地。全年力爭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個,10億元以上項目2-3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建立健全項目推進機制,不斷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全年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130個,其中新開工億元項目20個,新竣工億元項目15個。力爭中歐汽車、三元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華昌化工二期、漢門電子等項目上半年開工建設,淮漣化工、信守化工等項目正式落地。加強對錦綸二期、世邁科技、滙豐木業等已投產項目的服務,充分發揮新增長點帶動作用。強化園區支撐功能。圍繞打造新型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引領區和產城融合示範區,加快縣經濟開發區“二次創業”步伐,發揮其重大項目建設主陣地作用,力爭新開工億元項目15個以上。對鄉鎮新引進落戶縣經濟開發區項目,稅收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提高“三外”工作水平。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全年註冊外資實際到帳60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1%以上,外經營業額增長15%以上。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施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科技型企業40家以上,新培育市級以上創新型領軍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設立技術機構比例達60%以上。強化產學研合作與科技招商,力爭與15家以上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50個以上。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力爭引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以及省“雙創人才”10人以上,市“淮上英才”計畫領軍人才5人以上。提升服務企業水平。充分發揮政務中心服務功能,著力完善運行機制、改進服務流程、增強執行能力,不斷提高服務效率,最佳化投資環境。全面落實好各項惠企政策,深入開展“部門與企業攜手行”、“政銀企對接”、“惠企政策進企業”等活動,切實運行好中小企業應急資金互助會,著力破解用工、融資等發展瓶頸,為項目順利建設、企業開好開足提供保障。
三、大力推進新興中等城市建設
堅持“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計畫投資100億元,推進十大類110個項目建設,力爭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邁出新步伐。堅持高起點規劃。加快城市總體規劃和縣經濟開發區分區規劃修編報批工作,明確城市發展格局和功能布局。注重規劃成果利用,抓好各類規劃的銜接配套,加快完成中心城區的控制性詳規,做好重點街區、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為持續提升城市品位、增加現代氣息、形成個性特色奠定基礎。強化規劃剛性執行,進一步健全規劃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等工作機制,確保每一項建設行為都符合規劃的總體要求。堅持高標準建設。加快徵收安置。啟動縣經濟開發區東區、南京路兩側、中山西路兩側等12個地塊房屋徵收工作,推進五島湖公館、紅日公寓等安置小區建設,開工建設中山西路等4個安置小區;加快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步伐,加大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完善路網結構。開工建設327省道城區段和235省道城區段改線工程,架設兩座跨鹽河大橋;建設清漣大道、胡魯路,拓寬漣新路(城區至化工園區段);啟動327省道黃營連線線、235省道朱碼閘連線線等道路建設工程;實施南京路、漣水路、中山西路等15條市政道路,加快形成城區“八橫九縱”、縣域“五橫六縱三射一環”的路格線局;打通泰山路、上海路、襄賁路、海安路等城市斷頭路,啟動安東路與紅日大道、炎黃大道節點以及其它主要道路節點的渠化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強化市政配套。鋪設(續建)漣漪東路、金城南路、安東中路等污水管網;實施城區供電桿線入地工程,完成炎黃大道東段、金城北路、深圳路等13條道路亮化和漣河風光帶三期等27處綠化建設。堅持精細化管理。以完善城市格線化管理及路長制工作機制為重點,全面落實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建築工地、城市廣告、店外經營、環衛保潔、公共空間、城市資源等重點領域的管理責任。以“九整治、三規範、一提升”工程為抓手,啟動城市管理數位化建設,提升管理成效。以市容“門前三好”競賽活動和達標工地創建為載體,創建安東南路、常青西大道2個非機動車示範停放點,打造渠北西路、淮浦北路2條廣告牌匾設定示範路,將安東南路打造成省級市容管理示範路,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GPS監控管理。堅持多渠道培育。抓好土地經營,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征地後配套、先儲備後開發、先做環境後出讓,努力實現土地的最優價值;創新融資方式,借力市場化機制,依託投融資平台,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信託融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力爭全年融資15億元以上;推動項目建設的市場主體多元化,對於可經營性項目,儘量交給市場,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形成以社會資金為主,政府和社會共同投資的投融資機制
四、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發展
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促進農村繁榮發展。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抓好灌區節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縣鄉河道疏浚等工程,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保障功能,力爭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達82%。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爭創省級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力爭高標準農田比重達48%。全面落實省財政秸稈綜合利用補貼政策,新推廣75馬力以上各類農機具2000台套;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7%。健全為農服務體系。加強農經管理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一站式”視窗服務。健全“五有”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新增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10個,專業化防治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新增村級畜牧業技術推廣服務站10個。加快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認真落實好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發揮好國有糧食企業的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強農資市場監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行為。提升科技強農水平。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15個,新培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30個,新建高產示範片12個。突出園區示範,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4萬畝,爭創國家級科技示範園區1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區1個。強化龍頭帶動,努力培育和招引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爭創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戶、省級2戶。整合培訓資源,加強農民培訓,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5萬人次、農民創業和職業技能培訓4400人次、扶貧培訓3000人次。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完善村級“三資三化”管理平台建設,增強村級自我發展能力,力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20%以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新創建“五好”示範社20個。加快脫貧奔小康步伐,新增“八有”達標村15個,低收入農戶累計脫貧率達75%,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億元。新培育種養大戶150個、家庭農場50個,適度規模經營比重提高到67%以上。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力爭覆蓋面達95%。
五、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生態宜居的發展理念,全力建設綠色美好家園。建設宜居生態環境。深入推進生態創建,確保80%鄉鎮創成省級生態鄉鎮,以縣為單位申報為省級生態縣。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努力建設美好漣水。高度重視飲用水源保護,確保人民民眾吃上乾淨水、放心水。進一步落實“河長制”,採取“一河一策”進行綜合治理,重點提升鹽河、五島湖等周邊環境。實施空氣自動監測站升級改造,對全縣大氣採取聯防聯控措施;嚴防秸稈焚燒,加強建築揚塵等管理,提高大氣質量。對城區建築施工落實防噪措施,對城區市場、商場、超市、商業門店和文化娛樂場所進行綜合整治,對噪聲超標、擾民突出的場所或單位,責令整改;對企業的生產噪聲進行限值限時管制,實現噪聲達標排放。加大對菜市場、鋼材市場等易污染區域的保潔力度,保持環境整潔。推進綠色環保發展。遵循“創新制度、前移關口、建管並重、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積極倡導綠色環保價值理念,引導生態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培育企業、校園、社區和家庭的生態文化,發展綠色環保的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和生態服務業。嚴格守住環保底線,不引進、不上馬高污染、高毒性、高危害、民眾反映強烈的項目。完善環境價格體系,形成“排污者付費、治理者賺錢”的利益導向機制。提高集約節約水平。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單獨供地指導意見,堅持把產出效益與用地指標掛鈎,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繼續清理閒置土地,盤活低效用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力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倡導節約使用能源,在全縣形成節約風尚。
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抓住國家推進城鎮化和“營改增”等政策機遇,努力構建與建設中等城市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力爭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2%。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流通企業,從市場準入、交易規則、組織形式、監管調控等方面對現有市場進行整頓和規範,擴大功能,提檔升級。以品牌經營、連鎖經營為重點,積極發展新興業態,引入旗艦型商業企業,完善商貿設施服務功能。引導和支持大型零售商業企業來我縣建設物流配送體系,鼓勵生產型企業分離並外包物流業務,引導生產企業倉儲物流進入空港產業園。著力完善商業體系。結合中等城市建設、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和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商業網點布局,重點建設家居裝飾、汽車服務、農產品交易等專業市場。加快水產品、肉食品、蔬菜瓜果等農產品批發交易、冷凍加工和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提高市場供應和應急保障能力。以商貿、市場、物流為重點,加快推動紅星美凱龍家居和購物中心、汽車城等項目落地,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環境,維護正常的流通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促進市場繁榮穩定。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利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蘇北發展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好我縣促進總部經濟發展意見,重點對接知名企業區域性總部、具有法人資格的資本管理型總部、有豐富稅源或較強帶動能力的職能型總部和民企總部,吸引外地企業來我縣設立各類分支機構,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建設總部經濟大樓,力爭投入使用。大力發展生態金融業。加強金融生態縣建設,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各類擾亂金融秩序行為。鼓勵和規範發展融資租賃、融資性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準金融機構,支持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民生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強化金融監管,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七、著力提升民眾幸福指數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人民幸福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升,努力讓全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畫,積極推動就業惠民、創業富民、投資興民、幫扶助民,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突出抓好農民增收,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增加經營性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非農化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完善農村土地收益分配機制,提高資產性收入比重。高度關注城鄉低收入群體增收,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全縣社會保險城鄉統籌步伐,擴大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覆蓋面,新增參保2萬人以上。執行好低保準入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按照“三有三能六達標”要求,進一步完善敬老院設施配套,力爭11個鄉鎮敬老院通過“星級”敬老院驗收。做好縣社會福利中心規範化建設,使其成為我縣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加快縣第二社會福利中心(紅窯鎮中心敬老院)建設,確保縣第三社會福利中心(保灘鎮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做好睏難群體大病救助工作,保證及時救助。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公益和社會慈善事業,切實加強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努力讓更多的弱勢群體得到救助。統籌發展社會事業。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不斷鞏固教育基本現代化創建成果,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迎接國家級示範性職中復檢為契機,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進職教專業設定與我縣產業發展格局相適應。加強鄉鎮衛生院特色專科建設,重點辦好縣三院和五港、紅窯、梁岔等中心衛生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加強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文化市場整治,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承辦好省運會山地、公路腳踏車項目比賽,力爭再創佳績。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認真解決各類合理訴求,依法處理纏訪鬧訪行為;堅持打防並舉,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全面深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全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力興辦惠民實事。(1)實施城區環境改善工程。開展五島湖綜合改造,建設城市“中央公園”;開展城區水環境治理,還城市碧水清波。(2)實施市場改造提升工程。搬遷主城區花鳥市場、水果、蔬菜批發市場,建設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3)實施社保提標工程。提高新農合補貼標準,由每人每年280元提高到320元;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低保標準由410元提高到45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290元提高到320元。(4)實施老年關愛工程。為全縣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健康體檢;實行城區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車;建成4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和3個農村老年關愛之家。(5)實施居民健康工程。為結婚登記的新婚夫婦提供婚前醫學檢查,為計畫懷孕的夫婦提供免費孕前優生檢查;新建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實施農村水利工程。疏濬縣鄉河道61條197.6公里,新建防滲渠道180公里,新建改造小溝及小溝級以上建築物1260座。(7)實施農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6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2座、農橋100座。(8)實施助學保障工程。對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義務教育經濟困難家庭、普通高中特困家庭學生和當年考上公辦大學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實行城區中小學生免費乘坐公車。(9)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送書到基層2萬冊,送戲下鄉100場,送電影下鄉4000場;實行城鄉低保戶免費收看有線電視;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藝術中心、老幹部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和圖書館。(10)實施助殘關愛工程。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為100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輔助器具適配和無障礙改造。
八、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做好2014年各項工作,向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人民寄予厚望,政府肩負重任。我們將按照上級黨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要求,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以優良的作風和更大的作為,建設好漣水,服務好百姓。弘揚開拓創新之風。在全省乃至全國經濟坐標系中找準方位,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更寬的視野謀劃發展,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加快要素集聚,在推進對外開放中增創後發優勢。以更高的追求引領發展,準確把握漣水的階段性特徵和百姓的所願所盼,著力在支柱產業培育、中等城市建設等事關長遠的重要規劃和重大項目上實現突破。以更大的創新推動發展,尊重民眾首創精神,著力在最佳化體制機制、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科技進步、發展實體經濟等重點領域和關鍵改革上取得成效。弘揚務實高效之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讓發展的成果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人民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堅持少開會、開短會、開解決問題的會,讓各級領導幹部有更多的時間用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改善民生上。推動各項工作提速增效,凡事求快,著力治拖,該精簡的環節一律精簡,該下放的許可權全部下放。強化政務督查、行政監察和效能考核,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嚴格開展行政問責。弘揚親商為民之風。積極踐行101%服務理念,凡是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決定、承諾的事項,堅決落實到位,不折不扣地兌現到位,決不失信於客商、失信於企業、失信於民眾。結合“三解三促”、“三進三幫”等活動,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主動走出機關,深入項目現場、企業車間、田間地頭,與企業共商發展良策,為百姓興辦實事好事,努力讓企業經營安心、讓客商投資放心、讓百姓生活舒心,使每一個生活在漣水的人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弘揚清正廉潔之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力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努力從源頭和機制上遏制腐敗。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量入為出,努力把有限的財力用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最急需的地方。切實規範行政行為,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充分發揮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清正廉潔從我做起、從縣政府領導班子做起、從政府各組成部門做起,誠懇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加強監督,促進問題解決、糾正工作失誤,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實際行動凝聚民心、推動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