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31日在桂林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
會議上
市長 李志剛
2012-02-06 (來源:桂林日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
領導下,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從容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異常艱巨的改革
發展任務,在“增投、擴量、穩速、提質、控價、保位”上下功夫,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結構最佳化、民生改善、物價趨穩的新格局,地區生產總值等6項經濟指標超過千億元,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後,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預計達1336.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預計達1140.20億元,增長28.9%,投資規模和重大項目建設數量再創新高。
——— 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後,繼續快速增長,
預計達1607.36億元,增長35.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67.80億元,增長41.7%;實現增加值突破400億元,達404.58億元,增長24.8%;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37.71億元,增長38.6%;實現利稅156.16億元,增長90.8%。繼食品、機械裝備之後,電子信息、冶金有色2個產業躋身百億元產業行列,我市百億元產業達到4個。
——— 財政收入達141.94億元,增長17.2%,高於預期4.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0.75億元,增長20.4%。
——— 金融機構存款餘額超千億元後,繼續保持健康增長態勢,達1554.9億元,增長12.9%;貸款餘額907.21億元,增長14.9%。
——— 旅遊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8.34億元,增長29.7%,旅遊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 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大關,達6325元,位居全區前列,增長15.3%,增幅創12年來最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2元,增長10.8%,超過全區平均水平。
——— 森林覆蓋率69.05%,城市綠化覆蓋率44.3%,均位居全區前列。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強力推進“四大建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完善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制度,抓好項目籌融資和用地保障,以“四大建設”為主攻方向的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城市建設強力推進。新區建設與老城疏解提升並舉,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83項,完成投資250億元,進一步改善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
交通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再創佳績。101個交通、能源、水利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0億元。貴廣鐵路、湘桂鐵路擴能改造和興安至桂林、陽朔至鹿寨、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高速公路加速建設。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全面開工、進展順利。我市風能基地建設處於全區領先地位。
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完成投資125億元,增長38.8%。園區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增入園企業110家,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4項。
城鄉風貌改造彰顯特色。完成投資50億元,主城區和12縣老城臨街建築立面及道路街區綠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陽朔縣興坪鎮、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稱號,興安縣興安鎮、靈川縣大圩鎮、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村等獲“廣西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稱號。
二、強力推動“兩大改革”,發展優勢明顯提升
把規劃建設桂林世界旅遊城作為“兩改”突破口,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7.58億元,增長7.9%;三產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達54.4%,比上年提升2.9個百分點。
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完成編制上報,《桂林世界旅遊城概念規劃》獲自治區批准,我市列入“國家旅遊產業用地管理改革試點城市”。羅山湖體育休閒產業園等30個桂林世界旅遊城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或竣工。旅遊標準化建設取得新成效,陽朔縣、興安樂滿地通過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示範企業驗收。全力推動灕江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旅遊市場整頓監管,旅遊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旅遊宣傳行銷範圍不斷拓展,國內外客源得到深度挖掘。接待遊客2788.17萬人次,增長24.1%,其中入境遊客164.39萬人次,增長10.6%。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建設全面啟動。積極爭取自治區對桂林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建設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配套檔案,完成10個服務業專項規劃編制及其項目庫建設。啟動象山區萬福休閒旅遊區、秀峰區桃花江社會化養老示範區、疊彩區城北體育文化消費示範區、陽朔縣城鄉互動生態旅遊示範區等試點示範項目。推動旅遊文化會展產業融合發展,成功舉辦第五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第三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第二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中國桂林創新創意文化節暨桂林國際動漫節、第二屆名優產品展銷會,“中國桂林國際”會展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獲中國會展業年度大獎,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展覽會50強;縣區特色節事節慶文化旅遊品牌效應增強,興安米粉節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十大品牌節慶”。交通運輸、商貿物流、信息通訊、文體娛樂、家政服務等服務業發展迅速,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2.36億元,增長18.1%。
三、強力調整產業結構,工業主導地位凸顯
緊緊把握建設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驗區機遇,著力打造千億元產業和千億元園區,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新增67家,超10億元企業新增5家。工業經濟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58.2%。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制定實施《關於加快培育發展千億元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決定》,桂林光伏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尚科光伏、尚鼎新能源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光伏產業完成產值50億元,增長10倍以上,以興安光伏產業園為核心,高新區、臨桂縣等特色光伏產業園為支撐的桂林太陽能光伏產業帶正在形成。工業投資高速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0.47億元,增長30.6%;技改投資290.47億元,增長34.4%,實施技改項目超1700項。桂林福達、啄木鳥醫療器械、思奇通訊、雲尚動漫、資源縣金紫山及龍勝南山風電場等強優企業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31%,提升2個百分點。
園區經濟強勁增長。出台《關於加快建設桂林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千億元產業園區的決定》,高新區列入自治區“十二五”重點培育發展的千億元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08億元。推行園區管理體制改革,重點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園、英才科技園、鐵山工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汽車和橡膠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形成了以桂林國家高新區為龍頭,蘇橋經濟開發區、西城經濟開發區為重點,八里街工業園及各縣工業集中區共同推進的園區發展格局。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750億元,增長62.2%,實現工業增加值220億元,增長41%,園區經濟各項指標增幅均高於全市工業相應指標增幅。
“兩化”融合試點全面啟動。重點扶持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200餘家,信息技術更多套用於企業生產管理各環節,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的自動化技術、信息化管理、數位化產品套用比例分別達76%、96%和65%。信息製造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增長108%。網路頻寬增長超過80%。
扶持企業發展紮實有效。實施中小企業“五十百千工程”,組建廣西第一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協會,搭建國家開發銀行桂林中小企業統貸平台,全年製造業貸款增長25%。
四、強力推進農業示範市建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以創建循環農業示範市為契機,堅持大興水利強基礎,狠抓生產保供給,力促增收惠民生,著眼統籌添活力,“三農”工作繼續保持全區領先水平。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9.97億元,增長5.4%,實現增加值244.70億元,增長5.2%。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加強。完成水利水電投資25.76億元,其中冬春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7.5億元,均列全區第一。39座重點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開工建設,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效顯著。通過了全國節水型城市複查考核,作為廣西唯一的全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城市通過驗收。
著力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噸糧萬元田工程”紮實推進,建設噸糧萬元田31萬畝。糧食總產量190.07萬噸,增長2.1%,我市被評為全區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特色農業進一步增效,特色效益農業示範基地、示範點總面積達191.58萬畝,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生豬、家禽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持續增長,發展林下經濟449萬畝,萬頭豬場增至30個,興安縣獲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稱號。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的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循環農業進一步提質,“豬—沼—菜”“稻—燈—魚—菇”等生態模式進一步推廣。突出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99%以上。鄉村旅遊農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遊客近600萬人次,收入超過6億元。陽朔、恭城率先在全區步入“全國農業休閒旅遊示範縣”行列。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完成400個“普惠制”試點村建設,陽朔縣“桂林山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帶”通過自治區驗收。農村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建制村客車通達率88.2%,新增130個建制村通水泥路,通暢率59.7%。扶貧工作成效突出,第三批“整村推進”82個村全部以優秀等級通過自治區驗收。
縣域經濟發展迅速。預計12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5億元,增長12.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82.45億元,增長4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1億元,增長30.8%;財政收入68.68億元,增長20.6%。臨桂、陽朔獲廣西2010年“科學發展十佳縣”稱號,資源縣獲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稱號。圓滿成功舉辦慶祝龍勝各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活動。
五、強力拓展城市空間,城鄉建設加快推進
圍繞建設特大城市目標,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市政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0.22億元,增長26.5%;全市城鎮化率40.2%,提升1.3個百分點。
桂林世界旅遊城建設拉開帷幕。2011年是桂林世界旅遊城建設啟動、臨桂新區建設實現全面突破的一年,投資規模大、開竣工項目多、涵蓋領域廣。實施重大項目58項,完成投資32.8億元,涉及文化、科教、工業、醫療、道路、綠化、市政和其他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核心區“五縱三橫三環”路網基本成形,臨桂大道等5條道路完工;創業大廈、“一院兩館”等多個標誌性建築封頂或接近封頂;防洪排澇及湖塘水系景觀工程、中心公園等公益性項目全面建設;國際旅遊接待中心、學校、醫院、金融、商務等一批配套服務項目啟動;原住民安置加快推進。
老城疏解改造提升加速。完成《桂林市2010—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上報,市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部通過審批。“三橋十路”“1212工程”繼續推進,西二環路、陽江路、濱江北路、建乾北路、芳華路等城市道路加快建設,萬福東路和龍門大橋完成開工前準備,連通東西、貫穿老城的交通網路新格局正在形成。兩江四湖(二期)工程及南溪河、小東江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進展順利。城北汽車客運站啟用,城市主要節點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秀峰區琴潭旅遊文化休閒園、疊彩區商貿物流園、象山區休閒旅遊園、高新七星區產業園、雁山區科教園等特色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十大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縣城老城改造、新區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
六、強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以科學保護灕江、強化節能減排為重點,突出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先進水平,“城考”連續17年名列全區第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通過自治區覆核驗收預評估。
依法科學保護灕江取得新進展。《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通過國家評審,深入調研、主動配合、大力支持、積極爭取自治區出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科學保護灕江六大工程初見成效。
城鄉生態建設持續有力推進。深入開展“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我市被評為全區“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獲全區森林防火目標管理一等獎。大力推進生態縣、鄉(鎮)、村建設,新增自治區級生態鄉鎮20個,生態村16個,市級生態村300多個。可建沼氣池入戶率78.91%,繼續位居全區前列。嚴格實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耕地保護考核連續四年全區第一。水土保持和地質災害防治進一步加強。
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2.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減排均控制在自治區許可範圍。建築節能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公共機構水、電、油等各項消耗指標下降3%,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0.4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12縣全部完成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廣西第一家通過驗收的工業循環經濟示範企業。
七、強力推進改革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
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穩妥推進“擴權強縣”及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統計方法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統計“四大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興安縣、永福縣基層醫療機構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成為自治區試點並得到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覆蓋全市所有1654個行政村,參合農民367.68萬人,參合率97.87%,超過自治區7.87個百分點,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全覆蓋,10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率達100%,實施防治愛滋病攻堅工程、母嬰健康“一免兩補”等自治區自選醫改項目成效顯著。科技、教育、勞動保障、國企改革、民營經濟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財政金融機制創新穩步推進。狠抓財源建設,加強財稅監管,財政收支結構繼續最佳化,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扶持力度增強。全市民生保障支出增長35.9%,資金得到較好保障。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全面鋪開,政府採購工作不斷完善。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增強,國海證券借殼ST集琦正式掛牌上市並落戶桂林,成為註冊地在廣西的唯一上市券商,我市年度企業上市和培育完成目標任務位列全區績效考評第一;桂林銀行作為廣西地方銀行率先在區外開設金融機構,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落戶桂林,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位居全區第二。
開放合作領域全方位拓展。主動融入國際國內多區域合作,加強與歐美、日韓、東協、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深入開展大招商、大服務、大兌現活動,新簽市外境內項目519個,新簽項目總投資466.66億元,增長20.8%;實施市外境內本年度到位資金項目912個,到位資金491.56億元,增長31.4%,其中區外到位資金448.7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7億美元,增長46.7%,引進內外資總量均居全區前三位。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9.57億美元,增長5.4%。
科技創新能力深層次提升。順利完成第四輪創新計畫,全面啟動第五輪創新計畫,成功培育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獲自治區科技獎23項,完成專利申請1767件,專利授權896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廣西首位。爭取國家、自治區科技項目496個,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18.9億元。累計有8個縣列入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
八、強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加強。累計投入資金42.83億元,市政府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年度任務圓滿完成,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人民民眾。
城鄉統籌就業全面推進。就業再就業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49萬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1%,控制在年度目標4.5%以內。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累計達242.14萬人,基金征繳總額39.81億元,處於全區領先水平。發放城鄉低保資金2.95億元,惠及低保對象344.61萬人次。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開工率100%,新增保障性住房25173套(戶),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07.3%,4033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搬進新居,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惠及1.51萬戶。農村危房改造開工率100%,實際完成1.9萬戶。
物價上漲得到有效遏制。建立完善價格調控體制機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率先在全區建立社會保障和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採取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動用價格調節基金600多萬元,向1.8萬名低收入居民發放了臨時價格補貼;財政補貼1800多萬元,及時向市場投放平價豬肉、油、米、燃氣,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5.8%。
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面實施國家和廣西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桂林市教育布局調整規劃(2011—2020年)》,各級財政對教育投入持續增長。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全面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開工率位居全區前列,我市獲“自治區職業教育攻堅先進市”,全州、靈川獲“自治區職業教育攻堅先進縣”,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進入首批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示範校行列。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大學)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後管理模式在全區率先推行,全年發放各種資助金1.9億餘元,受助貧困生15.6萬人次。桂林各高校建設發展取得新成績,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文化體育事業成果豐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成效顯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紮實開展。通過政府倡導、社會支持、百姓參與、媒體互動,“百姓大舞台”不斷創新完善,得到中央、自治區充分肯定。“百姓大講壇”“讀書月”“灕江之聲”“周末大家樂”及紅歌演唱比賽等活動深受民眾歡迎。文藝創作精品不斷湧現,在第六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評比中,獲獎數量繼續領先;現代桂劇《何香凝》在全區成功巡演。《桂林市志》獲廣西地方志優秀成果一等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24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91個、農家書屋174家,並向社會免費開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成果豐碩,全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全州縣貢陂堰榮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獎”,龍勝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5個“全國生態(社區)博物館示範點”。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建設工程全面啟動,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新陳列館封頂。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參加自治區第十二屆運動會金牌、獎牌數和總分均獲第三,成功舉辦首屆桂林國際馬拉松(半程)邀請賽等大型體育活動。
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保持全區先進。全國誠信計生暨人口計生基層民眾自治工作座談會在我市召開,誠信計生模式在全國推廣。村、居委誠信計生推開面分別達93%、92%。建成387個“幸福家園”村級綜合服務平台,人口計生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7‰。
社會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全面開展大接訪、大排查、大調解、大防控活動,信訪維穩工作有新的提高。積極推進複合型警務機制改革,大力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人民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加強應急管理,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不斷提高。“五五”普法蟬聯全國先進,法律援助工作“桂林經驗”在全區推廣。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年活動,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得到加強。
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強化績效管理,切實轉變職能;堅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進一步提高;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制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發揮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接待、人事、編制、檔案、保密、審計、新聞出版、機關事務、供銷、氣象、防震減災、發展研究、社會科學、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不斷取得新進步。中直、區直駐桂單位不斷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市相繼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綠色模範城市”“全國十佳綠色城市”“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稱號,實現“全區雙擁模範城”八連冠,獲得“2011中國特色休閒城市———最美休閒城市”“最中國文化名城”等榮譽。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使我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上又邁出堅實一步,在富民強市新跨越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一年來,我們深切體會到: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出交通、產業、園區發展優先,持續保持投資強度,通過大項目、大投入帶動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自主創新和區域合作,增強發展活力;必須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切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各位代表,在十分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取得這些成績實為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及外地來桂工作者,向給予我們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自治區各駐桂單位,駐桂解放軍、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桂林發展的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受多重因素制約,我市經濟成長的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並存;受資金、能源、用地等要素約束,保持投資較快增長難度增大,高鐵、高速公路推進面臨著政策調整帶來的資金不足和開工不足等困難;部分企業受電力緊張、融資困難、原材料要素成本提高等影響,產能未能充分發揮,生產經營面臨一些困難;由於國家採取新的統計制度,規模工業企業數量相對減少,規模工業培育工作任務艱巨;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漲價因素較多,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難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一輪扶貧開發任務艱巨。對上述問題,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認真加以解決。
2012年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翻兩番、跨兩步、三提高”的宏偉目標和加快建設“五區”的戰略任務,以及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實施“五大工程”的要求,為我們明確了奮鬥目標和工作方向。我們一定要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加快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偉大實踐中再創佳績。
2012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市第四次黨代會、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走農業穩市、文化立市、旅遊興市、工業強市之路,牢牢把握“兩改一融合一示範”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深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實施項目建設、改革創新、生態建設、民生建設、文化建設工程,加快培育千億元產業和千億元園區,全力推進桂林世界旅遊城建設,促進富民強市新跨越取得新進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