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桂林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桂林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桂林
  • 市長: 張秀隆
基本信息,具體內容,

基本信息

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2月6日在桂林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張秀隆
2007-02-13 (來源:)

具體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2006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動員和組織全市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克服和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困難,全面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初步統計,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619.12億元,增長13.7%,生產總值連續三年上新台階,增幅創1998年以來最好水平;財政收入59.32億元,增長1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87億元,增長31.3%。其中,縣域生產總值407.07億元,增長13.2%;財政收入24.9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1.92億元,增長34.2%。
——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達617.75億元,增長2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3.69億元,增長24.4%。實現利稅37.45億元,增長26%。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提高16.8個點,創歷史新高。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99.7億元,增長26%,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2.3%。昊華南方(桂林)公司、國際電線電纜集團、桂林娃哈哈公司、桂林華力重工公司等企業銷售收入增幅達48%以上。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0.59億元,增長40.2%,其中技改投資37.98億元,增長57.3%。工業園區完成產值231.4億元,增長37%,高新區鐵山、蘇橋、秧塘園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62億元,入園項目38個。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2.61億元,增長31.9%。
——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經濟成效顯著。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9.48億元,增長7.1%。糧食總產量207.69萬噸,增長1%;水果總產量182.29萬噸,增長9.4%;蔬菜總產量394.4萬噸,增長6.1%;肉類總產量52.19萬噸,增長6.6%;水產品產量10.24萬噸,增長8.7%;食用菌面積1026萬平方米,增長23.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廣西前列。種植業無公害標準化基地面積新增51萬畝,綠色食品認證面積新增20萬畝,養殖業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新增50個。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直接帶動農戶新增2.31萬戶。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70萬畝。解決了農村10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沼氣池2.12萬座。扶貧開發解決了1.3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首批11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全面啟動,投入經費2.07億元, 6.29萬農村人口直接受益。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6.23萬人,新增轉移就業6.04萬人。全州縣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在自治區特色農業評比活動中,恭城、永福、荔浦縣進入十強縣行列,興安縣溶江鎮名列十大強鎮,恭城縣紅岩村、陽朔縣龍潭門村獲十大示範村稱號。
——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第三產業取得新成績。旅遊業主要指標再創歷史新高,接待旅遊總人數1337.95萬人次,增長11%,旅遊總收入68.75億元,增長18.6%,其中入境旅遊人數110.62萬人次,增長10.5%,入境旅遊收入20.97億元,增長9.3%。灕江景區和樂滿地休閒世界成為國家5A級候選景區,新增4A級景區3個,新增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3個。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通訊、房地產、金融保險等產業較快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86億元,增長15.3%。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29.14億元,增長14.5%。
——積極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220.63億元,增長44.5%,增幅高出全區13.4個百分點。編制了“十一五”城鎮化發展、城市綠地系統、灕江東岸堤路建設等規劃。完成了新建寧遠橋、施家園綜合整治等項目,實施了黑山生態公園、市消防指揮中心及配套設施等項目。萬福路一期工程、秧塘工業園三縱五橫路網全面完工,雁山新區中心環路等工程開工建設,高校遷入新區進展順利。縣城改造及新區開發建設成效明顯,百里生態小康文明長廊建設紮實推進,小城鎮建設、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規劃逐步實施。恭城縣蓮花鎮紅岩新村榮獲“全國十大魅力鄉村綠色家園獎”。城鄉規劃建設監察力度加大,依法拆除市區違法建築6.7萬平方米。集中開展了市區發展規劃可用地調查、項目建設用地徵收、城鄉居民住房普查、鄉鎮辦公用房和職工住房調查等工作,全市完成土地徵收1043公頃,完成城鄉居民住房普查6.9萬戶。軍民綠化石山行動穩步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全面開展,“創城”成果進一步鞏固。我市再度獲自治區“南珠杯”競賽特別獎和組織獎。市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灕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4平方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17萬公頃。環境綜合質量在全國47個重點城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強力推進投資和項目建設,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實施重點項目135項,完成投資67.26億元,其中新開工36項,列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8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桂梧高速公路平樂至鐘山段、巴江口水電站、鴻瑞光碟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等項目竣工。桂梧高速公路桂林市區至平樂段和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完成縣、鄉公路建設投資2.51億元,新增和改善通車裡程698公里。南洲大橋、市人民醫院綜合門診大樓、37個鄉鎮衛生院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國企改革和招商引資成績突出。中國昊華化工集團重組我市橡膠行業取得明顯成效,實施了長海發展公司、電力電容器廠、磨床包裝機械廠等25戶企業改革改制。農村綜合改革、財政體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等改革不斷深化。積極開展“百企入桂”、組織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等招商活動,取得豐碩成果。新簽內資項目484個,契約總投資373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9家,契約外資額1.5億美元。新簽億元以上項目57個,成功引入2家世界500強企業到我市投資發展。到位市外資金125.5億元,增長99%,其中實際到位外資0.93億美元(列入商務部統計口徑的實際利用外資額0.67億美元,增長92.2%)。外貿進出口總額5.84億美元,增長32.4%,其中出口4.29億美元,增長39%。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增長15.6%,為1998年以來最高增幅。農民人均純收入3391元,增長12.9%,比上年增加388元,增量創歷史新高。城鎮就業人數新增4.92萬人,1.75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新安置“4050”人員再就業0.5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救助體系逐步完善,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大,督促發放農民工工資1789.64萬元。建設廉租住房1.26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13.76萬平方米,改善了部分困難民眾住房條件。市政府確定的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等為民辦實事工程基本完成。
——加強統籌協調,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技術創新項目325項,申請專利657項,2個“國家科技興貿行動計畫”項目通過驗收。荔浦縣成為國家科技致富試點縣。人才小高地開展科研項目111項,其中國家級12項。人才培養引進和人才市場等工作取得明顯成績。“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兩基”成果鞏固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和補助公用經費7400多萬元,籌集資金資助近3000名貧困家庭學生上大學。桂海碑林一期工程等文化建設項目完工,桂劇《大儒還鄉》入選國家舞台藝術“十大精品劇目”,9件文藝作品獲自治區銅鼓獎,文化和出版物市場進一步規範。基本實現50戶以上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平均參合率80%以上,受益農民101萬人,創建文明衛生村65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8個,城區常住人口覆蓋面達63%。食品、藥品監管進一步加強。建設了一批社區健身服務設施,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成功承辦了全國田徑大獎賽等6項全國性體育賽事。老齡工作取得新進展。計畫生育新機制試點工作紮實推進,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得到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在自治區控制指標之內。
——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和諧穩定。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積極與市政協進行民主協商。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125件、政協委員提案299件,辦復率達100%。“五五普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紮實推進。“三大糾紛”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加強,創建“平安桂林”成效明顯。安全生產形勢繼續好轉,我市榮獲自治區安全生產工作一等獎。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國防後備力量建設、“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績。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能力不斷提高。堅持依法行政,規範行政審批,健全重大決策制度。完善“一站式”服務,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認真開展行風評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紮實推進。積極實施《公務員法》,公務員管理進一步規範。廉政建設和審計監督進一步加強,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各縣區、各部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年,是社會事業加快推進的一年,是人民生活切實改善的一年。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駐我市的中央、自治區各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以及海內外所有關心、支持桂林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及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有待加強;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行政效能還需進一步提高等。對於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努力解決。
200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根據市委三屆二次全會的總體要求,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以“強工重農、拓城興旅、繁榮商貿、擴大開放、關注民生、最佳化環境、促進和諧、加快發展”的工作思路,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700億元,增長13%;財政收入67.6億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3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億元,增長1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的工作要突出“五個重點”、做好“四個堅持”:
一、以發展百強企業為重點,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
按照自治區“一軸兩廊”工業發展布局和積極發展桂林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要求,強勢投入,扶優幫強,培育產業集群。力爭完成工業總產值720億元,增長1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12億元,增長20%。完成工業投資95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45億元。
加大百強企業培育力度。圍繞做大“七大支柱產業”①和實現“1234”工業發展目標②,認真落實重點幫扶、掛牌服務、動態管理等一系列支持百強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百強企業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更大支持和傾斜。市、縣(區)財政安排資金為強優企業技改提供貸款貼息支持,今年市本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強優企業所在縣(區)也要按1:1比例相應配套。重點支持30家骨幹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突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強品牌的培育,鼓勵和引導百強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對新獲得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的企業給予獎勵,加強對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的保護。
加強高新區和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理順高新區管理體制,完善園區發展規劃,搞好產業發展定位,加快大鐵山園、蘇橋園、秧塘園等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的項目集聚能力。完善政策措施和利益分享辦法,發展“飛地經濟”③。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發揮骨幹企業以商招商的作用,引進產業項目入園發展。積極推動簽約項目儘快落地開工建設。突出發展高科技、節能型、環保型的企業,力求在高新技術產業總量和規模上有新的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