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
榜單
1.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民營書店
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但中國實體書店卻仍處寒冬之中。北京第三極書局、風入松、光合作用、上海萬象書店、成都時間簡史書坊等書店的離開,讓人懷疑成本並無優勢的實體書店是否真的走到了盡頭。
實體書店的困境引發了讀者和作者的廣泛憂慮,作家
張抗抗在兩會上提交《建議政府對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發展加大政策性支持》的提案,認為政府應該在稅收政策上對實體書店進行扶持,同時讓民營書店也享受與新華書店一樣的返稅政策。此外,張抗抗還呼籲,應該在城市規劃中為書店留下一個角落,政府也應制定法規,限制網路書店的書價惡意競爭。張抗抗的提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議政府設立圖書公益基金等民間或半官方機構,對資金流轉困難的民營實體書店進行定期資助。
2月底,
上海市政府宣布將從新聞出版專項資金中劃撥1500萬元支持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其中500萬元用於定向支持各類實體書店,尤其是已形成專業定位和品牌影響的中小微、專精特民營實體書店。而杭州市也出台《關於扶持民營書店健康發展的暫行辦法》,規定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以資助、貼息和獎勵等方式扶持杭州民營書店發展。
杭州市委相關領導表示,杭州剩下的十多家品牌民營書店,一半以上都處於虧本經營狀態,很多書店的負責人,都是為了“理想”而堅守。《辦法》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對民營書店支持的態度,也表明了政府希望保護文化生態,給予市民更多樣的選擇。
地方政府對書店的扶持政策值得叫好,但寒冬里的這一絲溫暖能持續多久,又能否在全國更多地方推廣開來呢?正如曉風書屋店主朱鈺芳對媒體所說:“300萬的性質和救濟金沒什麼區別,對於書店來說,靠救濟金活下去是不現實的。”書店店主們期待的,是長期、全國性的稅收減免;而走出寒冬的真正方法,是找到民營書店新的盈利模式和發展方向。書店小型化、特色化、社區中心化的思路值得借鑑。
2.總署首次出台出版集團改革發展意見 2月24日,新聞出版總署印發了《關於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總署首次針對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出台專門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推動聯合重組,破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實現出版傳媒集團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界發展”等目標。同時強調,到“十二五”期末,要進一步做強做優國家層面
人文、
教育、
科技三大出版傳媒集團,培育多個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大型骨幹出版傳媒集團;推動新華書店跨地區兼併重組,組建全國性國有大型發行集團;基本形成核心競爭力強、主業挺拔、品牌突出、管理科學的出版傳媒集團集群。
通過《指導意見》,總署進一步鼓勵出版傳媒集團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管理、套用新技術、進行戰略重組以及加大“走出去”力度,並提出8條具體保障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支持條件成熟的出版傳媒集團跨行政區設立有出著作權的子公司”、“推薦研發高新技術的出版傳媒企業到創業板上市”、“允許條件成熟的出版傳媒集團經過批准,探索試行經營管理層股權激勵機制”等措施,為出版傳媒集團的改革快馬加鞭,進一步鬆綁。
《指導意見》鼓勵出版傳媒集團對業務相近、資源相通的中央和地方出版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實現跨地區發展。跨地區、跨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前已多次被提出,此次再次提出,並補充“鼓勵和支持轉企改制到位的新聞出版單位自願加入各類出版傳媒集團”,將合作從此前的單向模式轉為雙向可選擇模式,此舉必將加快推動整合的進程,體現總署對整合實現速度的迫切性。
3.電商三巨頭混戰電子書 2011年底,
噹噹電子書平台“噹噹數字館”上線,打響國內電商巨頭進軍電子閱讀領域第一槍。2012年2月,京東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電子書刊業務,產品包括“電子書、網路原創、數字雜誌、多媒體圖書”四大類。而11月14日,
蘇寧易購也上線電子書項目,號稱與近1000家出版社和原創文學網站建立了合作關係,首批共引進電子書近5萬冊,預計到2013年底,電子書數量達到25~30萬本。
如果說去年年底,
噹噹電子書平台的上線還讓人有些新鮮感,那么,
京東和
蘇寧的加入就讓人再難興奮起來。縱觀這三個電商巨頭的電子書書目,充斥其中的多是快餐讀物、職場指南、中醫健康,鮮少有出版社將社科類的重點新書放到電子書平台上銷售,而引進暢銷書和小說則更是鳳毛麟角。三家電商把電子書推送到讀者面前的方式也大同小異:需要在
iPad或
Android系統上安裝閱讀軟體。或許是由於產品的倉促推出,三家電商的閱讀軟體給讀者的體驗都不太好,界面普遍簡單甚至簡陋,內建的購買通道也不順暢,使用體驗遠不如豆瓣閱讀這樣的“小眾”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噹噹在年中還推出了自己的電子書閱讀器“都看”,其採用電子墨水屏的設計讓愛書之人心嚮往之,但在閱讀器行業的淒風冷雨中,噹噹此番舉動也遭遇滑鐵盧了,如今登入“都看”網站,該閱讀器已經處於無貨狀態。
當國內電商混戰電子書平台之時,王者的巨影在地平線升起。2012年12月,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店在中國低調上線。雖然
亞馬遜的“殺手級”產品Kindle閱讀器還未推出,讀者只能通過
iPad或
Android設備閱讀,但據相關媒體報導,Kindle閱讀器已通過工信部核准,上市可期。讓人失望的是,中國版Kindle電子書店仍然缺少有深度、有重量的新書,但
亞馬遜浸淫電子書領域多年,其購買、推送和管理系統都順暢而成熟,Kindle閱讀器入華,會在中國電子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嗎?
4.新課標修訂引發書法教材熱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19個學科科目的新課程標準具體內容,其中,語文新課標中,三四年級學生要求會寫的漢字減少了400個,背誦的篇目則多出16篇,同時明確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須達400萬字以上。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按照能力水平設為9級。而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新課標要求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從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其中,七到九年級的學生,要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此後,各教育出版社紛紛開始研發書法教材,力圖抓住新商機。
以往書法教材常常是以語文教材的生字表作為例字,以抄錄語文課文作章法練習。新課標後,書法教材自成體系,不再依附於語文課本。過去,人教社出版的《寫字教材》系列圖書重印達幾十次,覆蓋全國中國小;而隨著新課標的推出,該社發揮自身優勢編寫《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寫字教材》(庹氏回米格字帖),並獲得好評。他們還與
中國書法家協會及其他書法教育界人士展開溝通,將再推出一批優質寫字與書法教材和大眾圖書,以滿足中小學生和書法愛好者的需求。
天津古籍出版社將新課標附錄的《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300個字,按照國家語委推薦的《漢字手寫行楷字形規範原則》寫出來作為教材附錄供學生臨寫。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書法教材,選用容易掌握的
顏體,包括了書法協會的研究人員總結出的經驗,將通用性的知識融會貫通在教材中。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也和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小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聯合編寫了貫通
國小、
國中、
高中的書法教材。該教材特別邀請
書法泰斗
歐陽中石任顧問,首師大中國小書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啟名任主編,採用立體開發模式,出版內容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教學指導視頻和多媒體互動課件,以及專供學生學練書法的觸屏式書寫平台。
新課標的施行,為教材出版社帶來新的機遇,但是,課堂書法教學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由於師範學校已經很少開設書法課程,因此很多中國小找不到教授書法的老師。新課標書法課的熱度還能持續多久,是否能真正成為出版社的盈利增長點,還需拭目以待。
5.新規促教輔行業洗牌 2月,
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
發改委、
國務院糾風辦聯合發布《關於加強中國小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了規範中國小教輔材料使用的要求。4月,發改委、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國小教輔材料價格監管的通知》,規定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對中小學生使用的主要教輔材料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大幅降低價格標準,減輕學生教輔材料經濟負擔。兩個《通知》的出台,意味著中國小教輔材料必須由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的發行企業發行,更需獲得教材出版社的授權,教輔圖書也只有進入各省的推薦目錄才能進行系統銷售。無疑,教輔市場的整體規模將大大減少,教輔企業的利潤空間將迅速下降。尤其是對於將教輔作為核心業務的很多民營書企業來說,將面臨產品被淘汰,公司業務急需轉型的困境。
教輔民營書企路在何方?4月在瀋陽召開的第九屆中國民營書業發展高峰論壇贏得了多方關注。此次論壇上,志鴻教育集團創始人任志鴻提出轉型發展的幾個方向,向大學、學前、職業教育轉型,向少兒類圖書轉型,向考試類圖書轉型。再者,向英語類、專題類、工具書類、教育專業類、課外讀物類轉型,向數字出版轉型,向代理發行、物流服務轉型,最後,向培訓業轉型。他還指出,教輔新規後,有些區域市場、有些品種、有些專業細分領域不能做,對教輔書企而言,提升企業區域市場的運作能力和市場經營精耕細作的能力,應提到日程上來。同時,隨著相關政策的出台,原來走系統的民營教輔圖書將轉移到門店批發和零售上,民營書店和網上書店成為新的渠道。江西金太陽企業集團董事長陳東旭分析認為,民營教輔企業的第一桶金是高考,第二桶金是同步教輔,第三桶金則是為數字教育提供配套服務。除了用數字出版和信息化發展打破教輔新政所帶來的影響外,陳東旭還認為,由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務轉變將為民營教輔企業帶來市場增長機遇。而翰文集團應對困境的方式則是多元化發展,在
實體書店、印刷包裝、
教育、
房地產、
糧食物流等領域均有建樹。
6.著作權法修訂引爭議 3月31日,國家著作權局向社會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聽取修改建議和意見。該草案一經公布,就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第四十六條,關於錄音製品首次出版3個月後可“不經著作權人許可”進行翻唱的規定,讓音樂人炸開了鍋,包括峰汪、
高曉松、
李廣平、
宋柯、
小柯等歌手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質疑和憤怒。音樂人
劉歡甚至表示:草案通過之時就是業界滅頂之日。
而對於出版業者來說,新著作權法修訂草案將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準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但增加的關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延伸性集體管理的內容卻引發了出版人“被代表”的憂慮。對此,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解釋道:“集體管理不是代理,是信託關係,是管理會員自己難以行使的權利,目的是使權利人利益最大化。著作權人如果不想讓別人管理,只需在發表時公開聲明即可。而延伸性集體管理的出發點主要是解決海量作品授權和眾多作者無法行使著作權也希望有組織幫助處理問題。”
7月6日,國家著作權局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唱片業訴求得到基本滿足。而對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延伸性集體管理,新稿也明確限制了其適用範圍,同時保留了權利人書面聲明不得延伸性集體管理的規定,增加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平等對待所有權利人的規定。
7.出版界規範學術出版
學界浮躁之風、出版平庸浮泛之狀愈演愈烈,一些學術出版項目“給錢就上馬”;一些頂著“高水準學術專著”頭銜的圖書,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速成;一些明明缺乏學術規範和學術價值的出版物,卻在學者和出版社之間看不見的“利益鏈條”上呱呱落地。有知名學府教授表示:“現在學術工作成果的數量越來越多,印的是越來越漂亮,但垃圾的比例是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高。”
8月,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鄔書林在學術出版上海論壇上指出,規範學術出版是基礎性工作,“出版業只有把這件事情做好了,才有條件和基礎繁榮我們的文化,促進對外文化的交流,引領我們的學術風氣”。9月,總署向全國出版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範的通知》,要求出版單位應加強學術著作選題論證,組織相關學科專家學者對相關選題進行評估並探索匿名評審辦法,強調引文、注釋等學術著作重要組成部分要執行國家標準,並將學術出版規範問題納入評獎、評級等各評價機制中。
在
美國,從事學術著作寫作的學者對《
芝加哥手冊》了如指掌。這本由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資深編輯撰寫的手冊,內容涵蓋了幾乎所有學術寫作、編輯和出版所涉及的各個細節。自1906年誕生以來,它已經成為美國出版界對學術來稿要求最常用的標準。而在文化發展的關鍵時間點,中國學術出版也需要自己的《芝加哥手冊》,才能把好出版的門檻,健全出版的評價,保護學術出版的價值。浙江大學出版社、三聯書店、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等一批知名學術出版社正在訂立學術圖書出版規範,對學術著作出版的標準、書稿學術質量的論證、交稿的程式、編輯的環節等均作了詳細規定。假以時日,國內學術出版,必將步入規範化的嶄新時代。
8.書博會首推十大讀書人物評選
讀書人因為讀書而受到褒獎進而成為新聞人物,這是在銀川舉辦的第22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的一大亮點。首屆“2012書博會十大讀書人物”評選活動由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等部門聯合開展,本報和首都出版發行聯盟具體承辦。自2012年3月啟動以來,各地新聞出版局、讀書節活動組委會和各級媒體、相關機構聯合推薦出80餘位初選候選人,又經本報編輯部兩輪篩選,最終由評審會評出10位獲獎者。
頒獎儀式上,在說到“十大讀書人物”的事跡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閻曉宏如數家珍,他本人就參與了這次的終評,對每個人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他深有感觸地說,80餘位候選人的事跡都很感人,讓評審很難取捨。10位獲獎者中,有30年堅持自學、最終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四川富順縣農民陳炳金;有身殘志堅、在書籍中汲取力量、戰勝病魔把握自身命運的寧夏永寧縣農民陸夢蝶;有致力於將學校辦成“圖書館裡的學校”的廣東深圳後海國小前校長袁曉峰;有傾其所有創辦農村公益圖書室惠及鄉民的海南定安農民孫衍吾。與他們同時獲獎的山西武鄉國小教師段晉保、
甘肅蘭州市第一家民間公益圖書館創辦人劉易、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7級學生劉白光、
浙江杭州仁和街道雲會村退休教師龐汝勛、
新疆洛浦縣布亞鄉歐吐拉昆孜村村民肉孜買買提·卡德爾、
黑龍江大慶退休教師趙振鈞,也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評選“十大讀書人物”,讓全社會看到了閱讀有著改變命運的力量,通過榜樣的號召力,鼓勵更多人走進書海,品位書香,也讓更多人意識到:閱讀的人,才是一個有希望的人;閱讀的民族,才是一個有未來的民族。
9.三聯書店八十大壽,中華書局百年誕辰 自鄒韜奮先生1932年創辦
生活書店,
三聯書店已經走過八十年的歷程。這個出版品牌之所以能跨越世紀,在於其“特彆強調文化堅守,強調出版的質量和品位,強調為讀者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糧”,因此被稱為“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1912年成立的中華書局,2012年也迎來了百年誕辰。創始人
陸費逵所說“默察時局,眷懷宗國,隱痛在心”仍在耳畔,中華書局的奉獻與敬業精神,使其鑄成十年一劍之《辭海》,數十年成就之標點本《二十四史》。幾近偏執的精品意識和視質量為生命的出版理念,培育出學術文化界獨一無二的“中華情結”。
3月和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胡錦濤分别致信中華書局和三聯書店,向全體員工和離退休老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縱觀三聯書店和
中華書局,之所以屹立不倒,老樹長青,皆在於對出版品牌核心價值的堅持。三聯書店的人文社科類圖書,中華書局的古籍類經典,在讀者心中成為金字招牌。而這金字招牌需要一代又一代出版人悉心維護,更需要掌舵者拋卻短線利益,忘記眼前誘惑,把目光放長遠,以百年老店的標準來考慮每一個經營決定。
10.出版集團異業合作頻仍 2月6日,
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與
太原鋼鐵集團在太原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將利用各自特色優勢,在公司制改造、企業管理、資本運營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3月1日,山東出版集團與山東移動通信公司在濟南戰略簽約,雙方在實施產業信息化工程建設、創建數位化產業服務平台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4月,由中國電信江蘇公司與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共同打造的中國電信江蘇鳳凰雲計算中心項目建設啟動。該項目坐落於南京,全面建成後可容納4000個機架,具備近10萬台伺服器的託管能力,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雲計算中心。5月,中國出版集團、中原出版傳媒集團、南方出版傳媒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等八家單位,與天朗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簽署MPR數字出版戰略合作協定,力圖捕捉MPR複合數字出版技術的商機。6月,青島出版集團與海爾集團就雙方業已達成的網際網路終端戰略合作正式簽約,發力數字出版業務。藉助青島市電子製造業發達的獨特優勢,雙方商定共同研發運營數字出版發布平台。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聯手推出的牡丹書緣聯名信用卡,截至2012年底,發卡量已突破百萬。
異業合作並非是中國書業的新鮮辭彙,在2012年,它的意義被深化、凸顯出來。面對數字出版時代,出版集團與移動運營商深度合作,目的是為了把握手機閱讀這一發展迅速的市場,發揮自己的內容提供商優勢。而進軍雲計算領域,更是向前一步,放眼文化與IT產業的新趨勢,占領多元化發展的新高地。青島出版集團與海爾的合作,則更具互補性,把出版集團的軟實力和海爾設計製造的硬實力結合在一起,是發展數字出版的高招。一系列的異業合作,表明出版集團急切盼望對自身不足進行彌補,急切尋求能夠放大自身優勢的合作方。合作表明了出版集團對跨行業合作的開放態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我國出版業整體利潤水平較低,出版業集中度不夠,出版集團在文化大生態、大鏈條中仍未處於強勢地位。如果出版集團對跨界人才有足夠吸引力,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後盾,開發數字出版渠道等前景廣闊的業務,有何必通過“合作”來進行?在國外,企鵝等出版巨頭,多是通過自己開發或者收購來獲得數字出版銷售平台。