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2年,是東莞承前啟後、加快轉型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上級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的“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戰略目標,按照最佳化發展、好中求進的方針,從容應對複雜嚴峻的發展形勢,經濟成長穩步回升,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市第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工作任務基本完成。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010億元,同比增長6.1%。人均生產總值6萬元,增長4.9%。來源於東莞的財政收入845.6億元,其中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6.3億元,增長13.8%。進出口總額增長6.8%左右,出口增長8.5%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7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98元,分別增長8.5%和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東莞市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型: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是高水平崛起謀篇開局、凝心聚力的一年。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提質提效提精神,強力強勢抓執行。大力推進“六個東莞”建設,緊盯“三重一大”建設、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水鄉地區統籌發展、鎮村集體經濟轉型等突破口,出台實施一系列新舉措,抓出了工作實效,實現了良好開局。
過去一年,是創新型經濟揚帆起步、堅實推進的一年。一批關係城市未來的戰略性、創新型產業項目紛紛落戶,眾多著名高校院所與創新團隊競相進駐,科技孵化和風投創投機構迅速增長,為新一輪產業大發展積蓄了較大後勁。東莞在《福布斯》中文雜誌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的評比中名列第十三位。
過去一年,是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工作亮點紛呈的一年。生產總值突破五千億元大關,工業投資、服務業吸引外資逆勢增長,財政收入、利用外資等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作為我市首次舉辦的國家級重大展會,為東莞增添了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全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現場會、世界莞商大會、中國圖書館年會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三打兩建”、廣深高速沿線景觀整治等專項行動強力實施,商事登記、行政審批等重大改革銳意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製造業最優投資環境城市、中國十佳宜業城市等榮譽稱號的蟬聯獲取,進一步彰顯了東莞創新活力的經濟形象、宜居生態的城市形象、安定和諧的社會形象。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突出推進“三重一大”建設,以產業增量擴張促進存量調整。集全市之力開展重大項目招商。制定實施“1+5”政策,實行“一站通”工作機制,開展日韓台招商活動,赴以色列、德國進行經貿考察,到京拜訪央企總部,落實土地資源保障,引進了投資超600億元的粵海裝備技術產業園、123億元的中糧集團糧油食品加工園區、100億元的華為終端總部等項目。全市共引進重大項目81宗,投資總額達1972億元,為下一階段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紮實推進重大平台和重大項目建設。松山湖啟動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的建設,台灣高科技園升格為省級平台。虎門港成功跨入百萬標箱港口行列。生態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長安新區用海規劃通過國家評審。市屬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78.3億元,增長18.6%,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8億元,增長9.1%。切實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進外經貿“十個100”計畫,全年新增來料加工轉法人企業536家,外資企業新設研發機構220家,總數達到670家。外資企業產品內銷總額增長15.1%,省級以上名牌名標達580個。主營業務超百億元企業增至3家。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省兩化融合“4個100”示範工程標桿企業增至37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
——力促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增強經濟創新驅動力。
積極實施招科引智戰略。組團拜訪商務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及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達成50多項合作意向。與北大共建光電研究院,與華南理工共建協同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共建雲計算中心,推進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全市公共創新平台增至13家。啟動松山湖大學創新城規劃建設。引進省創新科研團隊5個,總數達14家,排名全省第三。科技合作周暨招才引智大會升格為部省共同舉辦。完善激勵創新政策體系。制定實施科技金融產業融合“1+4”政策,完善“科技東莞”政策,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科技創新。全市R&D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58%。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2.7%和32.3%。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位居全省第三。發揮金融創新引領作用。設立20億元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成功引進深創投、中科招商等企業,風投創投等股權投資類企業增至98家。上市企業增至12家。加快金融商務區規劃,推進松山湖科技金融產業融合試點。新設和引進金融機構15家,跨境人民幣結算突破1000億元。我市成為粵台金融合作試點城市,台灣玉山銀行東莞分行正式開業。
——加大水鄉統籌與集體經濟轉型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統籌水鄉地區發展的重大決策。出台實施方案,全面鋪開十鎮一港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了龍灣濱江片區、水鄉大道改造提升工程等12個總投資額307億元的先期項目。水鄉發展已被納入省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行動計畫。推進鎮村集體經濟改革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加大力度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開展清產核資,建成集體資產交易試點平台,嚴控一般性支出和超前分配。鎮街平均可支配收入8.3億元;村組兩級純收入增長9.4%,其中欠發達村純收入增長15%。鎮村債務負擔有所減輕,收不抵支的村(社區)減少34個。強化深莞惠等區域合作與對接。深莞惠規劃銜接、產業融合、交通對接等日益加強,石馬河聯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主動加強穗莞戰略合作。加快莞韶、莞惠產業轉移園建設。認真抓好援疆援藏工作,圓滿完成對韶關、雲浮的幫扶開發“雙到”任務,對口援助廣西河池、重慶巫山工作紮實推進。與韓國牙山市結為友好城市。
——打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創政府服務“加一”和綜合成本“減一”優勢。力推商事登記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大朗進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企業註冊時間平均縮短60%以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79.3%,成為全省發證最快、同期發證最多的試點地區。去年12月份起在全市鋪開該項改革,市本級不再保留任何涉及市場準入的前置審批事項。東莞被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為全國商事登記改革試點城市。大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第一批取消和轉移行政審批事項296項,減幅41.3%。積極幫助企業減負和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市鎮領導“訪企業、送服務、促轉型”大走訪。全面取消個體工商戶和工商企業治安聯防費,減半收取流動人員調配費,為企業年減負3.8億元。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單位主動為企業減免收費近2億元。進一步規範鎮村收費。實施新10億元融資支持計畫。深入開展“三打兩建”行動。以罕見力度嚴查大要案、斬斷利益鏈、深挖保護傘,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累計查辦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及商業賄賂案件3萬多宗,查處保護傘233人,促進形成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秩序。不斷創新提升政府服務。在全國率先推出加工貿易管理服務平台,實現了外經貿、海關、檢驗檢疫和企業“四方聯網”。推進依法行政,開展“市民評機關”活動,對服務視窗進行明察暗訪,著力解決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效率低下等問題,最佳化了政府服務,提高了行政效率。
——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高效完成廣深高速、虎門大橋東莞段景觀綜合整治。用短短五個月時間,清理廣告標牌1333塊,清拆違法和臨時建築44.7萬平方米,沿線髒亂差的面貌有較大改觀。以對城市未來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強力開展在建違法建築清理專項行動。加快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建設。組建東實集團,推進軌道交通融資。捷運R2線工程進展順利,3個站點完成主體封頂。新火車站等15項重點工程竣工,市民藝術中心等21項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新建改造高速路、國省道、鎮村聯網路147.7公里,建成一批水電氣管網和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加快“三舊”改造步伐。新增和更新公車、計程車近千輛。加強環境生態保護。劃定27個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區,啟動水源保護隔離工程。推進生態景觀林帶和森林公園建設,植樹造林2226公頃,新建綠道324公里。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2%。深化運河綜合整治,落實節能減排任務,加強環境執法和污染企業監管。
——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創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成立社會建設研究院。完成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出台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穩步推進村級體制改革。加強網上信訪大廳建設,全省率先實現視頻信訪系統鎮街全覆蓋。建立全市統一的勞動關係預警系統。強化綜治信訪維穩平台建設,做好矛盾隱患排查化解,引導民眾理性表達個人意願與愛國訴求。切實強化社會安全管理。推進“四化五警”建設,開展警務前移、出租屋治安管理等試點,推廣執法辦案格式化,啟動智慧型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兩搶一盜”立案下降9.6%,老虎機賭博現象基本絕跡。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推進消防安全格線化管理試點,深入開展校車隱患等專項整治行動,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全市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市財政全年共投入205億元用於民生事業。基本完成向社會承諾的十件實事。落實幼稚園財政補助,上調鎮街中國小公用經費標準。全市高考錄取率、每萬戶籍人口升重點人數等四項主要高考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深入實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工程,健全文化產業、文化精品扶持政策,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重大獎項。成功舉辦漫博會。出台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全面啟用市中醫院新院。建設十分鐘體育圈,莞籍運動員首獲殘奧會金牌。發行新社保卡,上調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居家養老服務補助標準。加強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援助。向困難民眾發放臨時救助金和物價補貼。國防人防、統計審計、人口計生、外事僑務、工青婦幼、民族宗教、檔案方誌、科普法普、氣象、打私等工作紮實推進。
各位代表!一年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提振精神,以強烈的使命感克難前行,以高效的執行力紮實推進,朝著高水平崛起的道路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各駐莞單位、駐莞部隊,以及參與、支持和關心東莞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東莞還處於轉型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加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等深層次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長期不懈努力破解。從當前來看,也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一是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需鞏固。儘管全市經濟呈現出回暖向好的態勢,但由於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生產總值、工業、消費等指標與年度目標任務仍有一定距離。企業生產經營也面臨著不少困難。二是重大項目的帶動效應尚未真正顯現。一大批“三重”項目雖已簽約啟動,但要真正落地動工、建成投產、發揮效益,還需付出艱辛努力。三是統籌發展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集體經濟轉型困難不小,區域發展不夠協調,鎮村債務負擔仍然較重,水鄉地區統籌發展等工作仍需深入推進,對土地資源的整合力度亟待加大。四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城市頂層設計相對缺乏,經營管理需要創新理念,違法建築等問題不容忽視。五是惠及民生的工作仍待加大力度。十件實事涉及的52項具體工作中,有2項未能完成年度目標。民眾對物價上漲、公交出行、人才入戶等問題反映依然較多,治安管理、教育公平、醫療改革等任務比較艱巨。六是機關作風建設仍需加強。一些幹部的精神狀態與高水平崛起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辦事效率、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尋求破解之策。
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東莞加快推動高水平崛起的奮進之年,機遇與挑戰並存。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再平衡過程,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總需求不足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硬約束的矛盾有所加劇。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為今後發展指明了方向,跨國公司和大型央企民企醞釀著新一輪生產布局調整,第三次工業革命雛形初現,國內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新興產業和重大項目進駐東莞勢頭強勁,為我市經濟穩健回暖與產業加速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和胡春華書記蒞莞調研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推動轉型升級,腳踏實地推進改革發展,把握好穩中求進的主基調,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打造創新型經濟為主攻方向,著力優環境、上項目、強統籌、抓改革,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不斷開創新局面。
具體來講,優環境,就是要加大力度降低綜合成本,提升政府服務,提高城市承載力,推動東莞成為綜合營商環境最優越的城市之一。上項目,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抓產業、盯項目,全力謀求重大項目招商與建設的新突破,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強統籌,就是要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下更大力氣推動水鄉統籌、土地統籌、招商統籌,以此為突破口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協調發展,提升發展層次。抓改革,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決心,大刀闊斧地推進行政體制、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約束,不斷增創新的制度紅利。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人均生產總值增長6%,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出口總額增長7%;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50%,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42.5%和33.8%,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15%和6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6%,城鎮登記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分別控制在3%以內和3%左右。
圍繞以上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加快轉型升級、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不動搖,矢志不渝地把轉型升級作為東莞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任務,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工作落實年”為主題,切實抓好轉型升級各項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抓好重大項目的跟蹤落實,抓好市委1號文和市政府1號文等政策措施的細化落實。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打造最佳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爭做綜合營商成本最具競爭力的城市。進一步清理和規範涉企收費,全面放開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建立統一交易平台,全年為企業減輕行政收費、中介服務收費、中間環節成本35億元以上。辦好一年一度的加博會,發揮台博會、漫博會等平台作用,推廣“一達通”、“大麥客”等商業模式,探索規劃和申報綜合保稅區,增加車檢場保稅物流相關功能,推進省市共建物聯網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幫助企業降低渠道成本和物流成本。落實領導走訪、專人跟進和跨部門服務等機制,開展競爭性高峰電力電量交易試點,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電、融資等困難以及物業產權等歷史遺留問題。鞏固“三打兩建”成果,加大打擊力度,總結石龍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食品行業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等試點經驗,在全市鋪開“兩建”工作。
增強城市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全面梳理和改革人才入戶政策,進一步降低門檻和簡化程式。大力引進創新科研團隊、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妥善解決人才住房問題,出台企業人才子女入學辦法,做好家屬安置工作,營造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軟硬環境。推進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後工作站等載體建設。打造大學生入戶快速通道。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松山湖大學創新城等平台建設,發揮現有平台作用,促進與專業鎮和產業集群對接。用好財政引導資金,繼續引進風投創投機構,加大金融創新和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扶持高端電子、生物技術、新一代網際網路、3D列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省共建雲計算套用產業基地。實施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培育計畫,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辦好科技合作周活動。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出台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專業鎮和專業市場搭建電子商務行銷配送網路,帶動產業集群整合升級,助推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深入開展“莞貨網上行”等活動。加力引進和培育電子商務企業,對在莞設立總部的電商予以獎勵。探索實行“零門檻”的電子商務企業網上註冊登記制度,吸引各地電商在莞集聚。
深化加工貿易轉型與內外開放合作。用好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外包供應鏈管理,向研發設計、品牌行銷、物流配送轉型。抓好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建設,擴大設備及先進技術進口,提高一般貿易占比,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平衡發展。推動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建設,用好專項投資基金,鋪開基礎設施及首期項目。推進粵台金融合作試點。加快台灣高科技園詳細性規劃編制和招商工作,推進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建設。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加強深莞惠在規劃、交通、產業等方面的對接,推進穗莞和莞港澳合作。
二、深入實施“攬月行動”,構建“星月同輝”的產業格局
建立統籌有力的招商機制。認真落實“1+5”招商政策,建立重大項目招商信息共享、布局統籌、選址流轉和利益分享機制,將鎮街、園區和部門跟蹤接洽的重大項目全部納入統一資料庫,避免過度競爭和無序引進。建立項目評估準入、比選和約束機制,制定投資強度、單位產出、產業鏈配套等項目評價體系,健全企業失信懲戒和享受優惠政策的退出機制,強化對重大項目招商工作的指導。
以高效服務推動粵海等重大項目動工建設。進一步強化與粵海集團的戰略合作,儘快完成粵海園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力爭項目於今年動工。加快啟動“三縱三橫”配套路網一期工程建設。推動華為終端總部項目年內動工。對所有重大項目實行掛鈎督導、部門聯審、“六個一”包乾等制度,提供從立項審批到辦證開工“一條龍”服務。
科學從容推進園區開發建設。完善松山湖功能配套,嚴格篩選項目,提升產出效益,爭創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加快生態園征地拆遷和土地平整,完善產業規劃和招商指引,積極申報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加快長安新區圍填海工程與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虎門港與沙田鎮統籌發展,突出產業鏈招商,推進貨櫃碼頭和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做大增值服務,做旺港口經濟。
爭創全國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為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展空間。推進土地統籌整合,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未來三年力爭騰挪拼接出1000畝以上地塊50塊、面積10萬畝,強化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探索實行土地規劃發展權和開發建設權分離,試行閒置土地置換、項目分期供地、土地績效評估等制度。落實土地未開發收回政策。加快“三舊”改造步伐。創建全國節約集約用地模範市。對新增用地指標實行分類比例控制和差別化管理。
三、強力統籌水鄉地區十鎮一港發展,打造全省幸福導向型產業發展示範區
建立健全規劃體系和統籌開發機制。高標準編制水鄉地區統籌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一盤棋考慮城鄉建設、生態保護和產業布局。加快完善投融資、利益平衡、項目把關等機制,強化統籌發展的制度保障。推動農村管理體制、土地統籌機制等改革在水鄉地區先行先試。
完善一體化的水鄉交通體系。市財政安排20億元,加快水鄉大道、疏港大道粵暉大橋、望牛墩橫海大橋、石龍紅海大橋等先期項目建設,迅速啟動中洪路、望萬路等幹線聯網工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探索道路建設與統籌開發沿線土地相結合的城建投融資新模式。
打造具有水鄉特色的標誌性片區。提前啟動望洪樞紐站周邊15平方公里土地統籌和建設,致力打造東莞城市次中心、水鄉核心片區。加快建設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龍灣濱江片區,促進商住休閒旅遊綜合開發。加快推進中堂、望牛墩10.5平方公里的水鄉風情區規劃,實行整體招商,成片開發。加快建設麻涌4平方公里世界農場項目,打造集都市農業、觀光旅遊、創意休閒等於一體的新型農場。啟動掛影洲中心涌沿線片區更新改造,促進污染治理、環境美化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
逐步構建親水宜居的優質生活圈。通過生物淨化、濕地生態改造等手段,積極推進水環境治理,改善水體質量和生態景觀。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行動,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加強土地管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進親水環境建設,打造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區域景觀。
四、力推重點領域綜合改革,增創新的制度紅利
東莞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成功經驗,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和改革創新的銳氣,不斷推進體制機制上的眾多首創改革,從而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破解了瓶頸和制約,贏得了發展先機。我們要拿出前幾代東莞人破釜沉舟、篳路藍縷的勇氣,向改革要方法、要動力,衝破束縛發展的思想觀念和路徑依賴,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攻堅克難,在轉型升級上殺出一條新的血路,形成各項改革協同推進的正能量。
以商事登記為突破口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按照寬進嚴管原則,完善商事登記改革配套政策,推行網上年檢,強化後續監管,最佳化後續審批,進一步發揮商事登記改革的綜合影響力,推動與商事主體改革相關的其他改革向縱深發展。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配套工作,推行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和“一站式”服務。今後未經市政府批准一概不許增設審批事項。適時擴大簡政強鎮改革範圍。探索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轉型發展。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各項任務。市鎮財政加大投入,逐步統籌承接村一級的治安、環衛和行政管理開支。推進社區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和落實欠發達鎮村扶持政策。通過稅收分成、生態補償、結對幫扶等途徑,讓基層分享土地統籌、“三重”建設等帶來的實惠。引導基層通過集中統租、穩妥投資等方式,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推進省市共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在現有基礎上再推動公安市局10%、分局20%的警力下沉。整合全市治安聯防隊伍。加力整治治安重點場所和黃賭毒現象,嚴打各類犯罪活動。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抓好危險化學品、消防、交通安全等專項整治,創新食品藥品和農產品安全監管模式,推進應急管理綜合一期平台建設,落實領導接訪下訪、信訪包案等制度,打造平安東莞。培育和規範社會組織發展,新建10個市級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示範點。
抓好醫療、公交、水務等領域的改革。按照公益化方向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組建市屬公立醫院管理中心。啟動公交公益化改革,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整治公交不準點、冒黑煙及車內治安等民眾關注的問題。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鎮街水務一體化,實現市鎮村三級水務分級管理。
五、切實加強經濟調節,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障
加強財政資金及財政投資項目的績效管理。全面強化財政專項資金、財政投資重大基建、重大民生支出和政府融資項目的績效評價,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與套用機制,實行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相結合。加強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非法騙取財政扶持資金的行為。
進一步規範鎮村經濟管理。建立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平台和“三資”管理信息監控平台。加強對大額開支和敏感性開支的監控,嚴控非生產性支出。強化債權債務管理,推進鎮村已到期債務清償。今後凡鎮村借債,必須經上一級政府批准。
完善與國有資產規模相適應的監管機制。全面調查摸底和分類梳理,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事、審計、工資、業績考核等監管機制,強化國資管理部門對市屬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做優做強做活國有企業,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係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摸清財政投資建設的場館、醫院、學校等國有資產底數,探索構建新型監管模式。
六、提升城市承載力,建設更具生態文明的美麗東莞
最佳化城市頂層設計。以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構建疏密有致的城市格局。以軌道交通建設為紐帶,加強沿線土地統籌開發,拓展和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南城國際商務區、中央商圈、生態休閒區和松山湖大道兩側區域的規劃建設,提高城市首位度。推進從莞高速東莞段、東江梨川大橋、松山湖大道延長線等建設,完善城市基礎網路和配套功能。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推廣廣深高速景觀綜合整治經驗,切實加強全市公路沿路景觀和廣告標牌管理。推進四大環保行動計畫,加快環保產業基地建設,創建國家生態市。加強東江水保護,深化運河與內河涌整治,加快截污次支管網鋪設。加快垃圾處理廠建設,整治垃圾填埋場,推廣垃圾分類處理。嚴格落實節能減排責任,抓好國家級工業能耗線上監測試點工作。逐步淘汰黃標車。大力植樹造林,加快森林公園、鎮村公園、慢行道等建設,提高綠道使用效益。深入創建宜居社區。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城管”,在大市區率先推行格線化管理,將綠化環衛、城市照明、戶外廣告等納入監管範圍。全面清理在建違法建築,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大力整治交通擁堵,加快主要堵塞點的改造和分流。統籌市政地下管線鋪設,在新開發區域推廣管線集中統一鋪設的共同溝建設。加強工程招投標管理,保證市場公平與工程質量。
創新投融資平台建設。發揮好新組建的東莞實業等投融資平台作用,強化建設及監督管理,有效整合多種資源,創新投融資機制,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重點抓好軌道交通融資,探索通過發行市政債券、利用股權信託資金等方式,籌集資金加快建設。
七、在改善民生中加強社會建設,努力讓市民過上美好生活
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保體系。認真辦好十件實事。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重點解決大學畢業生、困難家庭等群體的就業問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標準。擴建市社會福利中心,將居家養老服務擴大至120個社區。發行300萬張新社保卡,加大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醫療保障力度。加強平價商店和價格調節基金運營管理,減少物價上漲對民眾的影響。
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全面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繼續實施“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建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加大文化產業和文化精品扶持力度,辦好“我們的節日”、讀書節等活動,加強非物質遺產和歷史文物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實施文化人才“三個100”工程。
努力辦好民眾滿意的教育。新建5所公辦幼稚園,給予民辦學校在校生公用經費和教科書補助。增加新莞人子女積分入學學位。統一全市國中公用經費標準,加強民辦學校規範化建設,推進免費中職教育。啟用東莞理工學校新校區、技師學院和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開設市外國語學校,擴建市特殊教育學校。加強在莞高校學科建設,提高服務地方發展能力。
全面發展體育衛生人口計生等各項事業。大力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增加社區體育設施,提升籃球、羽毛球等品牌。推進市人民醫院分院、兒童醫院、台心醫院等建設。發揮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作用,為市民提供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探索設立市國醫館,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實施優生健康惠民工程和婦女兩癌免費篩查。穩步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落實好新疆兵團農三師的對口支援計畫,推進支援西藏林芝的項目建設。繼續幫扶韶關、雲浮、廣西河池、重慶巫山等地發展。
八、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塑造高效廉潔的政府形象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深入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會議和檔案,改進會風文風,力戒形式主義、文牘主義。嚴格控制各類慶典、多重檢查、評比及達標創建活動。加強調查研究,推廣現場辦公。開展明查暗訪,落實首問責任、限時辦結等制度。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著力治庸治懶治散治奢,整治“吃拿卡要”等行為,推動機關作風進一步好轉。
推進“大數據”戰略,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運用雲技術集成企業登記、信用監管、數據統計等功能,構建全市信息共享和內部監管平台。拓展加工貿易“四方聯網”,打造地方電子口岸。最佳化提升網上辦事平台,推動90%的行政審批事項、80%的公共服務事項上網,打造全國一流的網上辦事大廳。推進數據開放工程,在財政、環保、招投標等領域開展數據公開試點。
強化內外監督,打造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落實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和廉政責任制,強化政府內部監督,堅決懲治腐敗行為。加快法治政府建設,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和政務公開制度,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及社會監督,重視和發揮網路媒體監督作用,促進形成清廉高效、務實為民的良好政風。
各位代表!九萬里風鵬正舉,黨的十八大繪就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已越來越接近,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東莞沒有理由不認真把握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將牢記使命,勤勉進取,在中共東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德,攻堅克難,朝著高水平崛起的目標奮勇前進,用實幹托起我們的東莞夢和偉大的中國夢!
名詞註解:
六個東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於建設“六個東莞”營造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提出打造平安東莞、法治東莞、信用東莞、效率東莞、活力東莞、開放東莞。
三重一大:“三重”指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集聚區、重大科技專項;“一大”指重大項目招商。
風投創投:即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一種投入到高新技術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和風險的投資方式。
“1+5”招商政策:“1”指《關於加強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5”指東莞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招商引資重大項目認定管理辦法》、《重大項目招商引資“一站通”工作機制》、《招商引資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招商引資產業指導目錄》。
“一站通”工作機制:指由市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形成一條從項目信息收集、招商洽談、拍板簽約到後期服務的快速反應通道。
粵海裝備技術產業園:位於謝崗鎮,計畫投資超600億元,為東莞建市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重點引進汽車裝備製造等高端製造業。
中糧集團糧油食品加工園區:位於麻涌鎮,總投資123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達200億元。
華為終端總部項目:位於松山湖,總投資100億元,主要發展與手機等所有終端關聯的研發、銷售和增值業務。
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位於松山湖,被科技部授予“國際科技創新園”稱號,主要承接和引進以色列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水處理技術。
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位於松山湖,主要承接兩岸在新藥中藥研發、醫療器械製造、基因產業和健康產業等方面的合作項目。
外經貿“十個100”計畫:即培育百家總部形態企業、壯大百家內銷龍頭企業、扶持百家自主品牌企業、發展百家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百家“升轉”示範企業、鍛造百名外經貿“專才”、拜訪百家目標企業總部、落實百家千萬美元項目、引進百家新興產業項目、幫扶百家民企“走出去”。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4個100”示範工程:指我省2009年起在生產流程、裝備製造數位化改造及節能減排、清潔生產信息技術套用等四方面評選標桿企業各100家,促進“兩化”融合。
雲計算: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計算方式,可將大量用網路連線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將共享的軟硬體資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給終端計算機和其他設備。
科技金融產業融合“1+4”政策:“1”指《關於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的意見》,“4”指東莞市《產業升級轉型及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金融創新獎評選暫行辦法》、《金融招商獎勵辦法》。
R&D:即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
十鎮一港:指統籌水鄉地區發展涉及範圍,包括中堂、望牛墩、麻涌、洪梅、道滘、石龍、萬江、石碣、高埗、沙田等10個鎮街,以及虎門港。
四方聯網:東莞、黃埔海關、廣東檢驗檢疫局、省外經貿廳四方共同搭建的加工貿易管理服務平台,在全國第一個做到了企業聯網申報、外經貿聯網審批、海關聯網備案、檢驗檢疫聯網共享數據。
四化五警:“四化”即治安管理格線化、治安巡邏常態化、治安監控全面化、治安打擊精確化;“五警”即科技興警、人才強警、動態布警、從嚴治警、從優待警。
“一達通”商業模式:指整合所有企業進出口環節所需銀行、海關、物流、稅務、保險、外匯等機構或供應商,實現線上業務申報辦理。
“大麥客”商業模式:指我市部分台商企業以“大麥客”統一品牌,打造集內銷倉儲批發為一體的大賣場經營模式。
3D列印:指通過電腦軟體對設計出的產品按三維空間分層切片,由3D印表機對粉末狀金屬或塑膠等原材料進行層疊式粘合,直接構造形成零件或成品,多套用於模具製造、工業設計領域。目前正在向規模化生產、生物器官列印等方向發展。
“六個一”包乾制度:即“一個重大項目、一名領導掛帥、一個部門牽頭、一筆專門經費、一個責任目標、實行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
望洪樞紐站:穗莞深城際軌道、莞惠城際軌道、市域軌道R1線的接駁換乘站,規劃設在望牛墩鎮和洪梅鎮交界處。
四大環保行動計畫:包括空氣清潔、重點流域整治、重金屬污染整治和農村環境保護等四項行動。
智慧城市:指用信息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繫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民生、公共安全、城市服務等各種需求做出智慧型回響,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數字城管:指用信息化和移動通信技術手段來處理、分析和管理整個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智慧交通:綜合運用先進的資訊、通信、網路、自動控制等技術,改善交通運輸狀況,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
我們的節日:是我市開展的系列文化活動,從鎮街精選出一批項目進行創新整合,包括東坑賣身節、橋頭荷花節等。
文化人才“三個100”工程:即從全市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選拔100名優秀人才充實文化人才隊伍,從文化系統中選拔100名優秀幹部到先進地區掛職鍛鍊,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聘100名各藝術門類專業優秀人才。
“大數據”戰略:大數據是一種對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的描述,是對利用雲計算等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對經濟、商業、政府管理等進行數據化、電子化變革的統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