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桂林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桂林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9
  • 地點:桂林
  • 市長 :李志剛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2月4日在桂林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李志剛
2009-02-11 (來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和來自多方面的嚴峻挑戰,我們認真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動力,把加快發展作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緊迫的任務,制定和實施科學發展三年計畫,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克難攻堅,奮力拚搏,較好地完成了市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3.02億元,增長12.9%;財政收入85.55億元,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5.96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89億元,增長23.7%;節能減排達到自治區控制指標要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6元,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4465元,增長14.3%;城鎮登記失業率3.98%;人口自然增長率6.1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2∶42.6∶36.2調整為19.4∶45.2∶35.4。我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中國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成為廣西唯一的“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市”。各項事業加快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主要內容

(一)抗擊自然災害取得勝利,應對金融危機措施有效
2008年初,我市遭遇百年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全市291.1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99.35億元; 6月又遭受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179.67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3.14億元。面對連續的自然災害,在胡錦濤總書記親臨指導和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把抗災救災作為執政為民的頭等大事,一手抓抗災救災與災後重建,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態恢復,因災倒塌房屋和損毀基礎設施重建工作順利完成,取得抗擊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洪澇災害的全面勝利。
正當我市經濟全面恢復增長的時候,9月下旬以來,我們又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增速放緩。對此,我們及時研究、沉著應對,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動作快、工作實,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加快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
(二)工業主導地位增強,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主導作用逐步凸顯。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024.37億元,增長29.6%。工業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達55.5%。規模工業總產值631.83億元,增長34.4%;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31戶,總數達138戶,其中20億元以上企業(集團)4戶,10至20億元企業6戶,5至10億元企業15戶,1至5億元企業113戶。優勢產業不斷壯大,食品飲料產業提前實現產值超百億元目標,達109.76億元。園區建設成效顯著,新增自治區批准的A類工業集中區3個,B類工業集中區2個,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80億元,新建標準廠房51.50萬平方米,新增入園工業企業92家。全市新開工工業項目490項,比上年增加50項,總投資73.9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有新發展。企業“退二進三”搬遷改造有序推進。非公工業經濟進一步壯大,產值占工業比重67.8%。縣域工業發展強勁,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46.8%。
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特色農業效益顯著。全力抓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實現大災之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6.32億元,增長7.0%,其中,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毛竹、花卉、中藥材、養殖等10大特色農業產值占81.0%。糧食連續5年增產,總產量185.19萬噸[1]。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區前列。農業產業化有新進展,新增重點龍頭企業26家、農村合作組織563家,分別輻射帶動56.68萬戶和21.86萬戶農民增收。全市財政支農資金投入13.10億元,增長67.7%,其中落實國家惠農政策補助資金5.73億元,增長169.0%。勞務經濟持續活躍,全市外出就業農民工達百萬人次。 旅遊效益明顯提高,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修編)》通過評審。成功舉辦2008桂林山水文化旅遊節、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第二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等系列活動。積極開展區域旅遊合作,啟動桂林機場口岸台胞簽注,新開通桂林—大阪、桂林—吉隆坡2條國際航線。深入開展旅遊“優質服務年”活動。桂林國旅等3家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旅行社行列。加強景點景區建設,新增龍勝溫泉旅遊度假區等3個國家4A級景區。精心策劃和推出一批旅遊產品和線路。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626.90萬人次,增長6.3%;旅遊總收入突破百億元,達100.26億元,增長17.2%。交通運輸、商貿物流、金融保險、郵政通訊、租賃中介等現代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12.06億元,增長11.0%。
(三)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城鎮面貌發生新改觀
積極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部署,臨桂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同步推進,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臨桂新區建設初步啟動。新區總體規劃獲自治區政府批覆,完成新區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的徵集,新區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評審,編制了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園林綠地系統、公共服務設施、水資源、電力電訊、道路交通系統、人防工程等一批專項規劃。出台《關於加快臨桂新區開發建設的決定》、《臨桂新區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後的人員安置辦法》等政策,組建臨桂新區管理機構,理順新區體制機制。成立新區投資公司,積極籌集新區建設資金,落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分行第一批5億元貸款、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分行8億元貸款。全面開展新區土地調查和征地工作,土地調查面積24.23萬畝,累計獲批用地1.20萬畝,已徵收4523畝。機場路改造工程、新區及秧塘工業園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
老城區改造紮實推進。完成《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綱要》初步方案論證和《秀峰區琴潭控制性詳細規劃》、《雁山區科教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榕杉湖等5條特色街區規劃方案。啟動橫塘路、中山北路等一批重要交通節點項目建設,其中福利路改造完工通車;續建的西環路三期、東二環路、中隱路等建設項目基本完工,靈三繞城高速公路順利建成通車。完成機場路、中山路、信義路、東環路、解放西路、上海路等近40公里城市主幹道以及城區至臨桂機場路路段、城區至靈川高速公路路段1300多棟臨街樓宇的立面改造工程。深化拓展“城鄉清潔工程”,完成市區部分主次幹道、重要節點和景區周邊戶外廣告整治及照明工程。花化彩化濱江路,綠化美化城市廣場、道路節點,全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4%。
城鎮建設進展加快。全州、恭城、陽朔、荔浦縣城和全市39個鄉(鎮)完成總體規劃修編。各縣加快縣城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公廁、路燈、河堤等基礎設施建設。湘桂走廊、旅遊通道沿線縣城和重點鄉(鎮)建設提速,永福縣完成“旅遊型、工貿型、綜合型小城鎮”示範工程建設,陽朔鎮、荔城鎮、全州鎮等一批旅遊名鎮、商貿重鎮、工業強鎮加緊建設,小城鎮輻射能力不斷提高,全市城鎮化率達36.9%,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
(四)開放合作成效顯著,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
深入開展“大兌現、大服務、大招商”活動,推進“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等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落戶桂林。引進風力發電機生產、太陽能光伏、LED照明套用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積極促成新疆廣匯、立白集團、華澤集團、康密勞公司等增資擴產。完成7戶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進資金2.50億元。與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分行分別簽訂150億元和120億元的金融合作框架協定。全年新簽市外境內項目587個,總投資261.89億元,其中新簽並落實億元以上項目51個,內資區外到位資金居全區第三;實施市外境內項目1025個,到位資金256.77億元,增長52.7%;新批外資項目22個,實際利用外資1.70億美元,增長82.9%,居全區第二。全年契約項目履約率超90.0%,開工投產率超50.0%,資金到位率30.0%。外貿進出口總額10.11億美元,增長27.7%,其中出口6.95億美元,增長31.0%。
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47項,完成投資70.75億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桂林市區至陽朔、陽朔至平樂、全州至興安等高速公路竣工通車,貴廣鐵路和湘桂鐵路複線擴能改造項目如期開工,兩江國際機場A380備降場工程順利進行,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鴻瑞科技光碟二期生產線、興安海螺水泥二期技改等項目竣工投產,中國化工橡膠桂林有限公司全鋼載重子午胎、桂林電力電容器公司超高壓電力電容器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萊茵生物製藥、華力重工臨桂生產基地等新項目全面開工,桂林福達集團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桂林廣運實業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氣深冷設備製造等在建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為我市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五)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呈現新面貌
開展“節能減排攻堅戰”專項行動,依法關閉一批小磚瓦窯、小冶金等落後產能企業。陽朔、興安縣污水處理廠分別通過驗收,雁山區和荔浦、臨桂、靈川縣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節能38萬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4.28萬噸和6.37萬噸以內。積極抓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中受損林木清理和林區基礎設施修復工作,完成跡地更新19.67萬畝、人工造林47.2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6.5%。新增沼氣池2.11萬座。啟動市級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臨桂鎮豬頭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強礦山秩序整治,亂采濫挖等破壞礦產資源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區領先地位,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主要河流水質達到質量標準。進一步加強灕江流域自然生態保護,灕江風景名勝區環境更加優美。平樂、荔浦、臨桂縣榮獲環保部授予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全州、灌陽、永福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通過驗收初審;恭城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科技部驗收;陽朔鎮成為全區第一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績
社會保障和就業得到新發展。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出台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準等政策,參保人員待遇持續改善;啟動城鎮居民醫保工作,第一批參保3.50萬人,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員全部納入醫保範圍;失業保險基金實現市級統籌。臨桂新區和11個縣建立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與促進就業相結合的安置制度。安排6462.78萬元支持就業工程,開發公益性崗位4851個,新增就業6.20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7萬人。城區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99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30萬人,全州縣被評為全國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資源縣成為全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試點縣。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
為民辦實事全面落實。繼續把為民辦實事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途徑,籌集資金13.04億元,全面完成18件實事,取得了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職教攻堅超額完成2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擴)建工程25%的投資建設任務;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624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增4區1縣,新增參合農民68.73萬人;44戶國有困難企業6313名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得到解決;新建廉租房5萬平方米,新建經濟適用房21.47萬平方米,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免費向市民開放西山、南溪山、穿山、虞山和黑山植物園5個公園;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對北極廣場、蘆笛路鐵路道口等交通節點實施治理改造,啟動勝利橋、雉山橋、穿山橋重建改造項目;建成100個社區警務室;新種毛竹7.80萬畝、毛竹低改62.10萬畝;完成413個農村文化圖書室建設;新建成30個縣鄉計畫生育服務站(所);新改(擴)建78個鄉(鎮)獸醫站;實施通鄉油路、通行政村等級路面硬化工程16項,建設里程167.42公里;完成1029個自然村(屯)內道路硬化1216.70公里,受益農戶26.70萬人,創建633個文明衛生村;完成50個自然村新農村試點建設,受益農戶1.60萬人;編制3838個20戶以上自然村(屯)新村建設規劃,涉及81.30萬農村人口;完成3000戶農村困難民眾和殘疾人危房改造;實施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434處,解決12.2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15個民族鄉的人畜飲水和村寨防火基礎設施得到加強。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火炬在桂林傳遞、桂林地市合併10周年慶典和迎接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等大型活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向37.80萬農村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向10.90萬農村困難寄宿學生提供補助7169萬元,免除4.60萬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雜費。全社會科技項目投入13.80億元,實施高新技術項目521項,實現工業新產品產值79.80億元,增長38.3%;專利申請1055件,授權量578件,均居全區第一。文化普及工作成績顯著,讀書月和百姓文化大講壇活動深入人心,成功組織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展演和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6家,市區覆蓋率達89.1%;有效處置問題奶粉事件和傳染病防控。舉辦首屆全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人口計生工作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全區領先地位,獲得全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靈川縣獲全國人口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先進縣。創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取得階段性成果。普法工作有序開展,人民調解工作成效顯著,積極開展大接訪活動,有效促進矛盾糾紛排查和化解工作,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監管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繼續穩定好轉。民兵預備役建設水平、國防動員能力不斷提高。
此外,民族事務、宗教、監察、審計、人事、統計、新聞出版、編制、外事、接待、機關事務、檔案、供銷、地震、人防、法制、僑務、農機、發展研究、地方志、社會科學、對台、房改、住房公積金管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中直、區直駐桂單位不斷取得新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